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月巴睇2000(119)
【看《天能》前,回看Nolan(下)】
首先必需確認一點:如果Nolan沒有拍以下的電影,我根本不能寫這一篇文。時間,大可以用不同角度去看,但次序,不能撈亂。
1.有些電影的散場,永世難忘。
2.像十年前在尖沙咀看《潛行凶間》(Inception)。腦裡還縈繞著那個陀螺,步出戲院,走到商場某Corner,眼前是一排新舊夾雜的樓,我問自己:是真實世界還是夢?
3.老實,《潛行凶間》絕不深奧。(除了最後一場狄卡比奧返到老家見到仔女)至少Nolan還會跟你講清楚哪Part是現實哪Part是夢(就算夢中夢都依然是夢),不像David Lynch的《失憶大道》(Mulholland Drive),由頭到尾都沒有講明我們目睹的原來是夢,是某個不滿足現實的人用來呃自己的美夢。當然,Nolan不是要做David Lynch,自從成名後他一直在拍的都是大片——電影公司掉一大嚿錢出來希望你能夠幫他們賺到更大嚿錢的大片。
4.有幸拍大片的荷里活導演,不少,為了完成這個由資方給予的Task,他們都(在老闆掣肘下)嚴守某些拍大片原則,Nolan一樣有,例如暴力處理,一直克制,因為一旦多滴血,隨時改動電影評級,直接導致減少大一批觀眾。
5.但同時他又嘗試加入少少不同,可能是形式、可能是敘事方式,也可能是一些過去沒有人處理類型片的形式格式,試圖動搖各種世人睇慣睇熟的類型片。像《潛行凶間》,以類型劃分,其實是Heist Film,交代一個由策劃到行動的盜竊過程,只是Nolan加入了「夢」,讓一切在夢中進行,處理的不再是具體的事物,而是抽象的概念。亦由《潛行凶間》開始,有班人形容Nolan的電影「燒腦」——首先其實我好憎這個中文詞語,OK,就算真的講「燒腦」,電影史上有大把電影比Nolan的更加「燒腦」(有些直情燒壞腦),Nolan電影之所以催生這個共同感受,只因沒有人會用這種較迂迴的方式去拍大片,畢竟所謂大片,講得難聽一點,本質就是庸俗。庸俗前提,不需用腦。
6.《黑夜之神:夜神起義》(The Dark Knight Rises)絕不「燒腦」。作為一個三部曲的完結,繼續借用漫畫原著幾個經典中篇,綜合而成Bruce Wayne最後的故事。
7.《星際啟示錄》(Interstellar)是Nolan對太空電影的致敬。太空電影,不是指《星戰》那種,而是有關人類怎樣克服地心吸力衝出大氣層探索外太空的電影,他認為,這種電影展示了人類求知的勇氣,只是這種勇氣消失了。偏偏Nolan沒有好實淨地去拍一次太空行動,反而描述了一段距離唔知幾多百萬光年的父女情。男主角滯留某星球回到太空船後才發現,隊員已變成阿伯,身在地球的女兒亦已長大成人,而自己只不過虛度了一天——這段幾乎被時間撕裂的父女情,堪稱Nolan作品中最動人的Drama。
8.由未來太空回到二戰戰場。在《鄧寇克大行動》(Dunkirk),時空,被化成為說故事的形式,分成三部分,交錯地交代不同崗位的人,怎樣參與這場歷史,明明最有人氣最靚仔的Tom Hardy,被安排全程匿在戰機笠住口罩——在Nolan這次歷史描述,沒有單一的英雄,沒有過去戰爭片近乎必備的浴血煽情,戰場面前,人人平等地渺小,會怯會累會失常,但有一些,也會展示人性的美好,渺小而偉大。
9.Nolan當日拍膊頭搵班Friend拍攝《Following》時也是渺小的,因為想拍電影,就努力為自己找機會拍電影;終於有機會拍,就努力去拍——不只努力,還專注地拍,以及用不符合潮流的方式去拍:人人歌頌3D,他不拍3D;人人貪方便用CG,他盡量減少CG;人人拍數碼,他偏要拍菲林。他努力保存電影的一些傳統價值。
10.我真心佩服Nolan。
(原文刊於am730)
#浪漫月巴睇2000
燒壞腦成人 在 剛剛好醫師-兒童內分泌 Dr. 黃世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離開兒科急診,已經三天了。
過去一年的兒科急診生涯,診斷出不少疑難雜症,也幸運的將幾個孩子從鬼門關拉回來,那些分秒必爭的時刻,依然刻骨銘心。
但是,讓我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是好好的跟家屬說話。或者,用醫師的說法來說,衛教。
兒科急診跟成人急診最大的差別就在於,衛教在整個看診過程中所佔的比例,大得許多。
對話大多是這樣開始的:
「媽媽是第一次遇到小朋友發燒嗎?」
通常,這時候診療椅上,是一位年輕媽媽抱著剛滿週歲的嬰兒。
「沒有關係,第一次遇到,我們好好來學一下。」
「小朋友在長大的過程中,只要病菌入侵身體,都有可能會發燒。」
「我們這次來把發燒好好學好,這次學會了,以後就不怕了。」
再燒下去會不會燒壞腦袋?嘿,問題的答案,衛教單上有!
孩子的腳好冰喔為什麼?這個問題,衛教單上也有!
燒的溫度好高喔會不會很嚴重?衛教單上還是有!
媽媽每多問一個問題,我就在衛教單上畫上螢光筆,媽媽想不到什麼問題的時候,我就繼續慢慢講解。(當家長的問題,都出現在衛教單上的「守備範圍」時,那真的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也許下一次遇到發燒,媽媽還是會手足無措,也許孩子再發燒幾次後,媽媽才學會,原來發燒不是那麼可怕的事情,又或許,每一次遇到發燒,媽媽都還是很緊張很緊張。
但是,如果能有那麼一點機會,想起這張衛教單,想起醫生說的一兩句話,而稍微感到放心一些,那就是我當兒科醫師,最快樂的事情了!
燒壞腦成人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幾多度算發燒?低燒代表病情不嚴重?邊種探熱方法最準確?- Yoko Cheung
平時發燒,很多人習慣隨便食些退燒藥、貼退熱貼,或者瞓一覺出一身汗,讓身體自動退燒;但近期一發燒,所有人都緊張不已,皆因擔心患上新型肺炎!雖然發燒是很多疾病常見的病徵,但家庭醫生劉浩濂表示,不是每種發燒我們都能靠自己的方法紓緩,有時即使是輕微發燒,也有機會導致嚴重後果!
何謂發燒?
人體正常溫度是一個範圍,受時間、運動、體質等因素影響,每人都會有些微偏差,但大約都是圍繞37°C(98.6℉);而當體溫超出正常標準,一般達37.5°C(99.5℉)或以上,便屬發燒。發燒常見於受細菌或病毒感染的疾病、自身免疫系統出現問題、接種疫苗後等情況,但因為成因廣泛,醫生不會單憑發燒去判斷是否患病,診症時還需觀察其他病徵,了解發燒的原因。
低燒=病情不嚴重?
發燒分為高燒與低燒,很多人第一反應都會以為低燒代表病情不嚴重,毋須看醫生,但劉醫生強調這是錯誤的概念!尤其當嬰兒或小童發燒,即使是低燒都可能是嚴重病症的訊號!
低燒一般指體溫達38°C至39.3°C,成人若發低燒毋須過分擔心,一般多休息與補充水份已能紓緩,但嬰兒一旦有輕微的發燒,家長就須馬上求醫,尤其是小於3個月的嬰兒。劉醫生解釋因嬰兒不懂表達自己的不適,他們的病情亦惡化得很快;再者按身高體重比例計算,兒童的身體表面面積比成人大,他們發燒時散熱會較快,同時失去水份的比例亦較高,容易出現脫水,因而需要急切的治療。而當他們成長至3-6個月,家長未必需要過分擔憂或急於求醫,可先觀察子女有沒有出現如疲累、心情煩躁等病徵,若體溫達38度就需求診。至於6個月至2歲的兒童,若發燒至38.9°C,並有呼吸道病徵或肚瀉亦須馬上看醫生。
當體溫升至39.4°C或以上,就屬高燒,有一定危險性,無論成人或兒童都必須求醫。
邊種探熱方法最準確?
無論發燒是甚麼成因所致,當察覺到身體有異樣,都應用體溫計確認體溫,並盡早求醫。近日出入食肆、大廈都要停一停步,量體溫後才能進入;很多機構都使用紅外綫額頭溫度計,「掃一掃」額頭就能探測到溫度,但原來醫生診症時並不會使用,到底額探方式有多準確?
量體溫方法眾多,劉醫生指真正能反映實際體內溫度的只有口探、耳探與肛探。至於香港常用的額探與內地所用的腕探,都只能探測到皮膚的溫度,容易受環境、出汗等因素影響,未必與人體溫度相同。劉醫生指因額探結果不夠精準,醫生在診斷時不會採用,較常用於篩查方面,因其毋須接觸人體,在傳染病肆虐期間能減低傳染風險,使用時亦方便快捷。
一般而言體溫高於37.5°C就屬發燒,但不同的探熱方式的發燒標準都會有所差異。傳統上會以口探的37.5°C為標準,耳探與肛探的參考度數比口探標準高0.3-0.6°C,即平均38°C;而額探與腋探就比口探標準低0.3-0.6°C,即大約37°C就算發燒。劉醫生指雖然額探的發燒參考度數大約為37°C,但不同機器的標準會有些微差異,建議使用時參考說明書內的標準。
額探方式的準確度雖比不上其他量度方式,劉醫生認為都有一定的指向作用,他提醒使用者當採用額探方式量度出異常溫度時,應再用較準確的方法(如耳探)確認實際體溫,增加準確度。此外,應避免在運動後馬上量度體溫,量體溫時亦應除帽,避免增加體溫誤差。
退燒藥、退熱貼有用嗎?
發燒時身體會感到不適,或會感到疲累、失去胃口、肌肉痛、頭痛等,很多人都會食退燒藥或者用退熱貼令身體盡快退燒。劉醫生指這些方法都只能紓緩發燒帶來的不適,未能真正根治疾病,即使退燒亦不代表痊癒,例如患上流感後體溫回落至正常溫度,但仍覺疲倦的話,即未完全康復,仍需接受治療。
醫生診斷病因後,未必所有發燒患者都需服用退燒藥;若需服用,必須依據醫護人員的指示,因為有些退燒藥成分若攝取過量,會對身體造成損害,切勿以為服用得愈多退燒藥就能康復得愈快!
撲熱息痛(Paracetamol)是退燒藥其中一個常見的成分,劉醫生提醒無論成人或兒童,都不應該服用過量,有機會影響肝功能。成人建議分量每日不多於8粒500微克的藥丸(大約4克);而兒童就需按體重與年齡服用不同分量,因此劉醫生不建議家長為子女自行購買退燒藥。若半夜發燒而又不能求診怎麼辦?劉醫生指如果不是高燒而又沒有其他嚴重病徵,家裏有之前醫生處方的退燒藥,在諮詢過醫生意見後,都可讓子女服用。
至於每家每戶必備的退熱貼,劉醫生就認為成效有限,因退熱貼只能吸去皮膚表面的熱力,令人感覺涼快,卻未能針對疾病作出治療。使用退熱貼後,再用額探方法量體溫時,會因額頭表面溫度降低而出現退燒的假象;當用在嬰兒身上更有機會出現危險,因嬰兒睡覺時多郁動,退熱貼有機會移位,遮到口鼻,導致嬰兒窒息,劉醫生不建議家長讓嬰兒使用退熱貼。
關於發燒的三個迷思
關於發燒,老一輩常言:發燒燒壞腦、焗一身汗能退燒、發燒可增高……劉醫生指這些講法都沒有根據,有些更是錯誤的!
1. 發燒會燒壞腦?
劉醫生指其實並不會「燒壞腦」,只是以前的人將腦膜炎的後遺症,誤當成發燒的後果,因為腦膜炎會導致高燒,患者在康復後有機會出現智力問題,所以「燒壞腦」其實是疾病導致的結果,而非病徵所致。
2. 焗一身汗能退燒?
劉醫生並不建議這樣做,若讓發燒患者穿過多的衣服或蓋多張被子,有機會阻礙身體散熱,令患者愈燒愈高;反而應該穿著鬆身且較單薄的衣服,讓皮膚經汗水帶走熱力,達到降溫效果。
3. 發燒可增高嗎?
劉醫生指這純屬誤會,兒童與青少年在成長階段時容易生病和發燒,剛巧這段時期身體增高較為明顯,所以才會產生「發燒可增高」的誤解。
原文:經濟通
#衛生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