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湖泊的開發未來,本想走向光明,卻愈發黯淡⋯⋯
#綠能、#生態、#文化 的衝突,再次上演。
波索湖(Lake Poso)是位於印尼東部山區、超過200萬年的古老湖泊,附近曾發生數波嚴重的宗教衝突事件,造成上百人死亡、上千人流離失所。當地領袖迫切希望,藉由耗資7億美元的 #水力發電廠水壩計畫,創造當地團結、光明的綠能未來。
不過這項水壩計畫不只沒能修復歷史傷口,反而對他們的社區與生計造成新的威脅。
建設公司向當地索取越來越多的土地、建設超過10年只完成一半、預計執行將對當地 #永續漁法 與 #湖泊生態系 造成威脅的 #河口陸化 工程、拆除對當地人意義重大的古橋⋯⋯,耗費這麼多社會、生態、文化成本的水壩計畫,真的只是為了供給當地社區用電嗎?
「電力不可能只是供給給我們使用,因為我們不需要那麼多」,這些電力將透過輸電線,送往附近的 #鎳礦 重鎮。
當開發總是以企業利益為優先,「怎麼可能達成地方繁榮?」如今要再割讓更多土地給開發公司,感覺就像是要當地人退後一步,讓現代化願景在沒有他們存在的地方往前推進。
「我們的孫輩會怎麼想?認為我們很友善?還是很愚蠢?」
☆ 更多東南亞深度環境報導,鎖定《環境資訊中心》:https://bit.ly/2M8hitc
#東南亞環境新聞
===
🌍加入定期定額捐款,支持環境資訊傳播 https://goo.gl/phNqwG
同時也有2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漢光37號演習進入第二天,國軍第二作戰區今天清晨4點實施夜間機動演練,利用夜色掩護趕抵戰術位置,防止登陸的敵人進入花蓮市境內。此外,陸軍關渡指揮部則在淡水河部署M60A3戰車、雲豹甲車、迫擊砲,模擬敵軍試圖從淡水河口突入,直搗大台北,軍事專家表示,今年受疫情影響,國軍簡化許多演練步驟。 詳細新聞內...
河口陸化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漢光37號演習進入第二天,國軍第二作戰區今天清晨4點實施夜間機動演練,利用夜色掩護趕抵戰術位置,防止登陸的敵人進入花蓮市境內。此外,陸軍關渡指揮部則在淡水河部署M60A3戰車、雲豹甲車、迫擊砲,模擬敵軍試圖從淡水河口突入,直搗大台北,軍事專家表示,今年受疫情影響,國軍簡化許多演練步驟。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4632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河口陸化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漢光37號演習進入第二天,國軍第二作戰區今天清晨4點實施夜間機動演練,利用夜色掩護趕抵戰術位置,防止登陸的敵人進入花蓮市境內。此外,陸軍關渡指揮部則在淡水河部署M60A3戰車、雲豹甲車、迫擊砲,模擬敵軍試圖從淡水河口突入,直搗大台北,軍事專家表示,今年受疫情影響,國軍簡化許多演練步驟。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4632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河口陸化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重返十三行常設展
第二次帶著聽眾朋友走入十三行博物館,首先由館方解說員 #鄒昀臻小姐,為大家介紹此常設展,此常設展共分為六個單元:
單元一 發現十三行
本單元自博物館一樓大廳左側開始,利用飛機與鐵渣模型的展示及互動設計,重現十三行遺址的發現經過。民國四十四年秋天,一位空軍飛行員隨機飛越觀音山上空時,驚見飛機的羅盤出現了磁力異常的反應,他以為發現了鐵礦,才會影響羅盤!於是少校決定協同地質學家林朝棨等人前來探勘,才知道在地面上到處可見的鐵塊與鐵渣,其實是史前人類煉鐵的遺留物,另外也發現了許多史前陶片、石支腳與凹石等,由此判斷為史前遺址,並根據此地的地名,命名為「十三行遺址」。
另外,本區也陳列十三行遺址地層、考古探坑工作模型、遺址發掘影帶等,以傳達考古學相關知識。
單元二 搶救十三行
1989年政府計劃在十三行所在地進行污水廠興建工程,此舉勢將徹底破壞十三行遺址,考古學家大力呼籲保存遺址,並在社會大眾的熱烈迴響下,進行十三行遺址的搶救工作。本單元的主要用意,即在紀錄此一臺灣社會史上的重要事件,呈現當年文化保存與經濟發展間的矛盾,以收鑑古知今之效,並希冀這樣的衝突不再重演。
展場中陳列了當時的簡報與影像紀錄,並藉由怪手、抗議海報與探坑出土文物的模型擺設,帶領觀眾回到搶救發掘現場,感受當時的壓力與無奈。
單元三 探索十三行
舊名八里坌的八里,山水環繞、雨量均勻,氣候溫熱宜人,其東南側為沖積平原之外,後方是觀音山,西北接大海,東北側為淡水河口,水陸資源非常豐富,相當適合人類居住,早在西班牙、荷蘭時期,八里即有平埔聚落。本館特設立「八里坌繁榮時期」、「回到清初漢人出入墾時期」、「回到荷西時期」及「回到史前時期」等四個時期進行介紹。其中史前時期的展區中,我們設計了刺青、捕鹿的互動設計,及仿製原住民獨木舟的陳列,藉此呈現部分原住民生活的面貌。
要了解八里,除了從歷史面向外,地理環境的演變亦不可忽視,因此為瞭解八里地區的自然環境,及遺址分布與地質環境變遷的關係,特於五處地點鑽取連續岩蕊,希望由該地沉積物內容,探究當時期的地形及演變。經研究,挖仔尾至十三行遺址一帶,一萬年前為陸地,一萬年至六千年間因全球海平面上昇,而為海水淹沒。一直到六千年前左右,全球海水面沒有顯著的改變,這一帶才因沉積物而成為陸地。陸地的誕生,提供了十三行人的居住場所,一千八百年前,十三行人在此大規模定居。
臺灣北部東北季風強盛,產生東北往西南方向的沿岸流及輸砂。近十年來,臺北港防波突提的興建,使得淡水河口以南、防波堤以北之海岸泥沙淤積加劇;反之,臺北港西南之海岸則加速侵蝕,人為的建物成為海岸線變遷的另一主因。
單元四 走進十三行
在這個單元裡,我們利用考古學家的研究結果及合理的推測想像,復原了十三行人的生活情景,呈現他們的生計活動、交易、墓葬、工藝技術、服飾、家屋與聚落等各個面貌。為了讓十三行人的生活情景更為逼真,我們將此區營造成劇場,利用音效、燈光及旁白,帶領觀眾認識十三行人一天的生活。
當時為求復原圖的逼真與生動,繪製者除了設定時間及場景,親自自八里海灘取景攝影外,並聘請演員充當原住民,扮演劇場中的角色,以進行拍攝紀錄,再依據其成果繪製。
單元五 遇見十三行
這個單元是我們展覽的重點所在,因為遺址出土的文物就陳列在這裡。藉由實際文物的擺設,帶領觀眾想像十三行人的生活面貌。除了文物外,此區對於十三行人的墓葬、遺址的出土現象,也做了更為詳細的解說。另外,利用十三行出土人骨所復原的十三行人面貌亦陳列在此。
復原十三行人面貌計畫是國內考古學界首次與國外學者合作所進行的研究計畫。在計畫執行的過程中,亦遭遇許多困難,例如十三行人骨,因長期埋在地下,經常受地層擠壓或各種侵蝕因素,而脆弱變形,或分離散落,增加復原工作的難度。再者,人骨只能提供頭型和面形,關於眼耳口鼻和鬚髮等部分之復原,就需要依賴相關之生物性資料和民族誌比對資料。另外,人的神韻和性格,及其容貌上的裝飾,都需要參照相關的民族誌資料。這個計畫總共成功地復原了一位男性、一位女性和一個兒童的面貌。
單元六 認識十三行
這個展區中強調的是資訊的傳遞,讓有興趣深入探究的觀眾,得以在本區中自我探索。因此本區主要為互動的考古遊戲,及相關的影帶:如「複製文化層─展示製作紀錄」、「考古發掘日記」、「如何測出十三行人的年代」、「臺灣的平埔族」以及「臺灣的南島民族」等。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河口陸化 在 台江國家公園,園名源自18世紀以前台灣西南之潟湖 ... 的推薦與評價
... 園名源自18世紀以前台灣西南之潟湖台江內海,但潟湖在18世紀中葉以後逐漸陸化, ... 真正紅樹林植物是指「只生活在河口潮間帶之木本植物,而且具有為適應環境而 ... ... <看更多>
河口陸化 在 淡水河紅樹林擴張的困局(我們的島1154集2022-05-02) 的推薦與評價
... 影響排洪#關渡自然保留區#解編#關渡自然公園#泥灘地#紅樹林# 陸化 #水鳥#底棲 ... 濁水溪 河口 的生態綠洲|脫離「攪飯配沙」的日子(我們的島第1209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