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ynthia x Jill 生活週記】兒童安全意識
最近在月中看新聞都是被沒有執照的柔道教練摔到腦死男童的新聞!
一開始看到新聞覺得很心疼受害者
但後來再細看,我覺得家長第一時間就是施暴者啊!
怎麼說呢?!
為什麼送小孩去學習柔道,做父母的不先調查柔道館是否合格、教練有沒有執照?如果是因為沒有執照,報名費比較便宜,因而便宜行事!出了事,怪別人都比較容易!
柔道館的確有問題、沒有執照的教練也需要負起相對責任!但是身為家長或監護人的你們,沒有責任嗎?!
帶孩子這件事真的不能便宜行事!
光是我們自己在家顧小孩,也都已經戰戰兢兢,稍微一個轉身,孩子不是撞到就是跌倒!也在家裡撞出不少瘀青!看似不嚴重的傷口,都已經讓正常的媽媽很心疼了!何況帶到外面讓別人訓練你的孩子!能不更謹慎嗎!!!!
身為父母的你們,警覺性跟危機感能不高嗎?!
昨天睡前也跟先生聊到這件事!看著在我們身邊熟睡的女兒,我也不自覺的抱緊她,不知道意外跟危險什麼時候會靠近她,我們身為父母能不能更早先一步爲孩子擋下!
👱🏻♀️:孩子到10歲以前都是擔憂!
👨:何止!是一輩子吧!
👱🏻♀️:至少是我們還擋得下來的!等到孩子有自我意識,開始想自己判斷!但不見得能承擔起後果!在這之前,我都想好好保護她們!
目前我的孩子才1歲、0歲,未來上學有上學的風險、出遊有出遊的危機、「教育」現在想起感覺又近又遠!世界上有很多美好、很多有趣的事,希望孩子都能有機會體驗、也都希望她們能安全健康的長大!
成為父母之後,才知道父母對我們的擔心真的到現在都還停不下來!
唉!沒孩子的時候,只要照顧好自己跟家人就好,有孩子之後,更要先照顧好自己,因為孩子真的非常需要你!我們更需戒慎恐懼的陪伴孩子安全、健康、快樂的成長!
祝福大家、也祝福每一位還在與生命搏鬥的孩子 平安健康♥️
辛西亞。玩美親子進行式
上周那個小孩柔道被摔的新聞看到就火大,
至今我還是不敢點開影片來看,
想到小孩這麼糟罪,媽媽肯定心都碎慘了,
事已至此,再追究誰對誰錯,
都換不回健康的孩子了。
從這事件來看,我們學到了什麼?
學習運動項目是值得鼓勵的,
很能理解現在很多家長安排很多體能課,
無非是想要好好放光小孩的電力,
但是不論是什麼運動,兒童的強度不比大人的,
除了慎選正規合法環境、專業合格師資,
更重要的是,必須考量孩子的意願跟身體素質。
生活處處充滿危機,兒童安全問題層出不窮,
學齡前幼兒的是非善惡的辨別能力仍模糊,
無論如何,家長都應該守住第一條防線,
自我保護的安全觀念從小就要自己教,
這題範圍太廣,不過有點很重要,
就是遇到危險要懂得如何求救。
有任何人靠近讓你感覺不舒服,
隨時都可以拒絕觸碰;
如果走失或是遇到陌生人脅迫,
要知道如何尋求緊急幫助;
要是在學校受到同學欺負,
不開心的事情要跟爸媽、師長訴說。
每個孩子都是家裡的寶、媽媽的心頭肉,
不管到幾歲,孩子在媽媽眼裡永遠都是孩子,
即便湯哥已經要上小學,只要是我帶在身邊,
還是一秒鐘都離不開媽媽的視線。
雖然我們無法預測意外何時發生,
但是可以盡量避免危險情況,
能做的能把關的,大人盡可能多盯著點,
從日常生活中提醒孩子保持警覺性,
培養危機意識跟緊急應變能力,
多花時間跟孩子相處,建立親子間的信任感,
只要大人多用一點心,
孩子遇到危險的機率就少一點。
#人妻交換週記
#週三上刊
#孩子就是我的盔甲跟軟肋
#祝福每個孩子都能平安健康快樂的長大
「爲 父進行式」的推薦目錄:
- 關於爲 父進行式 在 Not Just Weddings / Jill 小穎(婚禮企劃/婚禮主持/活動企劃/活動主持)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爲 父進行式 在 玩味煮義-Winnie范麗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爲 父進行式 在 陳文彬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爲 父進行式 在 為父進行式- Explore 的評價
- 關於爲 父進行式 在 為父進行式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爲 父進行式 在 [普雷] 為父進行式- 看板movie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爲 父進行式 在 [普雷] 為父進行式 - PTT 娛樂區 的評價
- 關於爲 父進行式 在 單親爸爸電影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爲 父進行式 在 單親爸爸電影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YOUTUBE 的評價
爲 父進行式 在 玩味煮義-Winnie范麗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應該是一篇勵志文
#五十歲生日快樂
這星期是我有生以來最大的拍片量了,五支影片,兩支外拍,三支家裡拍,拍到兒子回家沒晚餐吃,還勉強拿拍的食物湊給他吃,兒子還棒著餐盤在混亂的空間中挪出一小塊地方坐下吃!
今年以來為自己設定目標是一週只接一到兩件工作,五十歲的生活就過著早上練練氣功,偶而跟朋友出去吃喝玩樂,平日悠閒養養生,喝著午茶看看書的半退休生活,但事與願違,這時還邊剪片邊接著一直來的拍片邀約!感覺五十歲的人生突然又從料理老師轉身成攝影師了,人生是很奇妙的,往往跟自己設定的方向不一樣,國中考高中時,父母覺得我喜歡畫畫,乾脆去讀五專的商業設計好了,哪知糊塗的我忘了去考術科,考大學時也想著要讀工業設計或室內設計,結果當時家境不允許,阿公說考不上師範學院,就從商好了,幫忙填志願上了個我也搞不清楚在幹嘛的「合作經濟系」,好笑的是這系還半路改成「產業經濟系」,雖然姐我成績也不錯,但實在不知讀這要做什麼?二十幾歲出社會工作一路跌跌撞撞,常被罵沒有能力而暗自哭泣,一年換一個工作,三十幾歲因爲老公斷斷續續外調,我則跟著在家帶小孩、寫寫部落格,還邊做網拍賺零用錢,以為人生最後的的職業就是「家庭主婦」,但四十幾歲開始誤打誤撞從事了自己喜歡的料理工作,現在來到五十歲,突然又成了影音工作者,跟著年輕人競爭,學習拍片、剪輯、動畫⋯差點跟讀多媒體設計的兒子說,那麼不想上學換老媽來去讀好了!繞了一大圈,年輕時的心願,目前正在進行式~~
但是,人生還沒走完呢!人生的下半場會是什麼呢?Keep learning 就對了!千萬別放棄!
以上是五十歲的有感而發,工作再忙,生日我最大,丟下剪到一半的影片跟姐姐去吃大餐!晚上沒良心的兒子終於開口揪我吃飯慶生,但是要老媽付錢,我還自己為自己買了顆生日蛋糕,目前五十歲的人生這樣過也是不賴!
爲 父進行式 在 陳文彬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在鹿港頂番婆長大,從70年代到90年代,頂番地貌與出口導向的產業變化,大概就是文中提到景像。
當然自90年代中期到2016年,這又是另外一個階段的產業變化。這階段面臨國際金融風暴與產業西進的風潮,期間新設農地工廠的生產內容與污染,又與前20年不同。
2016年520後搶搭的農地工廠是否有被依法拆除?不拆,中央與地方態度不同之處又要如何因應?這是文中沒提到的部分,也是現在進行式,更值得繼續觀察。
總之農地工廠決對不是「農地農用」或稻作生產與污染,這麼非黑即白的問題而已。這是國土規劃與土地政策,特別是「如何遏止土地炒作」政策的結構問題。
如果說「環境保護」是制定《工輔法》最終的道德問題,那我認爲還應加上「遏止土地炒作的不當得利」也就是所謂的「土地正義」。
然而在達陣之前,得先面對現實如何解決問題的技術面。這篇文章告訴我們的就是「面對現實 解決問題」!
#工輔法
#農地工廠
#頂番婆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234791333500419&id=1608253896154169&__tn__=*s*sH-R
來講一個剛退流行的話題,問了一群產業界的前輩,不然很多東西我自己也沒那經驗。
5k字,超長慎入
==========
終於要處理工廠管理輔導法,這個台灣最大的坑了,為何說是坑?因為這是幾十年的歷史累積,馬政府時代給了十年改善,不過法案沒有、執行手段也沒有,想也知道就是什麼都沒有的過十年。也好啦,總是要處理這個問題,面對總比逃避好。
工輔法整套看下來,重點大概兩個,一個是輔導原先的違章工廠低汙染的合法化,第二個就是中高汙染的,協助降低為低汙染後納管比照處理。這兩個若在時限內做不到,就會斷水斷電改善到拆除為止。不過今天又多了一個落日條款20年,明擺著是受到壓力去制定的,理由後述。其實還有兩個極重要的點,一個比較明顯的已經有人提,就是對於低污染工業的認定標準,這還有得吵。另一個不明顯的還沒看到人講,最後面再提。
有跑過傳產的應該都知道,現行的高汙染產業,像是電鍍、化鍍類的,大致上都在工業區內,不會在路邊一片農地上。現在講的農地工廠主要兩種,一種是在農地上鐵皮搭建的小工廠,雇傭人數沒幾個,像是在台南、嘉義土地比較開闊的偏僻鄉鎮。另一種是早期城鎮擴張,多餘勞力吸引工業,農地搭建鐵皮屋後出租為輕工廠,長期以降成為產業聚落,例如新北的五股、樹林一帶。其他較少的像在產業道路邊,或是地圖上沒有的小路轉進去,整片樹中間有一棟工廠的,這數量也不少,像是桃園的龍潭楊梅之間。
這種工廠的汙染形式,硬要切開有兩大類。粉塵類的只需要集塵設施,酸洗類的通常都會有一個小儲存槽(坑),定期叫車來抽走。這兩類的汙染程度都不高,就算需要改善,也都在可以負擔的範圍內。這類工廠為何大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並不純粹是和氣生財的理由,以前亂七八糟的年代,地主隨便收租金是一回事,近年新的工廠,要不是農地地主繼承後不想耕作,就是產業聚落擴張後,耕作農地的價值差太多。
會被檢舉的高汙染小工廠,其實你法令也管不到。這大概也分兩種,一種是農地租一間鐵皮屋,然後堆積大量高汙染廢棄物,堆到廢水外流或是臭味太重被抓,老闆反正早就跑路。另一種是擺明就是要開非法的,接高汙染也高利潤生產流程的單,跑去租便宜的農地鐵皮屋,用很簡陋的設備,也不安裝任何處理設施,賺幾年是幾年。利潤很高,也懂得用人頭,被檢舉後關廠跑到隔壁縣市繼續租,看這次可以撐多久。這些老闆沒在管你法規的,真要比喻就是超大型跑給警察追的攤販,要拿這種案例去指控其他工廠,只不過證明自己對工業的完全無知。
關鍵在哪?在用電量,後面會提到。
說到底,農地會有這種問題,就是相對務農來說,改建或是出租作為工廠,還比較有利可圖。出租者想多賺一點,自然不會去舉發,附近的鄰居比照辦理,也沒多少理由想去舉發。幾十年下來,形成一個多重疊合的奇怪結構,然後沒有人能夠處理。
在你罵非法就該關掉前,有些數字要冷靜點看。
閒置工業區大概沒有2,000公頃,而根據政府正式的統計,農地的違規工廠佔地約14,000公頃,若非正式的統計,我個人了解應該是超過30,000公頃。
簡單說,你要他搬家去合法工業區,先不管他有沒有錢應付工業區超麻煩的規定,光看土地面積就知道,要輔導全部工廠都搬家,這一點都不現實。除非你認為,現在開始規劃新的中小工業區,然後就近要求他們搬家,不過這是另一回事,而且這其實鍋更大,連住宅區都要一併處理,經典案例就是整個桃園市的發展軌跡,(不懂我在講什麼的,可能很難理解這怎麼回事)。
因為,之所以形成產業聚落,通常都是有區位優勢,設想一下你家住在新莊,卻要跑去汐止的工廠上班,在二十年前沒有捷運的狀況下會有多痛苦。沒有鄰近高速公路,隨便在一塊空地規劃工業區,是有哪個天才老闆會進駐啊,台灣的代工型態,太多加工的半成品,體積根本不適合長途運輸,大概只有像是電路板,高雄的楠梓電會下單給樹林的晟鈦去做,畢竟表面處理之後,板子還是薄薄一片,體積小裝載密度大而且單價高。然後你去看表面處理後的上件廠,幾乎無一例外都離港口較近,想想就知道為什麼,還是不懂的想一下塑膠射出廠,新北跟台南一樣叫做塑膠射出,做的東西一樣嗎,多想想會想通的。
簡單說,大型工業區的出現是政府規劃,給大型工廠進駐用的,但是一家大工廠很難有全製程的能力,多半都得要發包出去給其他廠代工。若此產品有運輸跟勞工成本的問題,那麼不意外的中小型的代工聚落,就會出現在交流道附近,或離人口密集區不會太遠的地方。這些地方,也早就因為人口擴張需要住宅,農地被蓋的亂七八糟,各位知道新莊輔大附近一圈的加工廠嗎?當年響應謝東閔「家庭即工廠」口號,三層透天厝一樓變身為小工廠,後來成長為三層代工廠的有幾間?這些都是蓋在原本的農地上喔,現在你經過新莊,會知道這邊原先全是良田嗎?
另外,政府的推估現行違規工廠大概有38,000家,我個人了解應該多個兩成跑不掉。每一家的平均雇用人數,小間的應該落在7~10人上下,產業聚落中大一點的大約30-50人,也就是說扣掉老闆,大概有約保守估計近100萬的就業人口,而且這些勞工平均都算是學經歷較弱勢的。
這些勞工,我不客氣說都是過去被政府放生的,年輕朋友可能不知道,我們當年有分A、B段班的年代,多少B段甚至是被稱為放牛班的同學,學校完全是放置不理,畢業後跑去你聽都沒聽過的高職高工就讀,三年下來也沒學到什麼技能,人生的出發點就是活在這種被放棄的環境,他能幹嘛?幾乎都到這種工廠去,男生當學徒,女生當行政跟倉管,三十年過去熬成主管,他們對政府的信任度是非常之低。
也就是說,今天你把這些工廠全部都關掉,先不提經濟上的損失,瞬間有幾十萬的失業人口,而且都是弱勢勞工,沒有學歷也沒證照,技能只能因應這一行。我想很多人對這類人的認知不夠清楚,弱勢勞工的能力真的不好,但花時間熬出的經驗,至少在這一行可以混的下去。見過那種到水果攤幫忙削水果,時薪有夠低,還要天天被老闆罵的那種嗎?因為真的連削皮的技巧都學很慢,十年前金融海嘯掃到一堆工業區的低層勞工,有些連開計程車的能力都沒有,世界上是有這種人存在的。
更不要提,其中不少工廠,老闆跟勞工之間是一路拚上來的戰友關係,也許才十幾個人,常常要在大廠之間被砍價,但至少在產業鏈上有一個位子,接單養活員工一家老小沒問題。對這些老闆來說,員工不僅是下屬更是親友,年輕朋友的同學就不少這種家庭出身,父母拚了一輩子買了房子,把小孩拱去大學,房貸還沒清,小孩還有學貸,老闆不是不知道員工的辛苦,但自己也不是慈善事業,你真的逼到他要賠本經營,幾乎都是收掉不幹。
那些還有貸款要繳的員工呢?各位,你們真的認為50歲失業,還有10年以上貸款要繳的勞工,有多少能力接受轉業訓練?訓練了,就有與年輕20歲的少年仔同等競爭力?別鬧了,真的別天真了。
另外,這些違規工廠,其實肩負台灣代工大國的重責大任。產業聚落的意義我就不提了,不理解產業聚落的優勢者,跟他講再多都沒用。這邊要說的是,許多代工是大廠轉單小廠,一層一層的轉包出去,把多餘的產能吸收掉,有些甚至會轉到很偏僻的小廠。若沒有這些鐵皮小工廠,很可能有連鎖效應,小廠會因為產能不足,接不了大廠的臨時單,景氣很好的時候就罷了,不景氣時利潤很多都靠這種急單來撐。
此外,各位可能不知道的是,這些所謂農地蓋違規的工廠,該繳的稅都有繳。已經形成產業聚落的,政府其實是裝死不管,因為不同的用地跟需求,能申請到的電就不一樣。怎麼解決?一種辦法,把三四塊農地合成一塊,中間蓋一棟工廠,等於把電集合起來使用,但這也不能裝置太高用電的設備;另一種是當初申請時就以輕工廠的名義,不然電根本不夠用,也就是說這都限制的工廠的營業種類跟規模,想像的那種超高汙染工業,很難出現在這種地方。
高汙染往往等於高耗電,新聞上趁颱風天亂排廢水的工廠,幾乎都在工業區,農地上蓋一間電鍍廠,然後亂排重金屬廢水到田間?你開玩笑喔,一甲地給你併用都不夠電啦,還排廢水勒。跟文青想像的完全不同,高汙染工業的廢棄物,經過處理設施後通常剩下很小一桶,只要處理廠不要黑心拿去山裡面挖洞埋了,高毒性廢棄物沒那麼多。反倒是低汙染工業甚至就是農業,汙染物毒性低但是量很大,處理起來才夭壽麻煩,只是因為不會偷排一次整條溪變紫色,才會覺得好像沒汙染,這一塊納管後才能想辦法。
至於,違規工廠怎麼繳稅?就十家工廠共同租用一間商辦啊,接單出貨跟會計都在這一層樓,國稅局才不會管你工廠在哪,只看你註冊地以及營業額來收。換句話說,幾十年來政府都是放任不管,但該收的稅都要收,有些微妙的法規邊緣地帶,甚至是黑白道尋租的空間。要解決?好啊,以後收稅用工廠所在地收,違法不違法公務員親眼見到,沒有裝死空間,超棒的。但台北市稅收剩下三成不到,如何?(那種已經變成產業聚落的,就是大家都裝死啦,假裝沒看到一起踩在農地上)
這還不提,查緝工作是地方政府的權力,中央只是設置法規,並沒有多少辦法直接干預。你選了一個不會查的首長跟議員,再來靠么政府都不管,會不會太機車?不然就下次大選,堅持合法的民眾,請逼議員表態,我們來看最後得票數如何。國民黨是知道這爛掉了,根本上就不想管,反正裝死沒看到,出事再去表態查緝就好,民進黨從賴清德開始,一路堅持要推工輔法,對幹黨內左膠覺青到1124翻船,直到蘇上來還繼續到完成,為的是什麼,只為了要讓非法變合法?
經濟部的公開說帖,太過冠冕堂皇,但雖不中亦不遠矣。
不用擔心合法工廠權益受損,因為比例上低的可以,理論上違法但實際上跟合法沒兩樣的工廠一大堆。真正因為違規可以降低成本的,反倒會因為合法化後墊高成本,降低原先的競爭力。合法的工廠,也會因為產業鏈全線都合法可查後,列入生產履歷跟碳足跡,未來要銷售到歐洲之類的機車國家,難度也會比較低。
除此之外還會有受益的產業。
法條修正的第一個受惠產業,就是顧問業。
不用懷疑,這些工廠老闆並不是想一輩子違法下去,很多人是真的不曉得怎樣合法,因為當年就是「大家都這樣做,我也這樣做」,然後政府裝死沒管,就跟中國這十幾年的狀況一樣。幾十年後的今天,有機會合法的話,多數是願意的,最大的門檻是在「不知道怎樣去合法」。
也就是相關文件跟工廠需要改善的點,大部分老闆是不清楚,就算政府講了,細則部分也需要人去盯。地方政府只需要提供資料,顧問業者就會去把輔導合法的工作做到好了。
第二個受惠產業,是被創造出的環保商機。畢竟大部分這些違規工廠,最多的汙染就是廢水跟粉塵,因為工廠規模不大,高價的環保設備買不起,低價的拼裝版效能沒有很好,所以輔導轉型的這幾年,應該會有不少小型或是微型的污染處理器,甚至是回收業者都會獲利。(跟貸款有關)
第三個受惠的,是這些輔導轉型的工廠跟金融業,從非法轉為合法,有一個最大的重點,卻沒人提到的,叫做「銀行貸款」。合法才能跟一般銀行,或是政府提供的專案去申貸,這是多數人都沒想到的一點。這些老闆不見得是不願意出錢,而是因為工廠非法的狀態下,想去貸款購置新的機器或是汙染處理設備,都是不可能的。以往只有面臨倒閉危機,才有去二胎或是地下錢莊冒險的機會。
提供數千到數萬家業者,有合法申貸的機會,才能讓他們申請到足夠添置新的機具跟污染處理設備的經費,不管是要後續的擴張還是發展,這都至關重要。
你說,違法的關掉就好,多找一些人去檢查不就得了?
呃,勞基法那時候也是一樣的講法,完全昧於現實。你要關掉一家違規工廠,可不是去開張條子,人家就乖乖的關門大吉。你得要有常設人力,緊盯關廠進度,甚至是拆除時也得要人盯著。你有看過就曉得,絕對不是一天兩天可以搞定的,出動三五個人,費時十天八天,才可能弄好一家。請人搬家到合法的工業區,時程也是一兩個月起跳,絕對沒有鐵皮工廠三天蓋好這種事。(還不包括遇到黑道,需要找警察來一起處理的狀況)
推估超過三萬家的工廠,想要一兩年內就全部幹掉,想也知道你不可能有足夠人力,也不會有夠多經費去增聘。再說,兩年後全部取締完畢,多餘人力怎麼辦,開除?做之前麻煩想一下後果。
我是覺得,後面的關鍵在於經濟部、環保署相關單位,能不能對低汙染有個明確的定義,因為標準訂出來,後面的環保產業才會知道該怎麼做,學術單位也才曉得怎樣幫忙把機器小型化。
以往對污染的定義不夠清楚,一般人在意的都是金屬類的廢棄物與紡織類廢水汙染,但各位知道像是食品加工的有機廢棄物,以及小型金屬表面處理工廠的廢水,看似無害其實蠻高的,但要處理也不需要太高價的設備。眼見不見得為真,請相信專業,但這就是下一次的法案攻防了,在意環保的覺青請去注意這一塊,一個污染標準沒列好,後患才是無窮盡。
另一個重點,就是要儘速納管,這樣才能讓工廠有合法去貸款的空間,想要轉型合法經營的老闆,才有動力去改善自家的環境。把這三萬多家工廠的老闆,都看成只想破壞地球賺錢的王八蛋,無助解決現狀問題。
其實到頭來,就是一個怎樣具體解決的老問題。
我也知道違規就抓啊,但你看違章建築拆了幾棟?台北市當初信誓旦旦講了那麼久,現在誰還記得這些事?你訂了一個不可能做到的高標準,弄了一堆理論上很棒的措施,但全部是逼人走絕路,他們一定在政治上懲罰你。
順便說,去年1124執政黨大敗的主因之一,就是賴院長想要處理這塊,但一堆小清新進步派堅決反對。等到選舉崩掉,檢討原因之後,蘇院長上台才去忽略這些反對意見,堅持要納管再說。
有實務經驗的執政者,很清楚政府解決問題就兩種。一種是直接依法抄掉,另一種是納管輔導。違章工廠這個超大的歷史問題,第一種絕對沒有用,有用早就做了。你只剩下納管輔導轉型這條路,在我們可以做的範圍內,慢慢去轉變,反正現在這種不告不理不管的狀況,也不會更糟了。
當然你有第三種選擇:繼續擺著,吵著不可能做到的全部抄掉,每天詛咒這個世界沒有照自己想的運轉。
爲 父進行式 在 為父進行式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好片推推//感人、輕鬆/為父進行式. (圖片取自網路),描述一個單親爸爸扶養小孩的故事,除了新手爸爸會遇到的養育小孩的難題,裡面也充滿著爸爸對 ... ... <看更多>
爲 父進行式 在 [普雷] 為父進行式- 看板movie - Mo PTT 鄉公所 的推薦與評價
[普雷] 為父進行式. 作者: xinyi101(原文連結). 2年. Netflex新上的電影,由凱文哈特主演,但這是一部家庭劇情片,議題並不輕鬆,雖然有幾個片段讓凱文搞笑一下,但這 ... ... <看更多>
爲 父進行式 在 為父進行式- Explore 的推薦與評價
《為父進行式》. 男主角-麥特在女兒出生時,. 就因疾病不幸失去了太太。 整部片詮釋了一個單親爸爸,. 從小嬰兒的把屎把尿,… See mor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