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用過這樣的拋棄式底片相機嗎?
要拍下一張時,需要轉動相機右上角的齒輪才能繼續拍,
沖洗成紙本照片時也是整台送去相片冲印店。
也附有閃光燈哦。
當時記得在各大觀光景點的店家都會賣這個商品,
也在中小學畢業旅行時買過,真是令人懷念。
感謝老派社團成員提供,期待分享更多經典時代寶物。
#拋棄式相機
#報時光UDNtime
歷史新聞
【1995-08-04/民生報/18版/生活新聞】
拋棄型商品 將受嚴格限制
環保署決定立法管制其用途 要求使用再生材質或課以高回收清除費
【記者薛荷玉報導】包括使用後即拋棄的相機等「拋棄型」商品,環保署即將立法,要求其限制使用用途、必須使用再生材質或課以較高的回收清除處理費。
由於現代人講求方便,許多原本可以長期使用的產品都推出了「拋棄型」設計,如使用一次就丟的相機、餐具、內褲及襪子等,且有的商品還容許消費者重複使用,如仍可將免洗餐具洗過再用,但部分商品卻限制「只能用一次」,如拋棄式相機拍完後無法自行取出底片、重新填裝底片後再用等。
環保署指出,現正擬訂草案的資源回收再利用法,將對這種用過即丟的商品予以更嚴格的限制,依其材質及使用特性,強制回收限定只能使用在部分用途要求其必須使用一定比例的再生材料、或課以較高的回收清除處理費。
由於拋棄式相機一定得拿回沖洗店才能取出底片沖洗,環保署也計畫公告這些適合拿回銷售回收的商品,必須「逆向回收」,即銷售點有責任回收其所販售出的商品廢棄物。如日光燈管、電池等通常是舊的壞了、用完了才會再買新品的商品,也被環保署認為是適合「逆向回收」的項目。
即以拋棄式相機為例,環保署表示,美國的柯達及富士公司自一九九○年就提供經濟誘因給相片沖洗業者,回收使用過後的拋棄式相機,最近並將共同回收,再分出兩家的相機,分別交給原製造廠回收、分解、再使用。
國內使用拋棄式相機也有多年的時間,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官員表示,既然國外原廠技術都可以克服,國內廠商沒有道理不進行回收,徒增許多廢棄物。
因此,在資源回收再利用法立法完成前,環保署也將與國內生產或進口拋棄式相機的業者協商,呼籲其能提早進行回收再利用的工作。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節目由「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獨家贊助播出。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是由一群關心智慧運輸與能源應用各界專業人士組成,致力將友好環境及自然共生的理念導入智慧交通中,推動智能、永續的美好生活願景。 現在就到協會官網和粉專,了解更多豐富的電動車資訊,以及氣候變遷的討論吧! 👉 官方網站:http...
沒電的電池回收 在 工業技術研究院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聞氫救地球 #氫能發電 #帆宣科技 #亞氫動力 #能源局 #半導體製程
半導體產業鏈在臺灣扮演著護國神山的角色,但你知道嗎?🤷
在先進製程中使用大量的氫氣還可以回收利用來發電,不但乾淨無污染,還可以幫助企業達成減碳目標唷!
🌏工研院與工程設備大廠帆宣、氫能源商亞氫動力三方,共同簽署製程餘氫回收發電合作備忘錄,攜手籌組「氫能發電團隊」。結合工研院氫氣回收控制技術、帆宣科技發電系統整合技術、以及亞氫動力的燃料電池,將一起搶攻臺灣低碳氫能應用商機!
🗣️你今天聞氫了嗎?
👉看留言第一則了解更多
#用氫發電 #我可沒有tag聞氫哥 #聞氫不僅可以救小編還可以救地球
沒電的電池回收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那到底廢太陽能板裡有什麼? 動手拆拆看不就知道了嗎!(09/24/2021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作者:吳心萍 /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資深主任
太陽能板能不能回收? 要怎麼回收? 向來是許多人心中的困惑。為了讓大家自己親手破除這些疑慮,主婦聯盟在9月15日辦了「太陽能敲敲打打工作坊」
這次的工作坊,邀請推動能源轉型的各團體夥伴來參加,讓大家除了透過研究回收技術的學者,分享最新的回收技術進展外;也讓大家親手體驗太陽能板是不是網路上說得如此吹彈可破? 板子破掉了,是否會跟髒髒包一樣,會有毒液倘流出來?
太陽能的組成,其實比許多電子產品單純
成功大學的陳偉聖教授舉了一個例子,一台廢電視機丟在路邊數年慢慢風化,顯然很多人都不太擔心電視機會有廢液流出的問題。而太陽能板的成分其實主要就是鋁框、強化玻璃、晶片、電線,成分相對電視機等3C產品單純很多。
矽晶類太陽能是台灣使用的太陽能板主流,主要成分含:玻璃74.2%、鋁框架10.3%、電池4%等然後用EVA塑膠黏合。而回收的技術,突破的關鍵就在EVA的黏合上。黏合度夠,這樣太陽能板才能在室外承受風吹、日晒、雨淋最起碼20年;但EVA的黏合,也是讓太陽能板的回收上,遇到不易將各材質分離的問題。不過,台灣現在開發出了切割的技術,大大提升了回收的品質。
用手拆,來實證太陽能板的組成
參與的學員,非常有實驗精神,想試試看冰雹對太陽能板可以造成多少傷害,親身經驗後,發現再怎麼丟冰塊,對太陽能板都沒有傷害。
太陽能板本身的設計,就是為了適應戶外可以運作20年。因此並不是吹彈可破的,學員們幾乎都要花上連續搥打10多分鐘,才有辦法讓板子與鋁框分離。
太陽能板除役後,何去何從?
幾乎任何工業社會製造的產品,都很難對環境完完全全無負擔。因此,課堂上大家也討論太陽能板在使用20年後,難道唯一的出路就是進入回收系統嗎?其實,使用20年後的太陽能板,還是可以發電的,效率還會有剛出廠時的8成,因此若能在回收前,找到第二春,可以對環境的負擔又更進一步減低。因此在躉購[1]合約20年期滿後,也可以考慮加裝電池自發自用,或是轉售到其他需要自發自用的地方,讓太陽能物盡其用。
而且,台灣108年2月1日公告訂定「中華民國一百零八年度再生能源電能躉購費率及其計算公式」,納入太陽光電模組回收費用1,000元/KW,用以建立國內模組回收機制。現在廢棄太陽能板排出時則以模組序號登記,並累積數量達50片通知廢棄物排出者於限定時間內,自行或由專案辦公室委託具廢棄物代碼為「D-2528裝置使用後廢棄之太陽能光電板」運送至指定暫存點或處理(模廠)業者。
同場加映: 太陽能回收後,可以做成什麼?
太陽能板回收後,鋁框的鋁金屬與接線盒中的銅金屬及PP塑膠,是單純的資源物質,可以直接轉賣給下游的金屬產業與塑料公司。電池片的矽資源也能個別回收再賣給矽資源回收廠再利用,而銅導電帶中的銅金屬、鉛錫焊料、銀膠都是很有價值的金屬,也都可以分別回收再利用。
[1] 躉購: 意指售電,在台灣的再生能源發電,可以售電給台電,售電期間為20年。
★ 太陽能板回收:你不知道的新技術
https://www.huf.org.tw/essay/content/5230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huf.org.tw/essay/content/5315
♡
沒電的電池回收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節目由「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獨家贊助播出。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是由一群關心智慧運輸與能源應用各界專業人士組成,致力將友好環境及自然共生的理念導入智慧交通中,推動智能、永續的美好生活願景。
現在就到協會官網和粉專,了解更多豐富的電動車資訊,以及氣候變遷的討論吧!
👉 官方網站:https://smat.org.tw/
👉 官方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smartmobilitytaiwan/
#電動車 #電動機車 #氣候變遷
--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https://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各節重點:
00:00 開頭
01:15 世界各國都在用電動車嗎?
02:48 目前台灣的狀態
04:22 討論1:改用電動車,真的能減少空污?
05:28 討論2:最新燃油機車改善空污的效果,比電動車更好?
06:06 討論3:改用電動車,碳排放量會增加嗎?
07:16 討論4:電動車的生產和廢棄,碳排放量多嗎?
08:46 討論5:如果全部換成電動汽機車,電還會夠用嗎?
10:07 我們的觀點
11:30 問題
11:30 結尾
【 製作團隊 】
|客戶/專案經理:鯉鼬
|企劃:宇軒
|腳本:宇軒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珊珊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COP26:格拉斯哥氣候峰會的特點、意義和預期:https://bbc.in/3l1pEnF
→《全球電動車展望2020》-IEA:https://bit.ly/3kZULjk
→碳關稅將上路、零碳新賽局開跑!台灣為何該擔憂國際競爭力?:https://bit.ly/3yTn3kI
→Net Zero by 2050-50- A Roadmap for the Global Energy Sector - IEA:https://bit.ly/2WSNiKL
→除了日本...這些國家也規劃禁售燃油車:https://bit.ly/38PFI61
→IHS Markit 全年汽車銷量數據:https://bit.ly/3l0eNdp
→《2021汽車產業趨勢與展望》-勤業眾信:https://bit.ly/3zJ671n
→【圖解】電動車靠這4大關鍵崛起,10年後將突破3千萬輛!一張圖看懂未來趨勢:https://bit.ly/3DOop3D
→未來只要8萬元就能買到電動車!分析師大膽預言讓燃油車挫咧等:https://bit.ly/38Ljfr4
→預言電動車價格戰將至 日本電產CEO:2030年車價將剩1/5:https://bit.ly/3h8Bfjs
【台灣現狀】
→蔡總統宣示淨零轉型之後,運具電動化如何加快腳步? - 報導者:https://bit.ly/3n6RQYM
→「2035年禁售燃油機車」政策 確定轉彎:https://news.pts.org.tw/article/426046
→拚減碳 8科技巨頭組氣候聯盟-環境資訊中心:https://e-info.org.tw/node/230698
→賴清德:面對氣候災難問題 台灣沒有豁免權-中央社:https://bit.ly/2YprDu9
→汽機車統計數據 - 交通部統計查詢網:https://bit.ly/3kQr4RC
→汽機車數量統計 - 交通部公路總局 統計資料:https://bit.ly/3n0UpM6
【 討論1 】
→環保署 - 全國空汙排放量清冊系統﹝TEDS 11.0版﹞排放量統計數據:https://bit.ly/3h8cswa
→Analysis of air quality and health co-benefits regarding electric vehicle promotion coupled with power plant emissions:https://bit.ly/3n3BnVd
【 討論2 】
→車輛電動化政策倒退走?破解「油電平權」假議題:https://bit.ly/38Mp5IF
→七期環保是什麼? 台灣的機車環保法規演進分析:https://bit.ly/3zUBiXO
→年度排放量推估統計:https://bit.ly/3jL6tPm
【 討論3 】
→US energy 電廠+電動車 數據:https://bit.ly/3zOMbdy
→US energy 燃油車 數據:https://bit.ly/3n63tPV
【 討論4 】
→2020.03月 Nature Sustainability 的研究:https://go.nature.com/3n2rgjD
→Mobility and the Energy Transition: A Life Cycle Assessment of Swiss Passenger Transport →Technologies including Developments until 2050:https://doi.org/10.3929/ethz-b-000276298
→電動車廢舊電池回收 中國與歐洲市場的現狀和選項-BBC:https://bbc.in/2WXLjVa
【 討論5 】
→電動車充電 台電將推專用時間電價-自由財經:https://bit.ly/3jIdj8l
→機車電動化 台灣會缺電嗎?-工商時報:https://bit.ly/3kW92xp
→台灣邁向電動車時代 配電空間與用電量都成挑戰 - 公視新聞:https://bit.ly/3thJIWw
→每部電動機車每公里耗電0.024度 來源: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審查開發行為溫室氣體排放量增量抵換處理原則:https://bit.ly/2WQbzl1
→台灣邁向電動車時代 配電空間與用電量都成挑戰-公視新聞網:https://bit.ly/3yNY1Dx
→【2040電動車化】供電受影響? 台電估:全部電動車化也不怕 - 環境資訊中心:https://bit.ly/3zQg7ps
→在「對的時間」充電有利多 台電靠這四招搞定 - 環境資訊中心:https://e-info.org.tw/node/209502
【 延伸閱讀 】
→百萬噸鋰電池即將報廢,電池回收產業面臨兩大難題:https://bit.ly/3jMBHWz
→A DEAD BATTERY DILEMMA:https://bit.ly/3DP9Z3o
→【電車世代】電池回收大哉問:到底退役電池會去哪?又會被怎麼處理? - INSIDE:https://bit.ly/3jMNOmh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email protected]

沒電的電池回收 在 吉米丘 Jimmy4TW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最近因為疫情關係,很多人車子放在車庫沒有開出門,放著放著就沒電了
今天來跟大家分享怎麼救車吧~
#RCE鋰鐵電池 #RCE超級電容 #電池沒電
0:00 Highlight
0:52 開場
2:03 911有個大問題
4:32 要怎麼充電?
4:55 怠速可以充電嗎?
6:20 鉛酸電池也可以用這招嗎?
7:13 速度、轉速有影響嗎?
7:51 可以偷懶直接怠速30分鐘嗎?
8:21 自動啟停與動能回收
10:31 找運將接電注意事項
11:46 電動窗失效
13:12 鋰鐵電池的差異
15:30 總結
RCE阿北補充:
---------------------------------------------------
保時捷車主一般都不會只有一部車,所以很容易放到沒電。
傳統鉛酸電瓶除了很重外,時常沒電如果不是用充電器充飽外,由於鉛酸電瓶硫化效應(俗稱記憶效應),鉛酸電池很容易下課。
鋰鐵電池的優勢是輕量化、快速充放電、沒有記憶效應。
#換RCE鋰鐵電池並不能延長停放時間。
但是RCE專利iBatt App可以在低電壓時斷電保護電池,發覺遙控器無法使用時
#請先用iBatt連線約15秒即可自動解除低壓保護。
此時看App的電壓多少?如果12V左右,請先開啟電動引擎蓋,再發動看看(有安裝超級電容基本上是可以再發動的)。
保時捷車系:911、718、981等都有Sport檔,可以開啟強制充電。
建議每2週發動一次,使用iBatt監控,怠速開啟S檔約10-15分鐘讓電池充電,這樣就不用擔心電池沒電,也可以讓電池壽命長久。
#iBatt系統為RCE獨家專利技術。
其他鋰鐵電池即使原廠鋰鐵電池,一顆售價十幾萬一樣無法監控,可能低電壓保護就說電池壞掉,無法檢修浪費錢也不環保。

沒電的電池回收 在 moto1h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或者,好多讀者已駕駛過純電動電單車(包括國內親戚那部買餸羊或家中果部電動單車),但玩過電動大包圍的騎士應該不多,仲要是一部扭力峰值達到20.3kg-m的跑車,感覺如何?加速力有幾癲?有請張煒安同大家報告。
載番個頭盔先,本誌是電動汽車及電動電單車的文盲,惡補後才如夢初醒,現在才知道純電汽車十分普及。雖然香港的充電設施仍有待完善,但充電站的數量遠超10年前,並且遍布全港,現在不僅Tesla,其他傳統牌子已加入製造純電車行列,款式愈來愈多,部份車子的續航力更高達400km,打個折扣都跑到300km多,這一刻才知道自己仍然活在石器時代。
純電電單車又如何,其發展速度好明顯滯後,那麼有沒有一間年資又Young,又沒有造車經驗類似Tesla的製造商?答案當然有,ENERGICA是其中一間,但兩輪界仍未出現突破樽頸,同時迫使傳統品牌加速電氣化步伐的非傳統車廠。事實上,傳統電單車廠好早開始研發電動車,不過遲遲未市販化,好可能考慮到用家的負擔能力及市場接受程度;畢竟生產電池的原材料昂貴,導致車價高昂,以及充電設施未配合發展,更重要是短期內未必有利可圖,姑且讓新冒起對手試探水溫。
究竟ENERGICA有幾Young?2014年正式成立,所有車輛都在意大利跑車故鄉MODENA生產。ENERGICA的母公司是CRP集團,擁有50年歷史,業務涉及賽車、航空、太空科技、3D打印及軍事科技等等講求高準確度工業。肉眼所見,今次介紹的兩部電車在各方面均有一定質素。
CRP集團為了展示賽車技術,2006年成立自家車隊,出戰世界WGP125及意大利CIV道路賽,2008年啟動eCRP純電大包圍計劃。適逢史上首屆全電動TTXGP格欄披治在2010年舉行,正好測試eCRP的實力,CRP集團其後亦有參加由FIM舉辦的e-Power電動格欄披治大賽。
事實上,eCRP純電大包圍是今次試駕ENERGICA EGO的雛形,原型車見於2013年,車子因為採用3D打印及CNC製造的部件而廣收宣傳效果,市販版正式在2015年推出。不過真正讓更人認識ENERGICA EGO,是因為ENERGICA自2019年起成為Moto E獨家供應商,所有參賽隊伍都使用相同規格的ENERGICA EGO參賽。編者今次能夠在香港親身接觸市販MotoE戰車,看著披上MotoE拉花的包圍,突然有落場的衝動!
張煒安試車感受—加速話咁快
8年前領教過純電動電單車的扭力,當年試駕的車子雖然只有54hp馬力,但扭力達到9kg-m,產生的加速力及起步反應媲美直四600級大包圍,雖然如此,與今次試駕的兩電車相比,所有數字差了一大截。
以ENERGICA EGO大包圍為例,馬力143hp(107kW),相等於一部750cc左右的大包圍,可是扭力峰值高達20.3kg-m (200 Nm),與超過2,000cc的電單車看齊,卻比起這一代公升級超電多約70%。如此巨大的扭力有幾好玩?簡單來說扭力越大,起步及加速力越勇猛。據廠方公佈,ENERGICA EGO的0-100km只需3秒,簡直痴線,極速可達240km/h,至於NK版EVA都有200km/h極速,理論上在香港用唔著。
果只看數據,ENERGICA EGO的扭力無懈可擊,實際駕駛又如何?
好勁....頭、中段的加速力比現今的公升級超電有過之而無不及,加速時上半身被風阻扯得好利害,尾段則受到環境限制而無法體驗。電動摩打甫加速便進入扭力範圍,不用像內燃引擎提升至一定轉速才增加扭力,所以油門近乎沒有延遲感,一篤油便立即向前衝,反應比汽車電單車的油門要更捷,所以早段時間沒有膽量大力質落油門加速;事實上,不論電或高性能油車,統統都採用電子油門,沒有威也,所以更正確的說法是電門,而非油門。
此外,由於電車採用單速波箱,無波可轉,油門操控與綿羊相同,所以扭著油門不放,馬力一氣呵成釋出,既沒有因為檔位銜接導致馬力流失,也沒有轉檔的頓挫感,即使任何時候減速,都輕易再爆升車速,騎士因此無需善用波段或Keep轉數,20.3kg-m的扭力及超廣闊扭力帶果然非同凡響。
加速感又如何?
其實電與油車的差異頗大,首先電車只有摩打排出的VV聲,雖然轉速越高,音頻越尖,但實際駕駛中的風聲比麼打聲大,取代汽油車轉數越高,排氣聲越亢奮的感覺,而全球推動電車的原意,就是要保持環境清靜。再者摩打缺乏類似引擎的諧震,駕駛時仿佛與車子失去聯絡,原因是內燃引擎的排氣聲及震盪成為騎士與車子溝通渠道之一,因此沒有留意車速,駕駛電車比油車更容易超速。究其原因,電車的加速力雖然強勁,可是油門控制比油車更容易,馬力細滑如絲地傳送到尾輪上,感覺就好像剛踏進高鐵車廂,凳子還未座暖,列車已飆升到300km/h一樣。
因此未駕駛過ENERGICA EGO的讀者,我建議包括老手在內,最好選擇Standard(標準)、Eco(慳油)或Wet(濕地)馬力較低的馬力模式,與此同時開啟防止尾輪打滑的循跡系統及ABS,待熟習260kg重量及寧靜操控感,才好好享受最強的Sport(運動)模式,原因電車的馬力來得又快又直接,用多幾個電子輔助駕駛傍身,既安全又好玩。再者ENERGICA EGO是一部自動波大包圍,沒有離合器,對於棍波車騎士來說難免有點空虛感,也不可以使用離合器控制掉頭車速,因此需要一點時間適應,如何倚靠油門及煞車控制掉頭速度,否則增加跌車風險,因為掉頭的時候,你會實實在在感覺到她的重量。要是你有綿羊底子,絕對有幫助。
講開減速,車子重達260kg,但是BREMBO M4煞車卡鉗足夠街道使用;另一項協助騎士減速的功能名為Regenerative Maps,即是「制動力回收」,熟識電動四個轆的讀者一定不會陌生,作用是當騎士縮油減油,讓原本驅動尾輪的摩打變成發電機,為電池充電,夠晒環保。
而Regenerative Maps「制動力回收」共有四段選項,分別是OFF(關)、LOW(低)、Medium(中)及High(高);當日試車首先切換High(高),縮油後車身立即頓挫起來,俗稱鎖得好勁,車速明顯拖慢,感覺有點像突然拖低一個檔位,所以個人認為不適合跑山,會影響壓車攻彎的暢順度,但應付「長命斜」或落山好有用,等於波車用低檔落斜,大大減輕制動系統負擔,可避免制動過熱。講咗咁耐,「制動力回收」即是棍波車所講的Engine Brake(制動煞車)。
之後體驗LOW(低)效果,個人認為這個Mode適合玩山,雖然高速煞車縮油的Engine Brake明顯減少,不過仍有效地拖慢車速同時,讓我更流暢地入彎。最後嘗試OFF模式,一如所料,減速沒有Engine Brake,跟綿羊及二衝車一樣,縮油後車子繼續向前衝。對我來說,「制動力回收」好有趣,讓我在短短數小時試駕中,回顧過去20年賽車技術發展史;由我初初鬥2衝車近乎沒有Engine Brake,到轉戰4衝600 Superspot的強勁Engine Brake,再之後普及的防鎖死離合器(Slipper Clutch—舒緩Engine Brake,讓車手更暢順攻彎),到現在的全電子年代。另外,ENERGICA EGO配置ABS防鎖死系統,然而另外還加入名為eABS系統,它是防止急煞減速同時,尾輪又被「制動力回收」產生的Engine Brake鎖得太死,導致輪胎失去咬地力;此時,eABS立即介入,暫停「制動力回收」工作,好讓輪胎恢復咬地,發揮類似防鎖死離合器的功能(Slipper Clutch)。當eABS介入後,儀錶會亮起相關信號。
ENERGICA EGO的座姿及車身闊度與600或1000大包圍分別不大,座上810mm的座位依然跳芭蕾舞(張煒安身高5呎6吋),可是軑把高度適中,整體來說不極端,有上一代跑車的影子,某程度來是一款舒適型超電。不過論真正舒適性,當然是NK版EVA為佳。
所有電車,包括二輪及四輪,因為負載電池組件而變得比同類型油車重,當你騎上ENERGICA EGO再踢起側架,然後拉直車身,便會發現比起拉起600及1000更費力,畢竟她們相差超過60kg。
為應付重量,ENERGICA EGO實行以硬制硬,例如廠方建議使用42磅胎壓,否則胎壓不足,輪胎與路面接觸面積過多,加上避震設定太軟等等,都會影響操控性能,即使直路行駛都會出現跌車傾向,所以當日在山路行駛幾圈後,立即調硬前避震的預載,穩定性才大大改善。事實上,電車對我來說是新事物,需要更多時間摸索各方面的設定技巧。
老實說,當日聽到260kg的車重都有點詫異,腦海突現浮起80-90年代的1000cc大包圍,就連moto-one的編輯都對我的評價特別感到興趣,試駕後不斷追問是否好鈍好笨重,比第一代R1更重等等。說實話,論輕巧度及靈活度肯定不及新一代600及1000大包圍佳,壓車搬身需要多一點力,之但係又唔覺得好鈍或好笨重,比原先估計更好彎,的確有點意外,所以用第一代R1比較未免太誇張。事實上除了落地推車、窄路掉頭、燈位停車及塞車慢行之外,起步後唔覺重。不過聽車主講,駕駛初期因為未熟習車身重量,難免會有壓力。
或許你會擔心推車,可是ENERGICA EGO設有後波及前波,最高車速只有2.8km/h,其操控不難,只要按下著車掣2秒,便會切入“PARK ASSISTANT”(泊車輔助),即後波,若再按下著車掣便會切入前波,讓你在限速下向前或向後泊車,大可安座於車子上撐船仔。
至於騎士最關心的續航能力,由於當日只駕駛不足50km,所以未能詳盡解釋。根據廠方資料顯示,在市區駕駛的續航力200km、市區與高速公路駕駛的續航力160km、高速公路續航力130km。不過據車主講,ENERGICA EGO的實際續航力與廠方公佈的數據接近,他試過從元朗出發去機場,全程高速公路,平均車速約80-90km/h,來回路程約100km,回家只餘20%電量,估計可以行多約40km-50km。事實上,續航力好視乎騎士的駕駛方式,所以駕駛電車必須要經常留意電量,畢竟充電站並非度度都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