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公務員才26歲,應該比我好多了,我在那個年紀時,還在唸書,一無所有!
一名自稱是公務員的網友,在出社會工作一年後,竟聲稱「對活在這個社會感到絕望」,原因是覺得自己離買房、買車和養兒育女的夢想太遠。然而不少網友得知原PO的實際年齡後,紛紛批他「太早絕望」,也奉勸「不要越級打怪」。
原PO在PTT以「對活在這個社會感到絕望」為題,首先介紹自己是一名26歲的公務員,月薪4萬,出社會前的人生規劃是買車、買房以及結婚生子。如今自己已經工作將近一年,「似乎覺得再怎麼努力都沒辦法達成了」。
原PO表示自己「無家庭後援」,而住家附近隨便一間20~30年中古屋都要800~900萬,即使有點錢付了頭期款,每個月也要承擔2~3萬的房貸。同時,原PO也擔心有朝一日「公保會破產」,因此不寄望自己能夠在65歲領到退休金。
原PO進一步分析,即便現在每天省吃儉用,等到有一天存夠錢了,房價也漲了2~3倍。原PO還說自己也意識到家庭資源對一個人是多麼重要,自己努力考試、趕快開始賺錢,只為了讓爸媽可以輕鬆一點,反觀同學家裡卻是被父母督促努力念書,考雅思和托福趕快出國,不僅不用擔心學費,家人也已經幫忙買好房車。
再來,原PO還擔心要找到三觀相符、願意一起承擔人生責任的人結婚,簡直可遇不可求,因此厭世說道「我認為單身會比較好」、「我26歲我躺平」,只希望能在通貨膨脹、炒房等經濟壓力下,能夠買間一房或兩房的小小中古屋,晚年不用面臨租不到房子、流落街頭的窘境,並且存一點錢,讓自己「退休之後能夠稍有尊嚴的活著」。
貼文曝光後,有些網友深感共鳴,「你不要照著社會的期望五子登科,你就會活得很快樂」、「我還以為是我發的文」、「我36歲,月薪7萬多也買不起房子,房租、水電、生活費、孝親費,我只能存錢賣塔位」。
然而也有人覺得原PO擔心得過早,「你才26歲還很年輕,如果你設定33歲結婚,你還有6~7年的時間打拚」、「高考公務員十幾年後月薪翻到6~8萬,你就買得起蛋白區無壓力」、「才工作一年,無病呻吟」。
有人提供網友實際建議,「你還年輕,趕快轉考國營,日子會比公務員好過很多」、「學點投資吧」、「700萬房子確實要30年房貸每月2萬,考慮去鄉下當公務員嗎?或是北部房子先買之後賣掉再搬到鄉下?鄉下房子300萬就買得到喔」、「羨慕的同學,人家的資源是爸媽年輕時打拚存下來的錢啊!你也可以努力賺錢讓你的小孩有好的資源,贏在人生起跑點」。
「爸媽出頭期款」的推薦目錄:
- 關於爸媽出頭期款 在 行政法林清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爸媽出頭期款 在 劉南琦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爸媽出頭期款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爸媽出頭期款 在 [問題] 跟爸媽拿錢付頭期款時心情如何? - 看板WomenTalk 的評價
- 關於爸媽出頭期款 在 ETtoday房產雲- 你買房時,家人有幫忙嗎? #HJY... 的評價
- 關於爸媽出頭期款 在 爸媽幫忙出頭期款, 贈與稅怎麼辦? 的評價
- 關於爸媽出頭期款 在 爸媽拜託我幫出頭期款- 心情板 的評價
- 關於爸媽出頭期款 在 [閒聊] 不靠父母的錢買房,才是天經地義吧?! - PTT推薦 的評價
- 關於爸媽出頭期款 在 【擔心孩子不商量】父母出頭期款\房地產登記孩子怕被孩子 ... 的評價
爸媽出頭期款 在 劉南琦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家庭關係的傷,一直會是出書的好題材,因為絕不缺乏實例,而且我身邊隨便揀都有不必進治療室才聽得到。
*
女兒婚後住得近又常隨傳隨到,竟比不上久久回來一次帶爸媽去打疫苗的天邊孝子,爸媽一副久久蒙皇上寵召一樣開心。
她的哥哥在父母大小手術中從未出現過(倒是她得從N次門診,住院,到過夜陪病,通通無法缺席),只有過年團圓飯時施捨似的出現,吃完就走,連多聊一下都沒有,明明住在台北市同一區到底是有多不方便?
*
就住隔壁街的哥哥多年來都不曾主動探望父母,一年不超過三節那三次,感覺是因為過節不得不回來給個交代。
也不知是不是這個原因,多年來哥哥說過不只一次父親只疼弟弟,讓他覺得很莫名其妙。父親要走的那天,哥哥恰好有在身邊探望,總算給父親一個臨終的安慰。但父親走後沒多久,哥哥就忙著要分這間房的房產,這個他照顧父親十多年的房子,好像很怕他吞走似的,連個商量都沒有就告上法院。
他不懂早已成家的哥哥,是不是忘記了自己當初的起家厝是父親買的?
*
重男輕女家庭下長大的她,在工作上一直很努力,雖然家中的弟弟大學畢業多年一直很軟爛沒有固定工作,但她想,反正那是他的人生,自己的人生自己負責。
她的父親對母親極為苛刻,多年來只給少少的家用,常說家裡的錢都是他的,母親的隱忍讓她既心疼又生氣。不過她想,反正那是他們的婚姻他們的人生,好壞也要自己扛。
她早早就想買房搬出去住,這麼努力工作無非是為了這個,但在台北買房實在太難,存了多年還存不到頭期款,她知道父親有錢,而且名下有3棟房子。
父親從母親那裏知道她想買房,提出買房可以但要住在一起的要求,她當然拒絕了,但她萬萬沒想到,沒多久父親竟然幫弟弟買了一間房,而且登記在弟弟名下……
*
這些家庭表面都很健全,父或母都有工作,把小孩栽培到至少念到大學,但有最有成就的那個(唸到碩博士或當了醫生),常常就是家庭資源的既得利益者,也看不見其他家人的付出與辛苦。
家人的傷當然絕對不會只有母女,也有父子,父女,兄弟姊妹之間。
就算有許多研究分析父母心態,是因為不想增加「優秀家人」的負擔,被歸為「沒成就」的家人當然就拿來照顧自己,但,這種研究只會增加受害子女的不爽,而不能讓他們釋懷。
所以我不想幫這樣的父母找台階下,這不是我關心的。我的焦點要放在那個受傷的家人,我想做的是,如何陪伴,協助所有受過家庭傷害的人,整理自己,重新定義自己的家並重生。
這書名絕對要清楚,搞笑幽默也沒關係,發想了幾個如下:
˙我的敵人在家裡
˙我的痛苦就是家人
˙只有家人會傷人
˙家人才不是一家人
˙我家有個豬隊友
˙家庭的傷也有痊癒力量(很有上一本系列的感覺)
˙家庭傷不了我
……………………………………
以下開放書名。無獎徵答。
出版環境艱難,能不能成書不知道,先來無料募集中好了,有興趣就點讚。
爸媽出頭期款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前一週的時候去上了
「超級研究事」是個談話性節目
謝謝志為哥的引薦
這次談論的話題是「該不該給孝親費」
好哦我來解釋一下
針對這個case,我不支持
當然除非是家庭環境很窮超級需要,那幫忙養家另當別論。
但是希望大家明白,
我的想法是
「我對我的家人好,
給他們什麼我付出什麼,
不是因為我”孝順”,
是因為我”愛他”!
希望他們過的好希望他們開心。
懂我意思嗎?意思是
如果有人拿孝順綁架我
說我必須要怎樣,我法克油去死😊
我覺得如果那個人現在的生活,從原生家庭拿了很多資源比如房子是父母幫忙出頭期款,或是還住在父母家?
如果一邊享有父母提供的實質資源,那就該付出相對應的代價。
如果只顧著佔有資源,卻不願意感恩和付出回報,反而成為名副其實的「啃老族」。
不知感恩不飲水思源也是一個糟糕的爛人了。
我爸跟我阿公阿嬤是我最愛的人。
他們總是希望我先把自己過好
甚至沒有跟我要過東西
所以後來我反而更會想辦法更努力
希望我可以給他們一些什麼。
他跟我說過一句話
親情關係就像是一個銀行戶頭
不能一直提領或預支,不然總有一天會破產。
我覺得要給錢或者是付出,给的也是我自己的心意
是因為心裡有家裡、希望父母過得好,而不是以同情或施捨的心態給孝親費。
心態不正確,容易讓雙方心靈不平衡,造成彼此受傷。不然孝親費會成為「勒索費」。
有很多家長我真的看不懂
你是養小孩還是種搖錢樹?
養育的父母很辛苦和偉大,
但我認為他們還是該有自己的人生。
孝親費用不應該成為他們每月唯一的金錢來源。
你有你的人生要過,爸媽也有自己的課題要解,不要過度仰賴彼此,
愛對方的話也不該打著什麼名字成為對方的困擾與負擔🥲🥲🥲
以上是我的淺見,沒有針對任何人就是個人想法🙏🏻🙏🏻
可以去看這集火藥味超重的節目哈哈哈哈哈😂
爸媽出頭期款 在 ETtoday房產雲- 你買房時,家人有幫忙嗎? #HJY... 的推薦與評價
有時候幫忙出頭款是為了幫晚輩存錢, 會接受還好, 最近聽到比較扯的是年輕人拒絕父母幫忙繳頭期款,因為不想繳後續的貸款. ... <看更多>
爸媽出頭期款 在 爸媽幫忙出頭期款, 贈與稅怎麼辦? 的推薦與評價
爸媽 幫忙出頭期款, 贈與稅怎麼辦? - 房子很貴, 常常聽到爸媽幫忙出頭款, 小孩還貸款...可是呢, 台北市的房子, 頭款可能也是需要至少幾百萬. ... <看更多>
爸媽出頭期款 在 [問題] 跟爸媽拿錢付頭期款時心情如何? - 看板WomenTalk 的推薦與評價
爸媽年紀大了,辛苦一輩子就存了這麼點錢
現在房子貴到不像話,連頭期款根本不是大部分年輕人可以負擔
逼著年輕人要跟爸媽拿錢買房
這些錢可能是爸媽的退休金、棺材本、甚至是醫藥費
跟爸媽伸手拿錢的時候大家心情如何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16.55.17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omenTalk/M.1631590825.A.A5C.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