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學對於文化的多種定義中,有著許多不同的關注重點,但是大致上來說「集體性」、「世代傳承」、「共同價值」都是會反覆出現的幾個關鍵詞。因此,文化可以是一群人共同解讀一系列文化現象的共同價值觀,並且透過這個解讀將價值觀內化成為人生的信念,甚至據此展開行動。最後,這個解讀、內化與行動的過程,又會透過世代傳承而形塑了下一個世代人們對於文化的態度。如果說上述的這個過程,其主要的內容是宗教儀式、文化體系、社會分類、親屬關係的話,似乎很符合我們對於人類學過去研究的理解。不過,如果上述過程的核心內容是漫畫的話,又會產生怎樣的變化呢?今天小編要推薦的文章就是從日本漫畫雜誌《週刊少年Jump》出發,來討論似乎大家都知道但出版社從未正式承認的日漫黃金三法則。
———————————
提到《週刊少年 Jump》,你會想到什麼?《七龍珠》?《火影忍者》?還是《航海王》?創刊超過 50 年的《週刊少年 Jump》,也許帶給孩子們最寶貴的禮物,是這些作品背後隱含的「三大原則」:「友情、努力、勝利」。許多人認為,友情努力與勝利是《週刊少年 Jump》暢銷的黃金公式,真的是這樣嗎?這種說法又是從何而來?我們不妨回到 50 年前,從《週刊少年 Jump》的發行歷史裡找找答案。
《週刊少年 Jump》自 1968 年 1 月創刊以來,至 1977 年將近 10 年的歲月裡,幾乎所有作品都沒有集結黃金三元素的跡象。在這些 60、70年代作品裡,大多數的主角都是天涯孤獨一匹狼,他們有些天生神力、有些遭到詛咒,總之不需要什麼努力,他們就獲得了異於常人的能力。代表勝利的 Happy ending,也不是那些年代的作品主流風格。
舉個例子,在 60、70 年代最受歡迎的運動漫畫類型,是所謂的「運動毅力」(スポ根)漫畫,指的是主角透過努力與毅力,打敗敵人的運動漫畫。聽起來,好像有點「努力+勝利」的意味,實則不然,讀者並非期待這些主角們在勝利之後的笑容,他們渴望的是主角在努力過程中的汗水、以及對戰時慷慨激昂的血淚……毅力才是運動毅力漫畫類型的重點,而什麼情況下才能激發出最堅忍的毅力呢?當然是主角付出所有、身與形俱滅的光榮犧牲姿態——就算最後獲得勝利,也是用犧牲換來的。友情、愛情、歡笑,那些都是妨害毅力發光的障礙。
改變《週刊少年 Jump》血腥本色的偉人,是 1977 年的車田正美。他的《熱拳本色》,讓《週刊少年 Jump》一躍成為日本最受歡迎的漫畫週刊,讓出版《週刊少年 Jump》的集英社,賺到了翻修出版社大樓的資金。更重要的是,《熱拳本色》第一次出現了「友情、努力、勝利」的黃金公式。
棒球有魔球,那麼拳擊當然也可以有「魔拳」。如今我們熟悉的超能力運動作品裡,會出現主角大吼一聲絕招名稱,然後用千奇百怪的必殺技打飛對手的公式,就是從《熱拳本色》開始的。車田的想法很單純,如果必殺技就代表著「必殺」的招式,那麼也不用太深究招式本身究竟有多麼必殺、或是如何必殺。反過來,重點應該是在豐富使用必殺技角色們的背景資訊,先讓讀者們信服這些角色「有資格」使出必殺技,之後自然而然就會相信他們的招式真的很必殺。
《熱拳本色》未必真的深入塑造角色的豐富性,但卻確實讓角色變得更光怪陸離——《熱拳本色》後來竟然與希臘神話裡的神明們對戰。當阿波羅與尤里西斯都站上拳擊擂台了,他們當然打的可不是普通的上鉤拳。《熱拳本色》變成了擂台上的超能力大戰,誰先喊出必殺技名稱,對手就會咻一聲被打飛到天空。讀者永遠在期待哪位諸天神佛會在下一回出現,然後使出他們會在歷史課本、或童話故事裡才會看到的神奇招數。
而如果敵人越來越誇張,主角們能獲勝的可能性也就越來越低——除非他們學會新的殺神絕招。「努力」成為了讓主角一秒升級的便利台階、也成為主角勝利的資格。如果主角們在這一場賽事落敗了,他們可以透過「努力」增強功力,順便引介讀者感興趣的未知招式出場。而相對的,反派們幾乎不努力的,他們出場時都幾乎已經停止生長,如同睡著的兔子,等著不偷懶的烏龜慢慢超越他們——即便被超越了,他們仍然繼續睡。
這形成了一套可以無限循環的公式,只要車田想得出更詭異的對手,主角們就能花上兩個月的連載時間,「努力」學會新招式、然後打敗對手獲得「勝利」,同時在訓練過程中,藉由「友情」的羈絆,犧牲隊友拖延對手換來「努力」的時間。此前《週刊少年 Jump》的十年光陰裡,除了怪物等級的《烏龍派出所》與極少數作品外,一般的連載漫畫最長大約只有 3 年的壽命,但是《熱拳本色》連載了 4 年,最後,明顯是因為連希臘神明都搬出來的車田,已經想不到更浮誇的對手來成為主角們的祭品,因此才結束連載——但是你知道的,車田有賴於在《熱拳本色》裡對希臘神話的研究,讓他在之後能夠推出另一套以希臘神話為基底的大熱《週刊少年 Jump》作品。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www.gq.com.tw/entertainment/article/週刊少年jump-黃金三法則-歷史?fbclid=IwAR1xkOiyfMafIB0D4QV2zYSQDYtgt84EyV00Zu-Esftzwyy576MRcEo-v14
「無障礙網頁例子」的推薦目錄:
- 關於無障礙網頁例子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無障礙網頁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無障礙網頁例子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無障礙網頁例子 在 Re: [問題] 有關無障礙網頁認證- 看板Web_Design 的評價
- 關於無障礙網頁例子 在 1-4身障人士如何使用網站_第三章、有障礙網頁與無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無障礙網頁例子 在 無障礙網站文字閱讀器範例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無障礙網頁例子 在 臺灣無障礙標章受害者聯盟| 我統整了一下個人觀點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無障礙網頁例子 在 無障礙網頁檢測工具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無障礙網頁例子 在 無障礙網頁檢測工具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無障礙網頁例子 在 台灣數位出版聯盟-EPUB無障礙輔助性讀本兼範本 - GitHub 的評價
無障礙網頁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你人生真正需要的東西很可能只是試著彈奏一架無法彈奏的鋼琴
這故事發生於一九七五年一月底
一位名叫薇拉·布蘭德斯的17歲德國女孩
走上了科隆歌劇院的舞台。
觀眾席空無一人。
黑暗的空間裡,
只有緊急出口的綠色標誌亮著。
這是薇拉生命中最激動的時刻。
她是德國最年輕的演奏會經紀人,
她說服了科隆歌劇院
舉辦美國音樂家凱斯·傑瑞特的
晚間爵士樂演奏會。
1400位聽眾即將到場。
幾個小時後,
傑瑞特就會走向這個舞台,
他坐在鋼琴邊
無需綵排或是散頁樂譜,
他會開始即興演奏。
但現在,
薇拉向凱斯展示的鋼琴出了些問題,
事情進展不順利。
傑瑞特謹慎地看著樂器,
彈奏了幾個小片段,
繞著它轉了轉,
又彈奏了幾個小片段,
跟他的製作人嘟囔了些什麼。
製作人走到薇拉跟前說
如果沒有辦法送來一台新鋼琴,
凱斯會取消演奏。
一定發生了錯誤。
歌劇院提供了錯誤的樂器。
這台鋼琴的高音部
劣質而且刺耳,
因為鋼琴內部的毛氈磨損嚴重。
黑鍵粘粘的,白鍵走調了。
踏板無法使用
鋼琴的尺寸也太小了。
它無法發出
能夠填滿科隆歌劇院這樣
寬敞空間的聲音。
於是凱斯·傑瑞特離開了。
他站在他的車邊,
留下薇拉·布蘭德斯
撥打電話試圖尋找 一台能夠替代的鋼琴。
她找到了一個鋼琴調音師,
但她無法拿到新的鋼琴。
她走到外面站在雨中,
和凱斯·傑瑞特說話,
拜託他不要取消演奏會。
他看著車外
這個被雨淋著渾身濕透的
德國年輕人,
內心有些同情,
隨後說道,
永遠別忘了
沒有取消演奏
一切只是為了你
幾小時後,
傑瑞特走上歌劇院的舞台,
他坐在這台
無法達到演奏標準的鋼琴面前
開始了他今晚的演出
很快就發現奇蹟正在發生。
傑瑞特避免了高音區,
他專注在鍵盤的中間區域,
這給了曲子一個舒緩,
音效環繞的品質。
但同時,因為鋼琴如此平靜,
他必須在低音區製造
重複出現的隆隆聲。
他站起身旋轉,重擊琴鍵,
拼命地想製造足夠的音量
讓後排的觀眾也能聽到。
這是個令人興奮地演出
卻有著這樣平靜的質感,
同時又飽含能量,富有活力,
聽眾太愛這場演出了。
聽眾持續保有熱情
因為科隆演奏會的錄音
是歷史上最暢銷的鋼琴專輯
也是歷史上最暢銷的個人爵士專輯。
凱斯·傑瑞特遇到了一個麻煩。
他包容了這個麻煩,
讓麻煩變成了崛起的創意。
但是,讓我們想一想
傑瑞特最初的反應。
他不想演出了。
當然,他有足夠理由取消表演,
我想我們中的每個人,
在任何相似的情況下,
會有同樣的感受,
我們會有同樣的反應。
我們不想被要求
用糟糕的工具做好工作。
我們不想克服不必要的麻煩。
但是傑瑞特的直覺錯了,
感謝上帝他改變了主意。
我想我們的直覺也是錯的。
我想我們需要更多的感激
那些需要面對小麻煩的
出人意料的優勢。
讓我給你們提供一些例子
來自認知心理學
來自複雜性科學
來自社會心理學
以及當然,搖滾樂。
首先,認知心理學。
長久以來我們知道
某些困難, 某些障礙,
能夠促使我們提高表現力。
比如,心理學家丹尼爾·奧本海默,
數年前, 與高中老師合作。
他請他們革新正在上課的一些講義。
普通的教案以一種很直接的方式,
像是赫維提卡字體或是新羅馬體。
但是超半數的學生會拿到
標準的講義
用一種加深顏色的嚴肅字體,
像是Haettenschweiler,
或者是增添興趣的字體,
像是斜體的Comic Sans。
現在,這些事很醜的字體,
也很難閱讀。
但在學期末,學生們進行了測試,
那些被要求閱讀
更加難懂的字體的學生,
事實上在考試中表現更好,
很多學科都是這樣。
原因是,難懂的字體拖慢了他們的速度,
逼迫他們更加努力學習,
更審慎思考他們所讀的內容,
來解讀它,因此他們學到了更多。
另一個例子。
心理學家謝麗·卡森
給哈佛大學的大學生做測試
來研究他們的專注力的過濾能力。
那是什麼意思呢?
我是說,想像你在一間餐廳裡,
你正在進行一場對話。
餐廳裡還有很多別的
正在進行中的對話,
你會過濾它們,
你想要專注於對你來說重要的對話。
你能做到嗎?
如果你能,那說明你有
很好地很強的注意力過濾能力。
但是很多人真的在
為這樣的能力奮鬥著。
卡森測試的一部分大學生
就為這樣的能力掙扎。
他們有較弱的過濾能力,
他們的過濾機制有漏洞,
讓很多外部的資訊進入。
那就意味著,他們時常被干擾
被周圍的畫面和聲音干擾。
如果他們在寫作的時候
旁邊有一台正在播放的電視機,
他們無法把電視機的干擾過濾出去。
現在,你會想這是不利的狀態
但不是這樣的。
當卡森查看這些學生的表現時,
那些過濾能力弱的
極大程度上更可能
在他們的人生中
創作出真正的里程碑,
出版他們的第一本小說,
發第一張唱片,
這些外部的干擾真正
引發了他們的創意工廠。
他們因此能夠跳出盒子思考問題
因為他們的盒子上全是小洞。
讓我們來說說複雜性科學。
你是如何解決一個真正複雜問題的
這個世界充滿了複雜的問題
你要如何解決一個真正複雜的問題?
比如,你要試圖製造飛機引擎,
面對很多很多不同的變量、
運作溫度、材料、 所有不同的維度、形狀。
你無法一次性解決所有的問題,
這太艱難了。
你要怎麼做呢?
你所能做的
就是試圖一步步解決它。
你有了最初的樣本
然後你改進它,實驗,
然後提高它的質量。
再改進,實驗,提高質量。
這樣的邊際增益的概念
最終能讓你完成一個性能優良的飛機引擎,
這樣的做事方式在世界上很常見。
你會在比如說,
高強度自行車運動練習中
見到這樣的過程
網頁設計師會討論
試圖優化他們的網站,
他們都在尋找著
這樣一步步的收穫。
這是解決複雜問題的好方法。
但你知道有什麼能夠讓它更好嗎?
一些混亂和不確定的因素。
你在過程開始的時候,
加入不確定性
你做出瘋狂的舉動,
根本不可能成功的蠢事,
這都會使問題解決方法效果更好。
原因在於一步一步的過程
問題在於「邊際增益」
是它們引導你走到死胡同。
如果你開始就很隨意,
結果就會變得不同,
你的問題解決過程會更加高效。
讓我們從社會心理學角度分析。
心理學家凱瑟琳.飛利浦
和她的同事們,
近期向學生們提出了怪誕的的謀殺問題,
這些學生編成四人一組
學生們拿到關於謀殺的檔案
不在場證明和證據、
證人的證詞和三個嫌疑犯。
他們需要找出真兇是誰,
誰為這場謀殺案負責。
這項實驗有兩個項目。
在一些案例中,有四個友人,
他們都非常了解對方。
在另一些案例中,
是三個友人和一個陌生人。
一會兒你就會了解到
我這麼做的意義。
很明顯,我要說的是
那些由三個友人一個陌生人組成的小組
更高效地解決了問題,
這是真的,他們確實做到了。
事實上,他們解決問題的效率非常高。
那些由四個友人組成的小組,
他們只有50﹣50的幾率
來得出正確答案。
這聽起來確實不那麼好
三個友人和一個陌生人,
即使陌生人沒有獲得額外的資訊,
即使是在如何對話以防止尷尬,
三個友人和一個陌生人的組合,
有 75% 的機會能夠找到正確的答案。
那是一個很大的超越。
但我覺得真正有趣的
不是三個友人和一個陌生人的組合
可以完成得更好,
而是他們對這次活動的感受。
當凱瑟琳.飛利浦詢問
四個友人組合的感受時,
他們相處很愉悅,
他們也認為自己做得很好。
他們很滿足。
當她詢問
三個友人一個陌生人組合時
他們並沒有很愉快
有點兒困難,有些尷尬
他們充滿了疑慮。
他們不認為自己完成得很好
即使他們確實完成得很好。
我想這個例子很適合
拿來討論今天我們面對的難題。
因為確實是如此,
難看的字體,尷尬的陌生人,
那些不確定性
這些打擾我們的事情
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它們讓我們更加有創意。
但我們感受不到它們的幫助。
我們認為它們是路上的障礙
所以我們反抗。
這就是為什麼
我接下來的最後一個例子
如此重要。
我想要談到某個人
他的背景是搖滾樂。
你也許知道他是誰,
他是一個 TED 迷。
他的名字是布萊恩.伊諾。
他是一個著名音樂製作人
非常傑出有才華的一個人。
他同時也是一種催化劑
催化了過去 40 年裡
很多搖滾巨作的產生。
他和大衛.鮑伊合作歌曲《Heroes》,
他和 U2 合作歌曲《Achtung Baby》
他和 DEVO 合作,
和酷玩樂團 Coldplay 合作,
他跟很多人合作。
他做了什麼讓這些搖滾樂團更加好呢?
嗯,他刻意製造麻煩。
他干擾他們的創意過程。
他的角色就是一個尷尬的陌生人。
他存在就是為了告訴他們
他們必須要彈奏無法演奏的鋼琴。
他製造這些干擾的一個方式就是
通過這一疊紙牌
我手中的這疊是簽名版
謝謝你,布萊恩。
這是迂迴戰術,
他和一個朋友一起發明了這個。
當他們在工作室文思枯竭的時候,
布萊恩.伊諾拿出牌中的一張。
他會任意選一張,
然後讓樂隊根據卡片上的引導。
這一個 「改變彈奏的樂器。」
是的,每個人都交換樂器
鼓手來彈鋼琴
太棒了,太棒的主意了。
「仔細研究最尷尬的細節。 然後放大它們。」
「做出突然地,具有毀滅性的,
無法預測的反應。合併它們。」
這些卡片負責製造各種混亂。
現在,它們通過一張張唱片
證實了自己的價值所在。
音樂家非常厭惡它們,恨之入骨。
在布萊恩.伊諾早期的一張唱片裡
菲爾.柯林斯是鼓手。
他有強烈的挫敗感
於是開始在工作室裡扔啤酒罐。
卡洛斯.阿洛馬,
偉大的搖滾吉他手,
和伊諾一起工作
製作大衛.鮑伊的唱片《Lodger》
在某個時刻,
他轉向布萊恩說到,
「布萊恩,這個實驗很愚蠢。」
但是,這是一張很好的唱片,
不過,卡洛斯.阿洛馬,
35 年後,依然使用迂迴戰術。
他告訴他的學生們
來使用迂迴戰術,
因為他意識到了一些事。
你不喜歡它並不代表
它不能幫助你。
這個戰術實際上
原本並不是一疊紙牌,
它們是一個列表
貼在工作室墻上。
一張清單寫著,
當你思路停滯的時候
你能嘗試的事。
這張清單一點作用也沒有。
知道是為什麼嗎?
它不夠混亂。
你會由上而下看這張清單
然後選擇最不混亂的,
最少麻煩的的那條,
這當然完全沒有抓住要點。
布萊恩.伊諾意識到,
是的,我們需要進行愚蠢的實驗,
我們需要和尷尬的陌生人相處,
我們要試著閱讀難看的字體。
這些事幫助了我們。
它們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它們幫助我們更加具有創造力。
但同時,如果我們通過一些勸說
來接受這樣的事情。
無論我們如何做
無論它是純粹的意志力,
無論是輕彈一張卡片,
或者是一場德國年輕人內疚的旅程,
我們所有人,總有這樣的時刻,
需要坐下來,試著彈奏無法彈奏的鋼琴。
謝謝大家。
煩亂如何激發創意 / Tim Haford 的 TED 演說
我是銀色快手,很高興認識你。
願宇宙先生的能量與我們同在。
如果你喜歡這個故事請分享給你的朋友
並邀請三位好友加入
「設計你的每一天」豐盛生活共學社團
無障礙網頁例子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美國挑戰台灣的南海主張?美軍艦執行任務,降低台灣國格?蔡政府應嚴正抗議?】
#這篇有較多國際法專有名詞我們會試著解釋
#仔細服用可避免被號稱國際法大師的中國代表唬住
*本文已投稿至上報,習慣看網頁版的可從這邊收看:https://reurl.cc/bzD4Ko
2月17日,美國海軍第七艦隊驅逐艦拉塞爾號(USS Russel, DDG-59),前往南海執行艦「自由航行任務」,宣稱要挑戰「中國、越南和台灣等南海主權聲索國過度的海事主張,以及對外國軍艦無害通過沿岸國領海的非法限制」。對此,前總統馬英九發出聲明表示,美國海軍說法不正確,且美軍駛入我國領海卻沒通報,有損我國權益。
事實上,2月稍早的時候美軍也執行了一次通過台海並且駛向南海的任務,蔡英文總統於2月9日的公開談話當中表示,美國軍機軍艦執行「自由航行任務」,是明確展現對印太地區安全現狀遭到挑戰的回應。當時現任國民黨高層(副祕書長)就已經出面指出蔡總統沒有抗議美國的自由航行任務,就是損害國格。
到底什麼是自由航行任務?美國為什麼會挑戰台灣的海事主張?美軍駛入了台灣的「領海」又是怎麼回事?真的損害了台灣的國格?
說起來,這一切都跟長時間以來的「大中華」思維有關。
▍1、什麼是自由航行任務?
自由航行任務(Freedom of Navigation Operations,簡稱FONOPs)是美國長期以來堅守的海洋政策,也是美國的核心國家利益之一,自1979年以來即由國防部和國務院共同執行,旨在確保「公海」上的航行及飛行自由,不會受到爭議領土或海盜行為等因素影響,其實也是在挑戰國家過度的海洋主張(excessive maritime claims),例如不符合國際法規範的海域和空域主張,以及對上述兩區域航行自由的過度限制。這樣的任務範圍擴及全球,當然也包括南海。
從公開的資料來看,美國在2015年首次針對中國在南海的行為執行FON任務,從該年起針對中國的任務次數分別是1、3、4、6、8、9(2020年)次,次數增加似乎也反映出美中大國之間的關係變化。除了這些公開的FON任務資訊外,美軍也規律地派出軍艦通過台灣海峽,例如2020年通過13次(本站先前也常常發美軍通過的快訊)。
在今年二月份的通過台海任務之後,第七艦隊發出公告表示:「馬侃艦(USS John S. McCain, DDG-56)航行通過台灣海峽,展現美國對印太地區自由、開放的承諾;美軍將在國際法許可範圍內,持續在世界任何地點飛行、航行、與執行任務。」後來在2月24日美軍又派出了驅逐艦柯蒂斯威爾伯號(USS Curtis Wilbur, DDG-54 )通過台灣海峽,一個月內第二次。
▍2、為什麼美國要挑戰台灣的南海主張?
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當中規定,所有船舶均享有通過領海(領海基線與外部界限間寬度為12海里)的權利,不過必須符合第18條「通過」及第19條「無害通過」的意義。簡而言之,「通過」必須繼續不停地前進且不能進入一國的內水(領海基線向陸地以內的水域),「無害通過」則是外國船舶不能對沿海國主權、領土完整等使用任何威脅且必須遵守沿海國的相關規範等,即不損害沿海國的和平和良好秩序。至於軍艦是否也享有領海的無害通過權,《公約》僅在第30條表示軍艦必須遵守沿海國規範,否則沿海國可以立即要求該軍艦離開,至於軍艦要通過是否須先通知沿海國則未有定論。
南海因為存在不同的聲索國(造成不同領海的主張)所以情況很複雜。中國和台灣都宣稱這整片海都是自己的(而且兩國宣稱的範圍還幾乎一樣,也就是所謂的11段線/9段線區域)。此外,中國主張軍艦並不享有無害通過權,因此軍艦的通過必須取得沿海國同意或事先通知;而台灣根據《外國船舶無害通過中華民國領海管理辦法》第14條規定,外國船隻通過「領海」必須事先告知且受國防部全程監控,且《領海及鄰接區法》第7條也規定需先行告知。所以在兩國的實踐下,其他國家的軍艦如果要通過此區,皆需「通報」,且不能夠有危害沿海國和平或違反其相關規定的意圖和行為。不過這就與一般海權國家(最明顯的就是美國與英國)的立場不同,因為這些國家認為軍艦在領海既享有無害通過權、也不需向沿海國報備或取得授權。在不同的認知下,美國認為「軍艦通過沿海國領海需事先通知或取得授權」是不符合國際法規範的,因此才會以「自由航行任務」來挑戰這種主張。
美方新聞稿中說要挑戰「中國、越南和台灣」對此區的非法限制這樣的字句在先前也出現過。2016年1月時,由於馬前總統登上太平島並且宣示#整個南海都是中華民國固有疆域,所以美國國防部隨即發出新聞稿說要挑戰中、台、越限制航行權力與自由的意圖。
相較而言台灣海峽就單純許多。台灣海峽最窄處扣除兩國領海尚有46海里,這範圍不在任何一國主權下是沒有疑慮的。又台灣海峽在地理及功能上皆符合《公約》用於國際航行海峽的規定,理當適用「過境通行權」(限制較「無害通過權」寬鬆,但較公海的自由航行嚴格),但在美國的認知下(且美國並非《公約》締約國),台灣海峽為國際海域中的公海,因此美國派軍艦或軍機行使的是公海的航行和飛越自由。一般而言,美國派遣軍艦通過台灣海峽的目的,除了是進一步宣揚「公海的航行自由」外,也應是在向中國傳達台灣海峽絕不是中國的「內水」。
可惜的是,仍有很多人(尤其泛藍政客)不斷批評美國派軍艦通過台海造成兩岸的緊張,似乎忽略了中國才是造成兩岸關係緊張的主因。近日馬前總統便在南海方面跳出來批評美國,認為美國引用《公約》主張「軍艦可無害通過」,然如前所述,軍艦享有無害通過權與否仍依國家不同而有不同看法,且《公約》何來的明文規定?此外他似乎也忘記了美國會挑戰台灣在南海的宣示,他自己的政策(即宣稱整個南海都是台灣的)便是最直接的原因之一。依照這樣的說法,中國大肆軍事化南海各島礁和填海造陸的行為才是嚴重侵犯我國主權的挑戰,外加三不五時就派軍機軍艦到處繞,為何卻鮮少聽到馬前總統對中國南海行動的批評?
#海洋法公約根本沒有講說通過時要不要通報的問題
#馬辦指責美國錯誤引用有點搞不清錯狀況
▍3、台灣對南海的主張是什麼?
台灣過去在國民黨執政時期,一直都是用模糊處理的方式來面對南海議題,尤其是在宣稱整片海域都是「固有領土」,但從沒講清楚這個固有領土是什麼意思,既不宣稱是「領海」,又說其他國家船艦通過必須通報,而且就連「專屬經濟海域」的範圍也都沒有正式宣告。
這樣的作法可能有幾個原因。
一方面是因為不管是要維繫並執行所謂「主權」或者「專屬經濟海域」的範圍,都需要有足夠的兵力投射補給線來「執法」,而就這部分來說,我們明顯做不到。(光是看距離好了,超過1600公里,要怎麼執法驅逐其他國家的船隻行為?然後如果美國軍艦開過來,又該如何阻止?)
二方面是此區牽涉到太多不同國家的行為者,包括越南、菲律賓、中國等等,每個國家都宣稱此區部份或全部的主權。
三方面是一直無法擺脫所謂中國自古以來歷史水域的這種思維方式,反正就一直講說這整片都我們的,但卻和當代國際法及國際政治嚴重脫節。
先前我國官方的主張都和中國如出一轍,宣稱整片海域都是「中國的」(差別只在於到底是哪個中國,ROC或PRC)。在國際仲裁庭這樣的場合,或者是在許多政策圈的討論當中,特別容易引發誤會。馬前總統這次跳出來批評美國和台灣政府,特別強調美軍通過了我國領海而沒有通報。然而,到底這個「領海」的範圍是在哪邊?還是過去大中國思維下的「整片南海都是我們的」嗎?
如果仔細看馬英九辦公室發出的新聞稿,裡面引了很多法條跟大家說,為什麼通過領海必須要通報,包括我國的《領海及鄰接區法》、《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等,內容主要即是批評美國通過我國領海沒申報,以及批評台灣執政者沒有向美國抗議,有損國格。馬辦要求各部會嚴正表態抗議,捍衛主權。但現在問題來了,到底南海的哪一個地方是我國領土?根據什麼樣的要件來證明南海是我們的?哪邊有宣告過?何時曾經執行過這樣的宣告?#從來沒有
當然現在台灣實質控制太平島 — 南海最大的自然生成島嶼,而且也在上面駐軍。但問題是這個島從來沒有被任何國際法庭或者任何其他國家承認為一個「島」,甚至還曾經被國際仲裁庭宣布它「目前」只是個「礁」。先不論國際仲裁庭的法律效力和後續爭議,根據《海洋法公約》第121條,太平島必須先被認定為「島」而不是「礁」,才能夠宣布專屬經濟區(第三項)以及其他領海相關的權益。太平島依據海洋法公約121條第一項,符合低潮時高於水面的定義,但無法維持「人類居住或其本身經濟生活」(並不是只有證明擁有淡水就可以),這類「小島」被賦予一個新名詞叫做「礁」。如果連南海最大的「島」,現階段都不能被判定為國際法上面的島,那要說其他小島是島就更難了。而且重點在於,即便將太平島領海基線往外延伸12海里,也無法據此宣稱整個南海都是我們的。
馬前總統以及過去我國一直用這種「歷史性水域」的方式宣稱擁有南海,這種超現實的說法,除了反美以及附和中國說法(罵美國,說他們引起爭議)之外,沒有任何效果。
▍小結
台灣過去由於「中華民國等於中國」的思維,導致我們鮮少研究官方政策是否與現今國際法相符合,尤其在過去中國國民黨執政下,研究方向更是不可能違背這樣的旨意。這當中以南海政策和釣魚台相關論述為最典型的例子。國際法當中要證明自己的領土,有一定的要件和程序,不是隨便拿個古書出來說上面有講到就可以證明是自己的領土。有很多真正重要的事情,例如針對太平島上是否可以維持人類居住和經濟生活,這樣的定義與要件卻從來沒有人認真研究過。
現在是時候好好投入心力研究,除了釐清自己對南海的主張,針對所謂中國歷史疆界的觀點做改變之外,並且要能夠依據國際局勢發展程度提出不同論述。如果再繼續打模糊仗或者延續大中國思維,那就只會是在為台灣設下更多融入印太戰略以及成為海洋國家的障礙。
蔡英文總統於2月9日的公開談話當中表示,美國軍機軍艦執行「自由航行任務」,是明確展現對印太地區安全現狀遭到挑戰的回應。這樣的動作當然是美方將台灣放在印太戰略重要環節的基本表態,但同時也不把南海視為我國的「領海」。事實上,我國對於南海的官方主張與政策也是時候該好好調整了。
美國執行這樣的自由航行任務,可以視為美國做為一個全球最強霸權國家的象徵,因為要能夠確保航行自由,背後需要軍力投射能力。也沒有哪個國家有辦法像美國一樣動不動就把航母開到世界各個角落。
美國確保航行自由一直以來都是最核心的國家利益之一,並不會受到政黨輪替影響,當中一個重要的考量點就是確保台灣海峽不會成為中共的內水,也要確保南海不會軍事化、受到中共控制。對台灣來說,我們當然不用事事都聽美國的,但是就美國的自由航行任務這兩點最核心考量,何嘗也不符合我國國家安全的最根本利益?
#對親中統派人士來說確保海上航行安全不被中共威脅的重要性很低
#還比不上宣稱中華民國固有疆域這種統一思維的優先性
#這一個月以來美國已經派軍艦通過台海駛向南海
#還宣布兩大航母群在南海演習
#中美對峙持續白熱化和常態化
#然後統派人士繼續罵美國造成緊張以及批評台灣不跟中共和談
🌐 補充
領海跟領空的通過原則不一樣,請參考這篇
【領空?空域?從美國軍機和共軍的新聞來認識「天空」】
https://reurl.cc/WEvvgx
🌐 補充
根據美國之音的報導(https://reurl.cc/v50XON),近期派出船艦通過南海,用明示或暗示方式支持美國主張的國家包括:法、英、加、荷、澳、日。另外,德國也傳出消息,即將在八月份派軍艦到南海。如果真的要依照以前那套整個南海都是「中華民國固有領土及海域」的主張,恐怕要抗議不完了吧 …
無障礙網頁例子 在 1-4身障人士如何使用網站_第三章、有障礙網頁與無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身障人士如何使用網站第三章、有障礙 網頁 與 無障礙網頁 對於視障者取得資訊之差異3-1 一般人操作 網頁 與視障者操作 網頁 之差異3-2 方便視障者使用的 網頁 應 ... ... <看更多>
無障礙網頁例子 在 無障礙網站文字閱讀器範例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使用Mac VoiceOver 閱讀具有HTML 標記的H1、H2、圖片替代文字的 網頁 文字 無障礙網頁 ... ... <看更多>
無障礙網頁例子 在 Re: [問題] 有關無障礙網頁認證- 看板Web_Design 的推薦與評價
認真來回一篇好了, (以下均是以視障為前提,因為我對其他障礙類型不了解)
首先先抱歉,一開始說得太嗆,「無障礙標準是垃圾」這句話是我說錯了
政府的網頁應該要符合無障礙標準沒錯。
而我想表達的是
1. 很多網頁設計師,為了符合無障礙標準,刻意不使用很多技術
2. 符合無障礙標準的網頁,完全不代表他可以讓身心障礙者順利流覽
舉例來說,以盲人為例,國內目前「大部分」的視障網路使用者,是使用 IE + 導盲鼠
(導盲鼠是一種會自動念書 focus 所在文字的軟體)
導盲磚,是一種為了讓視障朋友可以正確的導覽左右兩個 frame
但實際上,天生全盲的使用者,對於左右框架根本毫無概念
即使有導盲磚,操作上仍非常困難,甚至有可能因為IE與導盲鼠的搭配瑕疵
導致焦點永遠卡在一個地方,無法 Next
這便是一例符合無障礙,但無法順利使用的例子
至於表格部分,傳統設計的表格(td)無法取得 focus
因此要讓視障朋友知道的訊息都必須要用 input 或 a 包起來 (這點也與無障礙無關)
而傳統來說, Tab 是以順位跳躍,但若是 10* 100 的表格
使用者可能會 Tab 到死,因此這邊就可以配合 Js 提供上下左右的焦點移動功能
當然,我了解仍有部分使用者是使用 Lynx 等相容點字軟體的純文字瀏覽器
Js 僅能增加便利性,而不能成為唯一的操作方式
所以我才說「適當且正確的」使用 Js 才能真正提高身心障礙朋友的使用便利性
嗯 下次講話要收斂點~"~ 講錯一句話,要寫一大篇來懺悔XD
※ 引述《Kelunyang (可倫)》之銘言:
: 講到這個我就滿肚子辛酸
: 你要的開發規範先給你
: https://www.webguide.nat.gov.tw/wSite/lp?ctNode=187&mp=1
: 軟體也在這個網站裡有,基本上全部的標準都在這個網站裡
: 只是人工檢驗就看個人良心了XD
: 基本原則就是盡量不要使用JavaScript、Flash製造前端的動態效果
: 其實我覺得就機關網頁來說也算合理(也考慮到盲人瀏覽時的不方便)
: 他不是說完全不能用Flash,是要求如果你有一頁這種網頁,就必須
: 有替代頁面
: 當然這部份機器都可以檢驗,什麼Img缺乏alt屬性啊,沒有noscript啊這些
: 小弟以前幫學校作校網的時候,遇到最囧的就是(也在板上寫過了),那時我們
: 只是要拿A+(四年前公文說公立學校只需要到A+就好了,我記得是這樣)
: 原本機械檢驗已經通過A+了,貼紙也下來了,後來某一天研考會來了一封信,說
: 「貴單位的網站中『交通資訊』描寫不夠清楚」
: 我就回信問說,請問交通資訊已經列出學校附近所有的公車站牌和火車站
: 以及可以搭乘的公車路線和開車的交流道,還缺什麼嗎?
: 我記得他的回應是我應該要增加「如何從公車站到學校的方法」
: 挖哩,乾脆連該怎麼走過去都寫算了囧
: 其他血淚在3567篇,QQ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後來學校採購了外面的網站CMS系統,我們學生辛苦坐了四年的東西就沒了
: 不過那個CMS就跟百齡高中採購的一模一樣,讓我最不能夠了解的就是
: https://0rz.tw/HQBCf
: 敝校在2007/08整個更換了網站,但是人工檢驗結果卻停在
: 2007/01,現在的網站相是這種頁面
: https://www.zlsh.tp.edu.tw/onweb.jsp?webno=33333335:7
: 中間如果有會開啟新網頁的,就應該要標註,這一點在無障礙規範10.1
: 中有解釋
: 所以因為這一點我還蠻懷疑現在是不是還有再進行無障礙網頁人工檢視的XD
--
台灣深藍vBulletin技術論壇 https://www.twvbb.com
vBulletin 論壇系統,內建 「0 修改新增插件」「完整附件功能」
「無限深度子論壇」「進階權限管理」「前台 AJAX 即時管理」 歡迎研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3.249.11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