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主日內容受益匪淺,#跟你分享✌
#長智慧,#守護家與國家💖
#無論是否是基督徒都歡迎看完👍
兩年多沒有跟神學院恩師吳獻章老師見面了!因他的鼓勵,開啟我八年前的監獄教師工作到如今。這兩年發生很多意外的變化,也讓我生活步調,身心靈都要重新對焦…今天禮拜,深受激勵。#花十分鐘看完,#收穫可以是一輩子!我沒了孩子,很多事都來不及了!但何等渴望,每個還有孩子的人,多建造、鼓勵、陪伴自己的孩子!在一切都還有機會的時候。以下是今天主日速記筆記內容:
20210425台北基督之家主日:吳獻章老師。題目:神力資源,真金不怕火燒。經文:但以理書3:13~30
《前言》
但以理及三友哈拿尼雅、米沙利、亞撒利雅,都是耶利米先知的學生,耶利米在世雖然是流淚先知沒有知己,也不受同胞看重。卻深深影響他的學生,能尊主為大,寧願捨命,也不屈膝於別的神。應驗了「#人生命的垂直面,#決定他的水平面;一個國家的垂直面,即與神的關係,決定了這個國家水平面的命運。」人一生,「只要不要自殺,就不會引發他殺,就不用害怕!」除非罪與離棄真神,否則應當一無所懼!
《思想》
Away from Country and Parents 的但以理及三友:
在異邦成為俘虜,無國可靠,無人保護,無父母相伴。#靠的是獨一真神的看顧,#與過往老師及父母的教導。勿忘「#週末充電,#是為了週間放電;牆內是為了牆外而裝備。」「傳道的人,就是傳道人。」我們都應該興起成為「職場宣教士」,甚至比全職教會牧者更重要,因為我們走得進去的地方,牧者不一定能影響。千萬不要輕看自己的位置。否則基督徒永遠只有牆內的十分之一。《但以理跟三友就是如此,即使在異教、異文化環境,仍然堅定為主,乃因為生命根基穩固。》故經歷不可能的神蹟!可以脫離火窯跟獅子坑的考驗,還讓外邦的王尼布甲尼撒因此下令尊主為大。
《省思與內容》
但以理書第七、八章,看見「#推動歷史齒輪的唯有上帝!」但以理預告了巴比倫、瑪代波斯、希臘、羅馬,希臘王亞歷山大有腦有勇,隨時攜帶河馬史詩,統一語言,修築道路,為未來福音舖道路。
從但以理跟三友的經歷我們得知以下啟示:
#青少年教育,#栽培下一代是何等重要!讓人好奇像但以理及三友這樣的孩子是怎麼養出來的,面臨命危依然為主站立不搖。除非將孩子教成黃金,外出後才不怕世界的火燒!
因此:
1、父母真正危機是看不見「火窯」在等待:
唯有讓孩子在來得及時讓他早點認識、敬畏神,才能在遠離父母眼目及保護時,真金不怕火鍊。
2、幫助他們經歷神的「學力」超過人間「學歷」重要:
父母不要擔心,該放手讓孩子們可以更多自己去「經歷神」。唯獨他自己經歷過神,才能真實遇見、倚靠神!真正認識獨一無二的神!
3、跟從主的在主流文化中會需要「付代價」:
#鑽石要經歷高壓才能綻放耀眼光芒;#洗出亮麗照片需要經過進入暗房;#流淚望著天的得以看見彩虹。世界與天國價值觀本存在衝突,在每一次選擇都要做出正確的決定!
4、禾場上見證神的機會往往被「妥協掉」:
職場其實是是殺戮戰場。Do or Die,是但以理及三友最大的考驗,《但如果他們害怕或妥協,接地氣而放棄天契,就無法經歷這麼大的神蹟:過火不亡,進獅子坑不死。》讓世人一起見證,真神才有真的Power!《#神蹟是上帝做球,#讓你經歷神!》
5、火窯燒去人生沒有「永恆」意義的投資:
火窯像是海嘯,一沖全部都歸於零,學歷、財寶、名車、豪宅…在死亡面前都消失了。#不要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賈柏斯信錯神,即使在職場發光,影響力深遠,但忙碌未息,真的被世界給夾死!#不要忙著House丟了Home只留下錢財,還是被他人取代了!
6、平時看重「上帝」的,困難時「上帝」必看重:
但以理堅持不吃王膳,測試十天後,竟然更加有好氣色與肥胖,所以預備膳食(營養師)的也看見神蹟!從被擄時,但以理就開始經歷神,所以能更加倚重神。在一無可靠時《#平常越靠近上帝,#受難時上帝就更靠近你》;《越關心神國的事,神就更關心你的家事與瑣事。》能放心交給神,是因為平常就一直倚靠神!
7、因為以馬內利越危險的地方越安全:
放火想燒滅敵人的,至終燒了自己。所以有敵人我們該先尋求神,禱告神!因為放火燒人的也必燒著自己。#切記不要向神抱怨風暴有多大,#而要向風暴宣告神有多大!這是信心,也是對主完全信靠的表現。
8、禾場見證上帝的過程乃先屈而後伸:
沒有為主堅忍,就沒機會經歷神復活的大能。因得世界價值觀的敗壞,人取短利捨棄永恆,所以基督徒在職場容易受到利誘與搖撼。唯有靠著跟主維持親密關係,才能不斷被主Hold住,不偏離。這是時時刻刻的需要。
9、#信仰傳承的瓶頸來自沒有永恆眼光:
Bottle Neck is always from the Neck of Bottle。#領導階層偏差往往是歪樓的起因。基礎好,樓才能高。國家問題在領導人,家庭問題起源在父母。不要成為別人的瓶頸,從改變自己先做起。
10、#真正成為大師的乃成全別人成為大師:
真正大師是耶利米,讓但以理跟三友超過他,真正大師不畏懼乃喜悅他帶出超過他自己的人。這樣靈性才能一代超越一代,而不是越走越向下坡滑!
《結語與代禱》
#求主給我們正確的眼光與價值觀,識我們下一代如黃金,真心陪伴栽培,好使他們離開家與教會時,仍然為主堅立,享受從主而來的保護與平安。讓我們一生都能為主所用,不管在什麼位置上,都能活出神的榜樣,甚至影響周圍的人,一起歸向主!
🙏🙏🙏
獨一真神經文 在 Andrew Chai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為何宣教?》
圖/文:蔡頌輝(Andrew Chai)
網友的一則留言觸動了我想寫這個題目。一個網友在我分享漫畫的粉絲專頁上留言:「請問你是否曾經因爲做了漫畫事工太久而感到厭倦或乏悶嗎? ……」同樣的問題我們也可以用在宣教上。全職宣教二十多年,筆者見過各種參與宣教的人,有一些只是三分鐘熱度,有一些參加過幾次短宣,有一些上工場幾年之後就打退堂鼓,也有一些用盡一生投身宣教。到底是什麼因素造成這不同的表現?筆者反思後發現,動機是關鍵。
本文嘗試分析基督徒參與宣教的不同動機,並從中去探討哪些才是健康及經得起考驗的動機,盼本文可作宣教工人自身的檢討,也可以讓教會知道應該從哪些角度去推動信徒參與宣教。
一、出於待遇
在社會上找工作,人通常會先考慮:「薪水多少?工作環境如何?工作時間長短?有何福利?……」一旦轉移到服事的領域,這動機就顯得很「不屬靈」。要是一個基督徒真的以此作為是否全職服事最重要的考量,他大概永遠不會踏上這條路,因為社會所能提供的條件往往要好很多,除非是像韓國這一類基督徒很多、教會規模很大、傳道人待遇很好的地方,但這也引起了別的問題——教會出現很多不是真正想服事的傳道人。然而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即便待遇不應該成為吸引人投入全職的因素,也不應該成為那些有感動投身全職到最後決定退縮的因素。教會若期待更多全職宣教同工興起,至少應該讓他們對生活沒有後顧之憂,能專心服事。
二、出於興趣
「興趣」聽起來好像也不太屬靈,不過筆者認為是極重要的。一般人很難長久持續地做一件自己沒有興趣的事(雖然不是不可能),那些能做到的,往往是在做的過程培養了興趣。有一個心理學家(Mihaly Csikszentmihalyi)曾經做過一個調查,採訪了两百位從藝術學院畢業出來超過十八年的藝術家。他發現,成爲專業畫家的都是那些在學生時代就能享受繪畫之樂的人。那些因爲想要賺錢或是出名而入校就讀的人,大多數漂浮不定地去從事其它行業。他說:「畫家必須想『畫』——勝於一切。如果畫家坐在畫布前面,開始盤算這幅話可以賣多少錢,或是揣測評論家會怎麽說,他就無法追求原創之路。創意的成就乃在於一心一意地沉浸在裏面。」同樣的,如果一個人在宣教工場從事教育、醫療、輔導、傳道……是因為他喜歡做這些事,那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只不過,單單這個動機顯然是不夠的。
三、出於成就感
這個動機聽起來也不屬靈,不過有時候在現實中是一種需要,畢竟每個人都期望看到自己的努力會有所成果。若你問我,是什麼因素讓我每天毫不厭倦地畫信仰反思漫畫,並且在網路上分享?除了上一段所述的「興趣」,坦白說,我完全不否認臉書上的「讚」、「分享」,還有網友們的留言肯定和鼓勵是我持續到今天的一大動力。在宣教的事奉上也一樣。一點點的果效,不管是有人信主、生命改變、成長、獻身做傳道人,或者只是別人對我們的鼓勵和讚賞,往往都能帶給工人莫大的動力。但是,宣教動機若是為此,不可能撐太久。
四、出於順服
宣教工作是主的吩咐,神的子民理當順服。大家最熟悉關於大使命的經文寫道:「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太二十八18~20)原文「使……作門徒」是命令式語氣,被視為該段經文一系列動詞中的主要動詞。一個基督徒會承認耶穌對祂的子民有絕對的主權,進而順服去做祂要我們做的事,顯示該基督徒已經有一定的成熟度。然而,如果參與宣教的人純粹是因為順從指示,卻不知道發令者為什麼要吩咐他去做這事(即做這事的本意),那麼就算他可以堅持一生不離崗位,也可能不會喜樂。
為了從小建立孩子們的信仰基礎,我們家很早就要求孩子要固定讀經,每一天至少十節經文。這個對我們這些傳道人而言是極其輕鬆有享受的事,對一個五、六歲的孩子而言卻是一個苦差!儘管我們費盡口舌去向他解釋讀經的重要性和好處,孩子們還是常常讀到唉聲嘆氣。為什麼?因為按他們的年齡,他們尚未能真正體會和了解讀經的可貴,而只是順從父母的吩咐罷了。神的子民若只知道耶穌的吩咐而不了解背後的珍貴意涵,結果也是一樣。
五、出於需要
在很多宣教性質的聚會中,我們可以聽到許多宣教相關的數據以及當今世界各地宣教工場的情況,告訴我們目前世界上哪些地區、哪些國家還有多少人還沒有聽到福音,或還有多少族群還沒有自己的聖經等等。這種做法是希望讓會眾因看見需要而做出當有的回應去參與宣教。這個角度也沒有錯,耶穌就曾因看見許多人好像羊沒有牧人一般(看見需要),而呼籲門徒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去收他的莊稼。(太九35~38)
筆者在大專畢業之後不久就踏上全職宣教事奉。那時,教會每天早上都有弟兄姐妹聚在一起為各類事項禱告,我是負責收集普世宣教的代禱部分。當筆者越了解世界各國的宣教近況時,心中宣教的感動就越發強烈。雖然這不是促使我踏上全職的全部因素,但至少是部分因素。因看見需要而回應呼召是好的,不過如果參與宣教單單因著看見需要,整個心態就變得很消極。
六、出於榜樣
很多獻身當宣教士的人都曾經深深的被歷代宣教士的生命故事所激勵。在許多宣教信息中我們也聽到講員指出,教會必須做普世宣教,因為初代教會一開始便是一個宣教的教會。無論是個人或教會,神都放置了許多很好的榜樣供我們效法。希伯來書作者寫信給一群因信仰而受迫害的基督徒時,也向他們提起歷史歷代信心為人的榜樣:「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來十二1~2)耶穌和使徒也多次提到要信徒效法他們的榜樣(如約十三15;徒二十35;彼前五3等),儘管這些經文不一定直接指向「宣教」,至少可以看出聖經要我們在各方面向歷代美好的見證看齊,當然也包括宣教方面。
不過,榜樣的效法叫人把兩個生命作比較,很多人也許根本不敢跟屬靈偉人相比,更不用說耶穌,何況比較的結果可能會如以利亞一樣絕望:「耶和華啊,罷了!求你取我的性命,因為我不勝於我的列祖。」(王上十九4)
七、出於世界觀
筆者認為這是最根本、最重要,最被忽略的動機。所謂「出於世界觀」,就是指基督徒藉著聖經的啟示,接受並深信其中所論關於神、人和世界現今之光景的一切,又了解神子民在其中所該扮演的角色,進而願意擔起責任、做出回應。以這種方式回應的人,深深地知道從事宣教背後的價值和意義,這種認知支撐著他去面對服事上的一切挑戰和艱難。
聖經一開始便清楚地表達,宇宙萬有都出自於一位創造者,因此也只有祂才配得稱為神,並配得萬物和人類來敬拜。創造的敘事也啟示出人是按照神的形象和样式造的,神將管理大地的職責託付於人。到了創世記第三章,人違背了上帝的命令,導致受造界美好的次序被徹底破壞。後來,上帝揀選亞伯拉罕來開始一個救贖計劃,要從他建立一個歸屬於神、順服神的群體——以色列——來向不認識獨一真神的世界作見證,使世人歸向神並順服祂,像以色列人一樣。以色列人在西乃山所領受的律法,實際上是人作為人本來應該有的職責和樣式(只是這些都因罪被破壞了)。舊約歷史顯示,以色列人在神所託付於他們的使命上是失敗的,以致被神交在外邦人的手裡接受管教。神的應許並沒有因此而落空。到了新約,耶穌道成肉身,將神的國帶到人間,並為世人的罪死在十字架上、復活,完成了偉大的救贖。耶穌所成就的一切成全了神對亞伯拉罕的應許——要他做多國的父(創十七4),因為凡接受耶穌基督為主的人,不分種族、地位和性別都成了亞伯拉罕的後裔(加三26~29),而這基督裡的新群體也繼承了舊約以色列人的使命,為獨一真神向世人作見證(彼前二9)。耶穌升天之後,聖靈在五旬節降臨在門徒身上,新群體(教會)誕生,將福音從耶路撒冷往各地、各族傳開。直到耶穌再來那一天,神的目標和計劃將分毫無誤地完成,萬國萬民都要來到寶座前,敬拜獨一真神,萬有因此就恢復了受造時的美好,謂之新創造。
基督徒投身宣教最根本的原因,應該就是認清神這個偉大的計劃,看見自己在其中的角色,及看到宣教事業的永恆意義和價值。
筆者期盼,教會在竭力推動會友參與宣教的當兒,不要輕忽神學基礎的建造,而神學的教導也不應該不以宣教為其導向。神學根基的建立是極其費時費力的,其果效卻是最持久的。
獨一真神經文 在 Andrew Chai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信心」是基督徒論信仰最常用、卻也是最常被誤解和誤用的字眼。很多「有信心」的人說:「我相信神會怎樣怎樣⋯⋯」,但聖經中有信心的人卻更多是「『信的人』會怎樣怎樣」:
有信心的人,是那些在信仰上對神忠誠到底的人。
他們不被悖逆的洪流沖走,在重重的挑戰、迷惑和引誘中,堅守對獨一真神單純信仰的人。
他們在世界中選擇不一樣的生活方式,把自己和世人分別出來。
他們寧願犧牲生命,也不違背對獨一真神的忠誠。
當他們領受神啟示的話語時,不論多大的挑戰,他們仍直言不諱。
他們堅持做合乎真理的事,不管那些事是不是被世上的勢力所禁止。
他們堅持不做違背真理的事,即便世上的實力強迫他們這麼做。
因著他們的忠誠,他們一次又一次經歷神的作為在他們身上彰顯⋯⋯
獨一真神經文 在 聖經- 靈修- 婚約誓詞範例一新郎...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範例一. 新郎. 我,_____,娶你,______,做我的妻子。 ... 歸與主耶穌基督天父上主天主上帝神主神聖靈聖神聖父聖子聖靈聖神三一獨一真神主神自己。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