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日野餐趣 🌸 ◢
準備好帶孩子出門野餐,享受大自然了嗎?因為光合作用遊戲帳篷回來了!
120 x 120 的大空間,可以遮陽又抗紫外線,組裝超容易,清潔更簡單 👏
感統玩具三件 7 折,超值野餐組合我們幫你想好了!
#光合作用遊戲帳棚
可結合營釘,加強穩固性,不怕強風吹。左右兩側透氣孔,增加空氣流通更舒適!
https://mamasandpapas.tw/product2-BX1602Z
-
#貝兒的下午茶
回收牛奶瓶二號塑膠製成,是玩具也是餐具,天然礦石粹取顏料不含外部塗漆,使用更安心 <3
https://mamasandpapas.tw/product2-TEA01R
-
#帕帕鳥皮球
精力旺盛需要消耗,和帕帕鳥一起在草地上探險吧!講個故事,今天帕帕鳥想飛去哪裡?
https://mamasandpapas.tw/product-BX1570Z
官網/直營門市/直營專櫃 #同步優惠 🎉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魔界京都】 京都裡的地獄:「#釘拔地藏」的心靈療遇 / 李長潔 . 我們來看看一個普通冷門景點:「釘拔地藏」,也就是「#石像寺」。光聽其稱號,就已能領略此景點的神秘,「#釘拔」,是指拔出鐵釘的動作,而這位地藏則專門替世人拔出惡釘,療癒身心。這其實指涉著京都的聖地治療傳統,人們透過「#空間」、「#神...
營釘 作用 在 OUTDOOR MA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Snow Peak FAL Pro.Air 自立登山帳】
https://outdoorman.co/brand-zone/snow-peak/mountain-model
這次小編在國王小徑上,有幸與 Snow Peak Taiwan 夥伴成為室友,也辛苦他忍受了小編堪比生化武器的襪子。
而這次 FAL 3 Pro.Air 是我第一次在野外中第一次使用,在使用環境上這次5天4夜中恰巧遇到4種天候環境。
Day1:大風
Day2:下雨
Day3:大風大雨
Day4:無風無雨
尤其在第三天駐紮在河邊所遇到的強風強雨,我們安然的度過了一晚,也證明了FAL 3 在強度上是不用太擔心的XD。
其中最讓我大心的是吊掛式內帳的結構設計,在4晚的拆收之間我們只需搞定2隻營柱與營釘營繩,不需分離內外帳,就能以極為迅速的時間搭收,這在這一天的疲憊下起了莫大的作用XD。
#SnowPeak
-
info
營業時間:12:30-21:30
「Add」台南市東區中華東路三段125號
「Tel」+886-6-289-0728
「mail」customer@outdoorman.co
「web」http://outdoorman.co/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outdoorman.co/
營釘 作用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魔界京都】 京都裡的地獄:「#釘拔地藏」的心靈療遇 / 李長潔
.
我們來看看一個普通冷門景點:「釘拔地藏」,也就是「#石像寺」。光聽其稱號,就已能領略此景點的神秘,「#釘拔」,是指拔出鐵釘的動作,而這位地藏則專門替世人拔出惡釘,療癒身心。這其實指涉著京都的聖地治療傳統,人們透過「#空間」、「#神話」、「#心理」的多重實踐,達到紓解世俗身心苦難的作用。
.
▓ #靈場強大的療遇空間
.
心理學家 #河合俊雄 與民俗學家 #鎌田東二(2008)發現,京都作為一個充滿傳奇與傳統的旅遊城市,有許多遊玩體驗,尤其是與寺廟神設相關的故事、儀式,都提供安定療遇的功能作用。河合俊雄找出京都裏的療遇空間,像是:
.
1. 狸谷山不動院
2. 釘抜地蔵
3. 赤山禅院
4. 御蔭神社
5. 六道の辻
6. 伏見稲荷大社
.
這些空間幾乎都號稱靈場強大、靈力無敵。釘拔地藏石像寺,就是其中一個鮮明的案例。
.
千本通的石像寺,大致位於西陣西方,周遭是低矮的典型京都住屋,沒有太多的商業或觀光活動。經過短小參道進入寺內,可以見到庭院中央有座鉗子形狀的拔釘象徵,主殿幽暗地祭祀著地藏,一旁還有整面由八寸釘與鉗子製成的繪馬牆,我到石像寺時正逢傍晚,神秘、神聖的氣氛壟罩境內,崇敬感油然而生。
.
回到寺門口,可以見到不少長者進入寺中參拜,或者,經過時特地停下來面向寺內敬拜。由此可見,釘拔地藏石像寺應是特別「#靈驗」,才能受到如此的關注與敬仰。
.
▓ #聖地或異地:來自於葬地的力量
.
不過,釘拔地藏石像寺的「#靈驗」源自何處呢?河合俊雄認為,來自其「閻魔」的性質。許多地藏信仰都依附著墓地的地緣關係,古時石像寺周邊為京都三大風葬地之一「#蓮台野」,人們會將京都城內過身後的遺體送至千本通東側的風化場待其自然消逝。
.
所以,蓮台野一帶在後世整建時,挖出許多屍骨遺物,在室町時代便立地藏尊供養,以保孤魂安平。從空間的規劃來看,釘拔地藏石像寺是一個特殊的「#境界」,象徵著擾亂世俗的異界,帶有無法掌握的神聖性。
.
▓#釘拔的故事
.
而對鎌田東二而言,不只是生理感官上所產生的異質感,一個異境的生產條件還必須包含「場所的記憶」。一個空間在經過時間歷史的過程後,所累積的故事與敘事,將會發動感覺的增幅,認同的感召,彷彿是聖地地靈的觸動。
.
原本建立在此的地藏,稱為「#苦拔地藏」,有渡化眾生苦難之意。但因為一個靈驗事跡的流傳,賦予此空間更豐富的義涵:
.
在室町時期,有個商人叫紀之国屋道林,在40歲時突然雙手劇痛,無論用任何方式都無法治療,有一天道林來到石像寺向地藏祈願,回家後在睡夢中地藏告訴他,因為道林前世因私怨釘稻草人詛咒他人,因此今生受此惡業果報,現在將此釘拔除。道林醒來後發現自己的手竟然不痛了,跑去石像寺發現在地藏像前竟然放著兩支沾血的鐵釘。從此石像寺能夠為人拔苦除厄的信仰就廣為流傳。
.
▓ #從苦到釘和容器隱喻: 符號的隱密轉換
.
河合隼雄認為,這類「靈驗」的故事(#不可思義的感動),以模糊又容易類比的陳述,成功地剝離日常因果關係,成功地將聖地空間與私人經驗融合。加上釘拔地藏石像寺內的空間配置,如參道的狹小、主境的神秘感、拔除鐵釘的象徵物、滿牆的釘拔繪馬、幽暗的本殿,信眾們可以在參拜的過程中,無意識地將自我投入到聖地的意義中。
.
這無意識過程是一系列符號隱密的轉換、對比、移位。信眾在「非日常、曖昧不明、邊緣」的空間想像裏,接受了從「苦」到「釘」的符號轉換,透過象徵性地拔除鐵釘,將抽象的、人類命運的、較難領悟的「苦難」,過渡到具體的、身體性的、有痛感的、可以表述的「釘」、「血」、「痛」,暗示自我生命可以很容易地得到地藏菩薩救苦。
.
而地藏的「大地」意涵,也隱含著無盡藏性的母性意識,學者加藤廣隆便形容石像寺的參道與主境有如胎盤容器,從產道到子宮,投射著日本文化心靈中的地母原型。諸般隱密的符號轉換,在無意識間達成了宗教意義上療遇的功能。
.
▓ #不能言語的片刻
.
聖地治療在日本並不少見,也總是包含著歷史空間的累積、神聖空間的經營、神話故事、特殊的儀式、夢境、靈驗故事等元素,這類民俗事務儘管看起來像是迷信或娛樂,但底蘊裏卻蘊藏著宗教性、社會性與人類主體的基本關係,是靈魂與精神隱密的交接。
.
這讓我想到余德慧曾經說的,返身回到處境未言之時,每個人都有自己心靈療遇的通道。
.
#參考書目:
.
1. 河合俊雄(2008):京都「癒しの道」案内,朝日新書。
2. 加藤廣隆. (2011). カウンセリングにおけるトポスのもつ意味: 釘抜地蔵石像寺のトポスについての一考察. 佛教大学大学院紀要. 教育学研究科篇, 39, 85-102。
3. 余德慧. (2001). 詮釋現象心理學.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營釘 作用 在 Hi Fi 發燒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不只外在美,還有內在更美 文:Lee388
STST 《Motus II DQ》懸浮直驅式黑膠唱盤
不知道大家起初接觸黑膠唱盤這個玩意時,會不會被很多名詞嚇怕,使到大家望而生畏,我記得當年我初嘗黑膠時,並沒有互聯網,初學調校黑膠唱盤沒有前輩教路,我是從圖書館借一些相關書籍和看音響雜誌來學習黑膠的調校細節,了解各式各樣名詞,從中知道怎樣安裝黑膠唱盤,我就是這樣開始進入“黑社會”行列。相對起今天上網找資料和看影片,要獲得調校黑膠唱盤的知識可謂容易得多,不過有時網上資訊太多,亦不是全部正確,不像書本和雜誌始終經過校對才出版,所以大家想玩好黑膠還是親身接觸,落手落腳調校來得實在。
提到黑膠唱盤相關名詞,我和大家先分享以下這些:
硬盤:當然這個不是電腦上的儲存資料的硬盤(hard disk),這是指黑膠唱盤沒有任何懸掛,是用轉盤本身的重量來對抗外來的振動,這類設計的唱盤一般稱為硬盤。
軟盤:在黑膠唱盤發展初期,軟盤是比硬盤早發展,軟盤是指唱盤的摩打、轉盤和唱臂承托部份是有懸掛結構承起,目的是阻隔外來的振動,而這些懸掛結構就包括彈弓、橡筋等物料。
帶動:驅動摩打經皮帶帶動轉盤轉動。至於這個皮帶,不同廠家會用不同物料。
直驅:這是指帶動轉盤的摩打是直接驅動轉盤轉動,摩打往往就是轉盤軸承的一部份。
世界首個直驅軟盤
為何要在這篇試聽報告之前大費周章與讀者們溫故知新?因為今次為大家介紹這個來自德國的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它的設計是相當獨特,這是一個直驅軟盤(懸掛式)。可能大家會問這個設計有何特別?不也是上面提到這些設計嗎?大家沒有錯,這個Motus II DQ黑膠唱盤表面上也是傳統方式設計,不過當大家再細想一下,我們一般認識的黑膠唱盤當中,是沒有一個以直驅轉盤來結合軟盤設計的(如果讀者們知道有這樣設計的黑膠唱盤,請告知小弟),通常直驅唱盤大都採用硬盤式設計,這個就是Motus II DQ黑膠唱盤的最大特色,直驅軟盤可能是世界首個!
在未開始介紹Motus II DQ黑膠唱盤前,我先簡單介紹這家來自德國的STST廠家,這家公司的創辦人和設計師是Mr. Stefan Strohmetz,而公司的名稱STST就是取自他的姓氏和名字的頭兩個字母,原來Mr. Stefan Strohmetz年青時已經醉心研究黑膠唱盤,並於1985年創立STST這家公司,而且開始設計及製造黑膠唱盤、唱臂等黑膠相關的產品。
如果大家只憑肉眼去看這個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的外觀只是上圓下方的傳統黑膠唱盤,而廠方可提供不同木紋的唱盤外框給買家選擇,可是當用手輕按轉盤時,會發覺轉盤在上下晃動,原來轉盤與臂板是懸浮設計,當然這個也沒有什麼特別,一般軟盤也是這樣,不過當把Motus II DQ的外框拆開,這時看到一個非比尋常的內部結構,坦白說當我首次看到時,我也嚇了一跳,真的從未見過一個黑膠唱盤內面會這樣複雜。
開始試聽
這次試聽這個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是在寒舍進行,唱盤是放在CMS Black Diamond承板上,配合的唱臂和唱頭是我的參考組合,這包括Thales Simplicity II唱臂和Lyra Atlas動圈唱頭,唱頭放大是Burmester 808MKV前級內的MC II模組咭,經Burmester 808MKV前級以Burmester平衡線接到Burmester 909MKV後級,再以Burmester Silver喇叭線接到TIDAL Contriva G2揚聲器,而近期在Contriva G2每邊其中一隻釘腳上接了一條ASI Static Cable,據講這條線有導走振動的作用,接了之後發覺聽多了揚聲器發出的細節,今次試聽這個Motus II DQ黑膠唱盤正好表現出這個唱盤的寧靜度。
疑問重重
試聽這個Motus II DQ黑膠唱盤前是充滿著疑問,一般說法直驅唱盤不及帶動唱盤寧靜,不過根據廠方的資料,Motus II DQ唱盤內的摩打溢散出來的抖動能量只有0.5 Watt,比起傳統帶動唱盤的5 Watt低了10倍,所以產生出來的噪音和抖動會比帶動唱盤更低。還有我也試聽過不少帶動唱盤,很多時噪音和音染的來源就是來自帶動的皮帶,到底這個直驅唱盤是不是完全可以克服以上問題?另外一個疑問是Motus II DQ唱盤採用軟盤設計,傳統說法軟盤是偏向音色的取向,還有當調校好後,經過一段時間就需要再調校,不過據STST廠方說法,就以上問題Motus II DQ唱盤採用一些嶄新的方法來處理軟盤,首先軟盤經過一段時間使用就需要調校,最主要原因是三個受力的彈弓承托的力量不均,所以經過了一段時間後這三個彈弓就自然各自有不同的變化,而Motus II DQ唱盤就是採用砝碼來平衡唱臂這邊比較重和受力的問題,使到各個彈弓平衡受力,還有所採用的彈弓不是傳統的彈簧,是廠方特製品來避免以上問題。最後的疑問,直驅與軟盤結合,這是我從未接觸過,是不是如理想中兩種設計的好處也發揮出來,還是各自的缺點反而表現出來?既然是這麼多疑問,單憑外表也不能知道,最好就是親手試聽來取得結果。
寧靜度超級優異
在寒舍開聲的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第一個給予我的聽感是相當寧靜,當唱針落在唱片上沒有音樂的位置時,在揚聲器好像完全聽不到有半點聲音,正常是有一點點底噪,就是因為這樣,我有好幾次落下唱針後也不奇然要看看唱針確認是否已經落在黑膠上,這是我試聽過所有帶動唱盤從來沒有的經驗,有這樣的優勢,音樂播放時自然更能播出音樂中最細微的細節,使我有點好像聽CD的感覺,大家不要誤會這個不是貶義,我想表達是這種寧靜度和安定感真的有如聽CD一樣,有以上的感覺,我相信是直驅盤免卻了皮帶,還有以浮盤設計來抵消外來振動有關。經STST Motus II DQ唱盤播放不同種類的音樂,我發覺這個唱盤沒有特定的音色取向,這是偏向中性,盡量還原出唱片上記載著的音樂和情感,Motus II DQ沒有外加任何渲染。至於低頻的表現絕對聯想不到這是軟盤設計,低頻是充滿量感和細節,下潛力強,比起同級硬盤也絕不示弱,還有當播放大爆棚音樂這種規模感,絕對估不到是這等大細的唱盤可以做得到。另一樣優點是播放管弦樂的深度和闊度也相當理想,我估計這個與軟盤設計有關,聲音是相對寬鬆一點,而且來得穩定。
就以其中幾張用來試聽的黑膠來表達出以上聽感。先來超強的寧靜度,這張Ida Haendel《A Classical Recital》最能表現出來,Ida Haendel的拉奏力量可剛可柔,強弱之間的對比是最考驗器材,好多情況下強音是容易播得好,弱音是來得不易,而這個STST Motus II DQ唱盤播放這張黑膠是給我從未如此興奮,聽多了很多從前未聽過的小提琴輕微抖動的細節,小提琴泛音豐富,營造出一個非常立體的空間感,聽到小提琴發聲位置牢固地釘在空間中,與伴奏的鋼琴一高一低,比例適中,而鋼琴琴音清晰之外,這種琴腔衍生出來的低頻,給予我很少能在黑膠上感受得到這種穩定的感覺。
中性還原
Amanda McBroom的《Dreaming》黑膠可謂女聲名盤,一般聽到這張黑膠內Amanda的歌聲都是婉美、溫柔,這次經Motus II DQ唱盤播放下,使我有種不一樣的感覺,伴奏音樂同樣細緻、鮮明,不過Amanda的歌聲就如唱片封面她所穿著的絲質外套一樣,表面是滑不溜手,不過細看之下原來是暗藏皺褶。就像她的歌聲表面是甜美溫柔,不過Motus II DQ唱盤帶我進入一個更深的層次,可以聽到歌聲帶點沙啞,表現出更為細膩和深切的情感,可能大家熟悉這張唱片的發燒友未必知道我所表達的含義,這個我也明白,因為未用Motus II DQ唱盤聽這張黑膠之前,我也未曾有以上的聽感,我知道Motus II DQ唱盤不帶任何音色上的修飾,這是完全表露出黑膠內蘊含的情感,所以才可以有這樣不同的體會。
低頻表現力超乎預期
另一個疑問是浮盤一向是低頻相對較弱,所以找來這張《Adagio Albinoni》45轉黑膠來試試Motus II DQ,這是Gary Karr負責低音大提玩,Harmon Lewis負責管風琴,收錄了兩件低頻至超低頻同樣凌厲的樂器,這張黑膠我稱為踢館碟,如果帶去家訪,機主隨時會面黑黑望住你。看看Motus II DQ唱盤可否通過這個低頻考驗,坦白說浮盤播低頻,我之前聽過不少,可以達到那一個程度早已心中有數,所以也不會有太大期望能與重型硬盤相提並論,可是今次聽到播放這張《Adagio Albinoni》出來的效果比我預期有過之而無不及,兩樣樂器同樣清晰分明,低頻毫無混濁,可聽到低音大提琴嗡嗡的低頻滾動下仍可聽到拉弦的線條,管風琴的低頻震至褲管打振,亦可清楚分辦出的管風琴的位置比低音大提琴後,還有就算播至天崩地裂的音量,也沒有半分凌亂的感覺,不知這個是否與浮盤設計有關,聽到這樣宏亮,規模感豐富,還有迫力強橫的聲音,Motus II DQ唱盤處理低頻的能力高分過關,我找不到有任何可挑剔的地方。
最後,聽聽這張羅文的《情繫佛羅內斯》45轉雙黑膠,這個錄音是向顧家煇和黃霑致敬,當年是羅文飛到佛羅內斯以管弦樂團伴奏下演繹兩位大師的金曲。播放這首《明星》至中段有一些Bass Drum輕力敲打下的聲音,這個是極難播得好的低頻暗勁,而STST Motus II DQ毫無保留地播放出來。《今晚夜》開始時羅文引頸高歌的清唱段落,清晰聽到音樂廳的迴響,非常有現場感。還有樂團各樣樂器從近而遠,從左至右營造出色彩燦爛的場面,羅文千變萬化的情感,頌放出氣韻醇厚的歌聲,好像把他畢生歌唱的功力就在這個錄音展露出來,今次聽這個Motus II DQ唱盤的發揮,完全沒有辜負羅文的一番心機。
結語
不知道閣下選擇黑膠唱盤要有什麼條件?如果是以威猛外型先行,又可能以聲音甜美,播任何錄音都一樣靚聲為先決選擇條件,或者又以可裝得愈多唱臂就愈好。要符合以上選擇黑膠唱盤的條件,我相信這個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未必合閣下杯茶。可是如果閣下是以播放聲音準確為先,要找一個可以靜心欣賞音樂,不要每天左調右校的玩具,這個來自德國的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必定列入閣下選單之中,還有當我詳細試聽過Motus II DQ唱盤的聲音表現,我相信同價位的唱盤中,以聲論價這是其中一個最突出的黑膠唱盤,所以我已經把這個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列入我的目標。
STST 《Motus II DQ》規格:
懸浮直驅式黑膠唱盤
提供18V外置式電源供應
轉速:33 1/3 和 45
耗電量:5 W
呎吋:48 x 22 x 40 cm (WxHxD)
重量:20 Kg
定價:HK$98,800
另設Facebook群組Hi Fi 發燒圈,歡迎加入: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54356881290493/
#黑膠 #粵語youtuber #黑膠唱盤

營釘 作用 在 TAG Concept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http://www.facebook.com/lamfungfrances
http://www.facebook.com/tagconcept
【破解肌膚乾硬化困局!秋冬終極去黃嫩肌神油!】
ROOT SCIENCE RESTORE Rejuvenating Botanical Serum 密集抗氧抗黃袪紋精華油 30ml
講起童顏,年屆三十有七嘅瘋瘋認第二的話,都茅乜邊個敢認第一!55,雖然我口裡説young,但皮膚卻很誠實地開始容易老化!膚質同心靈都屬於乾底嘅我,近日被東北季候風日夜磨蝕,好似搽咩都好快現乾紋咁... 個光環甩甩地不特止,直情有些少暗啞... 禾吾制牙!
唔想嚟緊嘅冬天,朝朝起身都要過灰9morning,ROOT SCIENCE壓軸登場嘅RESTORE密集抗氧抗黃袪紋精華油,肯肯定係一眾乾姨肌嘅回春催化劑!
容光煥發咁介紹返,RESTORE結合19種(脷伸:不是濕鳩果個19)高營養活性植物,提供豐富脂肪酸及營養素,密集式為肌膚抗氧抗黃及抗炎!核心回春成分玫瑰果籽油含有高濃度維生素A,有效促進細胞更生,增生膠原蛋白,同時Lv up彈性蛋白水平!減少及預防紋皺皺及老年斑等衰老現象!
And釘,澳洲堅果油、摩洛哥堅果油及猴麵包樹油等,對一眾堅•黃面婆有救無類!爆晒seed嘅脂肪酸同植物固醇,出盡力滋養dry燥皮膚及細胞,令肌膚回到未頹時,還原柔軟透亮!笨且增強屏障功能,保護皮膚對抗環境壓力,減少水份流失!有皮膚天然抗生素之稱嘅瓊崖海棠油,除咗負責抗炎抗菌,補水都叻叻,亦有助皮膚組織癒合!胡蘿蔔籽油可以刺激微循環,增強肌膚彈性,光澤到同啲聖誕燈飾一樣咁bling bling添呀!
雖然家下都仲係over廿度,但話晒都立咗冬,季候風都越嚟越猛!牙瘋大住個膽講句,ROOT SCIENCE RESTORE絕對係入冬抗dry嫩肌嘅妙品!事關佢係以高汁活性植物力量,根本去改善肌膚老已化嘅問題,真正做到滋養、去黃、淡紋!而唔係沙冷hea你,好似啲乜針物針咁得即時及短暫效果,功效轉眼即逝!
瘋早喺一個月前,已經將RESTORE溝YOUTH或溝另一品牌Alex Carro Balancing Face Oil用,互溝效果喺瘋面上起咗姣婆遇著脂粉客作用!一溝即合呀!呢期皮膚比季候風突襲都茅粗糙過,股仙仔氣息係不枯也不散!而唔少用緊嘅中女TAG豬,都話好快睇到肌膚柔軟呢個效果,約三星期已經冇咁黃冇咁dum!乾紋少至有少,幼紋sss彷如落咗層濾鏡咁減淡咗呀!十個中女九個讚,剩低一個簡動到喊!Skr Skr~
TAG Concept
www.tag-concept.com
總店:旺角新之城3樓306
13:30 - 22:30(十月至十二月逢星期日休息)
分店:銅鑼灣東角駅2樓275
13:15 - 22:15
WhatsApp:54425298
WeChat:tagconceptonline
可以WhatsApp下單以payme付款
購物滿$800免本地工商區及順豐站/智能櫃運費,住址另加$20
$800以下運費到付
$1000或以上免本地地區運費
#tagconcept
#rootscience
#rootsciencerest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