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是不是讓許多長者不敢出門
小心【肌少】成疾,如何趁早搶救【肌少症】
隨著台灣人口結構的改變,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高齡相關的疾病也就愈受到重視,【肌少症】就是近年來最熱門的高齡議題之一。
根據統計顯示,台灣65歲以上男性長者,平均每5人就有一人罹患肌少症,女性長者平均每6人就有1人。肌少症除了肌肉量減少及肌肉功能下降,更會造成日後虛弱、跌倒或骨折等失能情形發生,連帶影響身心靈狀態,嚴重必須住院治療,甚至導致死亡。
根據統計, 60 歲以後,肌肉質量會以每年 1 ~ 2%的速度流失,肌肉強度以 1.5 ~ 3%下降,且流失部位多為下肢肌肉群,這可能會直接影響高齡者的身體功能表現。
輕鬆遠離肌少症,就從飲食生活做起
✔ 飲食均衡且足夠熱量
男性長輩每天至少要1,400~1,600卡,女性長輩要1,200~1,400卡,預防攝取的蛋白質被轉換成熱量,消耗掉了。
✔ 足夠優質蛋白質
每日蛋白質攝取份量=十位公斤數+1,EX:60公斤每天要吃7份的豆魚蛋肉,且來源以動物性蛋白質為優先,因為動物性吸收率較植物性蛋白質好,若是吃素的長輩,盡量以奶蛋素或奶素較合適。
✔ 適口性高的食物
長輩牙口狀況不佳時,要多注意食材本身大小、軟硬,也要避免都給予泥狀、糊狀、攪打後的食物。
✔ 必要時特殊營養品補充
咀嚼、吞嚥能力較差,或是飲食攝取量不足建議量熱量與蛋白質的6成,以及體重失衡異常(持續下降)的長輩,也可以考慮採用特殊營養品來輔助調理。
✔ 足夠維生素D
維生素D可幫助鈣質吸收,直接影響肌肉收縮、功能及強度,建議長者適時到戶外曬太陽,每次10-15分鐘,此外透過乾菇類、多脂魚類(鯖魚、秋刀魚、鮭魚、沙丁魚)也能藉接補充。
✔ 足夠維生素B群
多種營養素一起補充對於促進肌肉合成效果更好。
✔ 適度運動
能協助預防肌少症的大致分為有氧運動和阻力運動,有氧如走路、慢跑、騎腳踏車、登山、游泳,阻力如坐著抬腳、彈力帶、握力球、舉啞鈴;建議每週3-5次,每日30分鐘以上,無運動習慣者,建議依照自己本身適應力逐漸增加。
✔ 足夠的睡眠
有助於分泌生長激素,更能刺激製造肌肉,也可維護骨質健康,減少骨鬆風險。
#遠離肌少症
#生活高品質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Boba ETtoda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播吧YT https://bit.ly/2TZO7ep 每週四晚上9點播吧直播:https://boba.ettoday.net/category/269 ETtoday姐妹雲臉書同步直播完整版: https://www.facebook.com/ETtodaySISTER/videos/3...
游泳 彈力帶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最近覺得體力無法持續 #比以前更早就沒電了 怎麼辦?」
「每天努力堅持運動 #體力卻還是原地踏步 …」
「常常覺得無精打采、缺乏幹勁 #是不是缺了甚麼關鍵營養? 」
這是我跑遍北中南辦講座,最常聽到的幾個問題。
一般來說,男性會明顯感到體力下滑、提不起勁,多半在40歲之後。但現代生活形態讓我們很難在 ☝️「飲食」 ✌️「運動」 兩方面做到盡善盡美,加上睡眠不足、菸酒、心理壓力大等等負面因子,導致許多人提早有了 #體力不如以往 的感受…
因此除了注重飲食、運動之外,挑選 #正確的保健食品 也能幫助你事半功倍喔👍
https://reurl.cc/xGpKQV
體力保養【關鍵一】飲食🍗🥦🍅
除了每天食用大量色彩豐富且當季的蔬菜、水果、全穀類、豆類之外
「無肉不歡」的朋友先別急著走😎
👉因為肉類中富含的「蛋白質」、「鋅」、「精胺酸」也是相當重要的體力來源!
以下Q老師就來分享如何正確攝取肉類,又不會吃進過多脂肪、膽固醇的方法:
1.多白肉少紅肉
如海鮮、家禽類等,尤其海鮮富含優質蛋白質,以及鋅可幫助調節生理機能、維持體力!
2.適量紅肉,挑選中低脂部位
-豬🐷>>可挑選豬後腿肉、豬頰肉屬於較低熱量的部位,或者是偏中熱量的肝連等部分。
-牛🐮>>可挑選牛腱、腰內肉(菲力)、牛筋等部位。
3. 使用美味又健康的調理法
如涮、烤、燉、蒸、煮、涼拌、白切、舒肥等烹調法,健康又不失美味。
【關鍵二】運動🏃🏊💪
有氧運動、阻抗性運動要兼顧
-有氧運動(跑步、游泳、自行車、快走等),能幫助維持心肺機能,保持肌耐力。
-阻抗性運動(重訓、仰臥起坐、彈力帶、肌力訓練等),能幫助肌肉生長,維持肌肉質量和新陳代謝。
>>有氧運動建議每次至少30分鐘以上,每週3-5次;阻抗性運動建議每周2次或以上
然而現代人精緻飲食吃得多,而食物經過精製後,會流失大部分的鋅以及營養素,加上忙碌了一天後,缺乏時間和體力運動,許多人還是有體力流失、精神不濟的狀況…
這時就會推薦搭配保健食品 不僅可以有效率地補充所需的營養素
且不用擔心吃到不必要的脂肪及膽固醇
👩🏫最近,我接觸到日本三得利的保健食品【御瑪卡】,發現它的成分很適合作為男性的體力補給!主要成分有
🧚♀️瑪卡👉生長於秘魯安地斯高原的嚴苛環境,蘊含強大生命力,屬於十字花科根莖類植物,富含多種胺基酸、礦物質,具有多種對男性有益的成分,幫助維持朝氣和活力。研究發現補充瑪卡對於運動時的狀態有所幫助,尤其是耐力運動,因此,瑪卡也是歐美這幾年很火紅的運動員營養補充食品,幫助體力保持在良好的狀態。
🧚♀️精胺酸👉肉類中珍貴的能量系胺基酸,有助於新陳代謝、調節生理機能,提供爆發力。
🧚♀️鋅👉維持能量、蛋白質和核酸的正常代謝,幫助於維持生長發育和生殖機能,是肉類和海鮮中的微量元素,也是運動員體力的來源。
此外,三得利還獨家嚴選了3種珍貴食補成分:廣島牡蠣、高麗人參、多胺,幫助男性打下良好的體力基底,從早到晚精氣神持續不間斷😎
有些平時需高強度訓練的運動員,也會把瑪卡作為日常的營養補充,身邊有些車友、跑友們提到 #運動後反而容易感到無力 這時候瑪卡的補充就很不錯。
幾位朋友吃了後表示體力更持續了,就算騎了一整天的車,隔天甚至有體力可以再去跑個半馬!
此外,審慎 #選擇品牌 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得利是日本知名大廠,具有百年以上的歷史和技術力,商品從日本原裝進口並通過SGS檢驗,品質可以放心👌 👌 👌
只要留意好「吃」和「動」的原則,並搭配補充正確的保健食品,相信有助於從根本解決體力課題。
男性擁有良好的體力和熱情,才更有本錢衝事業、兼顧自己想做的運動和興趣,與家人、伴侶的相處也會更順心愉悅喔!
https://reurl.cc/yEDKM2
註:照片為三級警戒前拍攝
游泳 彈力帶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倒 J 假說」:疫情期間在家,該怎麼運動?
新冠肺炎(COVID-19)肆虐讓維持運動習慣成為困難的事。三級警戒下,人群聚集的健身房及運動課程關閉,而出外要戴口罩,使得炎炎夏日的戶外運動更為困難。
「台灣國家衛生研究院」名譽研究員溫啟邦教授的研究顯示每天15分鐘運動可以減少14%總死亡、10%癌症死亡及20%的心血管疾病死亡,延長3年壽命[1]。要維持健康,運動不能少,不管你是原本規律上健身房或戶外運動而今被迫中止、沒有染疫居家隔離中、或是不幸染疫的的狀態,都應該依狀況調整,維持運動習慣[2]。
■運動提升免疫力抵抗病毒
近年來,醫學界發現,肌肉像是一個內分泌器官,能分泌出多種「免疫細胞激素」。免疫細胞激素在免疫系統中扮演重要角色,好比「傳令兵」,能對專門攻擊病菌的免疫細胞(如T細胞、NK細胞等)發號司令,促使其活化、複製,進而殺死外來病毒細菌,對內剷除壞死、甚至病變的癌細胞,這些細胞激素也能調節發炎反應,甚至影響包括心血管、大腦等器官的運作。
►研究更發現,只要透過運動刺激肌肉收縮時,就可有效促進肌肉分泌這些激素,且肌肉量越多,分泌的量越多。
曾有動物實驗,讓肥胖老鼠跑跑步機、做肌力訓練,24小時後,這群老鼠體內的「IL-15(Interleukin 15,介白素)」濃度上升了2倍。「IL-15」就是種可由肌肉分泌的細胞激素,可促進免疫細胞的成熟,還能幫助脂肪(尤其是腹部和內臟脂肪)的代謝。
同樣的效果也有類似的人體研究文獻。這重新解釋了為何肌力較差的老人,住院後容易發生感染、肺炎。除了肌力差,間接導致病患體力體能不夠、咳痰能力差,也可能是肌肉不足(激素分泌不夠),直接影響了患者對抗疾病的免疫力。
■肌力和免疫力兩者就如同「唇亡齒寒」的關係
不只肌肉少會讓免疫力差,免疫力衰退時,也會讓肌肉更難生成、修復。因為當免疫力衰退,身體容易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大量的發炎因子會使肌肉細胞更難以合成、加速萎縮老化,肌肉痠痛的恢復力也會比較差。
對高齡者尤其明顯。現實的是,人類免疫系統在12~15歲左右健全成熟,之後就隨細胞激素分泌減少、胸腺萎縮逐漸下降,年過40後更加速敗退。研究也發現,40歲後,肌肉量以每年8%速度流失,一不注意就可能面臨肌少症的威脅[3]。
■中低強度運動才可增強免疫力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系」劉宏文助理教授說:「如果你運動完可以說話,但不能唱歌,就是最適當的中等強度。」,雖然多運動可以增加免疫力,但你知道其實是有「條件」的嗎?劉老師指出,長時間太劇烈的運動,反而會造成免疫力下降,只有「中低強度的運動」,真正能提升免疫力。
研究顯示,適度運動確實可以提升免疫系統的運作,降低上呼吸道感染的風險。但如果運動強度過高,免疫系統反而會有一段時間受到抑制,這就是所謂的『空窗期理論』,假使反覆進行高強度運動,增加免疫系統的空窗期,自然也會提高上呼吸道感染的風險。也就是說,若長時間進行過高強度的運動,將會使免疫系統的運作「不升反降」。
因此,要增強免疫力,運動種類也須慎選,但什麼樣的運動才最適宜呢?劉老師表示,最簡單的辨別方式就是「說話」,如果你運動完可以說話,但不能唱歌,就是最適當的中等強度。
■運動強度公式
運動生理學慣以最大心跳率區分運動強度,劉老師也提供一個參考公式:208-(0.7*年紀),以20歲的大學生為例,他的「最大預估心跳率」就是:208-(0.7*20) =194(下/分鐘),而「中等強度的心跳率」為(最大心跳x 64% 至 最大心跳x 76% ):124 至 147(下/分鐘)。
現在許多智慧運動器材或程式都能測量心跳,運動時不妨參考上述數據,確認自己的運動種類、以及身體負荷的情況[4]。
而許多跑者熱愛的馬拉松、超馬、鐵人三項等,就屬於長時間中高強度運動,雖能鍛鍊體力,卻也增加上呼吸道感染的機率。劉老師舉例,有文獻指出,在從事馬拉松或超馬運動後1到2週,上呼吸道感染的機率將會增加100%~500%。
因此,運動確實可增強免疫力,但仍要小心過猶不及。劉老師建議,因應疫情隔離原則,應避免近距離接觸、以及健身房等密閉環境;可選擇戶外慢跑、騎腳踏車等通風良好的運動方式,還能藉由曬太陽產生維生素D,對人體也有助益。
如果是居家隔離或自主健康管理者,現在也有許多線上運動教學影片可以參考,只要把握「適度」原則,一樣可以運動、打造高免疫力的體質[5]。
■疫情當前,關在家裡該怎麼運動呢?
但是近期疫情升溫,預防病毒快速傳染是當務之急,面對運動場所、健身房暫時關閉,許多人不方便外出參加跳舞、瑜珈、游泳等實體課程[2]。待在家裡雖可以減緩新冠病毒的傳播,待在家中並不一定意味著要捨棄運動,只是運動的場域轉換到室內的密閉空間時,不妨多加善用室內環境讓運動變得不一樣,更靈活多變,以下提供在家運動的參考:
1. 快步走動或室內上下樓梯10-15分鐘,每天2-3天
2. 找線上健身影片或課程進行鍛練、放音樂跳舞
3. 瑜珈進行深呼吸或正念思考來舒緩緊繃的情緒
4. 跳繩、彈力帶、門上健身拉桿、啞鈴等器材來訓練肌肉
5. 用椅子鍛鍊三頭肌、在地板伏立挺身、仰臥起坐等鍛鍊核心肌群
6. 善用家中的健身自行車、跑步機等來維持運動量
新興的傳染病伺機而動,要維持身體健康機能。不變的法則還是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和作息正常[6]。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衛生福利部)「缺乏運動已成為影響全球死亡率的第四大危險因子,提供大家運動生活化之小撇步」:https://www.mohw.gov.tw/cp-3159-24035-1.html
∎[2] (康健雜誌)「三級警戒去不了健身房,跟著復健科醫師一起宅在家運動!」: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4064
∎[3] (康健)「肌力就是免疫力,醫師這習慣,讓她幾乎從不感冒」: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3487?from=article-4064
∎[4] (台灣癌症基金會~熱愛生命 攜手抗癌『正確運動的概念』:https://www.canceraway.org.tw/page.asp?IDno=3672
∎[5](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學院粉絲專區)「中強度運動才可增強免疫力,體育系教授帶你一窺奧秘」:https://www.csr.ntnu.edu.tw/index.php/2020/04/24/2020-04-24-2/
∎[6] (健康醫療網)「疫情關在家怎麼運動? 跳繩、椅子操、門拉桿強肌力」: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50127
➤➤照片
∎學者提出運動強度和上呼吸道感染風險之間形成了J型曲線的關係 (Nieman, 1994) :https://bit.ly/34xDZ3t
∎"倒 J 假說" (inverted J hypothesis 可用來說明運動劑量與免疫的關係「中度運動」會提升免疫能力進而避免感染的機會相反地「劇烈運動」卻會壓抑免疫能力進而提升感染的機會。
►https://bit.ly/2RR1jGG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國民健康署 #新版運動指引 #運動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體育系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游泳 彈力帶 在 Boba ETtoda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訂閱播吧YT https://bit.ly/2TZO7ep
每週四晚上9點播吧直播:https://boba.ettoday.net/category/269
ETtoday姐妹雲臉書同步直播完整版:
https://www.facebook.com/ETtodaySISTER/videos/365291740838149/
美腿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 小姐姐的美腿養成術學起來!
彥婷腿部按摩分享影片來源 by 陳彥婷Tiffany
#按讚訂閱加分享 #健身名模 #林可彤 #名模辣媽 #氣質女神 #吳采臻 #國光女神 #宅男女神 #曾智希 #小郭雪芙 #伊林新秀 #彥婷 #網紅 #苡嫚 #美甲 #YES時尚美學 #超級名模生死鬥 #在此上映 #美腿 #瘦腿 #換裝 #走秀 #徐苡嫚 #社畜時代 #玩美任務 #星野家の鹽 #Sabon #香緹卡 #凡士林 #美體油 #Melvita #妮維雅 #嫰白乳液 #conceyn #運動滾筒 #skinAQUA #曼秀雷敦 #水潤肌柔光透亮防曬飾底凝露 #薰衣草 #水潤肌 #台灣網路節目 #瘦大腿 #消水腫 #瘦小腿 #Hyphy #彈力帶 #510 #吳依霖 #510按摩油 #直播 #姐姐不解事 #ET姊妹雲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CItIkqpXpg/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