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次石墨桶珠🔥
#品質非常好喔!
#超殺的價格…..❤️
#8*10尺寸……
#俄羅斯直接進口….
#原價1500
#今天團購價🉐️xxx
#需30條以上成單!
#真的太便宜….也可以買多條做項鍊!
(數量真的不多……)
團購社團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42340893149261/?ref=pages_profile_groups_tab&source_id=1691428484448145
🔴Shungite,次石墨,國人給它起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香蓋玉。
🔴嚴格來說,次石墨的結構不是水晶,而是一種礦石(就像琥珀、蛋白石或黑曜石一樣)。但這完全不影響它的強大的排毒與保護的功效。
🔴次石墨通常是黑色的,但也有些是深青銅色。不透明,但會有光澤,打磨後看起來具有金屬般的光澤。次石墨的成分主要是碳,碳含量越高,品質越高,保護能量越強。高品質的次石墨,碳含量佔到90%-99%的比例,外表更加的光亮。普通的次石墨,含碳量一般在30%-50%左右。俄羅斯的西北部實際上是次石墨最大和最古老的產地。奧地利、印度、哈薩克斯坦和剛果等地也有次石墨出產。
🔴這種石頭具有獨特的結構。它含有富勒烯,即:一種由60個碳原子組成的三維球形分子。這些分子是中空的,也經常被稱爲巴克球或者巴基球。除了富勒烯,次石墨還幾乎包含了元素週期表上的所有礦物質。
🔴次石墨的起源是個謎。通常,由碳構成的材料主要是來自於腐爛的有機物質,比如古老的樹木。但次石墨被認爲至少具有20億年的歷史,而那個時候,這個星球上還不存在有機的生命。因此,一些次石墨起源的理論認爲:次石墨起源於大型的隕石撞擊地球,所形成的沈積物;由水中的微生物所形成;在沉積岩中的有機物質經過漫長的時間堆積而成,等等。
🔴儘管科學家們對次石墨是如何形成的意見並不統一,但他們大多都將這種石頭的好處歸功於裏面的富勒烯。
🔴次石墨具有驚人的排毒能力,以及從人體的氣場中移除負能量的能力。它可以作爲一個保護盾,屏蔽掉所有來自外部世界以及以太層面的有害干擾。被廣泛認可的次石墨的諸多好處如下。
🔴殺菌和抗病毒:次石墨中的富勒烯,是一種碳納米結構(CNS)。碳納米是碳的一種不同的物理形式。CNS可以消滅有害病原體。據報道,它們的工作原理是破壞細菌和病毒的細胞壁,當碳納米與這些致病的微生物相互作用時,這些微生物會失去電子並死亡。
🔴淨化水:自古以來,次石墨就被用來淨化水源。這主要是由於其殺菌和抗病毒的功效。研究表明,次石墨可以通過去除污染物和農藥等有機物質來淨化水。次石墨中的納米碳還可以去除水中的放射性化合物。俄羅斯的彼得大帝,在他的SPA中就使用次石墨來淨化水。
🔴抗氧化:研究人員將小白鼠在UVB戶外紫外線的輻射下照射2天,這導致了老鼠的皮膚損傷和氧化應激。然後,研究人員在老鼠受損的皮膚上塗抹了7天的次石墨溶液。這降低了活性氧的產生,增加了抗氧化酶的活性。因此,結論是,次石墨具有抗氧化的效果。
🔴減少炎症:有研究人員測量了較低水平的炎症標誌物,包括細胞因子或與炎症有關的蛋白質,推測出次石墨有對抗和緩解與炎症有關的疾病症狀的效果。
🔴屏蔽電磁場(EMF)輻射:保護使用者防止電磁輻射污染對身體所造成的傷害。
🔴緩解壓力:吸收負面能量,平衡情緒。
次石墨的幾種使用方式:
🔴淨化水。可以將其放在水容器中,浸泡30分鐘以上,然後飲用經過它淨化過的水。
隨身佩戴次石墨做成的首飾,可以起到很好的護身符/阻隔負能量干擾的效果。
出門時,如果去到一些能量污濁的地方,比如墓地/火葬場/醫院之類的地方,也可以考慮在包裏或者兜裏隨身攜帶一塊次石墨。
手機貼,可以起到很好的仿輻射的效果。
在家裏的Wifi路由器、微波爐、電腦、電視等電子設備附近放置一塊次石墨,可以起到防輻射的效果。
如果你感到家裏的能量不純淨,或者有些不對勁的地方,可以考慮在家裏放置一塊次石墨。
🔴如何淨化次石墨:
🔴可以在冥想的時候,將次石墨握在手中,放鬆的深呼氣,觀想強大的宇宙淨化之光(可以是白光、藍光、紫羅蘭光)注滿你手中的次石墨,直到所有它吸附在身上的負面能量都被消融。發送意念,要求所有這塊石頭上吸附的負能量都被這光刪除、溶解、移除。當你的直覺提示你這個淨化和溶解過程完成後,即可結束冥想。
🔴其他你喜歡的淨化水晶的方法,比如:大自然的水沖刷;鼠尾草煙燻等。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894年香港鼠疫是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鼠疫第三次全球大流行中的一次重要爆發。1894年5至10月,在香港大流行的鼠疫導致2000人以上喪生,三分之一的人口逃離香港。此後至1926年的30年間,鼠疫幾乎每年都在香港出現,總共導致超過2萬人死亡。通過香港的海上交通,源於中國雲南的這次鼠疫大流行在18...
消滅老鼠的方法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睇到一篇好詳盡而又好健康嘅報道,好想同大家分享吓😃😃但係有d長😅大家俾少少耐性睇一睇吖🥰🥰
北一女的髙材生。陳昭妃博士揭曉免疫系統驚人真相,讀過也值得再讀幾遍,請收藏起來。極重要的健康知識!
本文作者為陳昭妃博士,著名美國華裔科學家,“營養免疫學”的創始人。1997年,她榮獲“美國十大傑出青年獎”,是59年來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也是獲此獎項唯一的女性。讀懂本文,價值千金!
我舉個通俗的例子:這裡有一堆垃圾,有垃圾的地方自然會有蒼蠅,但這並不表示說,是蒼蠅製造了垃圾。而以前我們認為蒼蠅就是病因,然後趕快發明一種化學武器出來,將蒼蠅消滅掉;殺死蒼蠅以後,垃圾裡又跑出蚊子,我們又趕快把蚊子消滅掉;之後,垃圾裡又跑出蟑螂,殺死蟑螂,垃圾裡又會跑出老鼠,總而言之,是永無止境的。因為真正的原因並不在於蒼蠅、蚊子,而在於這堆垃圾。得到健康的關鍵是要把垃圾消滅掉。所以現在的科學家開始研究基礎免疫學。
免疫系統涉及不計其數的細胞、特殊物質及器官之間的高度紛繁複雜的相互作用。它隨時處於戰備狀態,能夠預防疾病,並能明確地知道應該什麼時候、在哪裡、怎樣採取適當行動摧毀入侵的物質,而不會傷害人體其他細胞。任何藥物也無法取代人體內與生俱來的、兼具防禦和修復雙重功能的免疫系統。
認識我們的免疫系統
免疫系統最重要的功能是清除體內各種垃圾。舉個例子,紅細胞的壽命只有120天,之後,就會死去變成垃圾,這就需要自身的免疫系統把它清除。第二大功能,就是抵禦疾病。科學家認為,免疫功能是獲得健康的一把鑰匙。當垃圾裡產生蚊子時,蚊子就會到處飛,但是如果沒有垃圾的話,它是無法繁殖下去的。換言之,病毒、細菌或骯髒的東西侵入人體,如果人的抵抗能力強,它就沒有辦法繁殖下去。
我曾受邀於美國最大的一個醫學研究機構。在和科學家們一起討論的時候,得到一個統一的結論,99%的疾病都和免疫系統失調有關。當然有的疾病和免疫系統疾病無關,如基因、遺傳類的疾病。以前,我們對免疫學沒有這麼重視,一直認為還是化學藥物的作用比較強,治病效果比較明顯。有人會說,既然免疫系統這樣強,為什麼還要用化學藥品呢?事實上,免疫系統的功能本身是很強的,但正是由於化學藥品的副作用而使免疫系統的功能下降。我曾經做過10年的癌症研究,看到許多被醫生宣佈只有兩三個星期可以活的病人,過了幾年以後,又回來找我們,奇妙的是,我們居然已經發現不到任何癌細胞的存在。這種藥物無法治癒的疾病,我們的自身免疫系統卻會將其治癒,這就證明,自身的免疫力是比化學藥品要強的。
過去,我們沒有認識到化學藥品的副作用會那麼大。到了如今,美國醫學會不得不警告所有醫學人員:醫生的責任不在於開藥單,而在於其指導的職責,他有責任告訴病人藥品進入人體後,會有什麼樣的功能,會帶來什麼樣的副作用。90%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但人們往往習慣向醫生索要僅有抗菌作用的抗生素。所以美國醫學會發出通知,醫生不可以隨意給病人開抗生素,除非已做過實驗檢查,證實其感冒是由細菌引起的。醫生如果違反這一規定的話,其行醫資格可能被吊銷。
據美國醫學統計報告,美國每年有960萬人因為服用化學藥品而必須住院;每年有2.8萬人因服用一種心臟病藥而死於心臟病;每年有3300人因為吃了治關節炎的藥物而死亡(而原來人們想不出關節炎和死亡有什麼關係);每年有16.3萬人因藥物的副作用而導致大腦記憶力衰退;有3.8萬人得了老年痴呆症;有2.8萬人因藥品而導致骨質疏鬆症。總而言之,這個統計結果還是非常保守的,有很多醫院不在調查之列,實際情況只會更為嚴重。
從微觀角度來看免疫系統,自身的免疫系統就像一個軍隊,裡面有空軍、海軍、陸軍各類軍人,一旦有敵人侵入身體,就會將其消滅掉。
在免疫系統裡幾個最重要的器官
骨髓生產各類血細胞。從骨髓裡產生的細胞,會被送到胸腺裡。胸腺就像一個訓練營,兒童時期,沒有訓練出足夠的軍隊,所以很容易胸腺腫大。當人慢慢長大以後,訓練出一批“軍人”後,胸腺慢慢萎縮下來,但並不表示它沒有功能了。扁桃腺也是免疫系統的一部分,不應輕意地被割掉。脾臟裡面有很多V細胞,產生各類抗體。當人感冒或小孩注射疫苗以後,脾臟會稍微地腫大,這是很自然的現象,它是在拼命地生成武器來抵禦外來的敵人。淋巴就像一個過濾器,將所有的敵人集中起來,然後免疫細胞就會將其消滅。所以,感冒時淋巴摸起來會硬硬的,這說明身體裡的免疫系統正在打仗,感冒過後,就會自然而然軟下去了。盲腸是免疫系統很重要的一部分,抵抗下腹部各種各樣的感染。
血液裡的白細胞都是免疫細胞。白細胞分為兩大類,第一類稱為T細胞,另一類稱為V細胞。V細胞功能在於產生各種抗體,而這相當於軍隊裡的武器、子彈。有戰爭,就會有死亡的軍人,就必須將死亡的細胞清除。這就需要依賴我們胸腺訓練出來的一批細胞。
對“死亡之吻”的研究
我在研究癌症的過程中,並沒有發現任何的藥物、化療、電療能夠真正治療癌症。化療只是賭博,成功率在1%左右,用作化療的藥品無法識別哪一個細胞是癌細胞,哪一個細胞是身體裡的好細胞。所以我最終放棄研究這些化學藥品,而轉向研究免疫細胞中一個被稱為“死亡之吻”的細胞。這個細胞一接觸癌細胞,癌細胞就破裂了,被消滅掉了。
免疫學是一門非常年輕的科學,是有待研究的科學。沒有任何一種化學藥物能夠代替免疫系統,也不可以用化學藥物來刺激免疫系統,否則可能會造成各種副作用。既然不能用化學藥品來提升免疫系統,那麼只能依靠“營養”。
人體的三道防線
免疫器官對人體至關重要
免疫學是一門新學科。在美國,我是第一批的免疫學家,在這之前根本就沒有人學習免疫學,對免疫的瞭解僅限於各種疫苗而已。但如今免疫學已經變成一門很受重視的學科了。舉幾個例子,在1960年以前,我們甚至不知道胸腺的功能,認為胸腺是一個沒有用的器官。而根據後來的跟蹤調查發現,所有胸腺被毀的人都得了癌症,因為他們喪失了最重要的免疫器官;現在很多人認為扁桃體沒有用,就把它割了;有些人在做手術時,順便將盲腸割掉了,認為可以預防盲腸炎。可是您知道嗎?盲腸是由免疫細胞充塞而成的,能夠抵抗各類的感染。如果有人認為可以用摘掉某些器官的方法來預防疾病的話,那麼是否可以用割掉心臟的方法來預防心臟病呢?實際上,如果您的免疫系統不工作的話,您只有24小時可以活。
營養來自於完整的食物
談到營養,每一個人對營養的定義是不一樣的。我有一位很要好的女朋友,她每天給她的兒子兩個雞蛋,兩個雞腿,兩杯牛奶,如果兒子沒有吃下這些東西,她會很著急。我問她,為什麼要給孩子吃這麼多肉類呢?她說,因為孩子身體不好,別人一感冒,他就感冒,別人一咳嗽,他就咳嗽。我對她說,肉類並不代表營養。當人們吃到很多肉類,身體裡就會產生荷爾蒙,整個免疫系統就會下降。在美國,以前小學裡有一個食品金字塔量表,它把最重要的營養劃為肉類、牛奶製品,如今,這個量表已經被禁用了。研究發現這種教導導致今天美國各種癌症、心臟病不斷地上升。關於牛奶的問題。牛奶和人奶是完全不一樣的蛋白質,人類只能消化50%的牛奶蛋白質,消化吸收90%的母奶蛋白質。有一部分人喝牛奶會肚子痛,喝母奶則不,因為其蛋白質不同。一隻小牛生下來以後大約90磅,而兩年以後大約成長到1000磅;人生下來是8磅,而十幾年才成長到100多磅。換言之,我們是屬於不同種類的,所需的營養也是不一樣的。牛奶裡含有很多的荷爾蒙,它可以刺激小牛快速地成長,但這種荷爾蒙到孩子身體裡面,會產生不同的效果。現在已有研究表明,牛奶會阻止小孩大腦的發育。關於咖啡的問題。兩種咖啡,一種沒有咖啡因,一種有,喝哪一種好呢?不要多喝有咖啡因的咖啡,因為它會加速中樞神經系統的刺激,也有實驗報告表明,它會製造皺紋;但是沒有咖啡因的咖啡更不能喝,因為將咖啡因從咖啡中提取出來需要一種化學藥品,而這種藥品是致癌藥品,美國衛生局已禁止使用了。所以,問題並不在於咖啡因的好壞,而在於咖啡因是如何被提取的。同理,我們不是說維生素不好,而關鍵在於維生素是如何提取出來的。
維生素與營養的關係
芬蘭政府曾做過一個世界最大的維生素實驗,可以說是比較公正的實驗,出資4300萬美元,總共2.9萬人參與被試,長達5-8年時間。分為兩組,一組是吸菸的人,讓他們每天吃維生素A和維生素E;另外一組的人員什麼都沒有吃。過了5年、8年,吃維生素A和維生素E的這組人員死於癌症的比例要比另一組高出18%。更重要的一點,吃維生素E的人得心臟病、死於心臟病的人要高出另一組50%。當科學家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真是很羞愧。一直以來,所有科研工作者在小型實驗裡面得到的結論,都是維生素E可以防止血管硬化,防止心臟病,這麼大的實驗,為什麼會得出一個相反結論呢?美國的衛生局研究報告表明,當維生素C存在於橘子等整體時,被稱為抗氧化劑,能防止心臟病、癌症。當維生素C離開橘子後,能製造上億的自由基,相反會造成心臟病、癌症。對於這個問題,我把它看得很簡單。我認為,橘子是自然生成的,維生素C是人造的,人造的不可能比自然的要好。我們根本沒有能力創造一個橘子或蕃茄出來。蕃茄裡面含有一萬多種營養素,這些營養素是什麼我們都還搞不清楚,哪裡來的智慧和權力對大眾說,裡面最重要的是維生素呢?所以一個完整的食品才代表著真正的營養。美國衛生局希望把所有的維生素製品列為藥品,不讓人們隨意在市場上買到。服用維生素不當會帶來很多副作用。美國有3萬多兒童,因服用維生素而出現中毒的現象。小孩吃下過量的維生素,血液裡的鐵質就會上升,就比較容易得癌症;過食維生素E會造成關節炎;過食維生素D會造成肝功能的損傷。
結論
一個人經過化療,免疫系統需要一年的時間才能恢復正常,但給他比較有營養的植物的話,免疫系統6個月以後就恢復正常了。一系列的研究報告表明,免疫系統和植物營養是分不開的。人的健康不是一天就會得到,疾病也是一樣。要得癌症也很不容易,人體裡必須有100多種錯誤,才會產生一個癌細胞。我們的生命就像一棵小樹,需要精心地澆灌、呵護才會茁壯起來。這裡,我談三點重要的結論:
第一,營養。完整的植物,多種類的植物,代表著營養。人如果比較喜歡吃蔬果,少吃肉類,就會比較健康。美國現在提倡素食的漢堡,就是這個道理。
第二,保持一種很平靜的心情。因為一旦有壓力或生氣、緊張,半小時以內身體免疫功能就會下降。
第三,適當的運動和休息。很激烈的運動對身體是絕對沒有好處的。奧林匹克的運動模式是自我犧牲的一種表現。適當地休息,免疫系統在白天會比較弱一點,晚上的時候才做修補工作。舉個例子,兩個學生一個在運動讀書,一個在睡覺,旁邊有人咳嗽,哪個有可能被感染呢?當然是那個又運動又讀書的學生。
我希望大家都能把這樣的智慧帶給自己的親戚、朋友,共同創造一個更美好,更健康的明天。
#祝福大家開心要緊❤️身體健康💪🏻💪🏻
消滅老鼠的方法 在 趙惠雯言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對抗鼠疫唯一的方法,就是正直】
大流行的疾病,不是現在才有,古今中外,瘟疫未曾在人類的歷史中缺席過。在我的家鄉,有瘟神信仰。早年先民來台拓墾,濕熱的天氣、蚊蟲的孳生,衛生醫藥不發達的情況下,加速疾病傳佈,為了驅逐瘟疫,而有了燒王船的祭典活動。
如今雖然醫療衛生都大幅進步,但瘟疫仍跟隨著我們,從以前到現在、從國內到國外,瘟疫從沒有消失過,而是用不同的樣貌跟人們共生共存。中世紀黑暗時期的鼠疫、已被醫學徹底消滅的天花、霍亂、SARS,一直到現在的Covid-19。
Covid-19的爆發,不少人聯想到法國存在主義作家卡繆1947年發表的《鼠疫》,這部小說描寫一座城市爆發鼠疫而封城的故事,雖然情節都是虛構,但故事背景確有所本。卡謬把霍亂改成鼠疫,故事進展從疫情爆發、第一時間的否認、人們漸漸孤獨、看不見盡頭的疫情,使人產生仇恨─都與現在的疫情發展,如出一轍。
有人說,《鼠疫》像是一本預言,精準的描寫人們Covid-19的所有反應、社會的改變,與其說是預言,我想更精準的是,人們面對瘟疫的方式,從未改變過。
有一句很矛盾的話「歷史給人類最大的教訓是:人類永遠無法從歷史當中獲得教訓」,大家總希望從歷史中鑑往知來,但即便知了未來,人們卻始終無法做最好的準備、最好的防範,又或者,其實並不存在「最好的準備」這件事情。
《鼠疫》裡面的李厄醫師,即便知道他們所組成的醫療小組,面臨的是「一場永無止境的失敗」,仍想盡辦法抗爭下去,也就是那句精髓「對抗鼠疫唯一的方法,就是正直」,而李厄醫師對正直的解讀,就是盡自己的本分。
即便看不到盡頭,仍要盡本分嗎?
卡繆的另外一個作品是《薛西弗斯的神話》,薛西弗斯受到眾神的處罰,他不停地推著一塊巨石上山,到了山頂,巨石又滾落山下,再也沒有比徒勞無功、沒有希望的勞動更可怕的懲罰了,這看起來跟李厄醫師們的醫療小組面臨的事情,似乎是一樣的,《薛西弗斯的神話》裡想談的的哲學,或許改天可以再來討論。
回到《鼠疫》,既然是預言,我們一定很想從故事中找到終結疫情的方法吧,故事最後,鼠疫危機真的解除,群眾們歡天喜地的慶祝,但李厄醫師心裡想,或許會有那樣的一天,瘟疫再次驅使老鼠們,到另外一個幸福快樂的城市,持續帶給帶給人們苦難與教訓。
有一天,Covid-19終究會過去,人們的生活會回到常軌,我們會這樣生活著,但未來的未來,仍會有未知的病毒,等待著未來的人們。
比起《鼠疫》,其實我最開始想到的是《鐵達尼號》,人性在災難面前,再多虛假都無所遁形,生死關頭之際,秩序早已被丟棄。在災難面前,人都是平等的,因此掌握資源的人,想用手上的籌碼,爭取不平等、爭奪生存的機會。
但災難面前,也有愛,《鐵達尼號》裡雖然有為求上救生艇、隨手抱走別人小孩的卡爾,但也有為了阻止議員搶上救生艇而開槍的船員,以及不願跟老弱婦孺搶奪救生艇的美國富商古根漢,當然,還有把門板讓給蘿絲、最後凍死沉入大海的傑克。
疫情變化瞬息萬變,總在以為好轉之際,又殺個措手不及。屏東出現的印度Delta病毒讓大家又更緊繃了,有些聲音希望屏東直接升級四級,我不是流行傳染病專家,沒辦法評斷怎樣才是好,但無論是先前的萬華,又或者是這次的屏東,只要冠上地名,對當地的民眾往往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隱匿地點恐怕也不可行,資訊太發達,不但難以做到,資訊不透明往往造成更大的反效果。
那我們又該怎麼做呢?我不知道別人該怎麼做,但我能做的,就是李厄醫師說的正直,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對於這些被畫上螢光筆的地方,把害怕跟排斥轉變成關心跟愛,無論你在萬華,還是在屏東,還是在哪裡,我都愛你,並且祝福你。
就如同愛家人一樣愛。
-
歡迎來𝐼𝐺,通常沒有這麼沈重😆
https://www.instagram.com/ginneua
消滅老鼠的方法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1894年香港鼠疫是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鼠疫第三次全球大流行中的一次重要爆發。1894年5至10月,在香港大流行的鼠疫導致2000人以上喪生,三分之一的人口逃離香港。此後至1926年的30年間,鼠疫幾乎每年都在香港出現,總共導致超過2萬人死亡。通過香港的海上交通,源於中國雲南的這次鼠疫大流行在1894年以後輾轉傳播各地,最終遍及全球所有有人類居住的各大洲。另一方面,細菌學家在1894年首次在香港分辨出導致鼠疫的病源體鼠疫桿菌,為防治鼠疫開始了重要的一步。這次鼠疫全球大流行相信源自中國西南的雲南。1850年代中起,當地每年皆有相信是鼠疫的疾病報告,但未向外擴散。1855年至1873年間,雲南回民之亂,部份雲南人口遷移,相信鼠疫是此時隨之遷移至人口較多之兩廣一帶。1882年,廣東北海(現屬廣西境內)熱病爆發,經調查後懷疑是鼠疫,此後鼠疫成為當地風土病。1894年2月,疫病開始在廣州大規模爆發,至5月已導致超過5萬人死亡。其時香港廣州兩地交通頻繁,從廣州到香港的輪船每天有3至4班;每週從廣州抵港的人數超過1萬人。疫症2月在廣州爆發後,有部份人從廣州到香港暫避。
國家醫院的主管醫生詹姆斯•勞森(James A Lowson)得知廣州爆發鼠疫,於4月底前往調查。勞森於5月8日回港。次日便在政府的國家醫院發現一名懷疑染上鼠疫的病者。勞森前往華人的主要醫院,使用中醫治療的東華醫院,發現原來該處已有20人患上鼠疫,而且病況嚴重。而據報,另外已有40多名華人死亡。病者多數來自上環華人貧困者聚居的太平山街。5月10日,代理香港總督據衛生條例,宣布香港為發生鼠疫的疫埠,並隨即緊急頒布防疫條例,試圖阻止疫病蔓延。政府的措施包括強制將鼠疫患者隔離治療;規定鼠疫死者屍體必須交政府處理;對曾有人染上疫症的民居進行清洗消毒。為接收眾多隔離患者,將醫院船「海之家」(Hygeia,即健康女神)從昂船洲移至西環對開維多利亞港作專門醫院,又在堅尼地城警署成立臨時醫院。然而當時多數華人對西醫並不信任,亦不理解衛生當局的防疫方法,對這些措施不願合作。很多貧窮的病患者留在家中沒有接受任何治療,病死後屍體被人在黑夜中拋棄。政府出動英軍及警察,前往疫情集中的地區逐戶入屋搜查,隔離病患及進行消毒;但這樣引來更多不滿。華人透過東華醫院向政府要求准許病患者離港返回內地。在香港及廣州皆有出現針對西醫以至英國人的傳言,稱西醫隔離治療有不可告人秘密。為了控制疫病在市內蔓延,政府規定同屋有人染疫,而知情不報者會受罰。同時將衛生情況惡劣的民居封閉。其中疫病傳染最為嚴重的太平山街一帶,土地被政府通過緊急條例收回,約7000名居民全部被遷出,更增加華人的不滿。此時有傳言,稱港府若清拆太平山街,將襲擊廣州的英人報復。香港總督羅便臣一方面要求兩廣總督李瀚章諭告辟謠及保護廣州的外國人;於5月底又在堅尼地城玻璃廠增設臨時隔離醫院代替醫院船海之家,專門用來接收華人,並交由東華醫院的華人管理及使用中醫治療。
疫病在五至六月高峰時每天新症達80宗,死亡人數最多時每天超過100人。香港的華人大量離港前往內地暫避,至6月已有超過8萬人離港,佔香港人口三分一。至6月中,堅尼地城的玻璃廠接受病人已達200人,比原擬的人數超過一倍。此時廣州方便醫院向港府表示願意接收香港的鼠疫患者,政府於是讓步,將原來於堅尼地城玻璃廠關閉,大部份華人病者被送回廣州,其餘送往堅尼地城屠房改成的醫院或當時仍屬華界的荔枝角。7月起,疫情稍為緩和。至當年9月底,疫情終於暫時終結。據官方統計,最少2500人死於這次鼠疫爆發;然而此統計不包括未被送入醫院的死者,實際人數不止於此。紀錄中,華人佔病患98%以上,死亡率高達95%以上;非華人病者不足50人但死亡率則較低。死者中三名為醫護人員。港府又進行大規模滅鼠運動,徹底消滅瘟疫。上環太平山街華人聚居的房屋最終全部被拆掉,現時該處為卜公花園。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4dD0o0YHjiM/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DUleog5aGxQjY96ajTph8325BOYw)
消滅老鼠的方法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看更多「財務情商」系列~https://pse.is/FD984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安裝心靈防毒軟體,提升自己的「人際免疫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5/04(六)或 06/16(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哈克工作坊】~讓你的存在,成為別人想親近的禮物~06/29(六) & 06/3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897
[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08/1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0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這是我們「財務情商系列專題」的第二集。
今天呢,我想要跟大家聊聊的就是啊,關於23K的鳥工作這件事。這樣的底薪是跟不上通貨澎漲,而且你可能也厭倦了當一個月光族。
當你面對這些的時候,你到底該怎麼樣翻身?
英國的有一位作家叫喬治.奧威爾,他曾經對於「貧窮」這兩個字,下過一個很精彩的註解,他說:「貧窮的本質,就是消滅未來。」
意思就是說喔,人會因爲匱乏,因爲資源的不足,只顧得了眼前的事情,而看不到更寬廣的可能性;甚至於呢,更長遠的未來也跟著被忽略掉。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的vision(願景)讓我們的「稀缺心態」給蒙蔽了。
而關於「稀缺心態」的說明,我很建議你喔,可以找我們前一集視頻,叫做「想要離開鳥工作,你一定要知道這件事」來看一下,這裡面有詳細的解說,我在這裡就不贅述。
當你聽到這裡,你可能會懷疑,上一集的預告,我要教大家怎麼樣離開「鳥工作」;那為什麼我沒有直接教你「轉職的方法」,反而要先跟你談「貧窮」這個觀念呢?
事實上呢,當你一直在使用信用卡、悠遊卡在「嗶小額」消費;在買手搖飲、衝虛擬寶物、排隊吃美食…
讓自己處在收入一進來,就得全部付帳單的「月光族」或「窮忙族」,這樣的狀態的時候,你根本就沒有辦法離開你現在的工作,去到一個待遇更好的地方。
談到這裡喔,或許很多人就會覺得,那是不是我只要有錢,這一切的問題就能夠解決?
所以呢,他拼命的去幹麻呢?去投資啊、去兼差啊,想辦法讓錢能夠賺得更多。於是人們才會說喔:「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萬萬不能」。
「只要是錢能夠解決的事情,都不是問題,但現在啊我的問題是沒有錢啊…」
這些話聽起來很俏皮、有趣,但事實上喔,當我們不管是說出來,或者是聽到這樣的話,除了苦笑之外,對於現況其實是沒有任何實質的幫助。
而且呢,當我們根本的問題沒解決,錢越多,需求只會越大。
你會為了讓自己賺更多的錢,就把自己搞得更累、更不開心;於是休假的時候,你就會想要花更多的錢來犒賞自己。
這樣子你聽出來了沒有?惡性循環、如此這般賺越多,它還是沒有辦法幫助你跳脫出,你不喜歡的生活。
因此呢,真正對你有幫助的思維是,無論你的薪水有多少,都有辦法替自己留住錢,讓自己跳脫出「稀缺的心態」,能夠有更多選擇的自由,你才能夠離開得了「鳥工作」。
然而跳脫「稀缺心態」最具體的一個指標,就是讓你的戶頭裡一定要有「存款」。因為有了存款,你才能夠學習新的技能,提高職場的競爭力,找到薪水更好的工作。
因為有了存款,你才會有轉職的準備金,你不會害怕二、三個月內沒有生活費這種問題,你也才有遞辭呈的底氣啊!
而最有效能夠「留住存款」的方法,就是學好兩個字~「理財」。
如果你根深蒂固的認為,月光族就沒有辦法理財,那麼我會建議你,你看到這裡就可以停了,不要浪費時間了!
因為你已經被「稀缺心態」蒙住自己的雙眼,不管我講得再多、再好,你也看不見更長遠的未來。
但是如果你願意拆下眼前的「國防布」,相信你薪水再低,都可以學好理財,那麼今天你將會知道,其實理財,真正要整理的不是錢,而是你的「慾望」。
當你把這個觀念搞清楚之後,你就會發現存錢其實並不困難,而且你會開始在面對生涯規劃的時候,會更有概念、更有幫助。
在我的學員裡面,有很多職場上的上班族,他們每個月最開心的時候,就是發薪水那一天。
畢竟上班族很辛苦喔,收入進來的時候,當然就要爽爽的花錢嘛!買個3C產品啊、買幾件漂亮的衣服啊,才能撫慰自己疲憊又受傷的心靈嘛!
更何況這些錢都自己賺的啊,我認真工作三十天之後,適時的犒賞自己,人之常情嘛!如果連這種錢都不能花,太說不過去了喔!
不過在這裡,我想邀請你想一想,當你花錢的時候,能夠分得清楚哪些是你真正的「需要」,而哪些只是你的「想要」嗎?
在電影喔《鬥陣俱樂部》裡面,有一句臺詞非常的經典,它說喔:「我們常常做著自己很討厭的工作,但只是爲了買我們不需要的東西。」
聽到這裡,不知道你的腦子裡浮現什麼畫面,或者是想到了誰?
雖然購物平台不斷的在告訴你:「不要在最美的季節拼命的省錢,你只會省到又老又醜。」
但回神一下好不好!如果你真的想要換工作、求翻身,我要告訴你喔,「如果不在最美的季節裡搞定自己的欲望,你再會賺錢也只是『瞎忙』啊」。
更可怕的是,你還可能因為自己沒有意識到,其實欲望需要「管理」,而不斷的把自己的肩頭上的擔子越加越重。
覺得這個該買啊、那個該花,拼命賺錢,賺再多也填不滿帳單膨脹的黑洞;到最後掉入被錢追著跑的老鼠圈裡面,不斷不斷的奔跑。這難道是你想要的嗎?
我自己也年輕過,看得出來厚!所以很懂得想要花一仟塊,都要思前想後、再三斟酌這樣的人生,這樣的感覺很憋屈啊…說多憋屈就多憋屈。
只是,我想邀請你更仔細的想一想,當你花掉一仟塊,買了張PUB的入場卷之後,跟著音樂的擺動、動次動次,聽主持人說笑話,或許你真的會為你的職場生涯,這個苦悶舒壓。
但是花了這筆錢之後,你的鳥工作有因此變好,或是你的慣老闆帶給你的痛苦,就消失了嗎?是不是在這歡樂之後的空虛,才叫人更是孤單寂寞覺得冷啊!
照道理來講,歡樂之後應該會開心啊?但為什麼人會那麼複雜,明明都已經享受了歡樂,但卻還感覺不到扎扎實實的開心呢?
其實說穿了喔,一時的歡樂,就像是蓋在沙地上的城堡,不管再怎麼壯觀雄偉,也沒有辦法讓人安穩的住它一輩子,不是嗎?
說一個史上最欠救援的好萊塢明星,猜猜他是誰?麥特戴蒙嘛!
他主演很多電影,像是《絕地救緩》啊、《搶救雷恩大兵》啊,他是不是一直都在「被救」的過程?
看過他的電影都知道喔,麥特戴蒙尤其是《絕地救緩》。他在火星上面非常的辛苦,特別是他不小心燒掉自己的農作物,他還必須用現有的資源,幫自己撐到救援來。
所以呢,他必需採取的策略,就是他一天只能吃四分之一的馬鈴薯,馬鈴薯不大啊…才能夠維持他最基本的能量。
但是他為什麼願意這麼做?因為他很清楚,肚子餓是一時的,更重要的是救援來之前,他要能夠活下來、要能夠保持呼吸啊!
所以在我多年教學、教練的過程當中,我看到很多人能夠成功的翻身、成功的轉職,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跟麥特戴蒙一樣,他們可以等到回地球之後再吃飽,這樣子是一種「延宕滿足」的能力。
那麼現在對你來說,更重要的事情是什麼?你想要辛苦三、五年,還是不知不覺的窮忙一輩子?你可以為自己做個決定。
我自己和嘉玲在創立「啟點文化」之前,我們也都曾經歷過這樣的過程。
像是嘉玲,她原本在學校教書教的好好的,但因為她不喜歡體制的生活,所以呢她很清楚總有一天她要離開。
當她察覺到這件事情之後,她開始很有意識的控制自己的慾望、存錢,讓自己有靠山,讓自己能夠有那個「底氣」、敢辭去教職的工作,去探索更大的未來。
所以,如果你現在對工作也不滿意,我們不要要求自己一次「翻身」,但是你可以有計畫的慢慢「轉身」啊,這是重要的喔!
所以在下一集的節目裡,我會跟你分享簡單、好懂的理財方法,幫助你準備好轉職的靠山,做好財務的水土保持,修補好那些讓你一直漏財的洞。
讓你能夠更有效率的建立好自己的財庫,讓你不必是個有錢人,但是就可以去做你真正想做的事,不再為錢煩惱傷神。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精心製作的內容。
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影片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無論是線上課程、還是實體課程,我們都很期待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創造生命的更多可能性。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1vmmjA8GWS0/hqdefault.jpg)
消滅老鼠的方法 在 #求救消滅老鼠的方法 - 居家生活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求救消滅老鼠的方法. 居家生活. 2020年5月13日17:38. 以往我家老鼠都吃歌老鼠藥或是拿個補鼠籠放在廚房一下,都還有辦法抓到老鼠但這次似乎沒有那麼容易上次我老爸因為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