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勝率高達93%,在股市賺錢有那麼難嗎??
恭喜專欄讀者聯發科大賺27%、仁寶賺18%、統一賺14%...
**************************
資金派對曲終不散、多頭走勢依舊
本周葉倫至眾議院報告經濟前景及貨幣政策,表示美國經濟逐漸好轉,美國製造業及服務業就業指數維持擴張,6月新增非農就業數22萬人,失業率已接近充分就業,唯近期物價走勢疲軟,且低失業率尚未轉化為薪資上漲,為維持經濟成長,與金融市場穩定,升息的腳步將會非常緩慢,但9月縮減資產負債表的機率仍高,整體而言,美國貨幣政策的走向,並非要走向緊縮,只是希望達成利率正常化,國際流動資金仍充沛,投資信心逐漸走向亢奮,道瓊指數持續再創新高,帶動全球股市瘋多頭,目前仍未看到多頭反轉的跡象,未來股市仍有望持續走高。
**************************
籌碼由散戶轉向大戶,台股有望再創新高
在美國股市帶動下,亞洲股市普遍走強,本周台股即使受到大立光、台積電法說會釋出的展望低於預期影響,指數仍然緩步墊高,若加計除權息消失的點數約100點,台股早已突破上波高點,再創新高,從技術面來看,加權股價指數跌破月線後,都能在短期內收復月線,加上價量關係呈現價漲量增、價跌量縮的多頭走勢型態,籌碼面,本周三大法人合計買超約130億,融資餘額不增反減,股票由散戶轉向大戶,籌碼相對安定,新台幣由貶轉升,代表外資對台股不離不棄,隨時準備進場買台股,無論是技術面、籌碼面都有利於多方,建議大家持續樂觀看待後市。
**************************
台股多頭依舊,近期介紹台達電仍處於低點值得思考布局
台股持續走多,從外銷訂單、經濟成率到失業率等,各項經濟數據都逐漸有利於台股,台股也很爭氣的持續向上漲,唯獨大家的心,始終對萬點充滿恐懼,總覺得萬點太高了、很危險,不應該買股票,甚至有些投資朋友開始大舉放空,結果指數屢創新高,上漲類股也從台積電、大立光擴展到各類股均有表現,結果空手人沒賺到錢、放空的人慘被嘎,常常聽到大家很會說做股票要順勢而為,現在指數明顯趨勢向上,你敢買嗎?股市的報酬是留給有勇、有謀的投資人。
**************************
運用個股期參與除權息值得嗎?
台股進入除權息旺季,許多報章媒體都妖魔化股利所得稅,常看到媒體報導說台灣股利所得稅是世界第一,領了股息一半就被課走了,且內外資不同稅率,外資只要分離課稅20%,本國內資就要45%,有過度妖魔化台灣股利所得稅之嫌,因此許多投資朋友紛紛開始找避稅的方法,最近常被客戶問,電視節目教大家用個股期貨參與除權息,真的可以避稅嗎?請大家先搞清楚,股利是公司獲利發給投資人的,那個股期的利息是怎麼來的呢?假設一檔個股期除息前價格是100元、現金股利10元,投資人甲在除息前買進個股期價格100元,由於期貨是零和交易,有人買就一定有人賣(放空),所以甲買進個股期,一定有一個相對的投資人乙,賣(做空)個股期價格100元給甲,除息過後,股價變成90元,甲投資人損失10元,乙做空則白白賺了10元,股價下跌是因為除息,這樣對做多的甲極為不公平,如果是這樣,那以後除權息就沒有人會買個股期貨了,為了公平起見,除息後期交所會把保證金做調整,做多的甲會拿到10元的保證金,做空的乙則會被扣10元保證金,這樣除權息後,做多、做空的投資人都不會因此而賺錢或賠錢。
**************************
台股年底填息機率高,稅率不高建議可以參與除權息
個股期除息後,可以多拿到期貨保證金的調整數,很多媒體、證券商就開始教大家,除息前先賣掉股票同時買進個股期貨,除息後再賣掉期貨買回股票,這樣拿到的保證金調整數如同股息,又不會被課稅,實際上,除息後可能會出現三種狀況,其一為除息後股價沒變動,除息前100元買進,除息後直接賣出90元,可以拿回90+10元,買進賣出都是100元,白忙一場又損失手續費;其二除息後股票上漲5元,除息前100元買進,除息後直接賣出95元,總共可以拿回95+10=105元,獲利5元;最後除息後股票可能下跌5元,除息後直接賣出85元,總共可以拿回85+10=95元,所以用個股期參與除權息最好的狀況就是股價會持續上漲,否則不是賠價差就是賠手續費,另外,若再考慮流動性,個股其流動性幾乎都很差,以7月的鴻海期來說,近十日平均成交量18口,相當於一天平均成交36張鴻海,台灣股利是併入個人綜所稅,級距最高45%稅率的個人年收入超過1000萬,試問大家年收入超過1000萬的人,只有36張的避稅需求嗎?因此,並不建議大家利用個股期貨參與除權息,稅率較高的投資朋友,建議除權息前逢高賣出,等待除權息後再買回較適合。
法人證券交易所得稅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名人堂
台灣股市的問題在哪裡?
葉銀華
台股。報系資料照
上周MSCI公司宣布,自明年六月起將中國大陸A股納入其新興市場指數,現階段將納入二二二檔大型A股,占該指數權重○‧七三%。此一宣布對台灣股市有何影響?
由於許多外資法人投資新興股票市場之績效標竿為MSCI指數,因此當大陸A股納入其中,外資法人必須將A股納入投資組合,否則一旦A股大漲則其績效將比MSCI指數差。
上述宣布要到明年六月才會生效,目前對台股的影響還不會太明顯。而且有評論認為大陸A股從部分納入到全部納入,根據台灣與南韓的經驗,需要七到十年時間,因此對台股的立即影響不大;況且台股和陸股性質存在差異,外資投資台股,主要著眼於科技產業競爭力。
然而上述的觀點只是著眼於現在的影響,但是隨著大陸股市的逐漸開放,我認為對台灣的影響會加大,而且大陸股市規模大,其實不用全部股票列入,其對新興市場股市(包括台灣)的影響,不可小覷。同時,近年來大陸電子產業在國家政策、資金的扶持下,紅色供應鏈崛起,其對台灣電子業的影響甚大。另外,大陸新經濟模式的啟動,例如:深圳創造中國的矽谷,深圳交易所被稱為中國的那斯達克,其未來吸引外資法人也是相當明顯。
雖然目前外資要進入大陸股市只能透過申請合格外國投資機構資格(QFII),或透過滬港通、深港通,由香港股市買賣上海、深圳股票,但隨著大陸股市的陸續開放,大陸A股在MSCI新興指數的權重將增加,外資投入會明顯加大,勢必會影響台灣股市。
要降低此一事件之未來衝擊,最直接的作法是強化台灣股市的競爭力,然而從股市成交值而言,台灣股市的確出現問題。股市成交值反映市場的流動性,代表投資人參與交易的意願,某種程度反射上市櫃公司的品質;同時,高的成交值通常帶來較高的公司價值估計,進一步吸引有競爭力的公司來掛牌。
以成交值周轉率分析,對照南韓股市來看,二○○七年台股是韓股的八成,去年只有一半。近十年台股成交值有明顯下跌的傾向,可見不只有稅制的問題,最根本的問題是,台股欠缺一些具有成長主流產業!
解決的方式最根本的是政策扶植具有競爭力的產業,並且給予在台灣投資符合一定標準的企業租稅優惠,才能帶動所得乘數效果,並進而吸引好公司在台灣掛牌,解決台股的成交值周轉率下降的問題。
接著是提升買方投資意願,建議放寬相關法規,放大資產管理範圍,例如:同意證券商發行私募基金與放寬投資內容;而且完成勞工退休金條例修正,使勞工自選投資具法源依據,並在妥善管理下,引導資金進入財富管理,也為台股帶來活水。
再者,有建議放寬財團法人投資股市的限制,但此建議要留意多數財團法人並沒有專業投資的人才,且財團法人財務也必須透明,這些限制要能解決方能吸引資金投資股市。
最後是交易成本合理化。當初是為了財政健全方案,才將個人所得稅最高稅率提高到四十五%、股利所得可扣抵稅額減半,現在財政狀況有恢復,我們建議最高稅率回到四十%,並考量內外資稅率的公平性而降低股利所得的稅率。(作者為交通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
法人證券交易所得稅 在 凱基樂活理財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不可不知借券的重要性】
關於「借券」,前期專文提到,投資人可開辦借券戶將股票出借賺取利息,開辦時,於券商臨櫃會要求勾選一些項目,說明如下:
第一、若股票出借時,股東會最後過戶日是否提前還券?若勾選是,則投資人會收到股東會通知書,可參加股東會行使股東權利,或領取公司股東會紀念品;若勾選否,則不會收到股東會通知書,便無法出席一年一度的股東常會。
第二、若股票出借時,若遇公司現金增資是否提前還券?若勾選是,則投資人會收到現增繳款書,以利參與公司現金增資;若勾選否,則借券人會以權益補償方式將繳款通知書寄給出借人,出借人將現增股款存入指定戶頭即可參與公司現增。
第三、某些券商會要求投資人自行設定股票出借利率,則投資人可參考證交所網站,參考個股之出借利率。
👉👉 http://www.twse.com.tw/ch/trading/SBL/t13sa710.php
一般以利率較低者優先出借,建議可設定符合市場行情之費率,避免過高或過低影響出借機率;但由於市場行情會變化,若擔心無法即時調整,建議也可交由證券商代為決定,證券商會依照市場行情費率將股票出借,如此較為方便亦能順利出借。
目前市場上主要借券人有外資、證券商、自營商為主,其中外資佔了八、九成以上的借券量,證交所平台借券交易方式有定價、競價和議價三種方式。其中定價交易年利率3.5%,此項交易方式近年來已較少出現;第二種是競價交易,由雙方報價系統撮合,此種方式是投資大眾出借股票的交易模式,散戶投資人只要關注競價的出借利率即可;第三種是議價交易,由雙方契約議訂,此種交易模式為法人機構間的互相借券。而競價及議借以年利率在20%以下。
依規定,定價、競價交易由證交所承擔風險,而議借交易由借貸雙方承擔風險,但基本上,借券人並不會有違約的情況發生。其實借券最大的風險在於股票出借時,公司出現重大利空,造成股票大跌,無法及時賣出股票,像筆者友人在出借葡萄王(1707)股票時,發生公司產品改貼過期日期標籤的傳聞,連續幾天股價重挫,造成無法賣出股票的窘境。
另外借券還有一項很重要的事項必須要注意,那就是當股票出借,如遇公司除權息的『權益補償』問題,這又分成兩種狀況,說明如下:
第一、股票出借,但借券人未將股票賣出,配股配息之後,借券人將返還給出借人,這種情況和股票在自己集保帳戶中的情況相同。
第二、股票出借後,借券人將股票賣出,同樣在配股配息之後,借券人將返還給出借人,惟該筆所得類別變成證券交易所得,因證券交易所得稅目前停徵,當出借人的綜所稅率高於可扣抵稅額比率時,雖不適用可扣抵稅額,但因此筆所得不計入綜所稅內,反而可以達到領股息又避稅的好處。
➡➡借券活動火熱進行中🔥:http://goo.gl/szJJ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