【私房臺南故事】#鍵盤時空之旅 #吳園 #王育德
待在兩坪半的房間,能做什麼?── 讓王育德的小小書房告訴你。
#六疊榻榻米的小小書房 #臺灣青年社與台灣青年雜誌
1949 年,二二八事件後,王育德離開臺灣輾轉流亡到日本;六疊榻榻米鋪成的小小書房,是他度過大半歲月的地方。
每天用完早餐,王育德就會拿著茶具走上二樓的書房,並宣布「戰鬥開始」。他在那裡鑽研臺語文化、進行小說、詩、散文、評論、戲劇等創作,更與前來日本的留學生組成「臺灣青年社」,發行《台灣青年》雜誌,作為臺灣獨立運動的據點及發聲基地。
小小書房,在沒有人來訪時,是個埋首工作的地方;但一有人前來,這裡便是會議室、編輯室、雜誌發行作業室。低矮的桌前擠滿十幾個人,大家圍坐熱烈地討論。
當時臺灣青年社不斷地集結擴大,從這個王育德自宅的小書房出發,撐起了當時在日臺灣人,共同想像與勾勒出的未來。
#語言是民族靈魂的所在 #臺灣話推動
「流亡日本,心繫臺灣。」王育德認為「語言是民族的靈魂所在」,要確立「臺灣人」認同,必要條件是發展臺灣話。
他是第一位以研究臺語文化取得博士學位的人,其臺語研究在日本、中國,以及美國都受到重視;他出版《臺灣語常用語彙》,更在《台灣青年》雜誌中連載了四年《臺灣話講座》。
不過,因為政治因素,1985 年王育德去世時,臺灣沒有任何報導與哀悼活動。關心著母語文化與獨立運動,卻整整 36 年,沒辦法回到真正說著這個語言的故鄉臺灣。
2018 年,為紀念王育德對臺灣文化及民主發展的貢獻與成就,臺南市政府將他的精神帶回到了臺南,並座落在吳園的「王育德紀念館」。下次抵達臺南,不妨特別走進探訪,窺探這兩坪半小書房,在自己的房間,也能孕育出一個世界。
࿐ 在無法親臨博物館的今日,王育德紀念館推出了《等待天光》Podcast 節目( 收聽 ➜ https://oitmm.firstory.io/ )。讓民眾可以在家用耳朵「逛」博物館,和大家聊聊關於王育德的故事,以及優美的臺語文學創作。
#存起來 #王育德紀念館 #私房臺南故事
(本文與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南博ONE合作)
同時也有20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6的網紅南方家園,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林江邁—尋找二二八沉默的母親 「沉默的母親知道,愛比恨更長遠,她會因此繼續走下去。」—高爾基《母親》 二二八事件的導火線,是婦人林江邁被菸警毆打流血,導致旁邊群眾不滿,而引起現場衝突。菸警開槍殺死一人,其家屬不滿,要求交出殺人兇手,最後導致全省大暴動。但林江邁女兒林明珠在現場,她的說法卻非如...
王育德的故事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王育德是第一位臺語博士,他的一生都奉獻給臺語,他認為「語言是民族的靈魂」,即使因當時政局不穩定逃亡海外,卻也不忘自己最愛的家鄉臺灣,堅持在臺語領域努力,編寫並出版《臺語常用語彙》,為臺語留下珍貴的紀錄。如此深愛臺灣的他,二十五歲離開臺南後,在日本長住了三十六年,一直到過世,卻都沒有再回到他思思念念的故鄉臺灣。但王育德博士對臺灣及臺語的貢獻,將會繼續流傳在臺灣這片土地。
王育德的故事就是臺灣近代史的縮影,閱讀他的生命歷程,就像親身走過那個年代的臺灣。就像王育德所說「語言是民族的靈魂」,讓我們從臺語開始,真正認識我們身處的這塊土地,傳承珍貴的民族記憶。
王育德的故事 在 Mimi說哈囉 Mimi say hello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Mimi看尪仔冊]
本町草花街的臺語博士
王育德的故事
講起來誠歹勢,佇看這本冊進前,我毋捌王育德博士。
因為看著這本尪仔冊,予我有機會去了解,熟似王育德先生一世人的故事。
冊內面對伊佇台南的囡仔時代開始紹介,閣受兄哥王育霖影響足濟;二二八事件伊阿兄受難了後,王育德離開台灣;
伊佇日本研究台語,推捒台語,出版[台語常用詞彙];
伊寫[台灣-苦悶的歷史]表達"只有台灣人才是台灣真正的主人"的理念;
辦[台灣青年]雜誌鼓勵少年人,爭取起造一个家己的自由民主國家;
過身前,當咧替台籍日本兵爭取權益....
王育德先生,規世人攏teh為著故鄉台灣揣出路;我一面看冊,一面看伊的紀錄片,心裡非常感動佮欽佩。
(嘛希望家己會當替台語做較濟代誌。)
這本寫台語漢文的尪仔冊,不只阿爸阿母會使唸予囡仔聽,大人家己嘛誠適合; 對推廣母語,甚至認識台灣歷史,學習台文攏有幫贊。
上重要的,抑是向望有較濟人講家己的母語,親像王育德先生講的[語言是民族的靈魂],開喙講著是連結的開始。
{...毋過,彼陣台語的文字猶無標準化,寫法無一致,佇寫作的過程中,伊也感覺誠困擾。
...閣想著過去執政者攏禁止台灣人佇學校講台語,伊煩惱台灣的文化會自按呢消無去,所以決志欲研究台語。}
本町草花街的臺語博士
王育德的故事
作者:陳玉金 繪者:蔡達源
臺文譯者:呂美親
出版:台南市政府文化局,青林國際
購買連結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9352?loc=M_0039_006
三民網路書局
https://www.sanmin.com.tw/Product/index/008029340?fbclid=IwAR3lqf45P77GTeJUMJnEVXPuY59Zx86MYRqa6x7P1jOXAWE65_IDHL1im0g
王育德的故事 在 南方家園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林江邁—尋找二二八沉默的母親
「沉默的母親知道,愛比恨更長遠,她會因此繼續走下去。」—高爾基《母親》
二二八事件的導火線,是婦人林江邁被菸警毆打流血,導致旁邊群眾不滿,而引起現場衝突。菸警開槍殺死一人,其家屬不滿,要求交出殺人兇手,最後導致全省大暴動。但林江邁女兒林明珠在現場,她的說法卻非如此。她認為當時是菸警要掏錢,被誤會為要「掏槍」,才引起衝突。林江邁自此,被認為是一個歷史最重要的見證者,但她的說法,卻有許多種。到底何者為真相,還有待澄清。
本片透過其女林明珠的口述,看見林江邁的家族歷史,還原她作為一個台灣人的生命故事。她不是一個空白的人,而是真實的生命。她二二八之後,回到現場的街道邊,繼續賣菸,直到過世。因為一個陳誠隨扈的協助,她把女兒林明珠嫁給外省人曾德順。她的家族都同意這件事。她一生愛乾淨,出門一定穿旗袍,梳包頭,戴著茉莉花,而不是一個破落的老婦人。
她後來隱姓埋名,不為人知的歷史。直到生命的最後,都不願意談及這一段。這個故事,是想用她的一生,來呈現歷史的真實面貌。同時敘述其家族對族群、台灣歷史、台灣政治的平民的觀點。
《林江邁—尋找二二八沉默的母親》
策畫制作:楊渡
導演:王育麟
出品:南方家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6
贊助:台北市文化局、台北二二八紀念館、學學文創志業、中華基金會
Copyright©南方家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分享本網站請註明出處。
王育德的故事 在 台南市議員林易瑩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1.文化局
(1)本年度的文化局提案「109年公共圖書館作為社區公共資訊站實施計畫」中,中央補助753萬,台南市配合自籌322萬8000元。一個一千多萬的市政計畫,在聯席審查的文件中,市府竟然完全沒有說明計畫內容為何,預算又要如何使用,這樣要市議員如何把關?
而為了確定此計畫的內容,我們只能上網透過中央的計畫說明來得知,大致的內容是補助圖書購買平台電腦、筆記型電腦以及電子書的授權金,目的是提昇人民多元閱讀的習慣。但實際上,台南各圖書館分別購入什麼設備?軟硬體是否有同步升級?我們仍然無從得知,文化局僅說事後會補件,這樣的做法,市議會是否淪為橡皮圖章,當場無從審查經費使用,只能通過之後再讓市府補行說明?
此外,過去在文化局辦理的書展中,曾發生混入內容不適當書籍的情形(例如在性平書展中,混入了強化性別刻版印象的書籍),我建議市府在給付電子書授權金的同時,也要注意電子書是否有確實遵守書籍分級制,且在書籍選擇上應注意多元價值。
(2)「109年王育德紀念館暨湯德章生命人權故事教育推廣計畫」一案中,市政府將推廣湯德章的生命故事當成是施政計畫的一環,但目前台南市湯德章故居的保存,卻面臨了很大的不確定性,也在人權團體中引發一系列的討論,而台南市政府目前成立委員會審查其是否屬於文化資產,但最終結果如何,仍屬未知。台南市有熱心人士打算以募資的方式將湯德章故宅認購以利保存,我向文化局提議,希望政府能在其中辦演更重要的角色。長年以來,無論是228紀念日中的相關活動,或是各種人權活動中,往往會把湯德章當成是台南人早年爭取人權的象徵,我們市也把湯律師列入台南歷史名人之一。因此,我希望政府能更加積極幫助留下這位民主前輩的故居,讓後人可以憑弔、追思先人風範,而不是全由人民自發為之。
2. 農業局
行政院補助本市109年度捕蜂捉蛇為民服務計畫,首先我們肯定消防回歸專業,讓消防人員不用再多消耗人力和心神在與防火無關的事項上。但今年的預算達到2800萬,和去年1700萬相較差了接近1100萬,因為差距甚大,所以我請局長說明為何會有此差異。局長則回復說,最後預算的使用,是讓廠商實支實付,如果說廠商實際沒有抓到那麼多,預算經費將會保留,在此,我們也向局長要求,一定要確實考核,以免造成公帑的浪費。最後,農業局並無捕蜂捉蛇的網頁專區,可能造成民眾不便,我也希望農業局能盡快改善。
王育德的故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蕎麥麵、鰻魚、天婦羅、壽司:江戶四大美食的誕生」介紹
訪問編輯:王育涵
內容簡介:
其他地方比不上的江戶美食,美味歷史的真心款待。
蒲燒鰻魚的十種香穿過鼻子,
讓閻羅王在六道的叉路口徘徊。
天婦羅的滋味讓苦行僧無法斷食。
吉野的櫻花再美也比不上肚子空空時的一串菖蒲糰子。
楊貴妃和小野小町等絕世美女,
遠遠不如飢腸轆轆時的夜鷹蕎麥麵。
正所謂「賞花不如吃糰子,俊男美女輸美食」……
江戶,我要開動囉!
「江戶美食四大天王」:蕎麥麵、鰻魚、天婦羅、壽司,從江戶時代培育至今的美味故事──
蕎麥麵以瀟灑的形象與清爽的滋味,奪下最符合江戶人口味的王座;
鰻魚以類似情人節與巧克力的成功行銷,創下了鰻魚日的風潮;
天婦羅藉由免費白蘿蔔泥的助攻,化開油膩的藩籬直攻味蕾;
壽司則以店家數最多的優勢,維持聲勢不墜;
本書以四大美食的商業活動為中心,回溯其發展,探討四大美食出現的時間與成為江戶美食的歷程。
【以下關於江戶四大美食的說明,您知道哪幾項是錯的嗎?】
.蕎麥麵、蒲燒鰻魚、天婦羅與壽司都源自攤販。
.早期的蕎麥麵醬汁是味噌口味。
.江戶前特產在江戶時代是以鰻魚為代表。
.蒲燒鰻魚店原本沒賣鰻魚雜湯。
.蒲燒鰻魚一開始就是以鰻魚蓋飯聲名大噪。
.天婦羅攤提供白蘿蔔泥是因為江戶人不喜歡太油膩的食物。
.特別的天婦羅叫做「金婦羅」。
.握壽司原本不佐薑片。
.散壽司比握壽司高級。
.四大美食中以壽司的歷史最悠久。
正確答案就留待閱讀本書時尋找吧!
江戶是東京的古稱,經過德川幕府大力整建之後,在十八世紀,人口已經超過一百萬人,是當時世界最大的都市之一,可與同時代大英帝國的首都倫敦匹敵。
江戶時代因外食需求激增,誕生了獨特的江戶屋台(路邊攤)文化。江戶街頭林立各類小吃攤,每個攤子都生意興隆,而其中又以蕎麥麵、鰻魚、天婦羅、壽司這四種料理特別受到歡迎。因此本書所要探索的四大美食:蕎麥麵、鰻魚、天婦羅、壽司,共同點便是「都由路邊攤起家」。我們將追蹤這四大美食在兩百年前的江戶是如何崛起並持續一路發光發熱,以及為何直到今日都仍是日本國內外美食排行榜的前段班。
這四種料理雖然更早之前就有人食用,但至今仍受歡迎的料理方式卻是定型於江戶時代,所以有人說:「想要了解日本的飲食文化起源,必得從江戶時代看起。」
我們將跟著本書一起穿越時空,回到江戶時代,從歷史、文化著眼,搭配大量圖畫與詩歌,在視覺與聽覺的饗宴中,見證江戶人熱愛美食、追求美食的極致,深刻感受江戶美食四大天王的魅力。
作者簡介:飯野亮一
早稻田大學第二文學部畢業、明治大學文學部史學地理學科畢業,飲食文化史研究專家,著有《壽司、天婦羅、蕎麥麵、鰻魚飯:江戶四大美食的誕生》。
出版社粉絲頁: 臺灣商務印書館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