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揚州堪比「紐約」,為什麼現在會衰落為三線城市
歷史春秋網
作者:計白當黑
紐約位於美國東海岸,是美國第一大城市和第一大港,2018年11月,紐約被GaWC評為Alpha++級世界一線城市。與紐約相似,自唐朝始,「揚州雄富冠天下」。《資治通鑑》曾評價:「揚州富庶甲天下,時人稱揚一益二。」如今揚州淪落為三線城市,究其原因,令人唏噓。
關公戰秦瓊
紐約和揚州頗有相似之處。紐約的繁榮,與哈德遜河密不可分。哈德遜河全長507公里,流域面積近3.5萬平方公里,在美國獨立戰爭中,哈德遜河突顯了其重要的戰略價值。19世紀,三條運河的開鑿,使得哈德遜河與中西部聯成一體,成為美國最重要的航道之一。紐約在坐擁航運便利的同時,迅速發展成為貿易重鎮。
揚州的地理位置同樣得天獨厚。它位於長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長江和京杭大運河在此交匯,是南上北下、西進東出的航運重鎮。大運河是唐朝唯一南北水道,當時的驛路往往與水道並線而行,揚州的地理位置,儼然成為了唐朝的水陸物流集散中心。
南宋文學家洪邁在《容齋隨筆》中,坦言:「唐世鹽鐵轉運使在揚州,盡斡利權,判官多至數十人,商賈如織。」鹽鐵,歷來是國家經濟的命脈,揚州作為鹽鐵的中轉港口,積累了豐富的航運紅利,把它稱作唐朝版紐約,並非言過其實。
受益於發達的航運,揚州與紐約的發展軌跡十分類似。揚州瀕江近海的優勢,在對外貿易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唐朝,揚州與大食、波斯、東南亞等國家,進行外交通使和海外貿易。
公元9世紀,阿拉伯地理學家伊本·柯達貝在其著作《道程及郡國志》中,將揚州和龍編(今越南河內東)、廣州、泉州並稱「東方四大港」。沈括在《夢溪補筆談》中,認為「揚州在唐時最為富盛,舊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東西七里十三步。」揚州成為僅次於長安和洛陽的第三大城市。
經歷了五代十國,宋朝的揚州在航運和造船的帶動下,不僅迅速恢復了生機,還促進了手工業的發展。以商業稅為例,在全國35個城市中,揚州以年均八萬貫排名第三。北宋文學家司馬光用「萬商落日船交尾,一市春風酒並壚」來形容揚州的繁榮。
八仙過海 各顯神勇
儘管揚州和紐約交集很多,不過兩者的差別還是很明顯的。紐約是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控制著全球40%的財政資金。紐約證券交易所市值超15萬億美元。當地的服裝、印刷、化妝品等行業,位列全美首位,機器製造、軍火生產、石油加工和食品加工等行業,也在全美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可以說,紐約的經濟結構是多位一體全方位的。
反觀揚州,經歷了唐宋時期的高速發展,揚州進入了經濟轉型期。明萬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明神宗朱翊鈞在兩淮推行食鹽綱法。朝廷以「根窩」的名義,向鹽商出售食鹽專賣權,為國家賺取了大筆的鹽稅。而販鹽致富的商人,聚焦在揚州下關,成為揚州的特殊群體。
至清中葉,朝廷每引食鹽的批發價為12兩銀子,鹽商在江蘇、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地販運食鹽,轉手之間就能賺取至少25%的利潤。此時,正值人口大爆炸,食鹽出現了供需兩旺的態勢。鹽業的崛起,使其與航運並駕齊驅,成為揚州最重要的兩大經濟支柱。
五十年內,鹽商在朝廷指定的市場中,售出了700萬引食鹽。鹽商手握根窩,剝削勞力,鹽利超過了五成。有官員感嘆:「淮商資本充實者以千萬計,次者以數百萬計。」鹽商的實力可見一斑。從經濟結構上看,揚州和紐約不盡相同,航鹽並舉是揚州的主要發展模式。
落其實者思其樹
持續興盛一千多年之後,揚州的危機開始顯現。最直觀的表現來自於長江。唐朝時,長江在江蘇靖江和江陰一線奔騰入海,比如今的入海口西移了近三百公里,而且江面也比現在寬闊很多。中唐詩人李紳有文為證:「潮水舊通揚州郭內」。足以證明當時海船是可以開到揚州城下的。隨著入海口的不斷延伸,揚州喪失了在長江上原有的區位優勢。
接著補刀的是大運河。作為溝通南北交通大動脈,大運河貫穿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等五大水系。咸豐五年(公元1855年),黃河決口,衝決運河堤岸,南北河運受阻,朝廷只得改走海運,以此形成定製。河運的癱瘓,造成揚州交通重鎮的地位一落千丈。
航運崩盤在即,鹽業頹勢已現。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轟動一時的「兩淮鹽引案」告破,原鹽政高恆、普福、鹽運使盧見曾絞監候,就連翰林學士紀曉嵐也涉案發配了。經此打擊,兩淮鹽業一蹶不振。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兩淮鹽場由二十家減至十二家。
道光年間,官鹽矛盾更為突出。鹽商拖欠鹽稅、以次充好、夾帶走私,導致府庫空虛、腐敗嚴重。道光皇帝任命陶澍為兩淮鹽政,力圖改革鹽政弊端。陶澍實施「官督商運」和「加斤減價」的方法,革除鹽商夾帶逃稅的陋習,同時在淮北推出「票鹽制」,鹽業由鹽商專賣轉變為自行販賣。兩淮鹽政改革八年後,陶澍不僅追回了當年大筆欠稅和公款,還使鹽價下跌,稅收緩增。
票鹽制直接打擊了鹽商的現實利益,陶澍稱:「查淮商向有數百家,近因消乏,僅存數十家,且多借資營運,不皆自己資本。」作為官鹽貿易的中心,揚州同樣受到了牽連。航運和鹽業的相繼撲街,揚州衰落已成必然趨勢。
另外,長期不通鐵路,制約了揚州的發展。1905年,滬寧鐵路開通,沿線的蘇州、無錫、常州等地順勢崛起。1912年,津浦鐵路的開通,帶動了徐州、濟南、蚌埠等地的發展,尤其是蚌埠,津浦鐵路和淮河在此交匯,籍此一躍成為皖北重鎮。交通的瓶頸,導致揚州在近代經濟大變局中,錯失了發展良機。
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有這樣一句經典台詞:「如果你愛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地獄。」說明一個城市機遇和危機是並存的。揚州也不例外,因航運而發跡,也因航運而衰弱。清末的鹽政改革,加速了地位的下滑。
2018年,揚州的GDP達5466.17億元,比上年增長6.7%,位列全省第8。目前,揚州通過轉型升級,實現穩中求進,力求從三線城市中脫穎而出,躋身二線城市行列。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夢溪筆談 #揚州 #鹽商 #航運 #發展良機 #大運河
「泉安堂中醫評價」的推薦目錄:
- 關於泉安堂中醫評價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泉安堂中醫評價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泉安堂中醫評價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泉安堂中醫評價 在 Re: [請益] 永和地區中醫推薦- 看板ShuangH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泉安堂中醫評價 在 卓家泉安堂中醫診所-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 的評價
- 關於泉安堂中醫評價 在 卓家泉安堂中醫診所- 夏至後的天氣燠熱濕悶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泉安堂中醫評價 在 泉安堂整復收費 :: 健保中醫診所資訊網 的評價
- 關於泉安堂中醫評價 在 泉安堂中醫診所卓玉玲院長Facebook>卓家老舖百年養生寶庫 ... 的評價
- 關於泉安堂中醫評價 在 泉安堂中醫診所卓玉玲院長Facebook>卓家老舖百年養生寶庫 ... 的評價
- 關於泉安堂中醫評價 在 泉安堂中醫診所Facebook>泉安堂中醫診所 - dudd.link 的評價
- 關於泉安堂中醫評價 在 泉安堂中醫診所卓玉玲院長Facebook>卓 ... - elatedshopping.com 的評價
- 關於泉安堂中醫評價 在 泉安堂中醫診所卓玉玲院長Facebook>卓家老舖百年養生寶庫 ... 的評價
泉安堂中醫評價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候選歷史人物知多少 | 李時珍】🔺
🔸年度中國歷史人物選舉2020
🔸主辦單位:國史教育中心(香港)
李時珍,湖北蘄州人,明朝時期醫學家、藥學家、博物學家,著有《本草綱目》,與扁鵲,華佗,張仲景並稱為中國四大名醫,人稱「藥聖」。
李時珍一家是醫藥世家:祖父是一名鈴醫;父親李言聞,是當地名醫,在蘄州及附近州縣頗有名氣,曾擔任過「太醫吏目」的職務(一種御醫官);哥哥李思珍,同樣學醫於父親。
李時珍自幼體弱多病,但性格活潑好動,喜愛讀書,自幼便觀察父親診症。父親醫術高明,鄉人云能治百病。耳濡目染下,李時珍的醫術有很大提升。由於李時珍天資較聰慧,李言聞本打算讓李思珍繼承家業,全力供養李時珍考取功名。父命為重,李時珍雖然熱愛醫學,也只好聽從父親的安排,專心考取功名。他天資聰穎,在十四歲時便已考中秀才。早早考中秀才,但李時珍其後連續兩次參加鄉試均未能考中舉人。李時珍22歲時,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進武昌考試。他不幸在此之前感染了風寒,狀態極差之下,不但沒有考中,差點把小命都丟了。從此,他決心棄儒從醫,拜其父為師。父親早就看出他才能都在醫學上,加上仕途尚未開始便已如此不順,萬般無奈之下,還是讓他踏上了醫學之路。在其後的十年內,李時珍除了伴隨父親診症外,更是全心全意攻讀古醫藥書。他在這段時間精研的書籍典故包括:《內經》、《本草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歷代名家所作的著述和有關花草樹木的書籍,幾乎所有與自然有關的領域均被其研究透徹,可謂涉獵廣泛。
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1),李時珍當時33歲。他治好了富順王朱厚焜的兒子困擾多年的怪病,聲名大顯。後來又治好了楚王兒子的病,楚王朱英襝十分欣賞李時珍的才能,騁用他為楚王府的「奉祠正」,兼管良醫所事務。嘉靖三十五年(1556),楚王推薦李時珍到太醫院工作。
三年後,他又被推薦擔任「太醫院判」的職務。在太醫院工作的年間,李時珍積極地從事藥物研究工作。由於「太醫院判」的身份,他得以飽覽王府和皇家珍藏的豐富書籍,其中便包括了《本草品匯精要》這本將會成為《本草綱目》重要參考對象的書籍。太醫的身份使他能獲得接觸各類珍稀藥材的機會,他看到了不少聞所未聞及珍稀貴重的藥物標本。李時珍很早以前便立志要糾正古醫藥書籍的謬誤。他在太醫院逗留期間,曾多次向太醫院建議編寫新的本草注解,結果他遭到了嘲笑和打壓。李時珍明白到無法依靠朝廷,關鍵時刻還是只能靠自己,便辭官回鄉。
據《明外史本傳》 記載,李時珍發現當時草本書籍的描述「品數既煩,名稱多雜。或一物析為二三,或二物混為一品。」,許多毒性藥品,竟被方士吹捧為可以「延年益壽」。明世宗朱厚熜迷信仙道,命方士為其研製仙丹。所謂「仙丹」竟用水銀、鉛、丹砂、硫磺、錫等有毒物質,有人更相信古書記載的:食黃金能成神仙等內容。李時珍決心扭轉被歪曲的社會風氣,下定決心以科學的態度解決問題。
李時珍想著述的思想十分明確:糾正古代草本的謬誤;修改古代草本不合時宜的內容;補充新發現的草本藥物;補充最新研究的療法和製藥成果;總結歷代所有藥材的資料。一篇成功的論文,需要一手和二手資料輔助,才能顯得有內涵和說服力,這在古代也是如此。李時珍深入實際生活,特別注重從民間收集資料,總結他們的醫學經驗,這使他從遊學於各地的經歷中獲益良多。從文獻中記載李時珍的足跡至少遍及十餘個省份,苖傜少數民族地區,各種窮鄉僻壤,荒山野嶺等等。自1565年起,李時珍先後到訪武當山、廬山、茅山、牛首山,湖廣、安徽、河南河北等地。他先後拜過漁人,樵夫,車夫,農民,藥工,捕蛇者為師,學習各種知識。
1552年,李時珍在參考了大量的著作後,正式動筆寫書。他會為了弄清一個藥材的本質而徹夜不眠,甚至翻閱數十本書籍,直到找到正確的答案方才滿意。他為每味藥都排出了十個項目:正名、釋名、集解、辨疑、正誤、修制、氣味、主治、發明、附方等。在發明的部分,他除了搜羅歷代驗方、驗案和醫論外,更加入了不少自己的發現和心得。李時珍尋找資料的方式可歸類為「通考據」,「詢野人」。「通考據」的意思就是,通過對文獻的校正、考據、整理,糾正過去的錯誤,尋求正確的知識。「詢野人」則包括了:社會調查、實地實物考察、以及自身的經驗所得等。對於從古書中得來的資料,他均會進行仔細甄別,「復者芟之,闕者緝之,訛者繩之」,既不兼收並蓄,又不輕率否定。經過去粗存精,去偽存真的反復考證後,才把正確的結論收入書中。在批判中繼承,在繼承中發展。他追求之真切、治學之嚴謹、態度之虔誠、文風之純正可見一斑。可謂是點點滴滴涂肝腦,字字行行淌心血。
花費二十七年,明朝萬歷六年(1578),《本草綱目》初稿完成,全書分為五十二卷,列為十六部,部各分類,類凡六十,標名為綱,列事為目(這就是綱目二字的由來)。全書共收錄藥物1892種,新藥物374種,附方11096首,插圖1109幅。
雖然《本草綱目》已經完成了,但如果沒能出版,世人並不會有機會享受到他的努力成果。成書後,李時珍馬上為了聯繫出版事宜,拖着老病之軀四處奔波。他首先去到離蘄州較近的黃州,武昌等地,嘗試借助官府或出版商的支持出版此書,卻因經費問題遭到無情的拒絕。他只好舍近求遠,去到當時全國最大的刻印中心——南京,尋找新的機會。當時南京在刻印書本的技術和經驗上領先全國。不論是雕版刻印還是活字印刷,南京都無疑是最好的選擇。萬曆七年(1579),李時珍帶着他的畢生心血結晶,直赴南京。然而,並沒有書商對他的醫書感興趣。李時珍在南京周折了一年,依然毫無結果。後來,在王世貞的幫助下,金陵書商胡承龍決定出版《本草綱目》這本書。萬曆二十一年(1593),這本未來將會震驚全球的醫學鉅著啟動了雕刻工序。三年後,萬曆二十四年(1596),第一個版本的《本草綱目》正式在南京出版,這也是《本草綱目》的第一個版本———金陵本。此時75歲的李時珍已經再無遺憾,同年十一月,他在他的家鄉故土———蘄州,含笑離開了人世,終年75歲。
李時珍離開人世後,他的兒子李建元,帶著這本鉅作以及父親留下的遺表,覲見了明神宗。他相當重視這本醫學作品,批下了「書留覽,禮部知道,欽此」的聖旨,意思就是《本草綱目》可以在皇室書府中保留下來。至此,《本草綱目》的流傳已成水到渠成之勢。首版金陵本到底出版了多少冊,至今已難以考究。但保存至今並得到官方承認的金陵本本則是有所記錄的:中國2部(中國中醫研究院圖書館,上海圖書館)、日本3部、德國1部、美國1部(美國國會圖書館)。
李時珍所創的自然分類法,體現了藥物分類的先進性。他創造的科學分類法與傳統方法相比有了質的飛躍。傳統方法採用上、中、下三種品質作分類,許多學者將其稱為「古代最完美的分類法」。時至今日,《本草綱目》仍然是研究中國文化中各大科學史的重要知識泉源。它集歷代本草之大成,體現了本草知識的全面性;它準確地歸納總結,體現了藥性理論的系統性;它細膩的分析描述,體現了草藥內容的科學性;它清晰的綱目結構,體現了本草文獻的邏輯性;它豐富多采的筆法,體現了本草學說的廣博性;它創造的自然分類法,體現了藥物分類的先進性。
李時珍的貢獻受到了世人的認可。1953年,莫斯科大學新校舍落成時,把李時珍的畫像作為世界著名科學家,鑲嵌在大禮堂的走廊上。蘇聯時期《醫務工作者時報》曾專門刊登關於李時珍的文章。著名中國科技史研究學家李約瑟博士這樣評價李時珍:李時珍作為科學家,達到了同伽利略,維薩里的科學活動隔絕的任何人所能達到的最高水平;毫無疑問,明代最偉大的科學成就,是李時珍那部本草書中登峰造極的著作《本草綱目》。
時至今日,《本草綱目》仍然是研究中國文化中各大科學史的重要知識泉源。而你怎麼評價它的作者李時珍呢?快來和我們說一說吧!如果你支持他,記得給他頭上寶貴的一票呀!
投票日期📝2020.11.06-2020.11.20
投票鏈接🔗https://voting-2020.cnhe-hk.org/
⚠️輸入的手提電話只供是次活動投票之用(發出OTP和確保選票的唯一性),活動完結後會立即銷毁
⚠️香港地區以外的朋友也可以投票啦!!
#年度中國歷史人物選舉2020 #歷史人物 #歷史 #中國歷史 #李時珍
泉安堂中醫評價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施琅平定台灣真相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備受矚目的大型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施琅大將軍》在央視一經播出,立即成為街談巷議的熱點。該劇主人翁施琅——一位三百多年來爭議不斷的人物,再次引起社會輿論關注。有人認為,施琅成功蕩除台灣割據政權,將其納入中華行政版圖,是一位了不起的愛國英雄;也有人認為,施琅兩次投降清政權,甘願為外族統治者賣命,是「民族」敗類。孰是孰非,莫衷一是。我們不妨拂去歷史的塵埃,一起走入施琅的坎坷人生……
兩度降清,與鄭氏家族始恩終仇
施琅1621年出生在福建晉江衙口一個較為殷實的農民家庭。他自幼力氣驚人、見識出眾,家人對他寄予厚望,本想讓他謀取功名,光宗耀祖。無奈他好武不好文,對仕途興趣不大。後來隨著家道日漸敗落,施琅棄文從武,拜師苦練武藝,精習兵法。
當時,正逢明末清初,遍地狼煙。施琅有個叔叔叫施福,是明朝總兵鄭芝龍的親信。施琅在17歲那年,離開家鄉投奔叔叔加入鄭芝龍的隊伍。因戰功突出,施琅很快就晉升為游擊將軍。1646年11月,時任南明太師平國公的鄭芝龍眼見大勢已去,於是秘密派人聯絡降清。清平南大將軍博洛許諾鄭芝龍投降後讓他任閩粵總督。鄭芝龍不顧兒子鄭成功的苦勸和阻攔,率領包括施琅在內的部眾趕赴福州降清。然而,投降後的鄭芝龍才發現自己上了當,非但沒有當上閩粵總督,反而被博洛挾持進京軟禁起來。隨鄭芝龍來降的官兵被強行分配到清軍軍營,施琅也被編入攻打南明政權的清軍中。1648年,施琅獲悉鄭成功起兵抗清,於是率領弟弟施顯和一些部將投奔到鄭成功麾下。
比施琅小三歲的鄭成功當時起兵不久,力量弱小,因此非常器重施琅的軍事才華,任命他為左先鋒,視其為自己的左膀右臂,每遇大事都要和他商量。施琅也一心一意為鄭成功效勞,還率軍隊攻下漳浦、揭陽等地,提高了鄭成功的威望和勢力。然而,時間一長,有些恃才傲物的施琅與年輕氣盛的鄭成功之間不斷發生摩擦,二人的關係漸漸惡化。
1652年4月,「曾德事件」終於導致施琅和鄭成功二人分道揚鑣。曾德是施琅手下一名標兵,一次違背軍法犯了死罪,因害怕受到施琅懲處,便投奔鄭成功尋求庇護,鄭成功把他提拔為自己的親隨。施琅聽到消息後大為憤慨,派人把曾德捉回斬首。鄭成功勃然大怒,下令逮捕施琅及其父親施大宣和弟弟施顯。後來,施琅用計逃脫,鄭成功盛怒之下處死了施琅的父親和弟弟。施琅遂對鄭成功恨入骨髓,決心投靠清朝,誓報鄭成功殺父誅弟之仇。聽說施琅主動來降,清軍閩浙總督李率泰喜出望外,立即報奏朝廷,清廷很快批覆,任命施琅為清軍同安副將,不久又把他提升為同安總兵。施琅的舊部得知他降清後,不少也追隨而來。就這樣,施琅由鄭成功的親密戰友變成強大的敵手。
三次攻台失利,「內大臣」鬱悶13年
1662年,鄭成功利用濃霧作掩護,率兵收復了被荷蘭侵略者侵佔的台灣。在台島,鄭成功奉明朝為正統,夢想有朝一日實現「反清復明」大業。可惜的是,這位民族英雄不久英年早逝,鄭氏集團發生分裂,為爭車鄭成功的延平郡王王位而大動干戈。在台灣的鄭軍將領擁護鄭成功的弟弟鄭襲繼位,在廈門的將領推舉鄭成功的長子鄭經繼位,雙方各不相讓。最後,鄭經平息矛盾,掌握大權。但他公然背叛其父,竟然宣稱台灣遠在海外,不屬中國的版圖,意圖割據一方,與清廷隔海對峙。鄭經的倒行逆施引起了世人的極大憤慨。當時已經升任福建水師提督的施琅,建議乘機攻取金門和廈門。
清廷採納了施琅的建議,讓他同靖南王耿繼茂、總督李率泰合謀「勦賊」。一戰下來,清軍成功收復了金門和廈門,鄭經逃往東山島。1664年3月,施琅又率軍攻佔東山島,使鄭軍在福建沿海經營達20多年的據點全部喪失。緊接著,施琅又提出進軍台灣的主張,建議乘鄭經軍心不穩,發兵進攻澎湖,然後直搗台灣,謀求實現四海歸一。躊躇滿志的少年康熙欣然接受了施琅的建議,並任命他為靖海將軍,負責統領水師,尋機對台用兵。
1664年11月,施琅選擇冬天偏北風的季節,率領清軍水師首次出征台灣。不料進軍途中,在台灣海峽的清水洋突然遭遇颱風,風雲翻滾,惡浪滔天。任憑施琅航海經驗豐富,依當時的船舶製造水平,根本無法抵禦那樣的狂風巨浪,只好下令返航。
從1665年3月到次年4月,施琅又發動了兩次攻台行動,但都因遭遇颱風而擱淺。
接連三次出兵都無功而返,引起了朝中許多滿族官員對施琅的非議,有人甚至懷疑他對台用兵不是真心。之後幾年間,清廷內部反對武力征台的呼聲佔了上風。年幼的康熙雖非常支持施琅的主張,但無奈自己尚未掌權,只好聽從鰲拜等主撫派的意見。1668年,康熙下令撤銷福建水師,焚毀了全部戰船,朝廷不再商議武力征台之事,還把施琅調進京城改任內大臣。內大臣只是一個閑職,一心武力平定台灣的施琅因而感到十分苦悶。不過,他並沒有氣餒,而是繼續關注福建沿海動向,認真總結失敗教訓,慢慢等待東山再起的時機。誰知道,這一等就是整整13年。
東山再起,恩威並施收復台灣
1681年,主政台灣的鄭經去世,鄭氏子孫為了爭奪王位,再次發生嚴重內訌。而此時清廷已經平息了「三藩叛亂」,康熙皇帝也穩固了自己的寶座,於是下定決心以武力統一台灣。這時已年屆花甲的施琅終於等來了夢寐以求的機會。
在福建總督姚啟聖和施琅的同鄉、大學士李光地的極力舉薦下,康熙力排眾議,重新任命施琅為福建水師提督,並加太子少保銜,讓他立刻返回福建,準備出兵。臨行前,康熙專門賜宴施琅。席間他語重心長地說:「在用武力平定台灣問題上,只有朕贊同你的方案,希望你能盡心而為,不要辜負了朕的希望!」感激不盡的施琅豪情萬丈地表示:「老臣今年雖然已經六十有二,但血氣尚未衰竭,還可以報效皇帝和朝廷。如果我此行再次失利,我甘願領罪。」
施琅一到廈門,便夜以繼日地進行出征前的準備,幾乎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他一面操練水師、製造軍械、選配將領,一面蒐集鄭軍情報、策反鄭軍將領、制定攻台方案。經過半年努力,終於萬事俱備,只等出兵。
台灣本島地域狹窄,缺乏戰略縱深,澎湖是其外圍防禦的唯一屏障。澎湖一旦攻陷,台灣不攻自破。1683年6月14日,施琅率領大型戰船300餘艘、水兵2萬餘人、230餘艘中小戰船,從福建東山島揚帆啟程,進逼澎湖。16日晨,施琅向澎湖鄭軍發動第一次進攻。18日,施琅派戰船攻取了澎湖港外的虎井、桶盤二島,掃清了外圍。22日,清朝水師兵分三路再次發動進攻:施琅親率56隻大型戰船組成的主攻部隊,正面進攻鄭軍主陣地娘媽宮;總兵陳蟒等率領由50只戰船組成東線攻擊部隊,從澎湖港口東側突入雞籠嶼,作為奇兵,配合主攻部隊夾擊娘媽宮;總兵董義等率領另50只戰船組成的西線攻擊部隊,從港口西側進入牛心灣,進行佯攻登陸,牽制西面的鄭軍。此外,剩餘80艘戰船作為預備隊,隨主攻部隊跟進。交戰雙方都知道這是決定命運的一戰,於是一交手便展開了廝殺,激戰歷時七晝夜。施琅巧妙利用有利的西南風向條件,採取「五點梅花陣」戰術,即用多艘戰船圍攻鄭軍一艘,集中兵力作戰。頓時,茫茫大海上朵朵「梅花」飛舞,清軍水師越戰越勇,一舉攻克澎湖列島,擊毀鄭軍大小戰船近200艘,殲滅其精銳部隊1.2萬餘人,收降近5000人。鄭軍主帥劉國軒僥倖依靠熟悉的地形帶少數部下逃回台灣。
澎湖失手,鄭氏集團一下子亂成一鍋粥:有主張降的,有主張守的,還有主張撤往呂宋的,一時沒個結果。可是,令他們意想不到的是,施琅並沒有即刻發兵攻台,而是在澎湖安頓下來,一面安撫當地百姓,一面派人撈救跳水未死的鄭軍官兵。對被俘的台灣兵將,施琅下令釋放回台灣,臨釋放前他還專門聲明:「我絕對不會報私仇!當年殺害我父親的人已經死去,與其他人毫不相干。」他還許諾說:「不僅兵士不殺,就連鄭家人只要肯降,我也絕對不會殺。」施琅身邊的人曾問道:「將軍與鄭家具有血海深仇,如今鄭氏子孫已經成為釜中魚、籠中鳥,您為何不快點發兵剿滅,為親人報仇雪恨呢?」施琅說:「我帶兵進攻台灣,這是國家大事,怎麼能趁機公報私仇呢?只要鄭家人真心歸順,我不會傷害他們,否則會引起人們的不滿,連累台灣的百姓。」
與此同時,施琅上疏朝廷,建議對鄭氏集團實行招撫政策,爭取和平統一台灣,使台灣百姓免去刀兵之災。對於施琅的做法,康熙十分讚賞,並傳旨同意了他的建議。年幼的延平王鄭克塽和劉國軒等人,原本害怕施琅復仇,不敢投降,如今看到施琅的確沒有殺害自己的意思,於是連忙派人到澎湖施琅軍前請降。8月13日,施琅率軍抵達台灣,由鹿耳門登陸上岸。劉國軒等人到軍前迎接,台灣各族百姓夾道歡迎。8月18日,鄭克塽率領鄭氏集團文武官員,及明朝宗室在台的魯王世子朱恆、樂安王朱凌等削髮剃頭。隨風飄落的一縷縷頭髮,標誌鄭氏集團正式歸順和南明小朝廷壽終正寢。
施琅收復台灣的捷報傳到京城的時候,正值1683年的中秋佳節。康熙聞訊喜不自勝,脫下龍袍派人賞賜給施琅,又親製褒章嘉許,封施琅為靖海侯,世襲罔替,令其永鎮福建水師。
功成名就,卻留爭議三百年
施琅平定台灣後,在清廷內部產生了一場對台灣的棄留之爭。許多大臣對台灣的戰略地位缺乏認識,主張將台灣人口遷往大陸,放棄台灣的土地。康熙也一度表示贊同此議,認為「台灣僅彈丸之地,得之無所加,失之無所損」。看到朝野上下棄守之聲高漲,施琅心急如焚,連忙上奏了彪炳史冊的《恭陳台灣棄留疏》,堅決主張駐守台灣。在奏疏中,施琅指出,台灣事關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地的防護重任,萬萬不能丟棄。他用自己的親眼所見,進一步論證說,台灣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可為東南沿海地區提供重要物質保障。另外,他還告誡說,對台灣這個地方,荷蘭等外國侵略者無時不想侵佔,我們如若不守住,他們一定會捲土重來。台灣一旦再被外國侵略者侵佔,那時再出兵遠征,將會難於登天。施琅的上疏雄辯有力,一些大臣贊同他的建議,這促使康熙改變了主意,下決心守住台灣。
1696年3月,施琅在福建任上病逝,享年76歲。康熙皇帝聞訊後,痛心不已,下令厚葬,加贈太子太傅,諡號襄壯,並在泉州府學前建祠紀念。至今閩南各地紀念施琅的牌坊、祠堂、碑文仍隨處可見。
然而,三百年來,施琅也一直是位爭議人物。關於他的歷史定位問題,歷來存在不同的聲音。施琅的一生,就史載的情況看,不外乎兩件事:一是反鄭降清;一是統一台灣。也正是這兩點,構成了後人對其評價褒貶揚抑不一的根本原因。關於施琅統一台灣的歷史功績,史學界已有充分肯定。但對於其「叛主投敵」的氣節問題,人們至今爭議較大。
如果說施琅降清是出於「報私仇」,那麼其後來的所作所為已經遠遠超出了個人的狹隘視野。無論是在征討、棄留台灣問題上,還是在善後、治理台灣問題上,施琅都高瞻遠矚,為維護國家和民族利益做出了不可抹煞的功績,無疑是那個時代的傑出政治家、軍事家和愛國主義將領。
如果從「民族英雄」和「民族敗類」的角度來評判施琅,則不免又有「狹隘民族主義」的嫌疑。因為,無論是統治元朝的蒙古族,還是統治清朝的滿族,他們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謀求中華民族的「大一統」是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責任。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的重要王朝,滿族是中華民族的重要成員。歷史上,滿族源於女真,後改金,再改為清,主要居住於東北和華北各地。1644年,滿族貴族在一部分漢族地主武裝的配合和幫助下,取得中國統治權,緊接著發動了長達一個多世紀的統一整個中國的戰爭,最終於18世紀中期開創了中國的空前大統一局面。但長期以來,由於滿族統治者專制殘暴,加上人們認識上的一些偏差,國內有些人把清政府統一中國這件大事,說成是「異族入侵」。即使在新中國成立後,仍有人把清政府看成是「滿清侵略勢力」。因此,有人把施琅看作民族敗類,就是以此錯誤歷史觀為前提的。
有學者曾提出這樣的觀點,讓人感覺頗有新意:施琅降清但不叛鄭。施琅投清後協助清政府實現大陸與台灣的統一,正是鄭成功當年奮鬥的目標,正所謂殊途同歸。著名明清史專家傅衣凌先生就曾說:「鄭成功的復台和施琅的復台雖各有具體原因,但是都隱藏著中華民族的大義。」「兩人的處境不同,征台的出發點不同,但是他們對台灣戰略地位的重要性則有同樣的認識,都堅定地主張保衛台灣。從他們兩人對台灣的認識來說,我們說施琅不是鄭成功的叛徒,而是他的繼承者。 」
事實上,在施琅的故鄉福建省晉江縣施琅紀念館中,有一幅對聯就是這樣寫的:「平台千古,復台千古;鄭氏一人,施氏一人。」後人這樣把施琅與鄭成功相提並論,應該說是拋開「個人感情」的,是基於「中華民族的大義」而對他們的歷史功績的肯定。(原文載於:《環球人物》,作者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泉安堂中醫評價 在 卓家泉安堂中醫診所-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 的推薦與評價
卓家泉安堂中醫診所. 呂金滿 大無畏的付出. 3 yrs Report. 卓泉盦, profile picture. 卓泉盦. 依稀記得初中老師講譯此詩時曾經提到: 讀諸葛武侯出師表不泣淚者不忠、 ... ... <看更多>
泉安堂中醫評價 在 卓家泉安堂中醫診所- 夏至後的天氣燠熱濕悶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卓家泉安堂中醫診所. 夏至後的天氣燠熱濕悶,近日已有不少徹夜吹冷氣導致不適的案例;卓播道醫師建議,睡前開空調半小時讓房間降温,臨睡時換電扇令空 ... ... <看更多>
泉安堂中醫評價 在 Re: [請益] 永和地區中醫推薦- 看板ShuangH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AJ1983 (A.J Affleck)》之銘言:
: 因為自己肚子不舒服很久了
: 過去有肝膽方面的病史(動過刀)
: 然後西醫檢查又找不出病因
: 驗肝功能 肝膽斷層掃描 胃鏡 驗大便 肝臟超音波
: 看起來都很正常
: 可是腹部中央及右側就是會不舒服
: 自己去網路上搜尋
: 惠康中醫
: 釋善堂
: 不知道以上兩間評價如何?
: 或是大家有其他推薦在肝膽腸胃方面有效的中醫嗎?
: Thanks
招牌也是寫卓播臣藥鋪之類的(詳細寫什麼忘了)
好像不太像是診所
網路搜尋卓家老舖 好像有滿多分院的
永和 板橋都有 (泉安堂中醫 仁心中醫)
地址也也沒有寫到福和路這間藥鋪
請問到底應該去哪一家?有健保嗎?
Thank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9.180.20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