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想太多,簡單的也變得複雜;很多事,想太多,單純的也變得煩亂。因為想太多就是問題的根源。
人們喜歡想東想西,卻很少人真正了解思考是什麼?為什麼你會不斷思索?那是因為不了解,才左思右想,如果你已經了解,你需要去想嗎?當了解產生,思考也就消失。就好比你在黑暗中摸索,必須思量:「路要怎麼走?哪裡有障礙物?」,如果你看得見,就不必思索,一切都很清楚。
許多人在遇到問題常陷入苦思,大家誤以為想久了就會「想通」。事實不然, 當我們不斷思考某些問題,就是所謂的煩惱,不是嗎?一直反覆思考那些煩惱,只會放大問題,愈想心愈煩亂,這種思考方式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反芻思考」。
思緒,為什麼「剪不斷、理還亂」?
聚焦於自己的問題與狀況,會一直糾結那些問題與狀況。當情緒低落時,會讓你想到一些鬱悶不樂的事,因而你的心情更低落,這又讓你想到更多消極的事,讓自己沈溺在負面情緒當中,這樣的反芻機制一旦開啟了,是很難停下來的。
它會佔據大腦,影響我們對於其他事情的思考,消耗我們的能量和精力,減低解決事情的能力,同時,也會縮小生活中其餘可用的時間,阻礙了美好的事物和幸福的時光。近年研究發現過度思考變成習慣,還是導致心理病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焦慮者愈是往焦慮方向想,就感到愈憂慮;憂鬱的人愈是想憂鬱的事,就愈來愈憂鬱。
印度人抓猴子的方法很特別,將椰子打個洞,把香蕉放在椰子裡,綁在樹上。猴子想吃香蕉,手伸進椰子內拿香蕉,卻卡住拔不出來。如果猴子冥頑不靈,那牠就會一直被卡在那裡,動彈不得。但牠只要願意鬆手放下香蕉,就可以成功逃脫。其實,我們就和進退兩難的猴子無異,牢牢抓著各種思想不放,結果就會被卡住了。
專注在你所做的事情當中,就不可能胡思亂想
反芻思考一旦開始,往往難以停止。以下四個方法幫你擺脫︰
一、觀看思想:就像走進電影院看電影的觀眾,當你觀看你的念頭,你會發覺,思想不斷來來去去。隨著這觀察,接著你會了解,既然念頭可以被你觀察,那麼顯然思想並不是你。一旦你了解「我有想法,但我不是我的想法;我有煩惱,但那些煩惱並不是我。」當你覺知到這一點,你煩惱的事雖不會因此消失,卻不再困擾你。
二、回到當下:當你活在當下,思考就不存在,你怎麼可能「想現在」呢?你可以想過去,也可以想未來,但頭腦無法想現在,要怎麼想?當下裡只有活生生的體驗,如果你全然專注此時此刻,專注在你目前所做的事情當中,你就不可能胡思亂想。
三、轉移注意:把注意力轉移到令自己快樂的事情。逛街、看書、看電影、運動、跳舞等,讓自己全然投入其中,便會放下那些纏繞不退的想法。
四、把想法寫下:與其在腦中百轉千迴,不妨將它寫在紙上,或把問題一件件逐一列出來,這是內心平靜的好方法。「書寫」心中的話,可以很清楚發覺自己的思考模式,也是一種自我諮商。其次寫下來後,我們知道之後有時間再去思考,這件事便不會佔據所有的心思。
如果你有揮之不去的負面想法,同樣,可以把它們寫在紙上,再丟進廢紙簍裡。心理實驗證實,當你把這張紙丟棄時,心裡負擔也同時被丟掉!
#elitesinsider
加入群組: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026540257666105/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2萬的網紅快樂大學Happiness Universit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快樂大學最受歡迎的講座主題《專注力》 如今錄製成線上課程,在官網上架啦! 我們將教導你,透過傳統印度哲學的訓練方式, 讓你不論何事、何地,無需任何工具,每天皆可進行練習專注力。 課程中,我們將結合現代腦科學、演化學,透過深入淺出的講解方式, 讓你了解大腦的天性以及如何一步步升級思維模式。 - 課程重...
「為什麼 會 反芻思考」的推薦目錄:
- 關於為什麼 會 反芻思考 在 Elites insider 企業精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為什麼 會 反芻思考 在 李介文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為什麼 會 反芻思考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為什麼 會 反芻思考 在 快樂大學Happiness Universit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為什麼 會 反芻思考 在 快樂大學Happiness Universit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為什麼 會 反芻思考 在 快樂大學Happiness University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為什麼 會 反芻思考 在 心理學|反芻思維|想太多、憂鬱症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 會 反芻思考 在 為什麼越想情緒越糟?讓你陷入鬼打牆的《反芻思考》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 會 反芻思考 在 Institute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心理健康會- 反芻思考與抑鬱 ...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 會 反芻思考 在 反芻思考憂鬱症的原因和症狀,YOUTUBE、PTT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 會 反芻思考 在 反芻思考憂鬱症的原因和症狀,YOUTUBE、PTT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 會 反芻思考 在 為什麼人的大腦會抑鬱? | PTT新聞 的評價
為什麼 會 反芻思考 在 李介文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又沒有要當作家,需要學寫作嗎?>
我在小學六年級的時候,參加了即席演講比賽,就是那種抽到題目,給你十五分鐘,要上台做三到五分鐘短講的比賽。當時我的老師給了我非常嚴格的訓練:我把一整本的作文範本全部背起來,而且還背了不只一本。你以為小六的我是被國小程度的作文範本嗎?沒有,背的是國中甚至高中程度的範本。
有了這個資料庫,我拿了好幾年的演講比賽冠軍,平時課堂的作文、考試的作文常被貼在教室後面,高中當了三年的國文小老師、徵文比賽得獎、大學學測國文滿級分。
然後我跟你說,其實我不太會寫文章。
這不是為了業配而說一些昧著良心的話。憑良心說,以上這些時期寫的文章,其實都是「抄」出來的,從我記憶的內容抄出來的,只是沒有人知道而已。
直到我念研究所,遇到一個個難題:寫評估報告、寫碩士論文。
我簡單說明一下評估報告的內容,心理評估不像是一般的醫學檢查,例如量血壓或抽血,數字多少就是多少,心理是一個很抽象的狀態,我必須在檢查的最後,告訴醫生說,這個人因為什麼問題來看我,而我在診間看到了什麼、用了什麼工具、最後的結論是,有邏輯的推論出來,這個人的心理問題是什麼、以及如何產生。
要寫好一份評估報告,需要敏銳的觀察力、良好的邏輯推論能力、還有充足的心理學背景知識。
我開始發現,我對於個案的觀察力其實不太足夠的,我在描述一件事情的時候,扣除華麗的詞語,其實是講不太清楚的,甚至,我空有一大堆心理學知識,但我不知道該拿哪一些套在這個人身上,或者連該不該這樣套,我都沒把握。
於是,我開始觀察、開始寫作。
我觀察自己、包括行為與內心、觀察他人、觀察生活中的一切,能記住的就記住,記不住的就紀錄。
我發現,一段時間下來,我有了很明顯的改變,我開始言之有物了。
(這得感謝多年後的某次大學同學會,同學對我的回饋:大學時期的我,很會講話、很幽默風趣,但講話內容似乎有些空洞、似乎不太有心)
寫作,其實就是把自己、他人、還有這個世界,真實的反應出來。
不需要用成語、不需要修辭,只需要把話講好。
把話講好有多重要呢?記得我在追求我太太的時候,他問我:「請給我一個要跟你交往的理由」,這可不是甜言蜜語就可以帶過去的 (雖然有時也需要甜言蜜語),我還記得我講了一段話之後,他就眼眶含淚的......回去了XD
你看,是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寫作?
直到今天,我是一個出版了三本書的作者,也是臉書粉專的經營者,我持續把我看到的人事物跟你分享,同時也要跟你分享大大學院裡,許皓宜老師的「超吸睛寫作力-22種寫作靈感配方」課程。
我充其量只是一個透過練習,讓自己進步的人,而皓宜老師是手把手的教你如何學會寫作。
不是要你當作家、不是要你去投稿,人生苦短、身邊美好的人事物稍縱即逝,我們都需要好的寫作力,把自己的所見所想所感與他人溝通,每次的互動,都是心的交流。
邀請你與我一起,用寫作,與人生連結。
------------------------------------------------------------------
許皓宜老師的「超吸睛寫作力」,已經有8853人付費學習了,你還不加入嗎?
►了解【超吸睛寫作力】課程:https://lihi1.cc/a20ik/wen
🎉6.18-7.27大大學院年中回饋|【導一齣你的職場大戲】13門精選課程優惠中!
①選購「超吸睛寫作力(or其他課)」,再任選1門指定優惠課
②即享有指定課程任2門85折優惠!
③結帳時輸入我的專屬優惠代碼「wen」,還可再折抵200元
👉🏻觀看完整活動內容:https://lihi1.cc/fpY0n/wen
另外,提供大家一個小禮物,在7/10前參與任務抽小禮物!分享本篇貼文+留言「#超吸睛寫作力」,即可抽我的三本出版書籍「#反芻思考」、「#刻意失戀」、「#你的孩子不奇怪」各一喔!
為什麼 會 反芻思考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近年來,大量新研究顯示,當我們陷入苦惱時,內省造成的害處往往多於好處。這會削弱我們的工作表現,干擾我們做出好決策的能力,並對我們的人際關係造成負面影響。它也有可能促發暴力和攻擊性,導致各種心理疾患,並增加我們罹患身體疾病的風險。以錯誤的方式關注自己的思緒和感覺,可能導致職業運動員失去磨練了一輩子的技巧,讓平時理性有愛心的人作出不合理、甚至有違道德的決定,導致朋友在真實與社群媒體的世界中遠離你,讓戀愛關係從避風港變成戰場,甚至可能加速我們外觀以及體內DNA的老化。簡言之,我們的思緒時常會讓我們受困於自己的思緒。我們腦中的思緒經常會引發危險。
這就是「小對話」(chatter)。
小對話是負面想法和情緒構成的循環,會把我們獨特的內省能力從祝福變成一種詛咒,危及我們的表現、決策能力、人際關係、快樂與健康。我們不停想著工作上搞砸的那件事,或是和愛人之間的誤解,最終被糟糕的感覺淹沒。然後我們又繼續想這些事。如此往復不斷。我們內省是希望找到內在的教練,但找到的卻是我們內在的批判者。
當然,最重要的問題是: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我們碰到問題時「向內探索」的嘗試,有時候成功,有時候失敗?同樣重要的是,當我們發現內省能力開始失控時,該如何將它導回正軌?我的專業生涯都在探討這些問題。我學到,關鍵在於從本質上改變我們意識生活中最重要的對話之一:那就是我們和自己的對話。
我們會跟自己說話。
而且我們會聽自己說什麼。
.
從心智「退一步」,讓自己更寬廣、更冷靜與客觀的重要工具:
#使用抽離式自我對話
小對話來襲時,我們可以透過語言來創造距離。處理困難的經驗時,試著使用自己的名字及第二人稱「你」稱呼自己。實驗已證明,這樣做可以讓涉及反芻思考的大腦網絡活躍度較低,能提升壓力下的表現,讓思考更明智、減少負面情緒。
#想像你在為朋友提供建議
從抽離觀點思考自身經驗:想像你會對經歷同樣問題的朋友說什麼。想想你會給他的建議,然後用在自己身上。
#拓寬觀點
會陷入小對話,是因為過度關注自己正在經歷的問題。所以合理的解決方式就是把視野放寬。想想你擔心的事在你的生命中、在更廣大的格局中所占有的位置,以及你欽佩的人在同樣處境下會怎麼回應。
#將經驗視為挑戰
小對話的發生,往往是因為你將某個情況解讀為無法處理的威脅。你可以將這情況重新詮釋為你有能力處理的一項挑戰,例如提醒自己過去碰到類似情況時也成功度過。
#重新解讀身體對小對話的反應
壓力的生理症狀(如簡報前腸胃不適)往往本身就是一種壓力(如小對話導致你的肚子咕嚕叫,小對話更停不下來,又導致肚子繼續叫)。發生這種情況時,你可以提醒自己,身體對壓力的反應是一種適應性的演化反應,能在高壓情境下提升表現。
#將經驗常態化
知道某個經驗不是只發生在自己身上,對於緩和小對話很有效。我們思考和談論負面經驗時,使用泛稱所有人的「你」。保持一段健康的距離來省思自己的經驗,也會凸顯出這個經驗不獨屬於你,而是一般人共通的經驗。
#在心裡時光旅行
想想一個月、一年,甚至更久之後,你會有什麼感覺。提醒自己,不論現在困擾你的事是什麼,未來回顧起來會顯得沒那麼嚴重,這能凸顯當下的情感狀態並不是恆常不變。
.
本文摘自《#強大內心的自我對話習慣》
緊張下維持專注,混亂中清楚思考,身陷困難不被負面情緒拖垮,任何時刻都發揮高水準表現
作者: 伊森.克洛斯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疫情期間,焦慮隨處冒出來,我們需要作者的研究與經驗,帶著我們關注焦慮,但又不陷進去。覺察那些自動化的想法,才能有意識地引導,讓內在能量幫助我們生活。
贈書直播所提到的方法,部分列在摘文上。但因為篇幅所限,其他部分會在下一篇分享。這些方法不難,經久練習成為習慣,對身心健康有益。
祝願您,能少一點被情緒綁架!
.
歡迎參與贈書直播
連結請見留言處
為什麼 會 反芻思考 在 快樂大學Happiness Universit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快樂大學最受歡迎的講座主題《專注力》
如今錄製成線上課程,在官網上架啦!
我們將教導你,透過傳統印度哲學的訓練方式,
讓你不論何事、何地,無需任何工具,每天皆可進行練習專注力。
課程中,我們將結合現代腦科學、演化學,透過深入淺出的講解方式,
讓你了解大腦的天性以及如何一步步升級思維模式。
-
課程重點單元:
・ 人生輪理論:認知-情緒-行動
・ 認識大腦設計:悲觀是天賜的禮物
・情緒vs理性:問題為何解決不完
・反芻思考與預設模式:終結「別想太多」的廢話
・印度哲學健「心」房:認識「專注力」
・扼要實戰:專注力的日常展現和檢視
-
課程介紹:https://happinessuni.com/gogo/
文章最後包含三個精彩片段搶先看!
*為保障您的權益,相關問答、購買流程請參考快樂大學官網唷!
*官網首頁:https://happinessuni.com/
*關於我們:https://happinessuni.com/aboutus/
*會員問答:https://happinessuni.com/faq/
*購買流程(台灣海外可刷卡):https://happinessuni.com/howtopurchase/
#快樂大學 #為什麼我不快樂 #變快樂的方法
為什麼 會 反芻思考 在 快樂大學Happiness Universit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你總是習慣壓抑情緒嗎?或把氣悶在心裡不說出來?這樣對大腦會產生不好的影響,導致發生憂鬱症的機率比情緒穩定的人高。該怎麼處理情緒才能讓大腦舒緩、遠離負面情緒呢?
00:20 大多數的人對情緒處理是不成熟的
01:13 從印度哲學「認知→情緒→行動」理論中了解「情緒」所扮演的角色
02:40 從「認知→情緒→行動」理論理解何謂情緒失語症
03:43 嬰幼兒與青少年時期的大腦對處理情緒的反應
05:54 說書推薦「青澀的傷痛與脆弱」以及這本小說對讀者的幫助
------------------------------------------------
👇更多【南方哲學系列影片】別錯過❗
🔥近期人氣No.1影片:停止浪費你的生命【中文翻譯】STOP wasting your life|HU大推影片 https://youtu.be/tMEadGqvWqU
🔶愛情自由:當局迷,旁觀清👀 https://is.gd/imvUwN
🔹分手之後💔: https://is.gd/2UBlhO
🔶焦慮革命:擺脫情緒勒索💪 https://is.gd/zskwzR
🔹成功學,大祕辛👂 https://is.gd/NfmscU
🔶價值觀自由:為何不這樣想💬?https://is.gd/n7Ll2v
🔹人際自由👥:快樂溝通學 https://is.gd/Ex8ZHm
🔶Do it Smart:讓生命不卡卡✊ https://is.gd/SExkcb
🔹職場攻略:別讓薪水限制你🤓! https://is.gd/8K4ycx
🔶科學快樂論:進化論,看人生🧠 https://is.gd/P12Ywp
🔹快樂說書秀🗣 https://is.gd/ga8wng
👉訂閱快樂大學的頻道,讓你的人生變得更快樂👈https://is.gd/BU3x93
-------------------------------------------------
🌟想發問?有苦惱?
🌟追蹤IG|日常|問答|直播:mars.kuma
https://reurl.cc/oex7g
👤活動|文章|日常
👤追蹤臉書:熊仁謙・大鼻子哲人
✅課程、影片、直播的最新消息,加入送免費電子書
✅官方LINE:@happinessuni
#壓抑情緒 #青澀的傷痛與脆弱 #憂鬱症 #熊仁謙 #快樂大學
為什麼 會 反芻思考 在 快樂大學Happiness University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訂閱快樂大學的頻道,讓你的人生變得更快樂:https://is.gd/BU3x93
明明說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為什麼我會越休息越覺得累?
你可能無意中犯了大腦胡思亂想的毛病,無法達到真正的休息。
00:14 想太多的副作用
01:32 如何治療反芻思考?
03:30 如何訓練正念(冥想、專注力)?
04:30 如何實踐正念?(說書介紹)
更多學習成長影片別錯過
1.愛情自由:當局迷,旁觀清 https://is.gd/imvUwN
2.分手之後 https://is.gd/2UBlhO
3.焦慮革命:擺脫情緒勒索 https://is.gd/zskwzR
4.成功學,大祕辛 https://is.gd/NfmscU
5.Do it Smart:讓生命不卡卡 https://is.gd/SExkcb
6.職場攻略:別讓薪水限制你! https://is.gd/8K4ycx
7.快樂說書秀 https://is.gd/ga8wng
🌟想發問?有苦惱?
🌟追蹤IG|日常|問答|直播:mars.kuma
https://reurl.cc/oex7g
👤活動|文章|日常
👤追蹤臉書:熊仁謙・大鼻子哲人
✅課程、影片、直播的最新消息,加入送免費電子書
✅官方LINE:@happinessuni
#最高休息法 #專注力 #快樂大學 #熊仁謙
為什麼 會 反芻思考 在 為什麼越想情緒越糟?讓你陷入鬼打牆的《反芻思考》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反芻思考 》 -李介文著動物反芻可以幫助消化,大腦反芻只 會 越來越糟,你可能沒辦法讓自己「不想」,但可以學會該「怎麼想」。10/29 開始預購|11/5 ... ... <看更多>
為什麼 會 反芻思考 在 Institute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心理健康會- 反芻思考與抑鬱 ... 的推薦與評價
為何我落得如此下場? 可想而知,這樣過度的自我反省,情緒就會愈來愈低落了!研究指出 ... ... <看更多>
為什麼 會 反芻思考 在 心理學|反芻思維|想太多、憂鬱症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週三愉快,你內心上演悲劇小劇場嗎?11/16(六)暫停一次11/20(三)恢復唷 如果喜歡我的影片,可以跟我留言討論,非常喜歡,可以分享我的影片,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