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聽到「北大武」三次。一次是「大武山成年禮明天下山」,一次是「地磨兒國小畢業生昨天已下山」,還有一個是「泰武國小畢業生後天出發」。
然後,臉書歷史上的今天,也跳出 #2015年北大武紀行。
藉這個機會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山的課程」。
你如果去了泰武國小,看一下每個班級上頭,有一組羅馬拼音的班名,那是從泰武村往北大武山上走,各個傳統領域的地名。
學校將這些地名,按著海拔由低至高分配給一到六年級,除了象徵學習的階段如同登山,一步一步往上爬,也提醒學生,一旦爬到了畢業班,學校就會帶著你攀登北大武「聖山」。
我礙於能力、體力與毅力的不足,為了能夠在山頂上和孩子們合影留念,必須在檜谷山莊刻意提前2個鐘頭摸黑出發。皇天不負苦心人,我欣喜能夠提前登上山峰迎接這些勇敢的孩子。
那時刻,我終於能夠站在這一方聖土跟孩子們說一些話:
「各位家長、畢業班同學、協力的單位、志工朋友、勞苦功高的師長:
今天我們站在這裡,必須要了解一些事。民國93年春天,泰武鄉的幾間學校在幾位校長的發起之下,開辦了第一次的大武山成年禮。活動具有一定的難度與危險性,隔年便不再有其他學校參加。由於泰武國小有一批願意帶領孩子上山的師長,這個活動便延續了下來。之後,歷經學校的人員異動,曾經停辦了2次。不過,八八風災過後,在最艱困的狀況下,學校仍持續辦理至今,終於有機會完成了 #第一個10屆(2015年)。我想,從今以後,再沒有任何理由阻擋我們登聖山的決心,因為,它已成為我們泰武國小的文化。
然而,我們必須知道「我們為什麼要來」。排灣族傳說在大洪水時期,人們往山上避難,最後的人只能站在我們現在所站的地方。當他們又冷又餓,就快撐不住的時候,看見遠處有火光(現在來想應該是玉山),於是讓水鹿游過去,將火種繫在鹿角上帶回來,讓他們可以生火取暖煮食。待洪水退去,人們就往北大武山四處遷徙、繁衍。
排灣族人不但認為北大武是人們的發源地,也相信死後,善靈會回到這裡,而惡靈要去南大武。各位同學,今天我們走的這一條路是「回家」的道路,而不是為了登山。校長希望你們一生謹記祖先的教誨,學習做一個對別人有益處的人,有一天讓自己的靈魂能回歸到這裡,跟所有的祖先一起守護這土地上的人民。
有句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我們的北大武聖山,雖然只有3092公尺,居台灣百嶽之末,但無損於她的神聖高貴,因為它不只是一座山,而是有故事、有生命、有文化的聖地。她是母親,佇立在那裡的安定力量,高屏的人們只要向山舉目,就能望見她的慈祥,百嶽之中,無一能及。
我們能來看一看她,不為別的,而是因為她是我們的母親,讓我們一起把母親的美好擦亮,所有的,會成江河,養育一片海洋。」
#好想爬大武山
#好想回學校
#泰武國小今年第16屆大武山畢業成年禮
泰武國小今年第16屆大武山畢業成年禮 在 北大武山難度2022-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 ... 的推薦與評價
嗨*我波卡,我的日記迷路了在Facebook上關於北大武山難度的文章與內容 ... at 2021-07-16 12:49:52 ... 泰武國小今年第16屆大武山畢業成年禮 ... ... <看更多>
泰武國小今年第16屆大武山畢業成年禮 在 北大武山難度2022-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 ... 的推薦與評價
嗨*我波卡,我的日記迷路了在Facebook上關於北大武山難度的文章與內容 ... at 2021-07-16 12:49:52 ... 泰武國小今年第16屆大武山畢業成年禮 ... ... <看更多>
泰武國小今年第16屆大武山畢業成年禮 在 大武山成年禮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今年 夏天最充實的農村走讀營隊課程表搶先公開!課程內容包含:農村產業地景、返鄉職涯、生態環境、地方創生等,另外還有「上山下水」的戶外實察行程,在上課之餘一起登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