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忘記了」某件事的感覺,很像「迷路」。明明大腦裡面有相關的記憶,但就是找不到相關的路徑,很想有一個GPS,帶自己找到記憶的儲藏位置。
這篇來自【MPlus】上的文章,帶我們看到科學家對於大腦記憶與編碼的研究,讓我們理解記憶發展的過程,也讓我們進一步思考人類大腦與電腦之間的差異為何?又該如何為自己記憶編碼,提升自己的大腦運作效益?
---------------------------------------
挪威科技大學科學家梅-布里特‧莫澤(May-Britt Moser)和愛德華‧莫澤(Edvard Moser)則把研究重心轉移至海馬迴旁邊的內嗅皮層。這個區域是海馬迴重要的訊息來源,也是阿茲海默症患者大腦最先惡化的區域之一。科學家在這裡發現了所謂的「網格細胞」,並認為這裡很可能是大腦負責繪製「認知地圖」的區塊。
網格細胞跟定位細胞不同,它並不傳達特定位置。相反地,它自己形成一個獨立的座標系統,因此它通常被稱為「大腦的GPS」。網格細胞網路構建出一種比定位細胞更深層的空間感。雖然定位細胞提供很好的定位方法,但它只能在具有外部空間地標和其他有意義的位置時才能提供空間資訊。當沒有這些外部線索時,網格細胞則提供更厲害的定位方法。事實上,科學家認為網格細胞負責所謂的「路徑整合」,例如一個矇住眼睛的人可以推測自己在空間裡的相對位置——從某個起點走多遠,以及往哪個方向走。
類似的原理也指引大腦編碼時間,海馬迴包含的定位細胞在某些情況下表現得像「時間細胞」,它被啟動來傳達時間上的連續時刻(而不是空間上的連續位置)。例如實驗鼠在特製的迷宮奔跑,其中一段迷宮老鼠必須在輪子或跑步機上原地跑幾秒鐘,然後才能繼續前進。科學家發現,當老鼠原地奔跑時雖然沒有離開實際位置,但海馬迴內的細胞也會啟動來追蹤牠們運動的時間過程。科學家表示,這個發現「把不同維度的時間也帶進理論之中」。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2592?fbclid=IwAR0k6MDQo7P5l7cxXMdNSkqutQ0GCbPB9JFECPHTkqXw1W52QeDeYHAYtiU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物 空間 座標系統」的推薦目錄:
- 關於物 空間 座標系統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物 空間 座標系統 在 既視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物 空間 座標系統 在 既視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物 空間 座標系統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物 空間 座標系統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物 空間 座標系統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物 空間 座標系統 在 針孔相機模型Pinhole Camera Model | Math.py - Allen Tzeng 的評價
- 關於物 空間 座標系統 在 一、單一選擇題 的評價
物 空間 座標系統 在 既視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電影筆記 2
李道明《從紀錄片的定義思索紀錄片與劇情片的混血形式》
英國紀錄片之父John Grierson <紀錄片的首要原則>:
「紀錄片不只是對自然素材的樸素(或有加裝飾)的描述而已,而是要對這些自然素材做安排、再安排,以及創意性地型塑它。也就是這樣,紀錄片才可望達到藝術的功效。」
Brain Winston 「創意是指藝術,處理是指戲劇結構,真實事務的影像紀錄則是代表著證據與見證」
不過從John Grierson的說法可以看出期有所矛盾,因此後許學者在討論紀錄片時,往往將說法修正為「對真實的詮釋」及「將真實的素材戲劇化」
「大部分紀錄片所忠於真實的,其實只代表的它的一種心態,因此紀錄片也可作為一種類型看待」
紀錄片:真實的再現 到 社會的再現
劇情片:想像的再現 到 願望的實現
因此藉由這樣的互動混雜關係,紀錄片與劇情片在虛構與非虛構間產生混血形式
一、電影眼:「源自於1922年維爾托夫在革命後的蘇聯推出《真理電影》新聞影片,提倡(無產階級的)電影必須以「真實事物的影像記錄片段」為基礎,經過組合(剪輯)而創造出新的「電影事物」讓觀眾對真實有更深入的見解與更廣泛的感受。他認為鏡頭的意象必須是真實的,但是要經過刻意的選擇與構圖,並考慮光影及動態效果然後經過剪輯,配上字幕與音樂,創造出全新的感受情緒與意義。ex 1929《持攝影機的人》
二、編篆電影:由Jay Leyda提出,用來說明任何影片靠剪輯其他人影片而完成的一種電影類型。
三、半紀錄片(Simi Documentary):紀錄片風格拍攝的虛構故事(ex:Henry Hathaway三部曲)
四、1960s:直接電影(因攝影錄音器材發展而誕生,主張不涉入被攝者)、真實電影(以訪問作為紀錄片要素)
五、偽紀錄片:一開始來自Jim McBride於1967年著作的黑白片《大衛霍茲曼的日記》。針對紀錄片攝影機及工作人員對於其所在線的事物會產稱什麼影響或改變。更近一步破壞及解釋紀錄片的符碼及手法。
六、紀錄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重構與還原介於新聞重建和相關戲劇間的無限可能(ex:《本週電影》、《自由大道》、《玫瑰人生》)
七、個人紀錄片/實驗紀錄片:1970以前,紀錄片一直是「西方中產階級企圖探討紀錄、解構、了解,也就是因應用象徵的方式去控制世界的這種需要所產生的」。過去也一直以他者(無錢、無勢、無力、被施壓迫害的人)為拍攝對象,不曾將鏡頭對準影片創作者自己和自己的文化,直到「個人紀錄片」的出現。「個人紀錄片」主要關心的是作者自己身為電影創作者或作為一個人的處境,而把這兩者的行爲作為影片的主要成分。最後更發展成了「反身性」、「表自式的紀錄片」,自由結合了真實事件和想像(虛構)的事件,使得真實因想像的存在而被擴大。
結論:
紀錄片形式+紀錄片內容=紀錄片
紀錄片形式+劇情片內容=偽紀錄片
劇情片形式+紀錄片內容=紀錄劇
劇情片形式+劇情片內容=劇情片
<李道明>
「以建立一個座標系統,橫軸的兩個極端是影像的相對本質(紀實相對於虛構),縱軸的兩個極端則是創作影片的相對目的(敘事相對於論述),那麼幾乎所有的劇情片、紀錄片、紀錄劇、偽紀錄片、反身性紀錄片、表白性紀錄片、實驗紀錄片……等分類以及個別的作品,都可以在這個二度空間座標圖中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位置。甚至,如果在此座標圖上再加上一根 Z 軸,以絕對抽象和絕對具象作為兩個極端,那麼連動畫與實驗電影、甚至錄像藝術等其他動態影像藝術,都可在此三度空間座標圖中擁有個別獨立的座標點。」
(本單元為電影讀書閱讀筆記,胡亂發言,扭曲原意可能會是日常,請切勿盡信,可以原文及推薦影片為重,平安喜樂,感恩惜福)
物 空間 座標系統 在 既視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電影筆記 2
李道明《從紀錄片的定義思索紀錄片與劇情片的混血形式》
英國紀錄片之父John Grierson <紀錄片的首要原則>:
「紀錄片不只是對自然素材的樸素(或有加裝飾)的描述而已,而是要對這些自然素材做安排、再安排,以及創意性地型塑它。也就是這樣,紀錄片才可望達到藝術的功效。」
Brain Winston 「創意是指藝術,處理是指戲劇結構,真實事務的影像紀錄則是代表著證據與見證」
不過從John Grierson的說法可以看出期有所矛盾,因此後許學者在討論紀錄片時,往往將說法修正為「對真實的詮釋」及「將真實的素材戲劇化」
「大部分紀錄片所忠於真實的,其實只代表的它的一種心態,因此紀錄片也可作為一種類型看待」
紀錄片:真實的再現 到 社會的再現
劇情片:想像的再現 到 願望的實現
因此藉由這樣的互動混雜關係,紀錄片與劇情片在虛構與非虛構間產生混血形式
一、電影眼:「源自於1922年維爾托夫在革命後的蘇聯推出《真理電影》新聞影片,提倡(無產階級的)電影必須以「真實事物的影像記錄片段」為基礎,經過組合(剪輯)而創造出新的「電影事物」讓觀眾對真實有更深入的見解與更廣泛的感受。他認為鏡頭的意象必須是真實的,但是要經過刻意的選擇與構圖,並考慮光影及動態效果然後經過剪輯,配上字幕與音樂,創造出全新的感受情緒與意義。ex 1929《持攝影機的人》
二、編篆電影:由Jay Leyda提出,用來說明任何影片靠剪輯其他人影片而完成的一種電影類型。
三、半紀錄片(Simi Documentary):紀錄片風格拍攝的虛構故事(ex:Henry Hathaway三部曲)
四、1960s:直接電影(因攝影錄音器材發展而誕生,主張不涉入被攝者)、真實電影(以訪問作為紀錄片要素)
五、偽紀錄片:一開始來自Jim McBride於1967年著作的黑白片《大衛霍茲曼的日記》。針對紀錄片攝影機及工作人員對於其所在線的事物會產稱什麼影響或改變。更近一步破壞及解釋紀錄片的符碼及手法。
六、紀錄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重構與還原介於新聞重建和相關戲劇間的無限可能(ex:《本週電影》、《自由大道》、《玫瑰人生》)
七、個人紀錄片/實驗紀錄片:1970以前,紀錄片一直是「西方中產階級企圖探討紀錄、解構、了解,也就是因應用象徵的方式去控制世界的這種需要所產生的」。過去也一直以他者(無錢、無勢、無力、被施壓迫害的人)為拍攝對象,不曾將鏡頭對準影片創作者自己和自己的文化,直到「個人紀錄片」的出現。「個人紀錄片」主要關心的是作者自己身為電影創作者或作為一個人的處境,而把這兩者的行爲作為影片的主要成分。最後更發展成了「反身性」、「表自式的紀錄片」,自由結合了真實事件和想像(虛構)的事件,使得真實因想像的存在而被擴大。
結論:
紀錄片形式+紀錄片內容=紀錄片
紀錄片形式+劇情片內容=偽紀錄片
劇情片形式+紀錄片內容=紀錄劇
劇情片形式+劇情片內容=劇情片
<李道明>
「以建立一個座標系統,橫軸的兩個極端是影像的相對本質(紀實相對於虛構),縱軸的兩個極端則是創作影片的相對目的(敘事相對於論述),那麼幾乎所有的劇情片、紀錄片、紀錄劇、偽紀錄片、反身性紀錄片、表白性紀錄片、實驗紀錄片……等分類以及個別的作品,都可以在這個二度空間座標圖中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位置。甚至,如果在此座標圖上再加上一根 Z 軸,以絕對抽象和絕對具象作為兩個極端,那麼連動畫與實驗電影、甚至錄像藝術等其他動態影像藝術,都可在此三度空間座標圖中擁有個別獨立的座標點。」
(本單元為電影讀書閱讀筆記,胡亂發言,扭曲原意可能會是日常,請切勿盡信,可以原文及推薦影片為重,平安喜樂,感恩惜福)
物 空間 座標系統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物 空間 座標系統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物 空間 座標系統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物 空間 座標系統 在 一、單一選擇題 的推薦與評價
解析普通地圖在表現各種地理現象的空間分布與相關位置,內容包括地形、水系、聚落、交通路線 ... 圖為臺灣經建版地形圖採TM2座標系統,關於此圖敘述,以下哪兩者正確? ... <看更多>
物 空間 座標系統 在 針孔相機模型Pinhole Camera Model | Math.py - Allen Tzeng 的推薦與評價
光線由物體發出,經過鏡頭成像,可區分空間為物空間(object space) 及像空間(image space),物 ... A. 齊次座標系統Homogeneous Coordinate System.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