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 #源自早晨
想小朋友食得健康,首要由食材著手!
但尋找新鮮及高質素的食材,
需要花費唔少時間!
而照顧及教育小朋友,都已經用盡時間及心血用盡!
幸好最近認識「早晨」- 香港最大型的網上農墟市集平台,
集合超過50個本地有機農場及進口商!
我會利用呢個平台訂哂一日三餐嘅需要!
當中包括蔬果、肉類及魚類,
更有得訂麵包糕點、飲品及其他調味料,
貨品種類真心多元化!😍
送貨方面超抵讚,
每一張訂單的食材,
都係直接從進口商、食物工場和農場等地方即日收割或提取,即日送貨,
確保以最新鮮嘅狀態交到客人手上!
比起去超市街市買都冇咁新鮮呀!
買滿$400,
晚上八時截單翌日免費送貨!
❤️真心慳左好多時間~
大家都想體驗早晨的購物流程有幾快同方便,
⬇️即刻Click入去
www.jousun.com 睇下啦!
讀者們,首次購物記得使用Discount Code 【JSLULU12】,仲可享有88折!
大家想知多D我平時訂咩多,💡即上:http://bit.ly/2KvPFdx
#早晨
#JouSun
#源頭直送
#支持本地有機農場
#即買即收割
#上網買餸都好新觧
#留意不定期優惠
#讓孩子從小建立有機飲食習慣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1的網紅Nell Ts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挑戰恐懼】快樂不是幸運 !!! 快樂不是幸運或巧合, 而是你可以一步一步學會的東西。 快樂不是幸運,最好的幸運源自於感恩。 大家一起來寫魔法日記, 期待大家跟奈兒分享喔。 #不完美練習 #連續直播100天挑戰 day 2...
源自早晨 在 Nell Ts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挑戰恐懼】快樂不是幸運 !!!
快樂不是幸運或巧合,
而是你可以一步一步學會的東西。
快樂不是幸運,最好的幸運源自於感恩。
大家一起來寫魔法日記,
期待大家跟奈兒分享喔。
#不完美練習 #連續直播100天挑戰 day 2

源自早晨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夜燈照,霓虹光,紅妝女郎樓下看,街上幾個人兒盪,紅車舉旗四處闖。鬧市的深夜如此耐人尋味,彷彿誰也殺不掉那生機。
日出而作者要不早已安睡;要不就如街上幾檔食肆般,洗洗刷刷,準備關門歸家。
日入而作者又豈止艷娘與司機,正如弼街這一家小店,才剛亮起了燈。
招牌上的射燈保持晦暗,隱約見到是深棕色雲石底配以「金華冰廳」四個金燦大字,
這個色樣顯然是老舊款式,對了,這是一家有四十六年歷史的老店。
越過前方賣麵包的小檔口,穿過舊式的玻璃雙門,又是一片漆黑,這裏似乎是小店的食廳,
還未來得及察看,後方盡頭處便傳來鏗然之音,只見有兩至三名男人於該處搬來弄去,揉揉眼睛細看,
他們手執的正是一疊生鐵焗盤,一股溫熱,正瀰漫着整間冰廳。
老舊的巧手
這是一間長方小店,前鋪為外賣麵包檔及食廳;後鋪為水吧、廚房及麵包工場。凌晨兩時,幾位師傅正在工場內準備製作麵包。工場地方不大,僅僅容得下三位師傅,裏面只有一張偌大的搓粉桌,銀鐵色的雪櫃以及裏邊殘舊的大焗爐,唯一的機器就是大攪拌機。工場內較為主導的,是一位已在此工作十數年的老師傅,他邊把攪拌機整理好,邊謂:「我哋嘅麵包用舊式做法,盡量用人手製作,好多準備功夫㗎。」以「我們」稱呼小店,可見其歸屬感之大,對於自己所做的麵包,他十分自豪,尤其是接下來要製作的菠蘿包。
小店習慣用老方法製作,不加化學劑,他先倒入麵粉,這是來自香港的九龍麵粉廠的麵粉,本地有名,再加入糖及豬油。他把豬油遞上,見豬油呈雪白色,指目前最好的豬油,來自荷蘭,豬油對麵包而言十分重要,質量次一點都已經大有不同,坊間很多麵包店都用台灣豬油,做出來的味道及鬆化度都不理想。接着,又加入雞蛋及奶,多用些雞蛋的話,麵包會更鬆軟美味,千萬不要吝嗇材料,不然就不好吃了,這是老師傅的原則。
待機器把材料攪拌成一個麵糰,師傅即撒一把麵粉於桌子上,再把麵糰放上。除了機器做麵糰,其餘步驟都要以人手做。三位師傅並排於桌前,先把麵糰捏成長條,再分成幾份搓成一個個圓形,三人一個勁兒地搓,不消一會兒就將圓麵糰整齊地放在盤上,好讓它們發大,這個過程就是發酵。發酵需時一至兩小時,發酵不足的麵包會又硬又實;發酵太久麵包又會如同空氣般,沒有質感。他把一根指頭壓下去麵糰上,只見它立即回彈至圓形,他解釋,倘若麵包用料不足便會塌下去;若加入添加劑的話,麵糰同樣會扁塌。
麵糰發酵期間,老師傅又開始製作菠蘿皮。加入麵粉、豬油、奶粉、雞蛋及砂糖,僅此而已。攪好的皮料偏黃色,不如麵糰般有彈性。將皮料用鈍刀壓成皮狀,薄不好,厚不好,均勻就最好,這就講求手感及經驗。於發大了的麵糰上噴上開水,好讓菠蘿皮黏附於麵包上,接着塗上蛋漿讓麵包能更好地上色,便將一盤盤的麵包推入焗爐,焗十八至二十分鐘,其間要轉爐。菠蘿包顏色要呈金黃,皮裂適當,不能過多,不然一咬下去表皮就會碎掉。
待麵包出爐之時,師傅就要開始製作酥皮蛋撻,這是小店最難做的食品,很多功夫。首先要把酥皮打起,白色的是酥皮,較有彈性,材料十分簡單,就只有豬油及麵粉這兩種食材。黃色的則是水皮,材料有雞蛋及奶粉,質感較軟。酥皮及水皮疊起來,就是一層層酥軟的效果。師傅先於桌上放上酥皮,將之用「酥槌」壓成長扁狀,再放上水皮,把酥皮包着水皮後再摺疊,重複至整塊酥皮都按壓均勻,分佈平均。
見老師傅動作輕柔,看着覺得輕鬆,其實十分辛苦,所有的手力都用陰力,他邊搥打邊訴苦:「呢個酥槌用咗十幾二十年,好重㗎!有幾磅重,一天打幾十次,好攰㗎!」語畢,把打好的酥皮切成四份,放到雪櫃中。待其變硬後,又再取出搥打,即可倒模。倒模後,要將酥皮平均地按壓於鐵模上,再倒入用雞蛋、糖及奶所製成的蛋漿,只要分量適當,蛋漿就會滑。完成後放入焗爐焗一焗,同樣是焗至金黃色。打開焗爐,酥香頓時撲鼻而來,同時告知時已六時半,麵包準時發售。
昔日的苦頭
踏出工場,水吧、廚房以及食廳已經亮了燈。兩三位樓面阿姐已經穿戴好圍裙就位。「睇住啊!菠蘿包出爐啦!睇住啊!」一位短髮阿姐高舉雙手,將一盤新鮮熱辣的菠蘿包托在頭頂上,由工場步出玻璃門外的麵包檔。只見麵包檔前站着一位束髻端莊的婦人,看其架勢就知是老闆娘,人稱「陳太」。既然員工眾多,為何尚要堅持每日到店裏親力親為?她邊把出爐麵包整齊放到門口的麵包櫃內,邊笑說:「每日我返工都有呢個感覺,希望透過呢度,令人感覺到仲有個有人情味嘅地方,大家互守互望。」有此想法,就是源自老闆陳生開店的一個概念。
老店於一九七三年開辦,當時大牌檔開始漸少,演變成偏向輕食的冰室盛行,其實就是茶餐廳形式。陳生及陳太生活並不貧苦,開此冰廳,就是因為陳生一個好客的性格,他希望有一個地方,能經常讓朋友來坐坐聊聊天,聚一聚腳喝杯茶,於是想到開間冰室,並提出取客廳之意,改名為冰廳。小店當年因為牌照問題,不能大動爐火,故此都是賣些普羅大眾的輕食,西餅蛋糕、雞批、叉燒酥等,略為飽肚的都只有麵食。好賣的食物,就是至今仍然街知巷聞的菠蘿包及酥皮蛋撻。隨時代改變,小店的外貌及座位依然保持一樣,大部分食物也不變,只是為滿足客人而加插了飯類以及小炒,反正都以快為主。
畢竟是四十多年前,總有些不一樣。陳太說起當年,竟是一肚子辛酸。當年,全店都沒有女工,員工全是男人,甚至光顧的客人都以男性為主,其他食肆亦然。她以前也是一個全職主婦,不止如此,來自保守的家庭的陳太,到店裏工作前,因為父母不允許,故從來都沒有外出工作。至一九九七年後,兒女都送去英國讀書,不用湊仔的她因為無聊,就來店裏來幫忙。對她而言,着實是一個很大的轉變。到店裏來,方發覺原來與人相處十分困難,她翻了翻白眼:「我直情以四個字形容,啞口無言,我從來未接觸過咁多人,雙眼從未見過咁多嘢,人哋講乜我都唔知佢有咩意思。」起初數年,根本沒有員工會聽她說話。她請員工做事,他們則認為其毫無知識,甚至着他們下班前先把地掃乾淨,也沒有人願意。她笑言:「佢哋唔做,我做囉!我忍耐力都幾高㗎。」
其實,不止忍耐力,陳太本是有主見之人,她來這裏第一件事就是改賣麵包形式。她見無論客人買多少個麵包,員工都只用一個膠袋盛着,結果客人吃麵包時,要用手指夾着麵包,她認為不體面,於是提出一個麵包用一個袋子的做法。起初員工都不接受,她惟有站在外面看着,員工不按指示,她即開口阻止,堅持了數年,又得客人讚賞,故現已經成了習慣。遇到這些問題,陳太不會跟老公打小報告,她不屑:「我唔會,我一個人要打理一個家庭,一樣需要堅強,我鍾意人除咗用手,仲要用心去做,由我做起囉。」日久見人心,員工現時對她十分尊重,相處愉快,好些員工都跟隨她十年以上。
她自覺幸運,在此,學懂了很多東西,最大的改變,就是懂得去關心別人,她漾起笑意:「冇人教我,但我喺度感覺到客人好關心我,我唔舒服佢哋會知道,我自己感動,所以我先學識咗去關心人。」她終於了解,有些東西要在生活中磨練。
然而,她學懂了,人情卻漸消逝。以前客人間十分和睦,沒有人介意搭枱,一起坐後就會互相對答,但這些畫面漸漸在她眼中消失,她嘆口氣道:「講吓講吓,連早晨都唔想講啦。」這份人情不知何時失落了。只是,人情去,光陰同是。年紀漸老,很多事情都由不得她去主宰。事實上,她意識到自己不應該再工作了,腰痠背痛。但累積了四十多年的客人,跟在她身邊多年的員工,真的捨不得。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她沒有後悔把時間都投放在此,這家小店對她而言,是其成長的地方,彷彿這是她的家,只要每天立於家門前,守護着這份舊情,足矣。
採訪:黃寶琳
攝影:胡浩賢﹑謝本華
金華冰廳
地址:太子弼街47號
電話:2392 6830
營業時間:6:30am-11pm
詳情: http://bit.ly/2TUq00E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即like《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
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源自早晨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早上八時半,太子的路人摩肩接踵趕上班。只有一家店,緩緩甦醒過來。金光閃閃的和煦陽光,灑在破落唐樓上的一副老招牌。一個歷經風霜的女人,伸一伸懶腰,拉開鐵閘,爬高蹲低,左搬右執,整理好鋪面。偶爾稍稍停下,只為和街坊打招呼說早晨。才回神,看清是一所糧油雜貨店,成興隆糧油雜貨鋪,四十六年,用柴米油鹽醬醋茶,默默服務社區。
1973年,香港發生股災。成興隆糧油雜貨鋪,就在那年開業,由施坤榮及唐秀麗兩夫婦經營,禍不單行,其開業原委,源自一筆債。當時施的父親愛打麻雀,加上股災,人不知所終,欠下一身賭債。兩人為了還債,遂頂租其米鋪並改名,專賣糧油雜貨,咬緊牙關捱過窮日子。「我們結婚時,七両金都要幫忙還債,五毫子都儲起,珍而重之,送到銀行。」施太開腔,憶起舊事,無限感慨。託賴當時環境不錯,兩人默默耕耘,夠勤奮,對着客人夠誠懇,又與供應商打好關係。十餘年間,一邊養大孩兒,一邊還清債務,漸上軌道。到了八十年代末,香港爆發移民潮,他們儲夠錢,買下鋪位物業。現在回首,確是不幸中之大幸。
半世紀將過,時至今日,施生數年前仙遊,剩下施太、二子施偉成(阿成)、幼女施寶欣(Zebra)在此,守護家業。店面與昔日變化不大,守着古樸風味,賣的都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都是日常生活用品,多賣散裝,自己入貨自己包裝,只為方便街坊。「我們會賣三元的鹽,你說,你會不會去超市買三元的貨品?」施太娓娓道來。此外,他們賣的米,更會按傳統做法去溝,讓米吃起來軟糯、口感更佳,算是傳統雜貨店的一大特色之一。
再好的風味,也抵擋不過時光洪流。到了近年,超級市場盛行,人人追求高級,雜貨店生意大跌,門口生意,跌了三成左右,關一間少一間,剩下寥寥無幾。現在他們全賴供貨給食肆,暫且維持生計。計上爺爺一代,店已傳到第三代,承到阿成手中,他坦言,生意難做,其實可以結業出租,讓母親享享清福。「但阿媽喜歡鋪頭,喜歡工作,可以和街坊聊天做朋友,我就惟有陪她到底。」言談間,吐露一份難得的孝心。
離開前,遇上街坊前來買醬油,卻忘了帶錢。阿成輕輕揮一揮衣袖,着他明天才付。「人情味?我不敢說。都是要付錢的。」阿成爽朗地笑兩聲,不以為然道。大概,這就是超級市場永遠沒法取代的人情味。
成興隆糧油雜貨
地址:旺角柏樹街12號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六8:30am-7:30pm
電話: 2395 0775
採訪:莫小巧
攝影:謝致中、邱覺達
剪接:麥煒軒、謝致中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即like《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即刻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
http://goo.gl/KwjNOE (@eat_travel_weekly)

源自早晨 在 游庭皓的財經皓角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每天早晨8:30 讓我們一起解讀財經時事參加財經皓角會員: https://yutinghao.finance 主持人:游庭皓(經濟日報專欄作家、小一輩 ... 我覺得吧,人的複雜源自於多面性。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