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本溼地與光電開發」 #人與土地的情感連結
沒事的下午我們都會騎腳踏車去無人的知本海灘玩,那邊也是知本溼地。
前往濕地的路上,是一條荒涼無人煙的砂石路,第一天去時,看到掛滿抗議的布條,孩子問我,我沒有多做解釋。過了一二星期,孩子對這裡的沙灘、溼地都熟悉且甚為喜愛,還找了一天騎去華源找卑南族祖先發源地(距離知本約6公里),我覺得差不多是可以跟孩子講解知本光電案的事情。
是的,知本溼地這幾年因為碰上全大最大的光電開發案,至今爭議訴訟不斷。
關於知本光電案的爭議事件以前就聽過,但是因為離自己生活圈太遙遠,只有粗淺印象。今年金曲獎的時候,不知道大家有無注意到,高舉布條呼喊著「沒有人是局外人,守護我們的土地」的巴奈、呼籲土地議題與環境正義的桑布伊等原住民歌手,他們都提到了知本的部落環境守護。
決定跟孩子們講個故事,這個故事是關於知本濕地跟卑南族卡大地布部落,部落為了祖先土地而抗爭、是人與土地的高度情感連結,而這個故事還沒有完結。
台灣的東海岸山脈為岩岸地形,不容易形成濕地,而知本濕地位於知本溪北側出海口附近,是台灣東部地區最重要的候鳥棲息地之一。
這裡,也是卑南族卡大地布部落的傳統領域。很久很久以前,早在荷蘭人來台東之前,卡大地布部落的巴卡魯固家族就住在這裡了
30年前,台東縣府為了開發一座「台灣迪士尼」,徵收當地土地,後來因土地爭議及業者財務問題等原因最後失敗收場。
再後來「綠能」議題興起,台東縣政府在2018年將知本溼地標租給廠商開發地面型太陽能光電廠,雖然廠商在2019年6月以些微票數通過部落諮商同意權,但投票過程充滿各種瑕疵。部落並不是反對再生能源,不滿的是,沒有先跟部落族人諮商,因此反對者希望縣政府退回標案,能夠採納族人意見,重新規劃。
而知本濕地雖然擁有豐富生態,但卻因沒有成為「國家重要濕地」受法保護,因此知本光電開發甚至不須先經過環評。
於是,這塊土地上的卑南族卡大地布(Katratripulr)部落族人,與環境保護團體就此與踏上了捍衛生態和傳統領域的抗爭之旅…
------------------------------------------------------------------------
今年8月20日內政部營建署審議委員到台東,現勘知本光電案。當天很多部落人到場抗議程序違法,一位年輕的部落少女說到:
「我們年輕人沒有投票權,但蓋了光電的未來是我們要承擔。」
「我們這一代要學習文化,我們都知道文化是要向土地學習的,但蓋滿光電的土地,以後我不知道該怎麼跟孩子解釋,為何祖先住的地方都是光電,光電和部落有什麼關係?」
#看似荒蕪的土地是否就沒有價值?
#原住民傳統領域與再生能源誰比較重要?
「是不是就好像,如果今天我們的阿公阿祖老家都變成了工廠或渡假村,那我們一樣就再也回不去了...?」不是不想而是無法,老大說。
「不能把太陽能板蓋在其他地方就好了嗎? 這樣也可以保留濕地給鳥類棲息。」 無法理解背後利益關係的孩子,單純地問到。
光電並沒有不好,難道不能換個地方蓋?
是說,想要讓下一代孩子對土地珍惜,我們自己也得對這塊土地有情感關懷,我覺得我還不夠及格啊...
#人與土地的情感連結
#東漂日記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86的網紅瑪斯去哪兒,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打開HD畫質更清晰 訂閱頻道 ?? https://bit.ly/2Qfsp3r - #宜蘭東澳 #烏岩角 #中央山脈海上起點 烏岩角位南方澳岬南側約9公里處,海拔約60公尺,為一海濱小岩岬,鄰近陸側部分的岩層已受海蝕切割而與陸地分離。此岩岬由大南澳片岩中的黑色片岩構成。其東側有一斷層通過,西側末...
「海岸山脈形成原因」的推薦目錄:
- 關於海岸山脈形成原因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海岸山脈形成原因 在 齊柏林的飛閱台灣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海岸山脈形成原因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海岸山脈形成原因 在 瑪斯去哪兒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海岸山脈形成原因 在 台灣島的形成動畫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海岸山脈形成原因 在 台灣島的形成動畫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海岸山脈形成原因 在 【認識台灣的五大山脈】認識台灣_小小地理家第6集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海岸山脈形成原因 在 大愛新聞_岩石秘密_台灣多地震板塊運動造就獨特風貌 - YouTube 的評價
海岸山脈形成原因 在 齊柏林的飛閱台灣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逐岸看看∣豐饒的色彩,豐饒的故事】
只有空拍的視角,才能一覽無遺花蓮東海岸線的美麗;只有齊柏林導演化作天上永恆的那雙眼睛,才能提醒我們這塊土地豐饒的故事。這更是我們選擇這張照片作為《逐岸》特展主視覺的原因之一。
在海洋、天空、群山之間,蜿蜒的海岸線串起清水斷崖、定置漁網、立霧溪出海口、七星潭、花蓮礦場、花蓮垃圾掩埋場、海岸山脈起點…每個點,都有毎個點豐饒的色彩!
以生態行程知名的賞鯨船「多羅滿」,「Turumoan」是早期在立霧溪口定居的原住民部落之名,在古老的語言裡,也是立霧溪出海口的意思。
立霧溪橫切過中央山脈,形成太魯閣峽谷,在溪口沖積出的三角洲,是先人掏金探礦脈的路口。而立霧溪右岸的花蓮礦場,正是齊柏林導演透過《看見台灣》帶出礦業法改革的起點。
從點的追逐風景、線的探索問題、到面的全盤思考,我們以這張照片為起點,邀請您逐岸台灣。
海洋、天空、群山之間,豐饒的色彩裡有豐饒的故事。請給自己一個下午的時光,讓我們的導覽志工細細說給您聽。
#齊柏林空間二號作品
🌊逐岸🌊
2020.08.08 - 2021.夏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316-1號
平常日 10:00-18:00
週六日 10:00-19:00
每週二休館
預約導覽 (02)2629-1996
👉 支持數位典藏計畫
https://chipolin.eoffering.org.tw/
👉 觀看更多美麗台灣
https://user82890.piee.pw/SFW7R
👉 訂閱《看見.齊柏林基金會》YT
https://pse.is/ChiPolinFoundation
海岸山脈形成原因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
【舊金山紀念418大地震110周年,災難警戒再起,美國西岸都會區都在斷層帶上,地震將釀成重災】
美國加州南部在當地時間,七月四日和五日兩天,連續傳出芮氏規模七以上的大地震,引發劇烈搖晃。這是當地在過去二十年來,所發生的最強烈地震。
事實上,當2016年四月間,日本九州和南美洲厄瓜多,在一周內相繼暴發芮氏規模七以上大地震,造成嚴重死傷之後,地震專家就已警告,曾發生過同等級致命強震的美國西岸,完全沒有鬆懈的本錢。
(藍道\UC Davis大學教授)
加州不久後一定會發生地震,而且是個大地震,這點毋庸置疑。
加州地震局執行長\Glenn Pomeroy (2019.6)
(美國西岸)斷層有天一定會再活動,雖然我們並不知道確切時間,但當那天來臨,會在西北海岸沿線造成重大損害,海嘯會是地震帶來的主要風險,位於比較南邊的加州會有不同風險,西北部國土是海嘯,南邊則會有更多劇烈搖晃造成災難,我們必須密切關注。
地質學家統計,目前全世界前二十大城市中的十個,都位於危險的斷層線周圍。加州就是其中之一。
(瑪麗露博士\地質學家)
這的確是美麗景色。
一條深深的溝壑,從這排山脈中間穿過,也就是聖安德列斯斷層。
(瑪麗露博士\地質學家)
我們正飛過的這道巨大疤痕,就是兩個主要板塊交界處,右邊是北美板塊,左邊則是太平洋板塊。
兩千五百萬年來,兩個板塊一直互相摩擦,形成北美最大的地震斷層。明知這條斷層穿越加州延伸七百多哩,卻有兩千五百萬人緊鄰斷層而居住。何以如此?原因是板塊分界地帶為加州帶來財富。
起初是淘金熱,黃金最早出現在熾熱而富含礦物質的岩漿裡。實際上,幾乎所有讓加州致富的一切,或多或少都和聖安德列斯斷層有關,就連這個美麗的景緻,也是互相碰撞的板塊,推擠加州海岸線上的山脈而成的自然美景,每年為加州賺進二十億美元的觀光財。
還有釀酒業也得歸功於聖安德列斯斷層。來自海洋的潮濕空氣,遇到山脈阻擋形成雨水,滋潤這片乾旱的土地,正是這種微氣候,令此地成為美國最多產的農業區之一。
而聖安德列斯的終極禮物則是這個:石油,俗稱的黑金。加州的沙漠挖掘了二十多萬個油井,每天仍從地下汲取七十萬桶原油,使加州成為全球最大石油產地之一。因此聖安德列斯斷層為加州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為這片土地塑造了適合開採石油的地理環境,也替農業、酒業、甚至旅遊業創造了條件。
根據估計,加州每年因為聖安德列斯斷層進帳大約一千億美元,而造成兩千五百億美元損失的大地震,約每一百年才會襲擊洛杉磯一次,可以說,加州的地理環境就像是台印鈔機,難怪吸引了稠密的人口。
然而1906年四月十八日,加州發生規模七點八地震,震央就位於近舊金山的聖安德列斯斷層上,自奧勒岡州到洛杉磯,甚至內陸內華達州都感受到地震威力。整個地表位移,隨之而來的大火造成三千人死亡,城市百分之八十遭到毀損。但在那場浩劫之後,加州地表就陷入了漫長的沉寂。直到1989年才又出現有感地震。
(CNN新聞片段)
我們可以看到一棟大型建築物陷入熊熊火海。 一棟四層樓高的住宅大樓起火,舊金山大地震震斷瓦斯管線,同時也震壞自來水管線。在我們沿路開車時看到都是水,好像路中間冒出一條小河。
然而無論是1989年規模六點九的舊金山大地震,還是1994年規模六點七的加州北嶺地震, 都還達不到讓地震學家定位為美國史上巨大浩劫的標準。地震學家掐指一算,發現超級大地震的週期,早就過了。
(藍道\UC Davis大學教授)
八零年到九零年代之間,加州規律性地發生較大型的有感地震,但過去十六年來,就再也無聲無息。這有點不尋常。
美國地質學家研究,當地地底下的能量還在持續累積,而加州有百分之九十九點七的機率,會再發生規模六點七以上的地震,時間點就落在這三十年內,而且會是個強震。另外西北部太平洋海岸,則有百分之十的機率,會發生規模八甚至九,因板塊推擠產生的大地震。這會是個超級強震,而且會釀成巨大災難。
該地知名的卡斯卡迪亞斷層帶(Cascadia Subduction Zone),也就是從溫哥華島北部一路往南延伸到加州曼杜西諾角,中間貫穿西雅圖、塔科馬、波特蘭、塞勒姆和奧林匹亞,範圍十四萬平方英哩,涵蓋人口七百萬的縱向斷層,在三百年前曾發生致命強震,並塑造了今天北美西北部海岸線的樣貌。也就是說,如果該區任何一個斷層發升撕裂,後果都不堪設想。
(今日俄羅斯電視台記者)
這些砂礫岩是聖安地列斯斷層運動後的直接產物,它們在過去兩千五百萬年之間持續被推升, 從這裡可以想像出同類型推升,會對加州街道和建築造成多麼災難性的影響。
專家估計,假設該區再次發生地震,二十五萬家戶將被迫進行大遷徙,光是平民損失規模,就高達一千七百五十億美元,橋樑道路的毀損成本更是天價。倘若此時北南方的另一個,甚至數個危險斷層同時發生撕裂,造成預測中的超級強震,那麼損害將難以估算。及早做準備恐怕是唯一保身之道。
海岸山脈形成原因 在 瑪斯去哪兒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打開HD畫質更清晰
訂閱頻道 ?? https://bit.ly/2Qfsp3r
-
#宜蘭東澳 #烏岩角 #中央山脈海上起點
烏岩角位南方澳岬南側約9公里處,海拔約60公尺,為一海濱小岩岬,鄰近陸側部分的岩層已受海蝕切割而與陸地分離。此岩岬由大南澳片岩中的黑色片岩構成。其東側有一斷層通過,西側末端,順沿節理而侵蝕形成一海蝕拱門,高約6公尺,平均寬約5公尺,南寬而北窄,洞中水流由南向北,顯示本區沿岸流主要為北向,風浪亦以南側較強。 台灣的斷層海岸大多分布在東部,生成原因主要是受到地質上構造線的影響。從蘇澳以南,經過蘇花海岸、花東縱谷,向南接臺東到九棚間的海岸,即太平洋板塊和大陸板塊間的分界。 烏岩角的位置屬於蘇花斷層海岸的範圍,蘇澳到南澳之間是北段,較為彎曲,硬岩出現的地方形成岬角,如烏岩角及烏石鼻;南澳到和平為中段,海岸較北段平直,和平以北的觀音附近有很高的斷崖,海岸邊也有被海水侵蝕形成的海蝕洞;和平以南到崇德是南段,因為片麻岩和大理岩等堅硬的岩石出現,海岸更顯得陡峻。
/
烏岩角GPS座標:N24°32'04.1 E121°52'31.4
-
Klook客路旅遊行程:https://bit.ly/2CUruSq
KKDay旅遊行程:https://bit.ly/2TiiWOf
Facebook: https://bit.ly/2s2aWB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hanjourney
Youtube: http://youtube.com/c/tangthomas2018
海岸山脈形成原因 在 台灣島的形成動畫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 ... 的推薦與評價
... 找台灣島的形成動畫,中央山脈板塊,台灣五大山脈形成過程,海岸山脈形成在Youtube上2023年該注意什麼? ... 想知道台灣島形成的原因嗎? ... <看更多>
海岸山脈形成原因 在 【認識台灣的五大山脈】認識台灣_小小地理家第6集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五大山脈」,台灣五大山脈分別是 海岸山脈 、中央山脈、雪山山脈、玉山山脈還有阿里山山脈這五大山脈,它們的 形成 都是因為「造山運動」而誕生的! ... <看更多>
海岸山脈形成原因 在 台灣島的形成動畫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 ... 的推薦與評價
... 找台灣島的形成動畫,中央山脈板塊,台灣五大山脈形成過程,海岸山脈形成在Youtube上2023年該注意什麼? ... 想知道台灣島形成的原因嗎?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