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的座右銘,是孔子說的:
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君子做人處事,不會堅持一定要這樣做,也不會堅持一定不那樣做,君子會參考實際狀況來調整手段。
所以因時空狀況不同而有一些實際做法上的調整,仍可稱為君子,不見得都是騙子。
=====
護航還是要交給我們這種專業寫手,其他那些吃屎長大的廢狗還是幫不上忙的。
剛剛看到朋友說因為時空環境不同,明年瘦肉精搞不好變健康食品,我他ㄋㄋ的快笑死。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6萬的網紅memehongko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024.儒家哲理(下) 講者:陶國璋 孔子的哲學是就禮崩樂壞(八佾之舞),重新反省禮的社會秩序功能: 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 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 攝禮歸義: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義」是指道德規範...
無適也 在 歐陽立中 「演說課x桌遊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孔子沒料到的新品種】
在《論語》中,你會發現,
孔子特別喜歡談君子,
因為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人格。
而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大概有幾個標準。
第一,內心坦蕩。
所以當司馬牛問孔子怎樣才能當君子呢?
孔子只回他:「君子不憂不懼。」
司馬牛沒想到這麼簡單,
孔子進一步解釋「內省不疚」,
只要內心坦蕩,你就不會憂心懼怕,
這是成為君子的第一步。
第二,格局氣度。
君子眼裡皆是大道,而小人眼裡盡是小惠,
這就是格局氣度的差距。
所以孔子說:「君子懷德,小人懷土。」
第三,群而不黨。
在孔子眼裡,君子是合群的,
但他不拉幫結派,因為那就是勾結牟利的開始。
因此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用心的區別君子和小人,
也讓我們有一個努力的標準。
不過,孔子沒料到一種狀況,
假如這人表面很君子,內心很小人呢?
這就是人格新品種:偽君子。
把「偽君子」這概念發揮到淋漓盡致的,
是金庸武俠小說《笑傲江湖》的岳不群,
來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吧!
岳不群是華山派掌門人,
武功高強,人稱「君子劍」。
會這麼稱呼是因為他外貌翩然如君子:
「頰下五柳鬍鬚,面如冠玉,一臉正氣」、
「輕袍緩帶,右手搖著摺扇,神情甚是瀟灑。」
另外,他時時告誡弟子,
以仁義為先,要做正人君子。
而他的大弟子,就是鼎鼎有名令狐沖。
這樣看起來沒問題啊!為何說岳不群是偽君子呢?
其實,理解君子和小人不難,
但難在是否對抗的了內心誘惑。
岳不群憂懼兩件事:
第一,嵩山派掌門人左冷禪想要併吞五嶽劍派。
第二,魔教橫行江湖,我輩正派武林豪傑怎能坐視不管。
當一個人有了憂懼,同時也有了軟肋,
這時人格選擇題就出現了:
即便對方野心勃勃,我還要繼續行君子道嗎?
非常時期,當用非常手段。還是我改行修羅道呢?
岳不群選擇了後者,從此走上一條不歸路。
他為了得到武林絕學《辟邪劍譜》,
以女兒岳靈珊當作誘餌,誘騙林平之;
他明明知道弟子勞德諾是嵩山派間諜,
但還是故意收留他,讓他拿到假劍譜去騙左冷禪;
他拿到《辟邪劍譜》後,竟然為了滅口,
殺害弟子英白羅,還嫁禍給令狐沖;
更令人髮指的,
是他殺了反對五嶽併派的定逸師太,
還在眾人面前信誓旦旦的說要捉拿兇手。
你說岳不群成功了嗎?
他學會了辟邪劍法、擊敗宿敵左冷禪、
奪取五嶽派掌門,看起來非常輝煌。
但是,代價是什麼?
世人看透了他,罵他是「偽君子」;
他的妻子無法接受丈夫所作所為,自殺而亡;
他的女兒岳靈珊被林平之殺死;
最後岳不群自己也死於恆山派儀琳之手。
是的,他活得很失敗。
想想孔子的提醒,回頭看看岳不群。
第一,他憂懼地位不保,於是起了邪念;
第二,他眼裡盡是小惠,想獨佔《辟邪劍譜》,
導致他機關算盡,傷天害理;
第三,他渴望拉幫結黨,統一武林,
他成為當初自己最瞧不起的那種人。
何謂真正的君子?
正如孔子所說:
「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於比。」
如此而已,如此而已。
#歐陽的論語思辨專欄
#用這樣的方式談論語不知道大家喜歡嗎
無適也 在 林建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人生不是這樣就定了江山
2018年03月06日 04:10 中國時報 林建甫
大學學測成績放榜,又是幾家歡樂幾家愁的時刻。最近有則新聞,1名女大生發文表示,弟弟考了71級分,想念理工科,但父母堅持要他考醫學系,不僅要他立刻開始準備考指考,甚至連補習費都準備好了,讓他弟弟壓力大到忍不住暴哭。
能夠知道自己性向的學生其實比較少。相反的是另外一種茫然,不但時有耳聞,而且近年特別嚴重。現在的考試設計,學測考的是基本能力:國文、英文、數學、自然、社會等5考科。申請時用這5科的成績來當基礎,只是有些科目給予加權,或者採用高低標的認定來篩選學生。因此學生及家長發現可以選填的學科範圍相當的多,但一個學校又僅能填數個,因此最後該如何填,常拿不定主意,可謂天人交戰。
原因是一般學生雖然已經高中要畢業,但是對於自己的性向依然模糊,所以選填志願的順序往往就是按照過去的分數、排名來做選擇。雖然也是因大數法則,把誤差給平均掉了,但也因為大部分的人都是按照既定的遊戲規則來做選填,最後也造就了「落點分析」往往有一定的準確度。
對於這些舉棋不定或是感覺不能順遂地上自己期望的科系學校而感到天崩地裂的學子,我倒是要告訴你們,事情沒有那麼嚴重,人生也不是這樣就定了江山。
首先,現在大學系所課程的設計,必修學分已經大量減少,給學生很多選課的空間可以自己去選擇,適性去發展。專業知識的界線也愈來愈模糊,傳統分割專業的規則已經被打破,很多國內外大學有大一不分系,甚至整個學院不分系,打破科系的藩籬。例如「史丹佛2025」計畫中就明確指出,希望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能夠自主學習,按著個人的目標,自行選取合適的課程,決定每個階段的學習內容與深度。
其次,現今社會需要跨領域的人才,需要懂更多通識的人才,因此只要在大學能熬過來,多學點,學得雜,也是好事。耶魯大學教授Richard Levin說,通識教育才是本科教育的核心,目的不只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批判能力,更在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因此,給予考生選填志願的參考原則是「無適也、無莫也」,也就是沒有絕對「是」,也沒有絕對「不是」。人生的路很長,變化也很多元,縱使不合,未來還是有很多的機會去做變更,把明天的煩惱留給明天去煩惱,不要杞人憂天。
最理想的狀況當然是知道自己的興趣在哪裡,然後又如願上了自己期望的科系。因為興趣是動力的泉源,有興趣去做的事情,往往可以吃苦耐勞,事半功倍;相對地,沒有興趣的東西,讀起來可能意興闌珊,需要勉強。但興趣也可能因為集中精神而燃燒起來,年輕人應該大膽去享受廣泛的知識教育,摸索創造及培養出個人的喜好。一開始如果沒有讀到自己想要的科系,再迂迴前進,也不是什麼壞事。
大學與高中最大的不同,就是大學的科目廣泛,而且期中、期末考試可能就是大半本書。所以上了大學要以理解的方式來讀書,而不是像高中時為考試的背誦填鴨。在大學很重要的就是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對於各類知識都有基本的了解,等到了研究所,再去追求專業的知識,也就是大學時要自由地探求未知和養成摸索求知的習慣,作為一輩子的生活方式。
大學有些科目非常有趣,可能是從未接觸者沒辦法想像的,例如經濟學暢銷教科書作者哈佛大學教授Gregory Mankiw就說:經濟學是一門令人開眼界(eye-opening)的科學。而眾所周知,理則學教人邏輯思維,了解話術陷阱,避免被騙;哲學的思辨、心理學的透析,甚至電影欣賞,顧名思義讓你了解第七藝術等,都很有趣。念文科的也要懂一點人工智慧,也要了解App的程式設計。任何科系學生都需要強化軟體資訊能力,共同迎接新的數位經濟時代。
總之,大學的教育是一個廣泛的教育。英文university所代表的就是宇宙廣泛的知識。高中生不要為了不能讀自己心目中的科系而垂頭喪志。大學是人生一個很重要的學習起點,大學是知識的寶山。時間過得非常快,4年時間可能一下就過去了,千萬不要入寶山而空手返。
(作者為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國立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
無適也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024.儒家哲理(下)
講者:陶國璋
孔子的哲學是就禮崩樂壞(八佾之舞),重新反省禮的社會秩序功能:
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 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
攝禮歸義: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義」是指道德規範,人的自律性、應當性。
攝義歸仁:我欲仁,斯仁至矣。 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矣。求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仁」指人性之共同性,它又只是就父母、兄弟、朋友之交往關懷中呈現,就
像音樂演奏。演奏音樂有韻律,有彈性,然後始有顫動,有觸感。
講者:陶國璋(中文大學哲學系兼任教授)、吳啟超(中文大學哲學系高級講師)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