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界白袍紀事:半世紀臺大醫院國際醫療史】
在學生時代,就很好奇,為何台大的楊泮池校長(時任胸腔科主任),會對伊斯蘭教有所瞭解,甚至還會說幾句阿拉伯語。這對來自馬來西亞的阿金來說,格外的親切,因為這是我從小身邊所接觸的文化。後來才知道,原來有不少台大醫院的老師,都曾到過沙烏地阿拉伯進行國際醫療交流。
近期比較有聽說的是,台大和印尼的醫療交流,看了這本書,才知道還有利比亞、越南、蒙古國、瓜地馬拉。對於醫療人文關懷、台灣醫學史有興趣的朋友,或者對學醫有興趣的國高中生,可以來看看這本書。
藉由國際醫療援助,不僅讓台灣被世界看見,也讓參與者有所成長與收穫!
國際醫療交流最大的意義就是將醫學的人道精神發揮到極致,
Taiwan Can Help,台灣在半世紀以前就做到了!
醫療交流的影響力,有時難以想像,也無法用量化數據來評估。
不僅治療疾病、不只交流醫療技術,更是交流一份情感與友誼。
台大醫院吳明賢院長說:「台灣最成功的外交有兩個領域,一個是顧肚子——農耕隊,一個是顧身體——醫療。食物與健康都是民生基本需求,不因政治、種族而有所差別,台灣也因此得到了肯定與友誼。臺大醫院從1964年派出利比亞醫療隊開始,參與國際醫療交流已逾半世紀,見證了台灣的醫療外交,如果沒有留下紀錄,可能只是一些人的回憶,但是寫下來,它就成為歷史的一部分。參與國際醫療交流,不只是協助政府達成外交任務、增進台灣能見度,也是善盡作為地球村的一份子。而對臺大醫院來說,也因此得到較多主治醫師的名額,留下人才,如今有很多院長級的醫師,年輕時候都曾遠赴利比亞、沙烏地阿拉伯,他們願意離開舒適圈,接受挑戰、迎向未知,不只幫助別人,也讓自己成長,藉著在異國行醫拓展視野,增加歷練,後來都成為該領域的佼佼者、醫院的領導者,甚至衛福部長,足以成為年輕醫師的典範。」
=====
目錄
推薦序1 讓無國界的醫療交流一直存續下去/侯勝茂
推薦序2 極其珍貴的醫療外交經驗/林芳郁
推薦序3 醫療外交是值得推動的事/陳明豐
推薦序4 國際醫療幫助他國,也有益醫師成長/何弘能
總策劃序 讓回憶成為歷史/吳明賢
前 言 推動國際醫療,展現台灣軟實力/婁培人
結 語 實踐人道精神,重新思考醫學的本質/朱家瑜
第1章 半世紀醫療外交緣起—利比亞
利比亞醫療服務大事紀
5位醫師負責兩百張病床,忙到沒日沒夜
醫師必須「十項全能」,隨時互相支援
有了台灣醫師,利比亞病人不用再遠赴義大利
遇見火爆少年格達費
歐洲進修,影響一生
醫療外交尖兵,讓台灣名揚異域
第2章 伊斯蘭東西文化交會—沙烏地阿拉伯
中沙醫療團大事紀
「愈是疼愛的孩子,愈要讓他接受訓練」
自告奮勇,迎向充滿未知數的挑戰
用實力贏得肯定,促成中沙醫療交流
建立制度、培育人才,才能真正讓民眾受益
文化衝擊大,尊重、包容創造雙贏
共用杯子喝飲料,尊重不同風俗
久旱逢甘霖,民眾淋雨狂歡
什麼病都看,練出全才
「聯合國」般的環境,年輕醫師快速成長
接觸歐洲醫學發展,拓展視野
學習承擔責任,從醫師蛻變為經營者
第3章 新時代國際舞台增輝—越南
臺越醫療大事紀
台灣醫療實力堅強,國際交流開步走
臺大醫院技術轉移,越德醫院成為越南移植醫學重鎮
病患重獲新生,視臺大醫院醫師為貴人
傾囊相授不藏私,給釣竿也給漁網
術前溝通,術後協助照顧病人
團隊來臺大醫院受訓,深度學習有效率
搶救心跳,面對複雜疾病不再束手無策
前一天在臺大醫院開刀,第二天在越南開刀
肺臟移植難度高,最晚發展
親自上刀,才是真正的學習
傳授protocol,基礎工程第一步
教整個團隊,不是只教一個人
那一晚,真希望有哆啦A夢的任意門
從臨床到研究全面提升,交流更有意義
學會變通,提供當下環境中最好的醫療
為病人著想,提供多種選擇
看到一張病床擠3個病人,才知台灣人多幸福
臺越相隔千里,藉醫療交流搭起友誼之橋
BOX 臺越交流幕後推手,從頭到尾全都顧
BOX 「NTUH-HOPE」臺越醫療交流計畫
第4章 千里外大漠醫療交流—蒙古國
臺蒙醫療交流大事紀
供需相符,資源才能發揮效益
有呼吸器卻沒有供氧系統,基礎建設待建立
腎臟切片過程驚險,病人痛到大叫
完成蒙古國第一例內視鏡修補耳膜手術
臺蒙醫師合作完成兒童聽損的基因研究
蒙古國中風死亡率高,協助成立第一個腦中風中心
手把手示範教學,醫護人員能力大增
多管齊下,降低中風風險
常見風濕性心臟病,像過去的台灣
解決眼前的病痛,也培養解決未來問題的能力
蒙古醫師認真學習,弄懂每一個「為什麼」
學會技術也要發揮所長,才能真正造福當地民眾
地大無法常就醫,設計適合的醫療模式
護理師輪流支援,長達半年
分享衛教經驗,發揮護理師強項
突破語言障礙,交流更順暢
從善如流,蒙古醫院也有活力走廊
生殖醫學交流的經驗與新生命誕生的喜悅
打排卵針到懷孕後追蹤,從頭教到尾
軟硬體同時到位,成功率才會提高
傳承經驗,讓更多人受惠
互派團隊,交流模式成功
教技術容易,建立文化難
病歷在病人手上,醫師難整合
國際交流拓展視野,也看到城鄉差距
與其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醫師能幫多少忙?政治改革才是根本
第5章 新南向攜手產業共進—印尼
臺印醫療交流大事件
響應新南向政策,深耕臺印醫療交流
一封來自印尼的電子郵件,意外促成交流
印尼醫師學習超音波,測量唇顎裂孩童的吞嚥功能
長短腳的孩子經手術、復健,又能踢球了
建構緊急醫療系統,搶救垂危生命
想成功移植器官,不能只靠外科醫師
團隊完整學習,才可能發展移植醫學
台灣基層醫療普及,膽道閉鎖有機會治療成功
膽道閉鎖的印尼幼兒,等不到未來
兩個孩子來台移植肝臟,重獲新生
兵分兩路,推動國際醫療
遊戲中學習跨科合作,提升效率
護理團隊快速補位支援,解決問題
不只學醫術,更重要的是醫院管理
藉醫療交流傳遞思想與行為的DNA
把價值觀與信念留在異國,影響力難以估計
培訓當地醫護人員成為種子教官
分享制度與經驗,臺灣當仁不讓
移植台灣經驗並非易事
出發點單純,收穫反而出乎意料
有能力,就應該回饋國際
BOX 半世紀醫療外交耕耘,新時代國際舞台增輝
BOX 善盡世界公民責任,讓他國因台灣而改變
第6章 火山下婦幼健康提升—瓜地馬拉
臺瓜醫療交流大事件
訓練當地醫護擔任種子教官,才能永續經營
同步提升軟硬體,搶救新生兒
看到助產士接生,彷彿時光倒流
「人」是最重要的資源
臺大醫院代訓瓜國護理師,回國後就能開班授課
不是幫忙接生,而是幫忙找出問題
提升醫療水準,需要在地醫護自發投入
先確保母子均安,再改善開刀技術
孩子是未來的希望
在地醫護求知欲強,討論熱絡
產婦集中,感染風險令人擔憂
黃金1分鐘,從鬼門關救回小生命
小孩不是大人的翻版,新生兒也不是兒童的縮小版
交流新觀念,深化夥伴關係
產房有兒科醫師輪值,值得台臺灣借鏡
中醫醫人,上醫醫國
生平第一次,由學員頒發感謝狀
凡事起頭難,改善生產死亡率需30年
臺瓜雙方共同努力,才看得到成效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的網紅旅行熱炒店 The Travel Wok Podcas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沙烏地阿拉伯 + #單車旅行 + #台灣查某視角 = 不可錯過的精彩壯遊故事! 甫從學校畢業的Yoga,獨自踏上了橫跨歐亞的單車壯遊之路,打算從中亞一路騎到歐洲,作為自己的畢業旅行;然而,路上從車友得知沙烏地阿拉伯正好開放觀光簽證,使她毅然決定改變計畫,來到這個幾乎沒有背包客踏足的國家,並且成功...
沙 烏 地 阿拉伯 食物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0707紐約時報
*【Eric Adams贏得紐約市長選舉民主黨初選】
在對11.8萬張缺席選票進行統計後,布魯克林區區長Eric Adams的領先優勢縮小至一個百分點(8400票),險勝Kathryn Garcia,拿下民主黨提名。目前尚不清楚其他參選人是否會對結果提出異議。若沒有人這樣做,Eric Adams將有可能成為這個美國最大城市的第二位黑人市長。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06/nyregion/eric-adams-wins.html
*【瓦礫中發現了更多遇難者遺體】
邁阿密公寓倒塌死亡人數升至36人,熱帶風暴“Elsa”加大搜尋難度。在剩餘樓體被拆除後,更多遇難者遺體被發現;救援人員沒有在廢墟中發現生命跡象。搜尋工作仍在繼續,官員們試圖確認在倒塌時大樓裡到底有多少人。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7/06/us/miami-building-collapse-updates
*【不斷上漲的石油和天然氣價格增加了美國的經濟挑戰】
專家表示,燃料價格上漲的時期可能很短暫。但如果消費者開始有感,這可能會給拜登和美聯準會帶來問題。美國油價基準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週二觸及每桶 76.98 美元,為六年來的最高水平,因為OPEC、俄羅斯及其盟友再次未能就增產達成一致。當天晚些時候價格有所緩和,但仍比 5 月中旬高出近 10 美元/桶。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06/business/economy/gas-oil-biden-economy.html
*【OPEC衝突的背後:海灣地區日益激烈的競爭】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希望增加石油產量,這讓它的競爭對手沙烏地阿拉伯很惱火。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06/business/Saudi-Arabia-UAE-OPEC.html
*【五角大樓取消了有爭議的100億美元技術合約】
美國國防部新聞發佈會上說,被稱為“JEDI”的聯合企業防禦基礎設施的合同“不再滿足其需求”,但它表示將就未來的雲計算合同向亞馬遜和微軟招標。五角大樓的聲明是為了安靜地結束多年的法律糾紛和技術索賠,許多人認為這是一個為聯邦政府提供雲計算服務的重要合約。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06/technology/JEDI-contract-cancelled.html
*【“不要為了參觀泰姬瑪哈陵而犧牲生命”:印度重新開放但恐懼蔓延】
印度從第二波疫情重創中逐漸復甦,並且開始逐步放鬆限制性措施,包括重新開放泰姬瑪哈陵等最著名的旅遊勝地。但對新一波感染可能來臨的擔憂給正在恢復正常的生活蒙上了一層陰影,該國14億人口中僅有 4%接種了疫苗。一名導遊說:不要為了參觀泰姬瑪哈陵而送了你的命。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06/world/asia/india-covid-taj-mahal.html
*【Covid-19實時更新】
#Delta 變種席捲全球,研究人員正在追踪疫苗對它的預防效果,並得到不同的答案。在英國,研究人員在 5 月份報告說,兩劑輝瑞-BioNTech 疫苗對預防 Delta 引起的症狀疾病的有效性為88%。蘇格蘭 6 月的一項研究得出結論,該疫苗對該變體的有效率為79%。加拿大的一組研究人員將其有效性定為87%。以色列衛生部宣布,輝瑞-BioNTech 疫苗對所有冠狀病毒感染的有效性為 64%,低於5 月份的約95%,之後 Delta 變種開始在以色列幾乎完全佔據主導地位。儘管這些數字的範圍似乎令人困惑,但疫苗專家表示,這是意料之中的,因為單一研究很難準確確定疫苗的有效性。
#美國冠狀病毒疫苗接種的步伐相對平穩,拜登總統週二呼籲雇主在工作場所設立診所,並為工人提供帶薪休假,這是重新推動數千萬仍未接種疫苗的美國人的一部分。拜登在簡短的評論中說:請現在接種疫苗,它有效,免費,從未如此簡單,它從未如此重要。
#上個月在德州參加一個宗教營地的超過 125 名兒童和成人的 Covid-19 檢測呈陽性,該聲明還警告說,可能還有更多人接觸過該病毒。
#美國移民拘留中心報告說,被拘留者冠狀病毒感染的人數大幅增加。公共衛生官員指出,很少有被拘留者接種了該病毒的疫苗,而日益擁擠的設施可能是爆發的熱區。
#以色列和韓國達成輝瑞疫苗置換協定。根據該協定,以色列將把70萬劑即將過期的疫苗送往有緊迫需求的韓國,韓國將在9月和10月送回同樣劑量。此前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一項類似協議宣告破產,後者認為該批疫苗過於接近保質期。據時報資料庫,以色列是世界上接種疫苗最快的國家之一,該國57%的人口已完全接種疫苗,韓國這一數字僅有10%。
#經濟困境開始出現在吉隆坡和其他馬來西亞城市的社區:人們家門外掛著白旗,表明他們需要食物或其他援助。根據《紐約時報》的數據,隨著馬來西亞冠狀病毒病例繼續上升,過去兩周平均每日感染率上升了 19% ,政府週六宣布收緊幾個地區的限制,包括吉隆坡和雪蘭莪州的大部分地區。根據《紐約時報》的數據,該國上週每天有 6,539 例病例,只有 8% 的人口接種了疫苗。
#希臘是一個嚴重依賴旅遊業的國家,該國於 5 月重新開放給外國遊客,該國的官員周二宣布對該國的酒吧和俱樂部實施更嚴格的規定,原因是新的Covid-19感染突然急劇增加。病例激增加劇了人們對在旅遊旺季爆發第四波疫情的擔憂。
#澳洲最大的兩項體育賽事大獎賽和機車大獎賽原定於秋季舉行,但當局宣布,將連續第二年取消。維多利亞省體育部長Martin Pakula發表聲明:令人非常失望的是,這些備受喜愛的賽事無法繼續進行,因為這就是大流行的現實,在我們獲得更高的疫苗接種率之前,我們無法恢復更多正常設置。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7/06/world/covid-19-vaccine-coronavirus-updates
*【塔利班在爭取勝利的過程中試圖美化自己的形象】
叛亂分子在佔領新的領土時,正試圖把自己重新包裝成有效的統治者。但有更多的證據表明它們是未經改革的。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06/world/asia/afghanistan-taliban-women.html
*【俄羅斯一架載有28人的客機墜毀,據悉無人生還】
當地媒體報導,這架飛機當時正在執飛遠東堪察加半島的區域航線,似乎是在大霧天氣,第二次試圖降落時,撞上了山崖。這是過去三年半以來俄羅斯發生的第三起重大民航事故。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06/world/europe/russia-plane.html
*【員警被刺傷暴力事件分裂香港】
警方週二稱逮捕了包括六名中學生在內的九名男女,稱其涉嫌製作炸彈、策劃恐襲。此前一名男子在七一當天刺傷員警後自殺,港府同樣如臨大敵。當局認為,這些“黑色暴力”突顯了北京實施新國安法的必要性,並暗示可能需要採取更嚴厲的措施。這也在民主運動內部重新引發了令人不安的辯論:在沒有一個合法和平抗議的威權環境下,民主運動是否可以寬恕乃至支持暴力。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06/world/asia/hong-kong-bomb-violence.html
*【對中國商業精英來說,不碰政治不再是可能選項】
自去年螞蟻集團上市被叫停以來,中國開始不斷加強對本土科技公司的監管。對滴滴的打擊可能會產生更深遠的影響。商界人士和企業家表示,這是北京發出的一個強烈信號,即不鼓勵中國科技公司在美國上市,尤其是在兩國為科技霸主地位而爭鬥之際。而對於商界人士來說,不管他們喜歡與否,中國現在的科技與政治已經密不可分。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06/technology/china-business-politics-didi.html
*【死在學校裡的孩子:原住民兒童遺骸揭開加拿大的種族傷疤】
幾代加拿大原住民家庭被迫將孩子送到寄宿學校,接受同化教育。這些學校中還廣泛存在著身體、性和情感虐待。新近發現的一批兒童遺骸令這段歷史再次成為輿論焦點。
https://cn.nytimes.com/world/20210706/indigenous-residential-schools-photos/
沙 烏 地 阿拉伯 食物 在 紫丁香婦幼關懷協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各位粉絲朋友們,新南向市場商機林立,各國更積極開拓伊斯蘭市場,如何準確佈局?又如何與穆斯林國家接軌?由學者教授們為大家深入分析,這一系列的清真文章,將讓大家更能掌握並瞭解進入新南向市場的龐大商機。
<清真系列文章一>
【掌握伊斯蘭(穆斯林)商機-佈局新南向市場】
國立中興大學 李宗儒教授
嶺東科技大學國際企業系助理教授 林永順
根據「伊斯蘭合作組織」(Organisation of Islamic Cooperation)的統計,全球穆斯林人口已於2018 年突破18 億,占全球總人口24% ,未來世界人口中每四個人就有一位是穆斯林。全球穆斯林消費者文化多樣且地理分佈廣泛,生活用品和相關服務帶推動2萬億美元的市場經濟,受到伊斯蘭信仰啟發的道德需求影響,統稱為「伊斯蘭經濟」。由於穆斯林消費者基於伊斯蘭法律的專用產品和服務需求不斷增加,伊斯蘭經濟在全球建立越來越重要的基礎。
根據杜拜伊斯蘭經濟發展中心的區分伊斯蘭經濟分為「伊斯蘭金融(Islamic finance)」、「清真產業(Halal industry)」與「伊斯蘭生活風格(Islamic lifestyle)」等領域,其中各領域又涵蓋「伊斯蘭知識(Islamic knowledge)」,包括伊斯蘭相關知識的教育訓練課程跟會議;「伊斯蘭標準(Islamic standards)」,主要為認證與驗證;「伊斯蘭數位經濟(Islamic digital economy)」,為企業育成加速器計畫與設立創新園區。
依據State of the Global Islamic Economy Report(2019/2020)指出全球「伊斯蘭整體經濟」分數最高為馬來西亞,其次依序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沙烏地阿拉伯、印度尼西亞、阿曼、約旦、巴基斯坦、科威特、卡達。以「伊斯蘭金融」層面而言,分數最高為馬來西亞,其次依序為巴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沙烏地阿拉伯、印度尼西亞、約旦、阿曼、科威特、巴基斯坦、卡達。「清真食物」層面分數最高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其次依序為馬來西亞、巴西、澳大利亞、蘇丹、巴基斯坦、阿曼、文萊、土耳其、伊朗。
因此,伊斯蘭國家的未來經濟發展將快速成長,已經成為近來各國積極開拓的商機,隨著全球穆斯林自我認同意識逐漸覺醒,臺灣企業可以多多關注穆斯林市場,參考上述各個國家需求,依據本身專業領域,創造企業轉型契機達到拓展國外穆斯林市場。
各位紫丁香婦幼關懷協會的朋友們,穆斯林市場有獨特之處且人口眾多,與我國友好的馬來西亞與印尼等國是穆斯林經濟與消費能力名列前茅的國家,亦有其他可開發的穆斯林國家,為能提前參與新南向國家的經濟發展,大家可以透過參與各式清真展覽、文章、認證機構等,提前瞭解穆斯林市場商機與清真認證方式,建立企業品牌與穆斯林國家接軌,準確佈局穆斯林市場以迎接新興商機。
(第一篇完。清真系列共有十二篇,敬請期待....)
#婦女專欄
#清真系列文章
#新南向市場
#伊斯蘭商機
--------------------------------------
更多文章與新知~請上紫丁香官網:
https://new.lilac.org.tw/
沙 烏 地 阿拉伯 食物 在 旅行熱炒店 The Travel Wok Podcast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沙烏地阿拉伯 + #單車旅行 + #台灣查某視角 = 不可錯過的精彩壯遊故事!
甫從學校畢業的Yoga,獨自踏上了橫跨歐亞的單車壯遊之路,打算從中亞一路騎到歐洲,作為自己的畢業旅行;然而,路上從車友得知沙烏地阿拉伯正好開放觀光簽證,使她毅然決定改變計畫,來到這個幾乎沒有背包客踏足的國家,並且成功騎車橫跨了渺無人煙的沙漠。
這一路上原以為可以享受自己騎車的寧靜,誰知道身旁卻出現了一群人,如影隨形的糾纏著他們,這些人到底是誰?他們想做什麼?在這個2013年才開放女性騎乘自行車的國家,Yoga騎著車現身,對他們帶來了怎樣的震撼?在公共領域被完全隱匿、深藏於罩袍(Abaya)下的沙國女性世界,又是怎樣一番風貌?
在這集節目裡,就讓我們一起循著Yoga的足跡,突破極權統治、宗教戒律、家族傳統、性別框架的層層阻礙,挖掘神秘面紗下的沙國真實面貌,尋找跨越文化、宗教與性別的真摯友誼!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014
[來賓簡介]
Yoga,旅行一年的單車背包客,從吉爾吉斯帕米爾高原途經8個穆斯林國家,到達沙烏地阿拉伯的紅海海岸。
[本集重點]
02:23 為什麼會選擇單車旅行,以及旅行路線
05:16 認識沙烏地阿拉伯:英國與鄂圖曼相爭的意外得利者?
10:45 講話要小心!談今日的沙烏地阿拉伯政治現狀
15:45 自行車旅行的安排方式
17:06 沙漠騎車露營,如影隨形的沙國警察
21:42 人民保母與恐怖情人,因為被跟蹤而獲得免費食物與住宿
23:50 女性單車客=稀有動物?2013年之前女性不能騎單車的國家
27:08 遇到想幫忙結果自己被幫忙的人
29:16 有幸被媒體採訪,沒想到播出來的卻是⋯⋯
32:58 男女隔離的互動模式、Sadiq(朋友)帶來的意外驚喜
35:42 旅館借宿時,遇上結婚派對,揭開面紗之後的神秘世界
38:16 在沙國交女生朋友,面紗藏不住的友情
42:13 掙扎一週才終於能踏出一步,緩慢的交朋友過程
44:31 沙國的另一面:都會女性、水肺潛水教練
48:05 不同家律嚴謹程度的影響,與光榮殺戮,性別暴力
50:35 結語
[勘誤與補充]
- 42:13處開始與女性朋友Ebtehaj的相遇故事,Yoga提到的「侄子」與「姪女」應為「表弟」與「表妹」,海外旅行久了中文稱謂不熟悉,還請大家見諒XD
- 本集上架時(2020/9/18),Yoga已經成功離開沙國,正在繼續往下一個目的地前進。
- 本集因為器材與地點限制,來賓是使用手機在戶外錄音,有些段落雜音非常重,實在無法去除,還請聽眾們多多包涵!
[以下各大平台亦可收聽]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7v9hnAmkISaNWHgV9IVgfw
Apple Podcasts https://podcasts.apple.com/tw/podcast/id1518914711?i=1000491737508
Google Podcasts, SoundOn, Firstory, Baabao, KKBox
所有平台收聽連結請點此 ltsoj.com 或者直接搜尋「旅行熱炒店」
喜歡旅行、熱愛分享的你歡迎與我們合作!!
IG: instagram.com/travel.wok
#podcast #travel #播客 #音頻 #自助旅行 #中東 #伊斯蘭 #穆斯林 #沙烏地阿拉伯 #阿拉伯半島 #單車 #壯遊 #極權統治 #性別刻板印象 #性別暴力 #女權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1zmuCzwXEe4/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