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什麼都不做就能改善現狀,或是希望找到能完全逃離討厭狀況的方法,也是容易陷入煩惱的特徵之一。
先肯定自己的弱點,告訴自己「有弱點是很正常的」,再去思考「我想要怎麼做」。
思考看看:
「自己最渴望的是什麼?」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可以採取哪些行動?」
「為什麼辦不到?」
「該如何才能辦到?」
「怎麼做比較好?」
逐一向自己提問,並將每項問題的答案細分到能夠採取行動的等級。透過這種方式,我們就可以將「煩惱」轉換為「思考」。
取自《誰讓你總是先說好》
***********************************
「期待什麼都不做就能改善現狀」,這種說法乍聽之下不太可能,可是,我卻認為不少地球人心中都抱著這種神奇的想法。
或者說,很多人期待能輕輕鬆鬆,或者花費很小的力氣,就能控制自己與環境。像是求神問卜,又或者動動嘴巴,請人來幫忙。
所以有人表面上宣稱自己不是這麼想,但實際跟他討論,他什麼做法都否定,但又深深期待狀態能改變。這種人遇到的次數多了,就知道,「期待什麼都不做就能改善現狀」其實不少見。
煩惱是情緒,思考是認知。把我們內在的情緒,用理智整理成認知,然後再落實為行動,這些步驟我非常贊成,在地球上生存是很好用的策略。
祝福您,感覺無助也沒關係,接納自己反而可能讓自己改變!
時報人文科學線
***********************************
面對無法改變的現實
【文/ 玉川真里】
容易煩惱、消沉的人,通常也容易覺得自己「這個也做不好、那個也做不好」,對於無法做到的事特別敏感。
期待什麼都不做就能改善現狀,或是希望找到能完全逃離討厭狀況的方法,也是容易陷入煩惱的特徵之一。
當自己想做的事、懷抱的期望與現實之間有所落差,煩惱便因此產生。
無論是什麼狀況,首先要承認「沒辦法,這就是我」,而不是否定自己,這才是改善的起點。認清現狀之後再來思考:「接下來該怎麼辦?」、「我能做什麼?」
「職場上有個我很不擅長應付的同事。大家一起閒聊時,我不想跟那個人待在一起、配合他們聊天;但又擔心不在場的人會成為大家的話柄,所以不敢離席,因此感到十分困擾。」
如果心裡有這種煩惱,首先必須認清現狀:「我對於無法改變的現實感到煩惱,而且又猶疑不定。」
這一點也不難解決。你可以試著把現狀寫在紙上,或者趁洗澡時自言自語說出來。接著先肯定自己的弱點,告訴自己「有弱點是很正常的」,再去思考「我想要怎麼做」。
試著釐清自己紛亂如麻的內心,思考看看:
「自己最渴望的是什麼?」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可以採取哪些行動?」
「為什麼辦不到?」
「該如何才能辦到?」
「怎麼做比較好?」
逐一向自己提問,並將每項問題的答案細分到能夠採取行動的等級。透過這種方式,我們就可以將「煩惱」轉換為「思考」。
心懷煩惱而向我尋求協助的人,多數都會說「我好想逃跑」、「不知道該怎麼辦」。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他們內心希望「有人可以代替自己解決這件事」,但是沒有人有辦法像變魔術一樣改變現狀。
所以不要在原地煩惱,而是透過思考讓自己擁有採取行動的能力。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首先要了解「我有什麼感覺、排斥什麼」,從理解「我想怎麼做」開始。
透過這些步驟,對於無法做到的事特別敏感的人,就能逐漸將焦點轉移到「自己想做什麼、能做什麼」上面。
.
以上文字取自
誰讓你總是先說好:害怕被討厭而無法說NO?拒絕當個濫好人,別讓過度體貼委屈自己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8951
.
新北市三峽免費公益講座_家庭中的人際界線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82728312469691/
花蓮公益講座_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4928098212372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洗澡時自言自語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期待什麼都不做就能改善現狀,或是希望找到能完全逃離討厭狀況的方法,也是容易陷入煩惱的特徵之一。
先肯定自己的弱點,告訴自己「有弱點是很正常的」,再去思考「我想要怎麼做」。
思考看看:
「自己最渴望的是什麼?」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可以採取哪些行動?」
「為什麼辦不到?」
「該如何才能辦到?」
「怎麼做比較好?」
逐一向自己提問,並將每項問題的答案細分到能夠採取行動的等級。透過這種方式,我們就可以將「煩惱」轉換為「思考」。
取自《誰讓你總是先說好》
***********************************
「期待什麼都不做就能改善現狀」,這種說法乍聽之下不太可能,可是,我卻認為不少地球人心中都抱著這種神奇的想法。
或者說,很多人期待能輕輕鬆鬆,或者花費很小的力氣,就能控制自己與環境。像是求神問卜,又或者動動嘴巴,請人來幫忙。
所以有人表面上宣稱自己不是這麼想,但實際跟他討論,他什麼做法都否定,但又深深期待狀態能改變。這種人遇到的次數多了,就知道,「期待什麼都不做就能改善現狀」其實不少見。
煩惱是情緒,思考是認知。把我們內在的情緒,用理智整理成認知,然後再落實為行動,這些步驟我非常贊成,在地球上生存是很好用的策略。
祝福您,感覺無助也沒關係,接納自己反而可能讓自己改變!
時報人文科學線
***********************************
面對無法改變的現實
【文/ 玉川真里】
容易煩惱、消沉的人,通常也容易覺得自己「這個也做不好、那個也做不好」,對於無法做到的事特別敏感。
期待什麼都不做就能改善現狀,或是希望找到能完全逃離討厭狀況的方法,也是容易陷入煩惱的特徵之一。
當自己想做的事、懷抱的期望與現實之間有所落差,煩惱便因此產生。
無論是什麼狀況,首先要承認「沒辦法,這就是我」,而不是否定自己,這才是改善的起點。認清現狀之後再來思考:「接下來該怎麼辦?」、「我能做什麼?」
「職場上有個我很不擅長應付的同事。大家一起閒聊時,我不想跟那個人待在一起、配合他們聊天;但又擔心不在場的人會成為大家的話柄,所以不敢離席,因此感到十分困擾。」
如果心裡有這種煩惱,首先必須認清現狀:「我對於無法改變的現實感到煩惱,而且又猶疑不定。」
這一點也不難解決。你可以試著把現狀寫在紙上,或者趁洗澡時自言自語說出來。接著先肯定自己的弱點,告訴自己「有弱點是很正常的」,再去思考「我想要怎麼做」。
試著釐清自己紛亂如麻的內心,思考看看:
「自己最渴望的是什麼?」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可以採取哪些行動?」
「為什麼辦不到?」
「該如何才能辦到?」
「怎麼做比較好?」
逐一向自己提問,並將每項問題的答案細分到能夠採取行動的等級。透過這種方式,我們就可以將「煩惱」轉換為「思考」。
心懷煩惱而向我尋求協助的人,多數都會說「我好想逃跑」、「不知道該怎麼辦」。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他們內心希望「有人可以代替自己解決這件事」,但是沒有人有辦法像變魔術一樣改變現狀。
所以不要在原地煩惱,而是透過思考讓自己擁有採取行動的能力。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首先要了解「我有什麼感覺、排斥什麼」,從理解「我想怎麼做」開始。
透過這些步驟,對於無法做到的事特別敏感的人,就能逐漸將焦點轉移到「自己想做什麼、能做什麼」上面。
.
以上文字取自
誰讓你總是先說好:害怕被討厭而無法說NO?拒絕當個濫好人,別讓過度體貼委屈自己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8951
.
新北市三峽免費公益講座_家庭中的人際界線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82728312469691/
花蓮公益講座_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4928098212372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