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修了很多以前的照片
不論是那一個時期什麼類型的
原來回顧一下自己拍了什麼很有趣
可以記起很多你忘記的時刻
大家最近很有空都可以試試看
順便發一下舊照片
— • —
📩 合作/互惠聯絡 請私訊洽詢
➤ 攝影網站 www.edmundnam.com
➤ 照片作品 @edmundnam_photography
➤ 影像拍攝 @edmundnam_film
➤ 器材租借 @namdiao_eq
— • —
#edmundnam_photography #macau #taiwan #footballphotography #footballphotographer #足球攝影 #運動攝影 #運動攝影師 #足球 #台灣攝影 #運動 #球隊 #台灣 #台灣攝影師 #台北攝影師 #攝影愛好 #攝影服務 #商業攝影 #運動員 #足球貼士 #學界 #慈幼 #攝影師 #sports #sportlife #足球料 #台灣足球 #台灣運動 #澳門學界 #澳門
澳門學界足球 在 梁嘉恆 Leong Ka H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篇值得反思澳門足球停滯不前的文章!
【雨果清源】「我要做碧咸」,痴人說夢話?(20130531)
小時候,「我要做碧咸」是足球場上許多小朋友的夢想。如今碧咸亦已「告老還鄉」,一代傳奇就此結束。在澳門,稚子們的夢想也終究是個不切實際的幻想、妄想。
最近看到澳門發展隊在甲組聯賽錄得十五連敗,隊中的年輕小伙子同時作為青年代表隊的骨幹成員,更是澳門足球的未來棟樑,旁觀者眼見如此戰績,不禁憂心忡忡,難以樂觀看待本地足運。早年一度有傳澳門足總將安排組隊參與鄰近香港的職業聯賽,可是後來無疾而終,多年來足總的所謂改革也同樣未見成效,代表隊在國際賽場上劣績斑斑,甚至有人揶揄澳門足球「連石歧都衝唔出」,本地青年培訓工作更猶如一池死水,造成這個毫無寸進的困局,我們可以純粹歸究於青年球員們,在五光十色的社會風氣裡不思進取、沒有努力裝備自己嗎?
全賴博彩業的發展帶動,足球投注站外每每人山人海,「睇波」風氣也隨之盛行,當鄰埠香港仍在爭取免費電視台直播更多球賽的同時,澳門人安坐家中,就能免費足本收看每年歐洲的大小球賽,以及四年一度的球壇盛事-世界杯和歐洲國家杯。曾為足球強國葡萄牙的殖民地,加上市民能輕易接觸有關資訊,讓足球成了本地一大普及運動;可是,在如此不錯的氣氛下,希望好好提昇自身的技術能力,或者要經營一支足球隊,特別在缺乏資源(金錢和人脈關係等)的情況下,面對的困境卻都是超乎想像。為了完成這篇文章,我特地請教了幾位現役的代表隊球員和教練,歸納出一些看法。
球圈首先必須面對人口稠密、場地嚴重短缺導致的先天局限。儘管民署近年在各區設置不少五人制「街場」供大眾使用,惟足球發展始終停留在「衛生波」的水平,對於參與各級聯賽、需要定期使用天然或人工草皮練習的球隊而言,無明顯助益,球隊能「一週一練」已算難得,即使是代表隊,出外比賽前也常出現嚴重缺乏訓練的情況,成為代表隊戰績持續下滑的主因之一(澳門的世界排名近年一直徘徊在兩百名上下,屬於足球低度發展地區)。有人可能會好奇一問,到底政府和足總有否扮演好關鍵的角色?在交流的過程中,球圈人士都不約而同指出,當局沒有清晰的發展定位和長遠規劃,尤其在青訓方面,足總一直未有積極支援各屬會建立青年軍,加上青少年聯賽停辦多時,幾年來足總復辦賽事的消息只聞樓梯響(到今年度才有望落實,但報名隊伍數已大不如前);而學界比賽近年雖然吸引不少關注,入場人數甚至比甲組多,可是賽制一改再改,每間學校如未能晉級淘汰賽,分分鐘一學年只能踢兩場小組賽。再者,本地體育項目幾乎全屬業餘,足球員飽受學業(或工作)與運動的雙重壓力,大多看不到自己的前路,昔日傑出守門員陳達燊就曾因為有公職在身,而被迫放棄俄羅斯球隊莫斯科火車頭開出一萬美金月薪的條件,後來他回憶說,「公務員工作保證養我到六十五歲,如果放棄實在太冒險。當時如果政府肯讓我停薪留職,我便會試腳,可惜運動員始終得不到支持」,同樣具備潛力的人升學或踏出社會後,大多亦因難以維持高強度和密度的訓練而中途放棄。青年球員沒有健康的發展空間,教練的處境也沒有比較好,足總甚少邀請外地高水平人士來澳親自指導,或保送本地教練出外受訓,使本地教練的整體水平偏低,不僅普遍缺乏專業的訓練知識,甚至可能出現「亂排陣」或用人唯親的現象。以上種種情況,都對球圈的長遠發展極為不利。
撰此文前,友人曾戲稱,澳門的足球生態就是社團文化、老闆文化、「圍威喂」文化、政府目光短淺態度的延伸,這或許某程度上能解釋為何本澳有足足過千體育社團,但奈何體育發展路依然寸步難行。要深化本地足球甚至體育發展,就應摒棄球圈陋習,一心一意推動當局設定清晰的發展方向,如果想走競技路線,則要好好琢磨青訓這塊基石。先在新城填海區預留增建場館和相關配套的土地,讓球員有更充分的練習機會,同時獎勵優秀足球員、提供更多自我增值的機會,重塑球圈的生氣和動力,當然也要制定類似分成短、中、長期的階段性發展計劃,加強與鄰近地區的球圈合作,研究半職業甚至職業化的可能性云云。澳門球圈有心有力者多的是,也是有目共睹的,不過只尚待眾人團結一致的契機而已。
蘇雨果
原文已刊載於 訊報(2013/05/31)
照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
澳門學界足球 在 李臻 Oscar Le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又一學界欠缺體育精神的事件。
有人以為運用權力,令對手缺少了七名主力,就可以殺入決賽。但最後仍然輸0:3。
看看張堅庭之前怎麼說...
-------------------------------------------------------------------------------
明報
G08 | Happy PaMa | 星級爸爸 | By 張堅庭 2013-04-10
延後學界賽有多難?
「熱愛香港足球的朋友們,揪出學界足球幕後黑手,究竟延後學界比賽有什麼難度?為什麼要折磨代表香港的足球小將,折騰他們父母,你們心中有香港兩個字嗎?除了展示權力,你還有什麼理由?」——張堅庭微博
為什麼火氣那麼大?就因為自己一旦對某些擁有權力的人,不能彰顯公正,便會非常反感。你可以說這是網絡年代的躁動,或是「社會平權」的個性表現。
事緣香港在賽馬會資助下主辦亞洲足協14 歲以下錦標賽外圍賽(U14),香港的對手包括日本、蒙古、朝鮮和澳門,也是香港首次參加年紀最小的國際賽。但在一個星期的賽期中,剛好撞上學界足球的半準決賽和決賽,拔萃男書院有可能在半準決賽中得勝,進入決賽;如果決賽贏了,他們就可以得到學界總冠軍。香港代表隊當中有7 名拔萃學生,如果學界足球的管理者不肯改期,即是說這些港隊代表在亞洲盃比賽期間還要參加學界比賽;又如果在比賽受傷或者消耗了很多的體力,即白費了港隊這幾個月的努力訓練。任何頭腦清醒的人士當然會讓代表隊先行,把學界賽延後一星期,想不到學界管理人的投票結果是三票贊成、三票反對,最後結果是反對延期。
這下子惹得很多家長心裏不滿,港隊總教練金判坤更是摸不頭腦,因為在韓國,國家隊是一切運動的最高代表,絕不可能出現學校球隊的代表凌駕國家隊之上。
這是典型的官僚主義。
我曾經向學界足球管理人反映過一些意見,譬如我不贊成學界小學足球在硬地場舉行,這對推動足球沒幫助。正式的足球比賽不會在硬地場舉行,因為容易受傷,因此每年比賽都有小朋友骨折,原因是他們的年齡差距很大,小朋友動作比較粗疏,碰撞起來意外就多。
足球營全面訓練獨立
為了專心比賽,小朋友要入營一星期,可能要缺課數天,很多家長聽了嘩然大叫,因為少上幾天課,少補幾天習,天就會塌下來。我向他們分享我的心得,我說小兒的成長過程中,足球訓練讓他學得最多最全面:這些由菲傭湊大的香港小朋友,基本喪失了簡單的自理能力,但我的細仔可以自己收拾一個行李篋,回家時的行李篋,跟出發時一模一樣,非常整齊,連穿過的內褲也是齊整摺疊起來;他們到泰國集訓,作息守時守規律;比賽前要聽教練分析戰術,清楚知道自己位置,如何和隊友之間溝通;又如在攝氏38 度的高溫下進行激烈比賽,這些都是心智體能的挑戰;就連進食也有非常清晰的目標,戒掉吃有害零食的習慣;因為培養了責任感,溫習功課時會自我鞭策;而隊友那種兄弟之情,也成就了他們的感情觀,一起經歷失敗挫折、成功喜悅。
歐美國家和孔夫子重視運動教育不無道理。這星期11 號到17 號是亞洲足協U14 的外圍賽,期望你們到旺角大球場支持鼓勵他們。尤其在星期日,你們時間比較鬆動,可以一家大細到場,免費之餘,大叫大笑,沒人會投訴的。著名導演,愛家爸爸,育有3 名兒女ting5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