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人物單元,邀請《台灣動人生命故事:紀錄片「老鷹之手」》紀錄片導演 賴麗君來到空中,《老鷹之手》紀錄片,是嘉義的女兒賴麗君導演,繼《神戲》後,返鄉拍攝的第二部作品。《老鷹之手》把台灣堅毅的莊稼人故事放進電影,那雙老鷹手原本在天上飛,他們這雙老鷹手卻往土裡鑽!四十年來,牛斗山藕農將一雙手當鏟子,日復一日鑽進土裡挖蓮藕,練出一雙巨大變形的老鷹手!他們以這雙老鷹手挖出被時代遺忘的價值和夢想。
這部紀錄片預計明年七月上院線發行,目前正在網路進行推廣經費的募資活動,需要號召大家的支持,讓這部影片得以在國內外被更多人看見。
▶《老鷹之手》全國上映暨海外巡演計畫
https://www.flyingv.cc/projects/26830
📻聽重播按這裡!https://youtu.be/88AooaNDvUA
▶ 飛碟聯播網 YouTube《飛碟早餐》頻道 http://bit.ly/2QVQsFh
▶ 網路線上收聽 http://www.uforadio.com.tw/stream/stream.html
▶ 飛碟APP,讓你收聽零距離
Android:https://reurl.cc/j78ZKm
iOS:https://reurl.cc/ZOG3LA
▶ 飛碟Podcast
SoundOn : https://bit.ly/30Ia8Ti
Apple Podcasts : https://apple.co/3jFpP6x
Spotify : https://spoti.fi/2CPzneD
Google 播客:https://bit.ly/3gCTb3G
◎內容簡介:
那雙老鷹手原本在天上飛,他們這雙老鷹手卻往土裡鑽!四十年來,牛斗山藕農將一雙手當鏟子,日復一日鑽進土裡挖蓮藕,練出一雙巨大變形的老鷹手!他們以這雙老鷹手挖出被時代遺忘的價值和夢想。
《老鷹之手》紀錄片,是嘉義的女兒賴麗君,繼《神戲》後,返鄉拍攝的第二部作品。賴麗君從小在嘉義縣牛斗山長大,十八歲和許多農村青年一樣北漂讀書、工作,從此定居在台北,離鄉二十多年後,她透過影像,訴說自己的故鄉嘉義縣牛斗山蓮藕農民的故事,找回曾經失去的歷史記憶。
嘉義縣民雄鄉牛斗山,早年盛產蓮藕,1980年代,耕地面積和種植人口都是全國第一,還曾經大量外銷日本和香港,根據當地老一輩農民說,當年挖蓮藕就像採金礦一樣,不過這些年來產業市場日漸蕭條,黃金產業變成夕陽產業,在地農二代青年多半不願承接,種植人口從一百多戶減少到剩20多戶,現在藕農的平均年齡更在五、六十歲以上,甚至年過七十歲還沒退休,最特殊的是_每個年長藕農都有一雙非常巨大的「老鷹手」。
《老鷹之手》把台灣堅毅的莊稼人故事放進電影,要告訴觀眾,在台灣偏鄉角落,有這麼真實又動人的生命故事,若說《看見台灣》是用高空攝影呈現台灣高山大景的壯闊,《老鷹之手》則是蹲進藕田裏,特寫捕捉藕農的顆顆汗滴,巨大變形的老鷹手象徵著牛斗山農民的堅毅,以及被時代遺忘的夢想和價值,賴麗君期盼藉由影像,能喚起更多人對生長土地的愛,守住農村的根。這部紀錄片預計明年七月上院線發行,目前正在網路進行推廣經費的募資活動,需要號召大家的支持,讓這部影片得以在國內外被更多人看見。
◎來賓介紹:賴麗君
生於嘉義縣民雄鄉牛斗山,18歲之後,成為漂泊在台北的遊牧民族,身為農家子弟,一直很關心近代農村變遷和發展。2016 年和彭家如導演合作完成嘉義首部曲《神戲》(獲得金穗獎和台灣國際女性影展獎)之後,2017又接續拍攝嘉義第二部曲《老鷹之手》,後半生的心願,除了希望能完成嘉義三部曲,將致力於投入家鄉創生發展。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的網紅烏龜妹Cecili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聽過壯遊年或間隔年這樣的名詞嗎?其實它們就是所謂的 GAP YEAR,在外國一直以來都非常盛行。這個概念興起於西方國家,有一些青年會選擇在高中或大學畢業後休學一段時間,到海外旅行和遊學,感受國外不同的社會文化和環境。 今天邀請到的來賓,她擁有非常豐富的 GAP YEAR 經驗,曾經到法國當交換學...
海外青年壯遊台灣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國安法通過當日,做了一個HK01的訪問。說了很多次:香港的前景很灰暗,香港人的前景很光明。編輯的題,也許有點令人誤解,其實意思說了十年:「移民」不是一個現代概念,不是一個簡單的二分法,無論住在甚麼地方、在哪裏受教育和工作、持甚麼護照的香港人,在過去一段長時間,同樣都一同守護香港價值;無論走還是留,都可以繼續行下去,香港人成為diasporic identity,才能繼續壯大。在這個破立時代,事已至此,與其天天放負,為甚麼不積極想像下一步?
其實約了半年,因為種種原因拖延至今,既然一齊進入「新香港」,就詳細分享一下吧。訪問很長,應該還有下半部。
//用「國際關係學者」,似乎不足以概括沈旭暉的身份。既是學者,又是KOL,又是生意人,有好一段時間,他被視為中間派、面面俱圓的標誌人物。修例風波發生前,他接受《大公報》訪問鼓勵青年去大灣區創業;但元朗7.21襲擊後,他受訪指中間派再無空間,自此經常在社交網、YouTube發表批判政府的評論。
香港過去一年的社會亂局,改變整個社會結構和面貌,「港區國安法」本周剛通過,社會強烈震盪無可避免,政局揭開新一頁,「移民」一如預期再度成為熱搜詞。身處多元社會和劇變時代,透過沈旭暉的訪談,或能了解相當部分傳統中產菁英的看法。
沈旭暉表示,作為一個本身對政治無甚興趣的人,之所以會踴躍發表意見,因為感受到香港過去十年,有些一直相信的核心價值受到破壞,底線被越過,不希望香港出現一些極為惡劣的情況;對於移民,他認為談這個話題並無意義,寄語香港人不需要有一些不必要的恐懼,墮入某些人的圈套,而是如常生活、儲存實力,助香港共渡大時代。個人而言,周遊列國的他,未來反而會有更多時間留在香港,更加以香港為家。
由對政治無興趣 到「2012年之變」
沈旭暉在本地輿論界的知名度,始於約十年前起在報章、網上發表文章。但他認為,自己並不算熱衷於本地時政,「我本身不是一個時事評論員,或者會觸碰政治的人,對政治沒有什麼興趣。」他指,真正令他發現香港將出現重大變化的,是2012年特首選舉。
「當時的特首選舉,令我想起很多什麼是香港的核心價值,諸如此類(的問題)。(選舉)結果大家都知道,當時我也認為,香港未來將會很不一樣。一個以前講求菁英共識政治的model(模式),不會再回來。取而代之是一種比較confrontation(對抗)的model(模式)。過去十年(的發展)的確正正是這樣。」
沈旭暉解釋,在他成長的時代,政治會相對「responsive」(有反應),他和很多一般人所理解的中產、傳統菁英,遇到一些事情看不過眼,會先和政府、建制內部溝通,談不來才會有聯署之類的活動,都是相當溫和,彼此間也會建立一定的信任。
「每一次的行動,我們都會『扣很多血』。因為我們在體制內有一定的位置,機構大多都不喜歡我們表太多態。每一次都要用很多時間去justify(解釋)。」但終究,即使政制不民主,以前的政府也會聽取民意,當民意很清晰地反對某件事,政府是不會強來,公眾會覺得「連佢哋(菁英階層)都出聲」,政府總會回應,民間也會覺得未至於沒有商量餘地。
「人是不會輕易改變的」
沈旭暉指自2012年後,這種有傾有講的政治秩序一去不返,政府傾向以對抗取代共識。「到了2019年,這種情況嚴重到不能回頭。」沈旭暉所指的,正是《逃犯條例》修訂風波。他認為在條例爭議過程中,本來有不少機會可和平處理,但大家會發現已用盡所有體制內的溝通方式,仍是無果。再加上,過去一年發生的事情,香港對立的情況空前嚴重。
基於這些背景,沈旭暉表示自己和身邊的中產、傳統菁英,有一些底線被越過:「其實我們身邊很多人所要的,不一定是一些很政治性的事物,而是一些核心價值,不希望一些免於恐懼的自由被喪失。如果我們下一代都無法自由想事物、表述意見,這是越過我們的底線,特別是當我們自己都成為家長時。」
沈旭暉指,有幾個情況非常不想在日後的香港見到,包括社會充斥文革式批鬥、互相篤灰告發、各行各業瀰漫互不信任和猜疑的氣氛,他形容為「相當違反人性」的情況;又或連一個小小的飾物都可以引來罵戰。「香港過去幾十年賴以成功的小政府大市場,是包括一個有互信的公民社會。」他指,香港天然資源不多,最大的資產就是人才,港人的特性就是既重視法治規矩,又保留一定的靈活彈性,未至於太官僚。守規則令我們的金融體系可靠,保留彈性令我們比新加坡更有優勢。如果這些優勢被扼殺掉,香港就再沒有競爭力和可持續性。
「人是不會輕易改變的,變的是社會客觀環境,令人覺得再不發聲,就會去到一個不能接受的地步。」自2012年開始不吐不快的沈旭暉如是說,所以外界指他變得積極發聲是「轉軚」,他並不能完全同意。「沒有人想做一些會令自己很麻煩的事,但香港過去一年發生的事,以我理解,是超越了許多中產和傳統菁英的底線。
談移民並無意義 「恐懼才是中計」
自去年6月後,本港政局動盪不休,今年5月中央決定訂立國安法的消息出爐,香港政局更是迎來一個全新局面。民主派陣營內隨之興起一的說法:在「移民、順民、暴民」之間,應如何抉擇?
沈旭暉覺得「移民」的討論並無意義。
「我很不希望社會的反應,是歇斯底里的恐慌。」他指,如果香港人是擔心主權的母體(即中國)法治狀況欠佳,這種恐懼不會始於今日,即使未有國安法前都存在,一直都有。「我有一些朋友,在內地做研究時,因為某些事件被『約談』,這些事情並不罕見。」
他提到:「大家之所以有恐慌,是因為有uncertainty(不確定性),每個人都根據自己的想像,去加劇憂慮感。但這正正是政府所希望做到的,如果每個人都有一種白色恐怖,連給個like都不敢,那是很不健康。」他舉例指:「即使是冷戰期間的鐵幕國家如波蘭、匈牙利,當時的人都未有如此恐慌,你現在已怕到那個地步,其實這是counter-productive(適得其反),這是跟著對方的劇本走,但agenda(議程)是應該由自己控制。」
或會住在香港更長時間 永遠視香港為家
「我認同每個人都應該有不同的back-up plan(後備計劃),也很認同人生不同的地方都有base(根據地),特別是2012年後我會刻意找其他地方建立根據地,如新加坡、台灣。我從來也不是一個長住香港的人,但經過過去一年的事,我們對這地方的感情會深厚很多,這不是移民可以解決,反而可能會住在香港長一點時間,當然我也會經常飛來飛去。但我認為不應該去到一個放棄的地步,見到這種uncertainty,就完全不在這個地方住,徹底放棄。」他指,「家」並不是一個地域概念,而是思想上的認同感,站在這一個角度,他永遠視香港為家。
再進一步想,沈旭暉預期香港未來兩年會進入一個管治模式重構的階段,「威權管治會成為主旋律」。然而他表示不會過於悲觀:「任何制度推倒重來,過渡期一定是痛苦的。兩年之後香港會是如何,無人知道,因為這牽涉有什麼勢力參與建構這個新系統。所以這兩年會是一個很混亂的過渡,我們會看見一些很不想見到的東西。」不過他認為,在這個歷史的轉折關口,香港人都要思考未來需要的制度是怎樣。
沈旭暉希望,港人於這段時間內,盡可能由基本做起,建立本土經濟,提升自身經濟實力;即使是在海外的港人,也可以通過建立實業。「如果很多香港人都有這個(經濟)能力,大家總體的實力自然會提升」。這也呼應前文他對移民的看法:「我們以前所說的移民,就是去外地退休,事業就等於dead-end(走到盡頭)。」他相信,這對於日後的香港可以帶來非常重要的貢獻。
至於這種「儲存實力」的想法,是否代表日後另有目標?沈旭暉重申,對政治沒有興趣。「較功利的人,想的就會是選舉、奪權、鬥爭,這是今日香港環境下,很多人會想的東西,但其實那(政治)是一片泥濘,也沒有建設性。」他指,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是一個「eco-system」(生態系統),一個可以妥善分配資源、運作暢順的環境。「這個生態系統的貢獻,遠遠大過一些拗來拗去,但通常沒有好結果的純政治爭議。」
最後,他寄語香港人:「我會希望香港人在這個大時代的轉折關頭──過去一年大家都會有一種命運共同體的感覺。共同體是應該共患難、共富貴,不應該在這個最關鍵的時候有太多不必要的恐懼。我相信大家在任何的崗位,大家都應該繼續去defend(守護)我們的地方,如果你連這個希望都沒有了,人生就會是只剩下物質層的生物,那我們都不想成為這個樣子,所以希望大家一起努力。」
海外青年壯遊台灣 在 中常委童惠珍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走過異鄉,我走過滄桑
如今我又再回到自己的地方
台北的天空有我年輕的笑容,還有我們休息和共享的角落
台北的天空常在你我的心中,多少風雨的歲月我只願和你渡過......
昨晚王芷蕾從美國返台現身凱道為民眾獻唱這首歌,感動了百萬庶民,也道盡了像惠珍一樣的海外華僑及各地遊子對於我們家鄉中華民國的關心與思念........
我們憂心國際競爭越來越激烈,而臺灣青年找不到出路
我們憂心自由民主越來越倒退,而思想言論自由被箝制
曾幾何時,令我們動容的台灣天空不再蔚藍
曾幾何時,中華文化不再是我們的底蘊瑰寶
曾幾何時,臺灣錢不再淹腳目
曾幾何時,中華民國國旗不再壯闊飄揚
難道我們只能用肺發電忍受空汙?
難道我們只能數典忘祖交換愛台?
難道我們只能用冰冷的數字麻痺經濟蕭條?
難道我們只能在小英口中的這個國家繼續苦吞芒果乾?
實際上,這近四年來,大家過得並不好
百萬庶民齊聚凱道向民進黨發出怒吼......
我們要繁榮昌盛的中華民國,我們等一個人......
韓國瑜
#今晚我們相約高雄等一個人...韓國瑜
#再一天讓我們集中選票翻轉苦悶
#給2號韓國瑜改變中華民國的命運與機會
海外青年壯遊台灣 在 烏龜妹Cecilia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你聽過壯遊年或間隔年這樣的名詞嗎?其實它們就是所謂的 GAP YEAR,在外國一直以來都非常盛行。這個概念興起於西方國家,有一些青年會選擇在高中或大學畢業後休學一段時間,到海外旅行和遊學,感受國外不同的社會文化和環境。
今天邀請到的來賓,她擁有非常豐富的 GAP YEAR 經驗,曾經到法國當交換學生,在歐洲不同的國家旅行,也在後來到澳洲打工度假一年,藉由這些歷練,讓她看到不一樣機會與選擇,一直到現在走入斜槓生活,成為一位自由工作者與創作者,並成立《世界辦公室》這個品牌,為自己打造不一樣的人生。
註:本集音質比較差,建議避免使用耳機收聽,造成不便請見諒
重點節錄:
02:55 Wendy 的自我介紹
05:50 去法國當交換學生的契機
07:17 對法國的印象?對法文的感覺是什麼?
10:01 申請交換學生困難嗎?妳是怎麼準備的?
11:50 法國和台灣不同的地方?
14:20 去過歐洲哪些國家?
15:50 去完歐洲後所產生的轉變
17:30 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旅行故事
19:25 在旅途中遇見的文化衝擊
20:50 為什麼決定要去澳洲給自己一個 Gap Year?
22:18 在澳洲打工度假時,記憶猶新的經驗與故事
28:05 把自己推向自由工作者的契機與原因
30:55 在走入斜槓與自由工作者的生活後,如何調適自己的心情和腳步?
32:21 Gap Year 對妳來說值得嗎?如果有聽眾沒有方向,妳會給他們什麼建議?
35:48 《世界辦公室》這個品牌對妳的意義,以及如何將品牌和旅行經驗結合?
40:06 Wendy 推薦和自由工作有關的書
42:00 Wendy 的人生哲學
42:54 Wendy 未來的課程計畫介紹
42:08 聽眾要去哪裡找到 Wendy 和《世界辦公室》呢?
【關於 Wendy】
•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goworldoffice/
• 個人網站|世界辦公室:https://goworldoffice.com/
• Email:info@goworldoffice.com
.
.
如果想看完整的文字稿,歡迎至部落格上閱讀並收聽。
👉 https://bit.ly/2EQhtZW
.
.
節目於每週四晚上九點更新,如果喜歡節目內容,別忘了在 Apple Podcasts 留言並給予五星評分,讓更多人有機會聽到這個 Podcast喔!真的非常感謝你的收聽。 ❤️
.
——————————
🎧 《旅創浪人Life Show》收聽平台:
.
• Apple Podcasts|https://apple.co/3gq5nEw
• Google Podcasts|https://bit.ly/2CTIhIg
• Spotify|https://spoti.fi/2EQfRPJ
• Youtube|https://youtu.be/Pe_z8GsfgOI
.
————————————————————
Facebook 臉書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turtlegirl.travel
.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turtlegirl_travel/
.
部落格
👉 https://ttgirltravel520.pixnet.net/blog
.
臉書私密社團
👉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939138802857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