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看《燕雲台》,看到有一段,覺得很有意思,便去找出了完整的歷史典故:
公元一零零四年,蕭綽帶領二十萬軍隊南下準備進攻北宋,遼軍一路打到澶州。
此戰是遼國的主動進攻,北宋處於防守。而且此戰也是雙方的帝王之戰,兩國最高統治者都到場了。遼國是蕭太后和遼聖宗,北宋是宋真宗御駕親征。
這一仗由於宋真宗的加入,破壞了蕭太后的計劃,導致戰爭成膠着狀態,而且越來越朝着遼軍不利的方向發展,於是蕭太后就想着議和。
議和需要一個中間人,蕭太后派出了王繼忠。王繼忠曾是宋國將軍,後來成為戰俘,但蕭太后十多年間一直養著他、善待他,就是為了有朝一日需要跟宋國議和,這人是最好的人選。宋遼雙方就此達成"澶淵之盟",當然此利益就不說了,但澶淵之盟最大作用之一就是維持了遼宋以後百餘年的平和,雙方無大型戰爭爆發。
很多人作考量和選擇,通常只看眼前的局勢和條件。蕭太后看人處世的眼光,看出棋局變化可能性的能力,那種「養兵千日,用在一時」的極大遠見卓識,格局與氣魄都非比尋常。做大事的頭腦和手腕。難怪能成為歷史上有名的政治家。
#燕雲台
#蕭綽
#蕭太后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