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问:“年度汉字让你选一个字,你会选什么字?”
当天刚接到前同事因意外离世的消息,更确切地说,是一个曾经互不咬弦的前同事,不为多大的事,单纯因为在工作上的看法不一。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事过境迁后曾想过或许有一天再遇见时,两人能笑着聊过去,互嘲对方当时那些青涩的棱角。然而,一切已不可能发生。
所以,当被问到年度汉字时,脑袋里立即出现“惜”字,一个不在入围汉字里的字;惋惜年龄相仿的她离开了,我仅仅是没机会实现那些想象,但年幼的孩子失去了母亲,丈夫失去了妻子,父母失去了孩子……
有朋友提到,现在真的很害怕接到任何消息,毕竟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尤其疫情时期大家都无法见面,很不希望突然一个消息就成了永别,心里会一直挂着。
我想,这一年下来,令我们觉得“可惜”、“惋惜”、“叹惜”、“痛惜”的事情不少。然而,“惜”不全是负面的,还概括“珍惜”、“爱惜”;我们也往往因为有所惋惜,才更懂得珍惜。日子依然充满着未知数,对于身边人、对于自己以及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凡事多一份珍惜总不会是坏事。
至于那个抛出年度汉字问题的朋友,她心目中的字是“望”,同样不在入围汉字里。她是一名医生,见过不少生死,但不曾见惯生死的她说,之所以选“望”是因为这一年我们相互“守望”,我们“盼望”这疫情早日受到控制;虽然生活难免会有“失望”的时候,但我们不会丢弃“希望”。回到原点,我们继续地“守望”,也拥抱“希望”。
一年即将过去,为了总结过去的一年,国家有反映当地社会重大事件或趋势的年度汉字,比如马来西亚的“疫”、新加坡的“罩”、日本的“密”…… 而那个真正代表你,或者说你心目中的年度汉字又是什么呢?
#浮想蔹翩 #专栏 #人人咖啡店 #中国报
浮想蔹翩 在 张宝蔹 Boey Teoh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人家给不给聘金、聘金给多少,那真的是家事,但我们可以换个角度,去认真思考和理性讨论聘金是否还符合时宜。
“人家养那么大的女儿嫁给你,聘金怎能不给?!”但凡是负责任的家长,有谁不是“眠干睡湿”把儿子拉拔长大的?凭什么认为会有一方的孩子比另一方的孩子矜贵?
“我父母那么辛苦把我养大,男家给聘金我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同上,再者凡事理所当然的心态都要不得。
“我的女儿读到大学耶,怎么可能只值那一点钱?!”如果聘金代表个人价值,那婚姻只是一宗交易。换言之,只要对方付了所谓的等值,你家女儿今后就该跟自己的家人一刀两断,没有再和父母联系的必要,甚至哪天在夫家受到不公对待的时候也不该吭声。是这样吗?
“谈聘金的过程只是个小考验,可以看出男方的诚意以及有多爱对方。”如果金钱可以衡量幸福程度,那我无话可说,但能吗?再说,婚后还有数之不尽的考验,何必让一对新人的婚姻以纠纷、矛盾作为开端,而不让他们往后的生活能多一个值得回忆和坚持下去的美好?
“那笔聘金到最后还不是会归还给对方或用来买嫁妆。”确实,我听过很多没有要求或象征式收下聘金,事后再还原封退还的女家,但也有不少父母打从一开始就对生儿育女有扭曲的心态,会不择手段抬高价钱只为了自己赚一笔。
对于习俗礼节,我们真该好好思考有没有流于盲目跟从。古代之所以会给聘金不外乎农业社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生育纯粹为了“人多好办事”。女儿一旦结婚代表女方家庭会少了一个劳动力,男家则增加一个劳动力,才有了以聘金补偿对方家庭劳动力损失的做法,“嫁出去的女儿等于泼出去的水”的说法也因此而来。
反观现代社会,女性婚后还是会出钱出力地照顾父母,不论是以自身收入还是由男方承担。同时,婚姻有了法律的约束和保障。聘金和嫁妆还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嫁出”和“娶入”的概念是否该淘汰了呢?
选择权始终在当事人身上,但最重要的还是把心态给调正,才不会令婚姻沦为无止境的攀比与没有温度的交易。
#浮想蔹翩 #人人咖啡店 #中国报
浮想蔹翩 在 张宝蔹 Boey Teoh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以前,不论是剪发、烫发、染发还是护发,到理发院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回家不用洗头。
现在,店里剪前剪后各洗了一遍,回家还要再洗一遍。🤷🏻♀️ 不能让病毒有机可乘。
新常态啊新常态~
浮想蔹翩:https://bit.ly/2Bet2b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