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網友 Yun Yu 分享她於1985年和兩個外甥在臺北市中正紀念堂的合照。你也曾經和中正紀念堂合影嗎?
中正紀念堂現址的土地,是日治時期臺灣軍於1905年啟用的山砲隊基地,以及1944年11月啟用的步兵第一連隊基地。1945年戰後,兩基地皆廢除,並於1950年拆卸建物。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此地曾成為中華民國陸軍總司令部、憲兵司令部,和聯勤總部的所在地。林森南路原本從中間穿過,直至中正紀念堂興建後才改為地下道通過。
1975年4月5日,時任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因心臟病逝世,行政院成立治喪委員會,並於同年6月即決定興建中正紀念堂以茲紀念,並聘請俞國華、林金生、蔣彥士、高魁元、趙聚鈺、費驊、賴名湯、謝東閔、蔡鴻文、周宏濤、秦孝儀、張豐緒、林挺生、辜振甫、徐有庠、王永慶等16人為中正紀念堂籌備小組籌備委員,後又於1976年10月成立中正紀念堂籌建指導委員會,聘請張群、何應欽、陳立夫、倪文亞、王雲五、于斌、錢思亮、黃少谷、谷正綱、黃杰、林伯壽、吳經熊、連震東、陳啓天、徐慶鐘、張寶樹、謝東閔、孫亞夫、劉闊才、戴炎輝、劉季洪、周百鍊、蔡鴻文、林挺生、林洋港等為指導委員。
中正紀念堂籌建小組成立後,行政院擇定臺北市城中區(今中正區)東門里杭州南路以西、中山南路以東、愛國東路以北、信義路以南之間地段為建堂基地,並對外徵件;經評選後,決定採用圓山大飯店設計者楊卓成之設計,其建築設計融合南京中山陵之多個元素。隨即於1976年10月31日(蔣公誕辰紀念日)舉行動土典禮,1977年11月開始施工,歷時29個月,於1980年3月31日完工。
1980年4月4日上午10時,舉行中正紀念堂落成典禮暨蔣公逝世五週年紀念大會,各界人士四千餘人參加,並有外賓約四百人觀禮。翌日(1980年4月5日)對外開放,同年7月1日正式成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隸屬臺北市政府。
1986年,中正紀念堂改隸教育部管理,並完成組織條例立法程序更名為「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2007年3月2日,民主進步黨主政的教育部片面將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更名為「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並降為四級機關,該組織條例未依循行政程序送審立法院修法通過。之後,教育部逕自卸下中正紀念堂匾額以及牌樓上的大中至正字樣,曾引發劇烈爭議。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依《文資法》將中正紀念堂的建築主體、大中至正牌樓、公園廣場、圍牆以及迴廊,認定為暫定之市定古蹟。
2007年5月10日,時任教育部部長杜正勝發佈教育部令,訂定《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卻未送審立法院。5月19日,時任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宣布正式改名。6月7日,立法院法制、教育聯席委員會決議廢止臺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在舊組織條例未失效及新組織法未生效的狀況下,泛藍陣營認定民主紀念館不存在,也依此凍結民主紀念館預算。11月9日,文建會將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的主體建築、正面牌樓、自由廣場、迴廊,登錄為國定古蹟,但排除北市府認定的圍牆以及大中至正字樣。
2007年12月7日,在陳水扁政府主導去蔣化的政策之下,中正紀念堂西側牌樓上的「大中至正」四字被卸下,並於翌日(12月8日)改掛上新鑄的王羲之體「自由廣場」四字,這四個字並非由今人所書,而是蒐集晉代書聖王羲之在各帖中的字,拼湊而成;其中「自由」二字來自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廣」字來自王羲之的《懷仁集王聖教序》,但因找不到「場」字,只好借用王羲之的七世孫僧侶書法家智永(俗名王法極)所寫的字。
2008年,新任總統馬英九就職後,行政院於8月21日的院會裡,直接廢止《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同日回復「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的組織編制。
2009年7月17日,文建會公告,國定古蹟「臺灣民主紀念館」更名為「中正紀念堂」,並改由文化建設委員會管理。7月20日,中正紀念堂匾額重新掛回,但在大門口牌樓上的匾額題字仍維持「自由廣場」,並未將原本的「大中至正」掛回。
2012年5月20日,文建會升格為文化部,中正紀念堂改隸屬文化部。
治喪委員會組織 在 林佳龍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知道二二八,但你知道二七部隊嗎?
二二八事件中的有一個民軍二七部隊,這段歷史曾鮮為人知,但了解這一段歷史的人應該都會同意:「二七部隊就是台中精神」。我相信台灣也有許多類似辛德勒名單。
在台中市長任內,曾表揚事件中消失的精英林連宗、陳炘等台中先賢,更全力支持新文化協會2017年興建二七部隊紀念碑,矗立於台中公園東路、南京六街交叉口公園,讓二七部隊的歷史為後世永遠緬懷。
腥風血雨的二二八事件,台中不是傷亡慘重的城市。但這份「幸運」並非陳儀軍隊手軟,而是當時台中有支全國唯一的民軍—二七部隊。二七部隊不僅有組織、有紀律,且傳聞有日人離台前留下的精良武器,警備隊長黃金島等幹部也都受過日本軍事訓練,有過實戰經驗,讓陳儀軍隊多所顧忌,未敢率兵進城任意屠殺。他們的奉獻,免去多少人無辜受害,卻並不邀功。
我在擔任行政院新聞局長任內,即認識二七部隊部隊長鍾逸人前輩。2005年移居台中後,更受鍾前輩照顧。二七部隊默默守護台中,但我始終認為這段歷史太偉壯卻低調。鍾逸人前輩發想,2017年由新文化協會推動興建二七部隊紀念碑,我自然全力支持。
二七部隊精神,是在動亂中,青年站出來保鄉衛土的故事。他們擁有武器,卻沒有拿來為非作歹,而是自願擔起維護社會秩序、治安。直到廿一師逼進台中,他們為避免在市區交戰而生靈塗炭,退守埔里山城。
二二八事件後,二七部隊多人罹難,謝雪紅、楊克煌、周明等避走中國,盧伯毅偷渡朝鮮,蔡鐵城、呂煥章…等,在白色恐怖時代被槍決。鍾逸人、黃金島分別坐牢17年、25年,兩位前輩走出牢房之後,仍為台灣民主奮戰不已。
黃金島前輩生前對我也愛護有加,他以93高齡,於兩年前過世,我出任治喪委員會主委,並在訃聞上題字「永遠的戰士」。告別式當天,前副總統陳建仁代表總統府頒發褒揚令,可謂備極哀榮。今年鍾前輩100足歲,3月7日(日)下午二時,要在紀念碑舉辦「紀念二七部隊」活動,我為他獻上三層生日蛋糕之外,也要再次歌頌他們書寫的那段歷史。
這段歷史在陳彥斌大哥與新文化協會的努力下,一點一點被看見,我們不能忘記在二二八事件中罹難的前輩,也不能不知道曾經勇敢抵抗以及救援過被迫害者的英雄。
今天是二二八,除了國定假日,身為台灣人,應當知道更多關於二二八事件的歷史。
延伸資訊:
二七部隊歷史,在新文化協會陸續舉行座談會、學術研討會、拍攝紀錄片、興建紀念碑後,去年也出版漫畫《二七部隊》,讓74年前這支抗暴隊伍的歷史,不再是難以摸索的歷史迷霧,我也建議大家買一本漫畫《二七部隊》輕鬆研讀,了解二二八中,台灣青年勇敢扺抗意志。
新文化協會今年紀念二七部隊,並製作「二七部隊,1947」徽章(限量),要送給有報名的朋友,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xCCAH4ekKV522RSi6
未報名朋友也歡迎參加,新文化協會特提供二七部隊當年的主食—飯糰,讓參加者一起「吃飯糰,紀念二七部隊」,聆賞福爾摩沙合唱團吟唱。出席者,除了鍾逸人部隊長和我,還有促轉會主委楊翠、二二八紀念基金會董事長薛化元、立法委員Freddy,邀您一同參與。
治喪委員會組織 在 城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政治喪屍是怎樣煉成的
一個叫「香港再出發大聯盟」的組織本週成立,只見發佈會上坐在台前的老董、689、譚惠珠及譚耀宗,你會以為自己睇錯係十幾廿年前的舊新聞,再細心睇,咦,老懵董已變成白眉道人,老態龍鍾,應該唔似舊聞。問你死未,由八十年代一直到2020的三十幾年,坐在台上為共黨辦事的,仍然是同一批人,想起來香港由主權移交一國兩制最終走向大敗局,恍如一齣政治恐怖喪屍片。
大家都知道大聯盟背後是中聯辦駱惠寧導演的選舉機器,但又扮唔關自己事,成立翌日港澳辦發聲明對「香港再出發大聯盟」表示高度讚賞,並表示與大聯盟一起對港人作出強烈呼籲,「拒絕被『攬炒』,選擇發展;拒絕被破壞,選擇法治;拒絕被撕裂,選擇團結;推動香港再出發」。發言人在文中反覆提及「黑暴」、「攬炒」為一切禍患根源,必須盡快遏制。根本中共已經開始在打選戰,以反攬炒為主打,整色整水,香港人冷眼旁觀,只見這班人身水身汗,跑來跑去,相當可笑。
三十年部署的大敗局
上一次為了反佔中而搞的假民間組織,多少有點新意,捧出了一個周融,一個雷鼎鳴,算是新面孔,但結果錢花了政治作用全無。當689下台林鄭登場,還以為有一段政治休養生息期,結果一場送中修例,觸發港人恐共情緒,變成香港有史以來最長時間的街頭抗爭。本來要平息局勢,只要在六月中宣布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公開調查警察暴力行為,事情就可了結。中共算盤是借機進擊,一方面阻止獨立調查,一方面用止暴制亂擴大暴力鎮壓,並乘武肺危機收回高度自治。中共的極左強硬,原本以為有厲害後著,結果派了山西布政司駱惠寧出任總督後,竟然是起用一棚早已失去民心多時的政治喪屍去打民意戰。老董689乃劣績班班失敗政客,神憎鬼厭,究竟憑什麼可以爭取中間派民意。譚氏雙殺耀宗惠珠二人,由九十年代起任中共在港字頭的「雙花紅棍」,但從未試過做成功一件事。他們侍奉過的中共領導人,已經換了三代,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到習近平,九七至今港中關係搞到如斯田地,難道這棚政治喪屍真的一點責任也沒有嗎?
紅而不專庸才當家
港人港治的失敗,在於中共根本沒有Learning Curve,由八十年代起籌備政權移交過渡,開始培植所謂治港人才,689那時在安子介提攜下成為中共眼中的未來人才,還有由港英「過底」的譚惠珠、范徐麗泰、民建聯四大天王,最後,一個又一個變成了政治喪屍。共產黨從來沒有反省,為什麼主流香港人不接受中共悉心裁培的建制精英?原因很簡單,英治時代是閣下先晉身社會精英之列,才有機會被吸納為建制,這叫做就地而治Indirect Rule,因為這些精英本身已經是專業翹楚有社會影響力,他們成為建制後,就能夠帶給英殖政府多一重合法性,因此行業翹楚才會被賞識委以公職。但中共脫不了封建用人文化,政治忠誠為先,能力次要,所謂先紅後專,成為奉承諛媚庸才上位捷徑,打入了建制之後,利用權力關係網,出任上市公司非執董、馬會voting member以至「大董」,Hong Kong Club會員,晉身社會精英之列,剛好掉轉過來。中共以為靠這棚人來維穩,其實是這棚人靠中共搵食。三十年來連基本的政治論述能力也欠奉,這種貨色放在內地,連地方省市政協也不入流。
所以,他們也很聰明,永恆地將自己的政治失敗,歸咎於外國勢力、RTHK及肥佬黎,而共黨老細來了又去,去了又來,姜恩柱、高祀仁、彭清華、張曉明、王志民到駱惠寧,廿年來他們還是拿出同樣的三度板斧,新任老細於是又拿起這板斧劈向RTHK、肥佬黎及外國勢力,而成棚人又起個壇繼續食其政治飯。
港人治港,注定是大敗局!
治喪委員會組織 在 時任中華民國總統的蔣中正因心臟病逝世,行政院成立治喪 ... 的推薦與評價
6月7日,立法院法制、教育聯席委員會決議廢止台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在舊組織條例未失效及新組織法未生效的狀況下,泛藍陣營認定民主紀念館不存在, 也依此凍結民主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