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樸素的極潤 😂
其實這是數量限定的eco包裝
這樣的包裝很環保也很簡單。
印刷在瓶身而不使用標籤貼紙
加上瓶身採用再生素材,
可以減少碳排放量。
#日本藥粧研究室 #樂敦 #極潤 #化妝水
#限定品 @rohto_official #肌ラボ #肌研
#eco #eco極潤
來insta幫我按讚⬇️❤️
https://www.instagram.com/japancosmelab/
同時也有1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西班牙最近暴雨成災,東北部城鎮阿爾卡納爾傳出嚴重洪災,當地街道被淹沒,還有數十輛汽車被沖進地中海;建築也因為洪水入侵,滿布泥濘和瓦礫碎片。紐約也在短時間降下暴雨,引發致命洪災。氣候學家就指出,近期的極端天氣,共通點都是因為氣候暖化引起,必須馬上開始減少碳排放。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
減少碳排放 在 CSR在天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世界保衛號即將發車:倒數2天💓
等待發車的同時,先來認識搭乘一同列車的地球保衛實踐者!
倒數2天,與你們介紹這次論壇的亮點之一:【U20國際青年論壇 #國際青年代表、 #新創團隊】
這兩年除了疫情的延燒之外,我們也看見氣候變遷的災變持續發生,全球各地出現大規模野火、洪災事件,不斷侵襲著人類的居住地,而全世界的健康狀態遭受衝擊,更加劇了貧富差距、社會不平等問題。
面對氣候變遷、社會不公平造成的傷害,早在幾年前,已經有許多國際青年站出來為各地氣候、社會問題發聲,並且實際的展開行動,也有新創團隊已經在實踐他們的初創理念!
2組國際青年代表與2組新創團隊,已經在保衛號上等待大家 🚃
-
#14歲的印度氣候倡議家: Ridhima Pandey
印度近年來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甚巨,儘管知道這些事實,印度政府的政策與法律仍不足以緩解極端氣候的問題...
看到了環境災難的破壞性效果,當時一位僅僅9歲的印度女孩決定站出來向國家綠色法庭投訴!Ridhima Pandey將透過遠端影音方式來為我們分享,她如何透過自身的行動讓周遭的人,甚至政府一起戰鬥氣候變化?
#低碳本地遊: 香港環境教育組織「 V'air Hong Kong 低碳本地遊 」創辦人 #鍾芯豫
香港日常生活壓力大,旅遊已成為一種心靈慰藉的工具,市民鐘情在假期時坐飛機旅遊,尤其短線遊,然而其卻會產生大量碳排放!
三位香港年輕人,在聯合國氣候變化競賽上相遇,他們受一場有關航空業碳排放的講座啟發,意識到除了節能減廢外,減少乘坐飛機也是減少碳排放的基石,他們如何憑藉青年人的力量對抗全球氣候變化?
#環保外送服務: Miss Eco 一口覓食 共同創辦人 #洪和晴
外送產業崛起挾帶巨量一次性垃圾,疫情之下外送服務更加頻繁,然而環境議題總是站在經濟發展、便利生活的對立面。
大環境下礙於現實狀況各種因素,習慣犧牲環境自然來擁抱舒適生活,但人們不是不環保、不愛海龜,而是缺少自由選擇的權利。
當外送碰上了環保,怎麼樣不打架?全台第一家環保外送服務——Miss Eco,想到可以這麼做......
#陪著孩子找到屬於自己的光芒: 微光盒子 團長 #蕭羣諭
新生命落地,第一個接住孩子的地方是家,第二個可能是學校。萬一家庭發揮不了照護功能、學校老師又分身乏術,一次又一次被漏接的孩子,要怎麼在墜落狀態中安穩長大?
在台北市安康社區長大的「壞孩子」還有第三個歸屬——「微光盒子」。他們如何幫助仍待在幽暗泥沼中的孩子找到屬於自己的光芒?
-
面對氣候變遷、社會不公平造成的傷害,我們無法回到過去,做出改變,但現在,每一個人的每一個行動,都能成為改變未來的支點!
#保衛號上還為你保留一席座位 🌎
► 立即報名 10.2 線上U20論壇:https://bit.ly/2021U20FORUM
聽更多青年怎麼實現永續發展、減緩社會不平等的行動!
#CSR在天下 #U20國際青年論壇
減少碳排放 在 敏迪選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中國限電太猛了連紅綠燈都關了
不知道你身邊有沒有在中國管理工廠的台商朋友,
你問問他們,最近應該有一波大型停電潮。
尤其是在蘇州、崑山、浙江、廣東這一帶,
小至家戶用電,
大至富士康子公司的工廠,
通通限電停電,大家放假囉~
.
#停電狀況到底多嚴重
工廠沒電,頂多就是大家回家放假對吧?
那你就太簡單了,有些是會有工安危機的。
在遼寧省,一家呼吸機突然停止工作的工廠不得不將 23 名員工一氧化碳中毒送往醫院。
還有一些人在通風不良的房間裡使用爐灶取暖,結果送醫急救。
這些是工廠停電的慘況,那家戶用電呢?
台灣前陣子也是有分區限電,
但中國這個不一樣,他們不是只有家裡不能開暖氣、看電視而已,
他們是整個城市都限電了!
舉凡路燈、地鐵通通不亮,
更扯的是連紅綠燈都關起來了!
媽呀,這已經不只是限電政策,而是模擬世界末日吧!
.
到底為什麼會停電停到出人命?
這是好幾個原因疊加在一起的。
#第一是缺煤
對,答案就這麼樸實無華。
煤炭佔全中國發電量超過70%,
但基於幾個原因使得中國買不到足夠的煤礦。
一來是現在中國積極復工,
所有工廠全力運轉,使得用電量高速上升,國營企業買煤的速度根本追不上工廠的需求。
再加上中國現在要追求碳中和,煤廠都不給生產了,
空有寶山,但礦區開工率不到50%,工廠看的到賺不到。
關於碳中和這個我們等等細聊。
二是中國自己擋澳洲
我們上週才提到澳洲抗中。
自從澳洲開始說要調查Covid-19起源後,
中國就開始大量禁止澳洲商品進口,
其中就包含了澳洲煤礦。
中國這可是自傷拳啊,因為澳洲是全世界第二大煤碳出口國,
少了他們的供給,中國根本買不足需要的煤炭,
只少轉向北邊的蒙古和南邊的印尼購買。
但蒙古的產量沒那麼多,而且因為疫情又封了邊境,
印尼則必須先應付能源需求同樣飆升的東南亞各國。
中國左看看右看看,
哇,已經煤法度了。
.
#第二是習大大說要減碳
中國的減碳能源政策已經講了好幾年了。
大概從2015年習大大就說要「能耗雙控」,
還到各個國際組織上立下「中國會在2030碳達峰、2060年達到碳中和」的flag。
習大大就像在外面亂答應客戶的慣老闆,
回到國內叫所有省級幹部通通交出成績單,每個人給我減碳減個一倍。
可是中國現在還是全力衝刺經濟,工廠產能全開,
再加上中國本身又不是什麼綠色能源大國,
你說要減少碳排放,肯定也會同步降緩經濟增長,
麵包和愛情,你要哪一個?(等一下怎麼會有愛情)
.
所以中國官媒現在就把輿論怪到地方政府頭上。
人民日報有篇社論這樣說:
標題:人民快評:多地拉閘限電,不能讓老百姓生活受限
內文:
一些省份並未完成“能耗雙控”要求,壓力之下,便急踩剎車,選擇限電。實際上,東北地區已經首先對非居民執行了有序用電,但是在執行後仍存在電力缺口,目前整個電網有崩潰的危險,才採取了對居民限電的措施。限電需要職能部門妥善把握。找到精準切口,早部署早安排,別事到臨頭再眉毛鬍子一把抓,考驗各地的治理能力。
.
「習大大的限電政策沒有不對,是地方政府執行錯誤」,
.
現在大概是這樣的風向。
所以前陣子中國國家發改委還發布了一份《2021年上半年各地區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
結果30 個地區中只有 10 個達標。
於是黨就把一些沒達標的省分通通標紅字,設為一級預警。
這些被點名的城市只好在短時間內採取「積極」的行動,開學前趕作業,
就造成我們現在看到的「工廠停工,紅綠燈不紅」的極端作法。
而且還有些地方公告「每天早上七點到晚上11點停產」,
傻眼,那不就是正常上班時間?
所以也有些工廠為了趕客戶訂單,索性叫員工通通改夜班,規避政府停電要求。
.
#到底會有多大影響
基本上像煉鋁、煉鋼、水泥製造和化肥生產等電力密集型行業,通通都會受影響。
約有7%的鋁產能出問題,29%的全國水泥產量下跌。
也因此,野村證券已經下修中國2022全年的預估GDP增長率,從8.2%下修到7.7%。
現在已經很多財經媒體在彙整受到影響的台商名單。
基本上只要設在蘇州、崑山等省分的工廠都會先停工4到7天,
接著再看看政府有沒有下一步指示。
那為什麼我說可能會延續好幾個月呢,
因為缺煤和碳中和都不是三五天可以解決的大問題。
就算現在提早放十一長假,
回到工廠後缺電問題還是沒解決,那還不是一樣要停工。
已經有分析師預估,這一波限電恐怕會延續到明年春天,
除了股票市場會受影響外,
你我在大賣場購買的中國製商品可能也都會漲價(因為電價變貴)。
所以彭博Bloomberg就說,
中國這一波限電帶來的經濟衝擊,恐怕會比恆大垮台還要嚴峻喔。
.
最後在留言區附上中國鄉民趣味解讀。
他們說黨限電是深謀遠慮,
最大用意是要打擊外國企業,讓美帝賺不到錢。
天阿,這麼聰明的做法我怎麼沒想到?
真不愧是黨,英明!
全文放在敏迪選讀官網
https://www.mindiworldnews.com/20210928-2/
---我是工商線---
敏迪我推出了一個商品叫國際觀察曆
一年365天,帶你認識全世界所有國家
而且還介紹什麼是什葉派遜尼派、CPTPP是誰發起的、左右派怎麼分
現在正在集資中,預計10月底就會結束集資了
想要和我一起在2022年認識全世界
歡迎參觀選購~
https://bit.ly/3kevH87
減少碳排放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西班牙最近暴雨成災,東北部城鎮阿爾卡納爾傳出嚴重洪災,當地街道被淹沒,還有數十輛汽車被沖進地中海;建築也因為洪水入侵,滿布泥濘和瓦礫碎片。紐約也在短時間降下暴雨,引發致命洪災。氣候學家就指出,近期的極端天氣,共通點都是因為氣候暖化引起,必須馬上開始減少碳排放。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3043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減少碳排放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西班牙最近暴雨成災,東北部城鎮阿爾卡納爾傳出嚴重洪災,當地街道被淹沒,還有數十輛汽車被沖進地中海;建築也因為洪水入侵,滿布泥濘和瓦礫碎片。紐約也在短時間降下暴雨,引發致命洪災。氣候學家就指出,近期的極端天氣,共通點都是因為氣候暖化引起,必須馬上開始減少碳排放。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3043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減少碳排放 在 天下雜誌video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從京都議定書以後,甚至到更近期的巴黎協定,你可以看到這裡面爭議不斷在發生。美國政府(退出京都議定書)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它認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會影響到美國經濟發展;第二個,它認為有公平性的問題,它說發展中國家也應該承擔減排、限排溫室氣體的義務⋯⋯」
2005年2月16日,由聯合國84國共同簽署的《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回顧2005年前後,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的危機意識高漲,很多人應該都還記得,2004年的電影《明天過後》,強烈的視覺效果,讓我們看見了全球暖化的連鎖效應,幾乎摧毀了整個曼哈頓,還有2006年《不願面對的真相》,當時也成為探討全球暖化議題的紀錄片經典。
氣候的改變,已經威脅到許多人的生活,許多國家認識到這不只是環境或經濟的問題,而是攸關國家安全和生存的問題。為了對抗全球暖化,簽訂《京都議定書》的各國,不僅必須守住減碳目標的承諾,對企業而言,要如何永續發展,善盡社會責任,如何在生產流程中減少碳排放?如何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效率?都是很重要的挑戰。
從企業社會責任(CSR)到環境、社會、企業治理的永續投資(ESG),台達電是台灣長期關注氣候變遷議題,積極參與各項國際倡議的企業,累積了許多節能減碳、綠建築的實務經驗,今年更加入RE100,承諾在2030年將要達成100%使用再生能源的目標。
永續投資為什麼重要?台達電如何獲得「危機中的商機」,如何因為堅持製造無鉛銲錫而意外打進SONY供應鏈?為什麼大型國際客戶要求百分之百完全使用再生能源?企業應該積極做好什麼準備?
這集節目,我們邀請台達電永續長周志宏,來與大家分享企業如何看待氣候變遷的議題,以及可以採取什麼樣的具體行動。
主持人:涂豐恩
與談者:台達電永續長 周志宏
#台達電 #氣候變遷 #CSR #京都議定書 #巴黎協定 #永續
►按小鈴鐺通知 搶先看,精采獨家全面掌握!
►需要字幕的朋友,請記得開啟CC字幕 !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天下雜誌:http://www.cw.com.tw
◎天下雜誌video:http://www.cw.com.tw/video
◎天下雜誌video FB粉絲專頁:https://ppt.cc/flhPQx
◎天下雜誌IG http://bit.ly/2R6jfL6
◎天下雜誌網路書店:https://www.cwbook.com.tw/
減少碳排放 在 減碳抗暖化你也可以做的12件事 - 天下雜誌 的相關結果
減碳 抗暖化你也可以做的12件事 · 1.換新節能路燈. 除了家庭,城市公共空間也流行換節能照明。 · 2.改用省電燈泡. 你可能不知道,家裡面最熱的就是燈。 · 3.不 ... ... <看更多>
減少碳排放 在 挽救全球暖化已不能只減少碳排放!沃爾瑪和亞馬遜預計 ... - 食力 的相關結果
而淨零排放不只是工業,而是所有產業都應該思考的策略,以農業為例,目前推動漁船用油減量,畜牧業推動沼氣再利用,將豬糞尿產生的甲烷轉化為能源。此外 ... ... <看更多>
減少碳排放 在 對抗氣候變遷:生活中可以做到的9 個節能減碳方法 的相關結果
對抗氣候變遷:生活中可以做到的9 個節能減碳方法 · 1. 利用大眾運輸通勤 · 2. 使用節能家電 · 3. 關心氣候與能源政策、理性投票 · 4. 拒用塑膠製品 · 5. 培養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