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醫師的潛水小教室>
最近越來越多的朋友詢問蔡凱喻醫師,關於潛水過後出現的身體不適,以及潛水的注意事項
蔡醫師在此把潛友們常見的問題列出來,提供可能的原因給大家參考喔
對於不懂潛水的朋友,潛水其實包含常見的3種方式: 分別為浮潛(snorkeling),背氣筒的水肺潛水(SCUBA diving),跟不背氣筒的自由潛水(free diving)
應該要知道的幾個物理原理:
1. 水壓的變化: 一般來說是每下潛10公尺,壓力會增加一大氣壓,算是滿急遽的壓力改變喔。
2. 波以爾定律: 在固定的溫度下對氣體施加壓力,氣體的體積與壓力成反比,這就造成身體的空腔在下潛的過程中容易造成擠壓傷(barotrauma),身體有哪些空腔呢? 包括中耳,內耳,鼻竇,牙周,喉與氣管,肺部,以及腸胃等等。
3. 亨利定律: 氣體在液體裡面的溶解度跟氣體的壓力成正比,因此在水肺潛水的朋友會遇到潛越深,各種氣體的溶解度都會增加,包括氧氣,氮氣,氦氣等等。這會造成氧中毒,氮迷醉,跟上升時未做適當的減壓停留而造成減壓病(潛水夫病)等等問題。
接下來就依各種常見的問題來做解答
潛水後耳朵痛: 這大概是初學者最常遇到的問題,甚至某些老手都偶爾可能碰到
我們耳膜以內的空腔叫做中耳,中耳的壓力是經由鼻腔最後方的鼻咽部側邊的耳咽管開口與它相連調節。如果因為長期的鼻過敏,鼻中膈彎曲,感冒,鼻竇炎,鼻息肉,鼻咽部的腺樣體肥大,都可能使得耳咽管功能不佳,而在下潛水壓上升的過程,無法有效打開耳咽管使氣體進入中耳平壓,進而造成中耳擠壓傷。中耳擠壓傷依程度可以從輕微的耳膜紅腫,到中耳積水,出血,中耳炎,甚至耳膜破裂等等。會出現這種狀況也可能跟本身平壓技巧不熟練,像是水肺潛水常用的閥式平壓(Valsalva maneuver)跟自由潛水的法蘭左平壓(Frenzel Maneuver)技巧不對。出現中耳擠壓傷或是平壓困難,建議給耳鼻喉科醫師內視鏡評估鼻腔以及耳咽管的狀況,並且接受耳壓檢查來確認嚴重程度。與中耳擠壓傷不同,更嚴重的內耳擠壓傷則會造成聽力喪失以及耳鳴,頭暈的狀況,這是急症,必須盡快交給耳鼻喉科醫師處理。與其相似的狀況則為內耳減壓病,這兩者治療的方式截然不同,必須交由有經驗的醫師判別。
潛水後流鼻血: 這也是很常碰到的問題,有的教練會跟學員說是因為捏鼻子太大力所造成,其實不然,除非你的鼻中膈前方黏膜很脆弱或血管很粗。不然多數還是來自於鼻竇擠壓傷造成的出血,或中耳擠壓傷之後血液從耳朵經由耳咽管流至鼻腔居多。
潛水過後頭痛: 有幾個常見原因1. 鼻竇擠壓傷造成的頭痛,依不同部位的鼻竇而不同,例如額竇痛在前額,上頷竇痛在臉頰,篩竇痛在眼窩,以及蝶竇痛在後腦等。2.壓力性頭痛: 是一種源於肌肉的痛,常見於在水中過於緊張,用力咬嘴出力所造成。3. 二氧化碳在血中濃度過高,引起腦部血管擴張而引發的頭痛,類似偏頭痛。4.減壓病引起的頭痛,多會合併減壓病的其它症狀。
潛水過後頭暈:
常見的原因包括冷水造成的內耳溫差反應(caloric response),雙耳耳壓不平衡造成的頭暈,內耳擠壓傷或外淋巴瘻管,氧中毒(1.5-2個大氣壓以上的純氧就可能發生),氮迷醉(水下30公尺時,氮醉程度相當於喝一杯馬丁尼,每多10公尺相當於多喝一杯馬丁尼),減壓病等等
潛水過後吐血: 可能的原因有喉及氣管擠壓傷,或肺部的擠壓傷造成血胸。建議要去耳鼻喉科以及胸腔科檢查。
潛水過後胸痛以及呼吸困難: 通常是肺部擠壓傷造成氣胸或是肺泡破裂造成的血胸,這是急症,須立即送急診治療。
減壓病: 根據亨利定律,當一種在液體上的氣體的壓力下降時,該氣體溶於液體的量亦會下降。氮氣是一種溶解於人體組織及體液內的氣體。當身體暴露於壓力下降的環境時,氮氣會被釋放離開血液進入組織。若氮氣被逼離體液的速度太快時,氣泡會在身體內形成,造成減壓症的症狀,如皮膚發癢及皮疹、關節痛、感覺器衰弱、麻痺及死亡。因此必須注意適當的減壓停留,並且潛水過後當天不搭飛機(因為等於第二次減壓)。治療的方式為進入高壓艙中再加壓並吸純氧的高壓氧治療。
淺水昏迷: 發生在自由潛水的時候,下潛時因為氧氣分壓增加而不自覺消耗過度氧氣,而在快速上升時因為氧分壓突然掉下來,造成腦部缺氧而暫時昏迷,算是一種黑視症(black out)
蔡凱喻醫師
耳鼻喉暨頭頸外科專科醫師
高壓氧暨海底醫學專科醫師
新店李亭鋒耳鼻喉科診所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61/81118
潛水夫病 原因 在 觀念座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2017.09.03 科學 ※
聲納可能是鯨魚擱淺的元兇
根據最新的研究,軍艦與直升機發出的聲納(Sonar, Sound Navigation and Ranging 聲音導航與測距),迫使鯨魚潛入深海中過久,引發幾近水潛水夫病的致命症狀。
研究發現,一隻想逃離聲波的喙鯨,潛入海中的時間長達 163 分鐘,幾乎比全世界哺乳類最長的潛水紀錄還多出半個小時。
近年來,世界各地屢屢見到單一擱淺的鯨魚、整群擱淺的鯨魚。三禮拜前才有一隻領航鯨在蘇格蘭印威內斯(Inverness)擱淺。去年也發生數起長鬚鯨在英格蘭東部與南部海灘上擱淺的事件。
海洋生物學家把焦點放在聲納裝置對鯨魚擱淺的作用。聲納裝置廣播的音波,會比搖滾音樂更大聲,但略高於人類聽覺的範圍,以偵測海裡的潛水艇。許多擱淺的鯨魚被發現體內有許多氮氣泡,彷彿人類所得到的潛水夫病,也就是減壓症(decompression sickness)。
為了解釋這個現象,一群來自美國華盛頓州海洋生態與遙感探測研究所(Marine Ecology and Telemetry Research Centre)的科學家,在洛杉磯東南方 150 英哩處的太平洋,對十六頭柯氏喙鯨(Cuvier’s beaked whales)上了衛星標籤。
領銜的科學家是艾琳·費爾孔(Erin Falcone),她在 2014 年曾經發現柯氏喙鯨可以在深度兩英哩的海中沉潛兩小時十七分鐘。這一次,一隻上了標籤的鯨魚打破先前的紀錄 26 分鐘。
費爾孔發現,聲納的存在,導致鯨魚潛海的時間拉長,每次的間隔也拉長,使得一般一天潛海八次的鯨魚,會在聲納的影響下,減少為一天潛海三到四次。對於鯨魚活動影響更大的是直升機聲納,雖然它所發出的聲音較小,但它的發聲對鯨魚是無預警的。
費爾孔的研究報告已經在《開放科學》期刊(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發表,她在報告主張,長時間在潛於深海,導致氮氣泡在鯨魚的脂肪與其他組織中累積,可能是導致牠們死亡的原因。
費爾孔領銜、在《開放科學》期刊(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發表的研究報告連結:
http://rsos.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content/4/8/170629
https://www.thetimes.co.uk/…/whales-risk-death-to-flee-de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