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70搭配服用圖表:俄羅斯與他的快樂夥伴們,那些傻傻分不清楚的東方/共產陣營組織】 #請大家一定要一張一張看完
透過EP70詳(冗)細(長)的介紹,我們又解鎖了一個前蘇聯國家:亞美尼亞!但在創作過程中我發現,許多成長於非共產國家的人常常搞不清楚「蘇聯」、「東歐」、「第二世界」、「華沙公約」組織之間的關係,往往將他們當成一群「差不多」的國家;我猜要是考試中出現「羅馬尼亞是不是前蘇聯國家」這種題目,掙扎的人恐怕不在少數吧。
但這完全是情有可原的——畢竟,這些由東方/共產陣營發展出來的聯盟有好多個,每個涵蓋的範圍都不一樣,而且還隨著時間不斷改變,一般人沒事無聊也不會去記這些東西。因此,這集的補充圖表,就嘗試用「類地圖」的呈現方式,幫大家整理一下這些組織——畢竟,其中好幾位蘇聯的前夥伴們,現在可是瘋狂捐疫苗給台灣的大恩人啊~😂
📍 1. 蘇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USSR)
1922-1991年之間存在的聯邦國家,由15個加盟共和國組成。
15國要怎麼記?其實很簡單,分成四組就可以了:
- 東歐4國: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摩爾多瓦
- 波羅的海3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
- (外)高加索3國:喬治亞、亞塞拜然、亞美尼亞
- 中亞5國: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土庫曼、塔吉克
值得一提的是,這15國並非一直不變,像是:
- 帝國解體後,中亞一度出現「花剌子模」與「布哈拉」兩國,但後來都劃入新成立的烏茲別克。
- 鄰接芬蘭的卡累里阿一度為加盟共和國,有學者認為是在二戰前為了兼併芬蘭所做的準備,戰後就降級成為俄羅斯境內的自治共和國。
- 高加索3國原本為一國,稱為外高加索,後來才分割。
- 波羅的海3國後來才併入,摩爾多瓦與中亞5國也都是後來才一一成立。
📍 2. 華沙公約組織(友好合作互助條約,Warsaw Pact)
- 1955-1991年之間存在、與北約對抗的共產國家政治軍事同盟
- 阿爾巴尼亞於1961年停止參與,1968年正式退出
- 南斯拉夫於組織成立前就和蘇聯關係破裂
📍 3. 經濟互助委員會(COMECON)
- 1949-1991年之間存在、與歐洲經濟共同體對抗的共產國家經濟同盟
- 阿爾巴尼亞於1961年停止參與,1987年正式退出
- 其他還有許多國家都曾以觀察員身份列席,族繁不及備載
📍 4. 獨立國家國協(獨立國家聯合體,CIS)
- 1991年成立、由前蘇聯成員國組成、類似大英國協的地區政治協調組織
- 15國中原本除了波羅的海3國都有簽署,但喬治亞2008年退出,烏克蘭與土庫曼則未正式加入,因此目前成員僅有9國
📍 5. 集體安全條約組織(CSTO)
- 1992年成立、目前由6個前蘇聯成員國組成的軍事聯盟
- 原本有9國,喬治亞、亞塞拜然與烏茲別克退出,其中喬治亞未來可能加入北約陣營
📍 6. 歐亞經濟聯盟(EAEU)
- 2011年成立、目前由5個前蘇聯成員國組成的經濟合作組織
- 比起上面CSTO少了塔吉克,主因為塔吉克與吉爾吉斯之間的邊界糾紛,但塔吉克未來仍然可能加入
- 烏茲別克現為觀察員,可能在未來1-2年內成為成員國
📍 7. 捐贈疫苗給台灣的國家們
- 截至2021年9月止,前述國家中慷慨向台灣捐贈疫苗的國家
- 立陶宛、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其中只有立陶宛是原本蘇聯的成員國
✏️ 備註:
- 為了整體一致性,白(俄)羅斯一律使用舊中文譯名。
- 基於製圖方(偷)便(懶),近代的塞爾維亞直接使用原本南斯拉夫的圖塊。
- 為什麼別的國家都只用一個圖塊、但是俄羅斯一個人就佔了5個?沒辦法,人家是主角嘛,總要讓它展現一下橫跨歐亞的氣勢(攤手
當然,看完了這些之後,大家可以回到節目主題思考一下:所以EP70的主角亞美尼亞,現在和俄羅斯究竟是什麼關係?又為什麼隔壁的喬治亞和亞塞拜然,都接連退出這些俄羅斯主導的組織呢?
【EP70 站在歷史的交叉路口、被阿拉拉特山守護的粉紅之城:亞美尼亞首都,葉里溫散策】
🔈 收聽節目:
Spotify Apple Google SoundOn Firstory Baabao KKBox
各大播放平台搜尋「旅行熱炒店」或至官網
#podcast #travel #播客 #音頻 #自助旅行 #中文podcast #台灣podcast #高加索 #蘇聯 #俄羅斯 #土耳其 #波斯 #鄂圖曼 #拜占庭 #亞美尼亞 #亞塞拜然 #喬治亞 #諾亞方舟 #阿拉拉特山 #亞拉臘山 #納卡 #粉紅色 #自由廣場 #列寧 #十字架 #修道院 #教堂 #戰爭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波蘭 加入北約 在 新‧二七部隊 軍事雜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小國強兵:斯洛伐克
位在中歐內陸國家,北鄰波蘭、東鄰烏克蘭、南鄰匈牙利和奧地利、西鄰捷克,在過去中世紀飽受日耳曼人、羅馬人和匈牙利人侵略和戰火蹂躪,7世紀開始建立薩莫王國和尼特拉公國,16世紀開始變成奧地利王國一部份,中間發生獨立革命後失敗,一次大戰後奧匈帝國瓦解,並和捷克合併成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納粹勢力入侵,斯洛伐克成為親德政權獨立國家,並曾協助德國出兵到東部戰線,但二戰後遭到蘇聯佔領,再度與捷克併入建立「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1989年天鵝絨革命爆發,共產黨體制瓦解,1992年透過公投獨立,斯洛伐克再度成為獨立國家
斯洛伐克在2003的3月和5月,分別加入北約和歐盟,2006年斯洛伐克軍方完成兵役轉型,建立全職業兵役制度,陸軍和空軍外,並建立特種作戰團維護國境,並在海外參與聯合國和歐盟「木槿花行動」維和任務,至2021年止,現役兵力18570人,後備成員約4200人
波蘭 加入北約 在 敏迪選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曾經有個德國記者說:「在這個世界上,如果非要找一個最討厭俄羅斯的國家,那很可能不是烏克蘭,也不是美國,而是立陶宛」這是一個傾全國之力抵抗共產的歷史故事,今天,讓我們一起認識千里外的民主之友,#立陶宛
立陶宛共和國
Republic of Lithuania
獨立於1918年2月16日
立陶宛位於歐洲東北部,是波羅的海三國之一。1939年,希特勒在歐洲大肆侵略,立陶宛夾在早就被納粹德國佔領的波蘭,和還在長大的蘇聯之間。蘇聯自知抵擋不了希特勒,為了保全自身,決定和德國簽下《德蘇互不侵犯條約》。這個條約不僅拆分了波蘭,更埋下波羅的海三國日後淪為蘇聯加盟國的種子。
1940年,蘇聯紅軍開始西擴,陸續佔領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在二戰期間像砧板上的魚肉,被德國和蘇聯兩把利刃來回宰割,在不到100年的時間內,就被德蘇反覆併吞了四次。最終納粹德國戰敗,蘇聯笑納最後的勝利。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通通成了蘇聯囊中物,東歐赤化正式開始。
立陶宛在1940年到1990年之間的名字不叫立陶宛共和國,而是「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但他們不喜歡這個名字,更不喜歡蘇聯。蘇聯加盟國的這段期間,立陶宛境內的民族主義運動時而有之,但沒人能真的推翻蘇聯,大家都只能咬牙忍耐。
終於等到1989年,行將就木的蘇聯已奄奄一息。立陶宛人民的「爭取改革運動」成立,他們邀請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200萬人手牽手,形成巨大的人鏈,一起高喊「打倒俄羅斯帝國」、「俄羅斯人從波羅的海滾出去」。
隔年,立陶宛成為第一個宣布獨立的蘇聯加盟國。
你以為立陶宛就此自由了嗎?
當然不,蘇聯不可能善罷甘休。
1991年1月13日黎明時分,蘇聯將坦克開進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他們攻佔了行政大樓和電視台,目標是逮捕「爭取改革運動」的領袖、當時的立陶宛議會主席蘭茨貝吉斯(Vytautas Landsbergis)。蘇聯萬萬沒意料到,立陶宛人民的堅韌意志以及對蘇聯的厭惡,是他們用坦克都壓制不了的。
成千上萬立陶宛人一起走上街頭,形成人盾守衛,他們手持棍棒和獵槍,拚了命要拯救被抓走的蘭茨貝吉斯。蘇聯軍隊越是對守衛的人民開炮,人民就越憤怒,最終有5萬人包圍著電視台,但他們沒有攻進去,而是高唱民族歌曲,並舉行祈禱。在這場對峙中,立陶宛政府不斷向西方世界發表聲明,希望各國譴責制裁蘇聯。最後戈巴契夫擋不住國際上的壓力,下令蘇軍停止攻擊。
這場「一月運動」最後造成14人死亡,700人受傷,但誘發了往後兩年內,蘇聯另外十多個加盟國陸續獨立。立陶宛人民用盡全力刺了蘇聯一刀,這一刀雖不致命,卻有著空前影響力。
立陶宛向世界示範,蘇聯不是無堅不摧,
極權共產是可以被推翻的。
脫離蘇聯恢復獨立後,立陶宛積極與歐洲、美國等國家建立關係。也在2004年加入北約和歐盟,快速融入到西方體系當中。這麼多年了,就算蘇聯換成了俄羅斯,立陶宛人還是一樣討厭來自東方的那個霸道大國。基本上不只是立陶宛,整個波羅的海區域都瀰漫著「仇俄情緒」,這幾年不斷用法規、制度想辦法「去共產化」。
不過仇恨沒有拖慢他們的進步速度。
2020年,立陶宛的各項表現如下:
人均GDP:22,245美元,全球第38名。(台灣27)
人類發展指數:極高,全球第34名。(台灣未列名)
全球和平指數:全球第37名。(台灣34)
全球幸福指數:全球第34名(台灣24)
民主指數:全球42名。(台灣11)
立陶宛雖然是個不到300萬人的小國,
但整體發展在全球前段班,和台灣相當親近。
除了俄羅斯,那隻新的共產巨獸,立陶宛也要抵抗。立陶宛上個月宣布退出中國17+1合作機制,不僅如此,它還呼籲東歐各國一起退出。這機制是中國主動和東歐國家提的,主要還是走一帶一路的老路線,撒錢換友誼。但立陶宛說,中國承諾要投資的那些基礎建設通通都沒實現。立陶宛外交部長蘭斯伯格斯(Landsbergis)強調,這個17+1的合作幾乎沒有為立陶宛帶來任何好處,更糟的是還會分裂歐洲,所以建議其他國家也考慮退出。
對了,這位帥外交部長,就是當初在電視台被抓走的主席的孫子!
除了退出17+1,立陶宛更是幾乎在同一時間由國家議會表決,將中國對待新疆維吾爾少數民族的行為定調為「種族滅絕」。提案的議員已經被中國列入黑名單,但她不怕,她還說:
「我們支持民主,因為我們永遠不會忘記在共產黨政權佔領下生活了50年的殘酷教訓。」─薩卡莉妮(Dovile Sakaliene)
蘭斯伯格斯(Landsbergis)昨天發推特說:「熱愛自由的人,就應該彼此照顧。」但其實這不是立陶宛第一次對台灣友善。今年3月,立陶宛宣布要來台灣開設貿易代表處,又在5月,力挺台灣參加WHA。抵抗共產獨裁大國,是立陶宛用歷史累積出來的意念和能力。「捍衛民主」在立陶宛不只是政黨口號,而是所有人民根深柢固的精神象徵。
最後我想貼上一段一樣是由他們的帥外交部長蘭斯伯格斯說的話。還記不記得白俄羅斯有位「婦仇者」─季哈諾夫斯卡婭。她代夫出征參加大選,結果被「歐洲最後一位獨裁者」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迫害,最後逃到立陶宛。五月初,盧卡申科要立陶宛把人交出來,
蘭斯伯格斯這樣回他:
「立陶宛過去和將來都是一堵牆,所有受到政權迫害的民主力量都可以在這堵牆後面尋求庇護。因此,每一個在立陶宛找到避難所的人都可以感到安全,因為他們不會被引渡。既不會因為他們爭取民主的鬥爭,也不會因為言論自由和宗教觀點而被引渡。
地獄凍結之前,立陶宛都不會把Tikhanovskaya交給白俄羅斯。(地獄烈火永生,不可能凍結,意味者立陶宛永遠不可能引渡)
(‘Hell will freeze over’ before Lithuania hands Tikhanovskaya to Belarus)」
謝謝立陶宛,
30年前你們向東歐國家示範極權共產是可以被擊敗的。
30年後的今天,
你們再次為全球示範,
再小的國家,都不須畏懼不合理的強權。
參考資料和200萬人牽手照都放在網站上
https://www.mindiworldnews.com/202106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