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天小黑農,打造家的良食】雲林口湖
~防疫儲糧推薦,宅配到你家
「熱愛土地,用心對待每個作物」,這是水林小黑農不變的初衷。
早期農夫都會留一小塊田地,收成的作物主要是讓家人們食用,而紀紳傑老闆延續父親的精神,用栽種給家人吃的心態,每種作物不只都符合檢驗,還努力實踐零檢出的目標,只為讓消費者能安得安心又健康。
像是他們家的黑米,不僅管理嚴謹,還因為紀大哥種植的時間與當地水稻栽種錯開,避免了稻穀開花授粉時,發生品種交雜而導致米不純的狀況,也因此不少消費者多次回購,更稱讚「物超所值」、「好吃大推」!
📍訂購水林小黑農好物
https://www.small-holder.com/aboutus.html
--------
訂購請洽: 水林小黑農 黑豆 黑米 香米自耕 專賣
訂購地址:雲林縣水林鄉埔尾41-2號
訂購電話︰0939-220503
--------
口湖數位機會中心
彰雲嘉數位機會中心
#DOC數位機會中心
#城鄉交流數位應用
--------
更多職人 : http://expert.chineseink.com.tw/client/default.aspx
--------
Doc職人產品
http://docmall.doctw.com/index.php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務農夫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最近有幾個農民的臉書版面~都在討論這個PTT上面的新聞~ 就是…被父親要求回花蓮務農 自家的土地有7~8甲,加上承租一共是20甲地~ 家裡什麼大大小小的農機都有~可以年收入淨利200萬元。 這問題~有幾個網友也私訊問我 [ 種植20甲地,真的可以年收入淨利200萬元嗎? ] 所以我家有承租30甲...
水稻種植時間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創新工場和BCG咨詢合作的「+AI改造者」系列:看看無人機技術起家的極飛,如何賦能農業生產全環節,提升全球農業生產效率。
改造者系列:農業「+AI」全環節守護新疆棉花
近期,創新工場聯合BCG波士頓咨詢旗下亨德森智庫,推出「AI融合產業:『改造者』如何促進AI普惠」系列研究。人工智能在中國大陸有著明確的落地應用場景,大量的AI企業活躍於這些垂直場景中,我們定義這些企業為「改造者」。「改造者」通過傳授其AI技術和垂直行業理解,極大地打破了傳統企業應用AI的瓶頸。
作為擅於趨勢前瞻的TechVC,創新工場長期看好AI領域,深入佈局,至今已經投出了7只AI獨角獸。在系列研究中,我們采訪了數家創新系AI企業,通過這些「改造者」的視角,探究傳統企業擁抱AI的範式與路徑。
創新工場投資的極飛科技是一家致力於未來農業的AI科技公司,極飛將無人機、機器人和傳感器部署在稻田、麥田和棉花田裏,用技術賦能農業中的播種、農藥噴灑、栽種管理、甚至天氣監測環節。用於作物噴灑的極飛科技R150農業無人車已經被推廣到了英國,應用在蘋果、草莓、黑莓等多種經濟作物的種植流程中。
在采訪中,極飛科技聯合創始人龔檟欽表示,AI在農業的應用才剛剛開始,未來極飛會探索更多AI和農業的融合,例如用AI來賦能優化作物模型(crop modelling),幫助識別作物生長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從而實現提前預警和判斷。以下:
■系列導讀
本系列由BCG亨德森智庫與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博士帶領的創新工場團隊共同推出,圍繞「AI融合產業:『改造者』1如何促進AI普惠」的課題,我們致力於探究傳統企業在應用AI過程中的關鍵要素與合作夥伴,以及傳統企業擁抱AI的範式與路徑。
在農業領域,隨著機器自動化、機器視覺、物聯網等技術的發展,農業的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也被不斷加速。以極飛科技為代表的一批農業科技企業,通過無人機、智慧農業系統等科技賦能,使得傳統的農業勞動更加高效、環保、節能。
1 「改造者」通過傳授其AI技術和垂直行業理解,極大地削弱了傳統企業應用AI的瓶頸,充當產業中傳統企業應用AI的橋樑。「改造者」包括AI企業與成功轉型AI的傳統企業。
■本期受訪嘉賓:龔檟欽
極飛科技將無人機、機器人、自動駕駛、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帶進農業生產,通過構建無人化智慧農業生態,讓農業進入自動化、精准高效的 4.0時代。
龔檟欽是極飛科技聯合創始人,2018年福布斯中國「30 under 30」封面人物。龔檟欽曾任鳳凰衛視特約海外記者、國家地理製片人。龔檟欽先生擁有悉尼大學學士學位、巴黎九大與清華大學聯合博士學位在讀。
■對談實錄
Q1:極飛科技最早以無人機技術起家,後來為何選擇進入農業這一垂直領域?
龔檟欽:極飛科技以無人機航模控制器起家,最開始的時候我們曾嘗試過把無人機技術帶到電力巡線、安防、南極科考、物流等諸多領域,但很多領域的應用很難市場化,比如物流或電力巡線在當時都受到市場規模和法律法規的制約,難以發揮無人化技術的最大價值。
2013年9月,由於機緣巧合,極飛科技開始探索農業這一領域的無人機應用。我們發現,有客戶購買極飛的飛控之後進行改裝,拿到新疆去做航拍,還有許多人看到極飛之後在考慮用無人機做農藥噴灑。於是當月我們也一起走訪了新疆。9月正值棉田收穫期,我們卻看到大量農民背著藥箱,忍受著刺鼻的氣味在噴灑農藥,原因就在於新疆已經請不到采棉工了,需要農民噴灑脫葉劑來保證棉花同步成熟,再由大型采棉機統一采收。但是人工噴灑脫葉劑的效率非常低下,而用拖拉機噴灑又會軋壞棉花導致減產。
當時的新疆不僅缺乏采棉工,連噴灑脫葉劑的人工也請不到了。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大量人口從農村流入城市,從前每年秋天新疆會有六七十萬人坐著綠皮火車從四川、河南、陝西來采棉花,如今這樣的畫面已難以再現。新疆出現了勞動力供給的缺口,而這也正是機器和技術能夠賦能的地方,就采棉催熟而言,要求脫葉劑的噴灑量不高,無人機這種空中飛行的機器有著天然的優勢——能夠在空中精准、均勻地噴灑,很大程度上減少人力並提高效率。不只是采摘,從播種到收穫的全流程中,機器人能高效地完成許多任務,包括播種、施肥、除草、除蟲等等,無人機能夠極大地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尤其在生產期較短的地域迅速提高單位時間的產量。由此,無人機能為農民釋放更多產能,一個人能管理的農田更大,即技術賦能土地規模化集中,而土地規模化之後農民對機器的需求也更大,從而進入「技術加速資源有效整合」的正向循環。
目前,極飛科技的無人機已經覆蓋了新疆機采棉面積的一半以上2,從棉花延伸到了水稻、小麥等需要大量人工的作物,從新疆延伸到了東北、雲南等全國大部分地域。
我們一直相信,當腦海裏有一項技術的時候,你要為技術選擇一個行業,選擇用技術來做什麼事。
2截至2020年10月,極飛科技農業無人機棉花脫葉劑作業面積占新疆機采棉面積的一半以上。
Q2:極飛在賦能農業的過程中是否遇到過什麼挑戰?極飛是如何應對的?
龔檟欽:在工業裏,規模化生產的工廠是工業自動化的天然載體,但在農業裏,農戶的規模差異很大,許多農戶的農田本身很小,對於機器應用能帶來的成本優化是無感的,這就涉及到「技術下鄉的微觀載體是誰」的問題。
極飛最早發現了這樣一群人,他們是縣城裏做婚慶攝影的攝影師,隨著航拍變得越來越容易,他們面臨著更加激烈的競爭。但是農民不會用無人機,極飛就請這些攝影師,或者說飛手,去幫農民打農藥。飛手發現農業用無人機的頻次高得多,市場又大,農民與他們之間也存在著比較大的技術差距,於是這些飛手們便成為了極飛下鄉的第一批「用戶」,架起農民和農業科技之間的橋樑。
過了一段時間後,這批飛手開始感到困惑,他們並不懂農業、不懂種植,也無法識別農藥的真假,於是另一批群體出現了——農資店。農資店主往往很懂農戶,很清楚周邊農戶種植的作物種類、規模,也有農戶的熟人網絡,由農資店來推銷無人機、提供打藥服務等,就會容易得多。農資店就這麼成為了極飛的「經銷商」。
兩三年後,隨著無人機、無人車等設備的滲透更高、覆蓋範圍更大,農戶開始出現對無人機維修的售後需求,農機商便成了我們的夥伴。農機商有更大的店面,有展廳、有維修車間,就像是汽車的4S店。他們也懂農業、有銷售團隊和培訓團隊,農機商就成了極飛「更大型的經銷商」。
到這裡,整個產業鏈已經連接上了,商業模式被驗證了——農機商可以幫我們推廣農機,農資店、無人機飛手可以幫助培訓。對極飛來說,分銷商就是農機商,經銷商就是農資商和飛手。
Q3:極飛自然衍生的渠道網絡非常有趣,從更大的農業產業鏈角度來看,極飛如何賦能農業產業鏈中的傳統企業?
龔檟欽:農業產業鏈中的企業可以簡化為三大類:作物科學公司、農業技術公司、食品與供應鏈公司。作物科學公司包括拜耳、中化等,研究農藥、化肥、種子,負責為農業提供生產資料。食品與供應鏈公司包括拼多多、百果園、盒馬等,把農產品變為商品,進行流通並銷售。農業技術公司負責農產品、農作物的生長管理,通過技術來幫助農業提升效率,極飛就屬於這一類。我們有一個說法是極飛幫助了農產品進行「光合作用」,通過抵抗農業生產過程中由於氣候、資本、勞動力等多方因素導致的不確定性。
農業技術公司位於另兩類公司中間,起到連接上下游的作用。比如作物科學公司想知道種子的生產效果、農藥的效果,可以通過極飛的種植管理記錄來做調研,從而優化下一代產品。比如農產品超市想采購無過量農藥的水果,可以調取極飛植保服務記錄來識別更高品質的水果供應商。可以看出,除了提升效率之外,極飛還提升了農業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相應地,在終端也會產生更高的價值回報,農民能獲得更多收入,消費者願意為此買單。
Q4:極飛對未來的發展規劃是什麼?會繼續深耕農業還是拓展更多行業應用?
龔檟欽:極飛選擇深耕農業,因為對於已經有七年技術和經驗積累的我們來說,再造更多其他類型的農業機器人、無人機,或者結合材料科學、結構設計優化農業機械,再或者把AI演算法嵌入農業機器,並不會太困難,但別的行業企業要進入農業是很難的,農業的行業壁壘還是很高的。
而且,在農業中AI的應用剛剛開始,未來我們可以探索更多AI和農業的融合,比如用AI來賦能優化作物模型(crop modelling),幫助識別作物生長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從而實現提前預警和判斷;又比如探索作物科學,用深度學習來挖掘作物性狀,再通過優化生長管理極大地提升作物產量或品質,這些都是未來的方向。
■要點回顧
1、在垂直產業生態中,AI企業大可以自建網絡,根據協同性和互補性來決定網絡中的生態夥伴。隨著佈局下沉和戰線拉長,構建網絡並不會容易,AI企業需要從挑戰中找尋機遇,用更縱深的網絡推動AI與產業持續交織。
2、AI企業能幫助傳統行業「化不確定為確定」,極大地提升給定資源條件下的生產效率,加速「光合作用」。而傳統企業應當主動與AI企業共同暢想未來,重新想像AI將為行業帶來什麼價值和機遇。
3、AI企業可以在垂直領域中探索將業務與AI以及生物、材料等諸多技術進行融合,持續深耕垂直領域。
水稻種植時間 在 慢島生活 Island Tim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You gotta go there to come back
//慢島學堂學員回饋
.
.
學員M說道:「移居宜蘭生活這幾個月,已經充電完畢,回香港後可以工作到退休都不會埋怨了!雖然把米運回香港的成本相當高,但是能夠讓親友吃到自己種的米,也是完成自己的心願。」
.
.
學員P:「剛上課時,還以為自己撐不到學期末,但在過程裡,遇到好的室友,加上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的自由氛圍,自己慢慢喜歡在這裡生活,學堂課程就像是一個軟著陸的過程。」
.
.
學員J:「來報學堂的課, 本來是想逃避原本的都會生活, 雖然待在田裡的實作時間不長, 但是對於有付出感情、時間而種植出來的稻米,有了一份特殊的情感。把新米分給朋友之後,自己也試著煮來吃,沒想到新米這麼好吃!」
.
.
來自科技業的學員J:「職場上的壓力很大,來上課後,在這裡慢慢地把壓力釋放出來,照著自己的步調來做,真切地感受到土地的療癒力,產生很想到宜蘭定居的念頭。」
.
.
學員S:「原本抱著假日到宜蘭出遊的心情來上課,沒想到這麼一遊,對於農村生活有更深入的了解,開始了解為什麼到農村生活,要先學會做人!為什麼要好好吃飯!學堂就像是一個農村生活體驗的入口。在疫情三級期間,突然變得很想念來上課。」
.
.
學員B:「近幾年開始有一種想回到大自然生活的念頭,來上學堂的課程累積很多未曾有過的經驗,像是第一次下水田,腳陷在田土裡拔不出來,被土緊緊包覆。而在稻米收割後,特別在包裝上寫上無化學肥料、無農藥、無除草劑,送米給朋友時,有種難以言喻的感動。」
.
.
學員Y: 「宜蘭是體驗各種農作物種植很好的環境,自己會在想半農半X的 ”X” 是什麼?怎樣可以讓自己的農村生活經濟獨立穩定。」
.
.
學員乙:「透過朋友介紹得知課程,以前不是很愛吃米,在了解米的文化之後, 會更珍惜現有的,而不是依靠進口的食物。很希望未來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場域, 可以接觸大自然,種自己喜歡吃的作物。」
.
.
學員K: 「回想18週的學堂課程,想起一首英文歌曲裡提到的 ”you gotta go there to come back 你得去過才能回來"。 學堂就像是提供一個自我試驗的過程,儘管懷抱著擔憂、疑惑上路,在這裡經驗、探索自己的理想生活,讓腦袋中的各種想像因此有了起點。」
.
.
謝謝學員與我們一起共創的美好時刻
一半的學員我們明年春耕田邊見
一半的學員有空回深溝我們常常見
.
.
///2021秋季蔬菜班早鳥報名倒數3天
👉https://forms.gle/BexoNYL7RzedmNo8A
.
.
#慢島學堂 #春季水稻班 #慢島生活
#深溝 #移居 #半農半X
水稻種植時間 在 務農夫婦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最近有幾個農民的臉書版面~都在討論這個PTT上面的新聞~
就是…被父親要求回花蓮務農
自家的土地有7~8甲,加上承租一共是20甲地~
家裡什麼大大小小的農機都有~可以年收入淨利200萬元。
這問題~有幾個網友也私訊問我
[ 種植20甲地,真的可以年收入淨利200萬元嗎? ]
所以我家有承租30甲,年收入淨利有300萬元囉?
其實種植水稻是一個風險很高,利潤很低的工作。
至於可以”賺多少”或是”淨利多少”的問題~
我只能說看天給不給好天氣囉~看米商給不給好價格囉~
所以沒有很固定的正確金額的收入!!
但是我今天還是詢問了幾個花蓮玉里鎮農友,一甲地平均的成本概算
給個數據給大家參考參考~
(每個地區的租金跟代工費用以及耕作的成本不同)
看了一甲地淨利的數據之後,畢竟只是”用講的價格”,
真的一個期作要花半年的時間辛苦努力的栽培,才是真正的”價值”
或許別人條件好,20甲地可以淨利賺200萬元~
我們30甲地盡力也無法有這樣的收入,
其實務農不用20甲淨利就有200萬的農民還是有~
但是呢?那有怎樣,
種田要種的開心~
又帶著一點瘋瘋的個性種田的…..只有我們務農夫婦的團隊!!!
(哈哈哈哈~這算是優點嗎?)
PS:還是要回答網友的問題,我們一年無法靠水稻收割淨利200萬元。
如果多多訂購我們家的米,或多停幾秒看看影片的廣告或許就能幫我爸
不用那麼辛苦地去追山豬貼補家用了~哈哈哈哈哈!
水稻種植時間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主要內容:北緯30°•中國行(4):1、寧波:姚江尋寶;2、寧波:擺渡河姆渡;3、寧波:走進河姆渡遺址;4、寧波:走進田螺山遺址;5、寧波:尋找稀有黃金茶;6、寧波:寧式傢俱製作工藝;7、寧波:余姚土布製作技藝;8、寧波:余姚榨菜收穫忙。
寧波簡稱“甬”,早在唐代就已經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悠久的歷史和發達的經濟使得寧波擁有眾多歷史古跡,阿育王寺、天一閣、慈城、老外灘、鄭氏十七房村都是寧波的知名景點。本期到寧波下轄的兩個縣級市余姚市和慈溪市去看看那裡的人文風貌和特色物產。
河姆渡遺址位於浙江省餘姚市,是一處屬於新石器時代中期的聚落遺址。遺址中出土有各種生產工具、生活器具和原始藝術品6700餘件,發現了水稻栽培、木結構建築等遺蹟,以及馴養的豬、狗、水牛和捕獵的野生動物遺骸,採集的植物果實等遺存,展示出當時這一地區燦爛的原始農業文化。河姆渡遺址是"河姆渡文化"的命名地,是長江下游新石器中期文化的首次發觀。它的發現,為研究當地新石器時代農耕、畜牧、建築、紡織、藝術等方面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浙江省 餘姚市地標 河姆渡遺址,位於餘姚市河姆渡村附近。河姆渡遺址曾先後兩次進行過較大規模的發掘,發掘面積2800平方米,出土文物6200件,陶片幾十萬片。1973年11月9日至1974年1月10日在1973年夏天試掘的基礎上,對遺址的南部進行了首次發掘,發現了四個疊壓的地層,揭露了干欄式建築和水井等遺蹟,出土了很具地域特色的夾炭黑陶器、骨耜等一批重要遺物,大量的動植物遺存,特別是栽培稻穀的大批量發現為同時期其他遺址所不見,並被命名為「河姆渡文化」。河姆渡遺址是一處屬於新石器時代中期的聚落遺址,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遺址中出土有各種生產工具、生活器具和原始藝術品6700餘件。並發現了豐富的水稻栽培和大面積木結構建築等遺蹟,以及馴養的豬、狗、水牛和捕獵的野生動物遺骸,採集的植物果實等遺存。展示出當時這一地區燦爛的原始農業文化。河姆渡遺址發現帶榫卯的干欄式長房子,出土的大批珍貴遺物及動、植物遺存,對研究我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特別是長江流域新石器時代考古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為多學科研究提供了豐富而又可靠的實物資料,考古實踐表明黃河、長江流域的原始先民共同締造了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遠古文化。 河姆渡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田螺山遺址是屬於河姆渡文化的一處古遺址,位於浙江省餘姚市三七市鎮相岙村,發現於2001年,曾入選「2008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選名單。經考古證實,遺址年代約為距今7000年-5500年。由於其地面環境、地下遺存保存較為完好,被稱為「第二河姆渡」。田螺山遺址發現於2001年。當時,一家熱處理廠在打井時發現陶片、動物骨骼和木頭。隨後,文物部門對當地進行了發掘,認為遺址時間不晚於河姆渡文化第二期,且形式與河姆渡文化類似。2004年2月至6月的大規模發掘證實,該文化遺存出土器物與河姆渡遺址幾乎相同,且出現成片干欄式建築遺蹟和較為完整的村落布局。預計遺址總面積達到30000平方米,擁有6個文化層,年代約為7000年-5500年。田螺山遺址現場館副館長黃建華表示,田螺山遺址的地面環境在河姆渡文化眾多遺址中保存最為完好。田螺山遺址發現了其他遺址不具有的人臉形陶支腳、形似大象頭部的陶塑等陶器,這在河姆渡遺址中幾乎沒有見到。出土的器物中,雙耳深腹夾炭陶罐殘存部分有近70厘米高,這在浙江省範圍內是首次發現。遺址中發現大量鹿角、魚骨、象牙等動物骸骨和木材、菱角、酸棗等植物遺存,這反映了當時這一地區的自然狀況。特別是遺址中發掘出的人為種植古茶樹樹根和壺形陶器證明,當時很有可能已經人工種植茶樹並飲茶。遺址中的干欄式建築範圍和大小證明,當時的先民已經能夠挖掘較深的土坑,且能夠應用重力與承重力關係的經驗進行建築。跟據田螺山發掘的大量稻穀證明,隨著時間推移,馴化稻的比例上升,且發現的稻穀並非原始栽培稻。這證明了長江流域稻穀種植歷史比預想的更長。這一成果於2009年被美國《科學》雜誌收錄。2007年,遺址發掘現場建起田螺山遺址現場館,將遺蹟發掘成果與發掘現場進行展示,使參觀者能夠親歷考古發掘現場。
水稻種植時間 在 務農夫婦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懷孕中的皇太后老婆,對於補充營養很重要的。
基本上皇太后老婆要吃什麼,我都會準備給她。
皇太后老婆不挑食,什麼都吃
不過昨天難得要吃排骨湯
因為孕期都需要補鈣,排骨湯就是食補的首選方法,
重點是排骨湯的做法簡單,但是口感美味,營養豐富。
今天的農村小劇場~開始燒起柴火,把農村料理晉升為養胎料理囉!
趁著現在農田裡剛好還沒種植下一期的水稻。
農田是閒置的狀態,我們農夫都會在這段時間在田裡種植一些蔬菜
有芥菜,高麗菜,大白菜,蘿蔔,玉米....等等之類的
養胎排骨湯配上自家栽種的蔬果~真的是吃在地,又美味絕配。
當農夫最幸福的就是"可以吃到自己親手種的農作物"。
(如果喜歡我們的話,可以訂閱我們的頻道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