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地震的破壞力眾所皆知,而台灣連16個月地震偏少 壓力沒釋放成警訊,這是非常值得大家警戒的一個現像。★★
台灣連16個月地震偏少 壓力沒釋放成警訊!!(01/09/2020 蘋果日報)
“..... 根據氣象局統計資料,從前年9月到去年12月為止,已經連續16個月「顯著+小區域」有感地震總次數低於50起,其中有14個月的顯著有感地震次數低於平均值。更特別的是,去年7月份顯著有感地震次數竟然掛零,創下2000年有統計紀錄以來的首例。
由於上述情況少見,氣象局在前年12月的地震測報分析報告中提及:「已連續4個月少於歷年平均,須持續提高警覺。」在去年7月的地震測報分析報告中,因為顯著有感地震次數0次,更提及「必須密切觀察其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過去921大地震前,曾有連續2年地震次數低於平均值;2009年12月19日花蓮近海規模6.9地震,地震前曾連續10個月地震次數偏少;2018年0206地震發生前,大約有一年半地震平均次數偏少。上述統計顯示,地震次數連續長時間偏少,「壓力沒有獲得釋放」,後續可能出現大地震的機率大幅增加。
中央氣象局地震中心前主任郭鎧紋指出,從過去歷史資料推算,因為碰撞擠壓的能量,每年約有11顆原子彈能量;規模6.0地震釋放能量只有半顆原子彈,規模6.9地震釋放約11顆原子彈,所以,就算每年都出現平均2到3起規模6以上地震,但規模6.0與6.9的差異就很大。
郭鎧紋說,台灣從2017年起開始地震活動的確偏少,現進入平靜期,目前至少累積19顆原子彈能量未釋放,若以上世紀經驗來看,最快9年、最慢64年,類似921等級的大地震可能再度重創台灣。
郭鎧紋強調,他不是在做大地震預測,因為目前科技無法做地震預測,然而台灣的確處在一個地震比較活躍的地區,且過去3年地震情況的確比較平靜。他也提醒民眾與政府加強地震準備,例如處於活動斷層兩側的老房子應加速都更、民眾則要注意自家住宅的耐震度等等。
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坦言,台灣位於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交界處,是地殼最大裂縫處,也是最長斷層,地震活動本來就頻繁,「目前地震次數明顯偏少不是那麼好」,尤其大地震發生前通常先有平靜期,接著中小型地震異常增多,隨後就會有大地震,目前狀況代表台灣將進入另一個活躍期。
李錫堤指出,台灣與西南日本同屬於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根據日本歷史記載,西南日本每隔90至150年發生一次海溝型大地震,規模都在8以上,而上述海溝型大地震發生前,通常先發生數個陸地上的中大規模地震,之後再發生一系列陸地上的中大規模地震,然後進入平靜期。他說,台灣大地震也有類似週期,例如花蓮外海曾在1920年、也就是100年前,發生過規模8.0的海溝型強震,而這個百年地震周期即將到來,現雖然是平靜期,一旦中小型地震異常變多,可能就是強震的前兆,且海溝型地震將引發海嘯,東半部民眾要特別小心。
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坦言,若從前年9月起到去年12月,台灣整體的地震總數的確偏少,但偏少的是規模5以下,反而去年一整年規模5至6的地震總計28起、比歷年平均值24起還高,而且去年也有2起規模6以上的地震,和每年平均值2.3起也是差不多,故若以釋放能量的觀點來看,整體上並沒非常異常的狀況。
至於去年7月顯著有感地震次數竟掛零,創下氣象局2000年至今來單月未發布顯著有感地震報告的首例,陳國昌說,這種情況的確罕見,去年地震活動狀況的確比較特殊,但不代表是大地震前兆。
包括921大地震、前年0206花蓮強震之前,都曾出現地震活動異常平靜狀況,陳國昌指出,以往若地震偏少一段時間,的確可能醞釀大一點地震,但這個理論是在921之前,而過去這20年來這種現象並不明顯,而且地震次數偏少並非地震的唯一前兆,也不應該只由單一現象來判斷或臆測,而是應該有更多現象來加強分析,這部分還需要科學界仔細去研究與探討,現在不宜妄下定論,何況全球的科技能力也無法做到地震預測,現在只能持續再觀察 ....."
(許敏溶/台北報導)台灣地震頻繁,平均每個月「顯著有感」及「小區域有感地震」總次數超過50起,但根據中央氣象局統計資料顯示,從前年9月至去年12月,已連續16個月的地震總次數低於平均值,其中顯著有感地震也幾乎都在平均值之下,去年7月顯著有感地震竟是掛零,創下氣象局2000年至今來單月未發布顯著有感地震報告的首例。
台灣地震活動相當頻繁,根據氣象局統計,若以30年長期平均值計算,台灣每年平均約3.4萬多次地震;近來因為系統更新、靈敏度增加,近5年平均每年地震超過4萬次。台灣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生致災性大地震,時間稍遠的是20年前的921大地震,近期則有2018年0206花蓮大地震。....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tw.news.appledaily.com/life/20200119/PCWCZUPRBUEGW7HYOGFR7FPTVQ/
♡
海溝型地震1920 在 上一次發生海溝型地震的時間是1920年現在已經到百年週期 ... 的推薦與評價
上一次發生海溝型地震的時間是1920年現在已經到百年週期了... 還是會害怕 (#歲月盧梭) #上報焦點#地震#花東#東部#花蓮. ... <看更多>
海溝型地震1920 在 [新聞] 獨/花蓮外海將有規模8↑強震!學者預警- 看板Gossiping 的推薦與評價
備註請放最後面 違者新聞文章刪除
1.媒體來源:ETtoday新聞雲
2.記者署名:記者許敏溶/台北報導
3.完整新聞標題:
獨/花蓮外海將有規模8↑強震!學者預警:地震伴海嘯「如同311」
4.完整新聞內文:
昨天東部外海地震搖不停,大小地震超過10起,其中在花蓮外海的「琉球隱沒帶」,又被
專家示警為台灣四大地震帶之一,在日前一場台日地震研討會上,兩國官方代表與學者專
家一致認同,琉球隱沒帶將會發生規模8以上強震,並伴隨海嘯衝擊台灣東部、東北部及
琉球群島,更不排除達到類似日本311的規模9.0強震,造成重大傷亡。
土耳其和敘利亞邊界2月6日發生芮氏規模7.8強震,造成5.7萬人以上死亡,超過12萬人受
傷;台灣也位於地震活躍的板塊交界處,昨天東部外海地震頻頻,國人難免擔心發生強震
,而台日同樣處於地震頻繁地帶,也引發日本的關注。
而根據歷史文獻紀載,1920年花蓮外海曾發生規模8.0強震,而包括台大地質系退休教授
陳文山、中大地震災害鏈風險評估及管理中心研究員李錫堤都曾示警,東部外海可能出現
規模8.0的海溝型地震,並被專家列為台灣最需要注意的四大地震帶之一。
事實上,在去年國家防災日時,包括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中央大學地震災害鏈風險評
估及管理研究中心、國家地震中心等單位,就曾模擬花蓮外海發生規模8.0強震時,可能
的地震情境模擬震度以及災損分佈,其中花蓮市在內的5鄉鎮,模擬最大震度可達6級,宜
花共9鄉鎮最大震度達到5級;另估計有626棟建築物全倒或半倒及1178人死傷。
而花蓮外海隱沒帶潛藏8.0強震的危機,日前也獲得台日雙方學者專家認可。
今年3月中旬,中央大學、中研院、氣象局、台大、成大等單位的學者專家一起赴日,參
加在日本舉行的「台日合作琉球隱沒帶地震危害分析研究啟動會議」,日方則有日本防災
科研(NIED)、産業技術總合研究所等單位參與,會中台日學者專家一致認同,花蓮外海
隱沒帶未來很高機率發生規模8.0強震,包括日本學者中森川信之,也在的確有提到琉球
隱沒帶可能發生對大的地震規模為8.0。
參與該會議的中央大學地震災害鏈風險評估及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詹忠翰指出,台日學者
有共識,認為花蓮外海隱沒帶,最有可能的地震規模為8.1、8.2,「8.3也有可能」,要
達到規模9.0「是不太容易」,但也不能完全排除,而爆發規模8以上強震,斷層帶長度要
150公里左右,相當台灣從南到北一半長度,若要達到規模9.0,斷層帶長度相當於從台灣
到日本九州,故以規模8以上機率較大。
詹忠翰提醒,隱沒帶最靠近花蓮市,首當其衝就是花蓮市與鄰近鄉鎮,且花蓮市人口最密
集,故影響也最大,最大震度可能超過六級,而只要震度達五級以上,就可能有災損,六
級以上就有明顯災損,而且影響不僅是震央附近,從北台灣到東台灣,包括雙北宜花東,
都會有災損,都是要留意。
5.完整新聞連結:https://reurl.cc/LA2LZx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2.125.1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688958195.A.34D.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