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醫師的潛水小教室>
最近越來越多的朋友詢問蔡凱喻醫師,關於潛水過後出現的身體不適,以及潛水的注意事項
蔡醫師在此把潛友們常見的問題列出來,提供可能的原因給大家參考喔
對於不懂潛水的朋友,潛水其實包含常見的3種方式: 分別為浮潛(snorkeling),背氣筒的水肺潛水(SCUBA diving),跟不背氣筒的自由潛水(free diving)
應該要知道的幾個物理原理:
1. 水壓的變化: 一般來說是每下潛10公尺,壓力會增加一大氣壓,算是滿急遽的壓力改變喔。
2. 波以爾定律: 在固定的溫度下對氣體施加壓力,氣體的體積與壓力成反比,這就造成身體的空腔在下潛的過程中容易造成擠壓傷(barotrauma),身體有哪些空腔呢? 包括中耳,內耳,鼻竇,牙周,喉與氣管,肺部,以及腸胃等等。
3. 亨利定律: 氣體在液體裡面的溶解度跟氣體的壓力成正比,因此在水肺潛水的朋友會遇到潛越深,各種氣體的溶解度都會增加,包括氧氣,氮氣,氦氣等等。這會造成氧中毒,氮迷醉,跟上升時未做適當的減壓停留而造成減壓病(潛水夫病)等等問題。
接下來就依各種常見的問題來做解答
潛水後耳朵痛: 這大概是初學者最常遇到的問題,甚至某些老手都偶爾可能碰到
我們耳膜以內的空腔叫做中耳,中耳的壓力是經由鼻腔最後方的鼻咽部側邊的耳咽管開口與它相連調節。如果因為長期的鼻過敏,鼻中膈彎曲,感冒,鼻竇炎,鼻息肉,鼻咽部的腺樣體肥大,都可能使得耳咽管功能不佳,而在下潛水壓上升的過程,無法有效打開耳咽管使氣體進入中耳平壓,進而造成中耳擠壓傷。中耳擠壓傷依程度可以從輕微的耳膜紅腫,到中耳積水,出血,中耳炎,甚至耳膜破裂等等。會出現這種狀況也可能跟本身平壓技巧不熟練,像是水肺潛水常用的閥式平壓(Valsalva maneuver)跟自由潛水的法蘭左平壓(Frenzel Maneuver)技巧不對。出現中耳擠壓傷或是平壓困難,建議給耳鼻喉科醫師內視鏡評估鼻腔以及耳咽管的狀況,並且接受耳壓檢查來確認嚴重程度。與中耳擠壓傷不同,更嚴重的內耳擠壓傷則會造成聽力喪失以及耳鳴,頭暈的狀況,這是急症,必須盡快交給耳鼻喉科醫師處理。與其相似的狀況則為內耳減壓病,這兩者治療的方式截然不同,必須交由有經驗的醫師判別。
潛水後流鼻血: 這也是很常碰到的問題,有的教練會跟學員說是因為捏鼻子太大力所造成,其實不然,除非你的鼻中膈前方黏膜很脆弱或血管很粗。不然多數還是來自於鼻竇擠壓傷造成的出血,或中耳擠壓傷之後血液從耳朵經由耳咽管流至鼻腔居多。
潛水過後頭痛: 有幾個常見原因1. 鼻竇擠壓傷造成的頭痛,依不同部位的鼻竇而不同,例如額竇痛在前額,上頷竇痛在臉頰,篩竇痛在眼窩,以及蝶竇痛在後腦等。2.壓力性頭痛: 是一種源於肌肉的痛,常見於在水中過於緊張,用力咬嘴出力所造成。3. 二氧化碳在血中濃度過高,引起腦部血管擴張而引發的頭痛,類似偏頭痛。4.減壓病引起的頭痛,多會合併減壓病的其它症狀。
潛水過後頭暈:
常見的原因包括冷水造成的內耳溫差反應(caloric response),雙耳耳壓不平衡造成的頭暈,內耳擠壓傷或外淋巴瘻管,氧中毒(1.5-2個大氣壓以上的純氧就可能發生),氮迷醉(水下30公尺時,氮醉程度相當於喝一杯馬丁尼,每多10公尺相當於多喝一杯馬丁尼),減壓病等等
潛水過後吐血: 可能的原因有喉及氣管擠壓傷,或肺部的擠壓傷造成血胸。建議要去耳鼻喉科以及胸腔科檢查。
潛水過後胸痛以及呼吸困難: 通常是肺部擠壓傷造成氣胸或是肺泡破裂造成的血胸,這是急症,須立即送急診治療。
減壓病: 根據亨利定律,當一種在液體上的氣體的壓力下降時,該氣體溶於液體的量亦會下降。氮氣是一種溶解於人體組織及體液內的氣體。當身體暴露於壓力下降的環境時,氮氣會被釋放離開血液進入組織。若氮氣被逼離體液的速度太快時,氣泡會在身體內形成,造成減壓症的症狀,如皮膚發癢及皮疹、關節痛、感覺器衰弱、麻痺及死亡。因此必須注意適當的減壓停留,並且潛水過後當天不搭飛機(因為等於第二次減壓)。治療的方式為進入高壓艙中再加壓並吸純氧的高壓氧治療。
淺水昏迷: 發生在自由潛水的時候,下潛時因為氧氣分壓增加而不自覺消耗過度氧氣,而在快速上升時因為氧分壓突然掉下來,造成腦部缺氧而暫時昏迷,算是一種黑視症(black out)
蔡凱喻醫師
耳鼻喉暨頭頸外科專科醫師
高壓氧暨海底醫學專科醫師
新店李亭鋒耳鼻喉科診所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61/81118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液氮(常寫為LN2),是氮氣在低溫下形成的液體形態。氮的沸點為−195.79 °C(77 K),在正常大氣壓下溫度如果在這以下就會形成液氮;如果加壓,可以在更高的溫度下得到液氮。人體如果在毫無保護措施的情況之下接觸,皮膚會有嚴重凍傷的危險。在工業中,液態氮是由空氣分餾而得。先將空氣淨化後,在加壓、冷...
「氮氣溫度壓力」的推薦目錄:
氮氣溫度壓力 在 古彩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灣連續"十天"零確診!!!
國衛院的"新冠疫苗"已經進入動物實驗階段
這裡有全台灣唯一一間
能做動物實驗的P3實驗室
也就是說 全台灣所有的疫苗
都要送來這邊先做動物實驗
比較特別的是
它們的新冠疫苗
初期不用小白鼠實驗
而是小倉鼠....(對 就是哈姆太郎>_<)
因為風險太大
我們先去拍攝低一等級的P2實驗室
"生物安全等級二" 研究的是
"不致命的細菌病毒 或已研發出疫苗的疾病"
我們走進一間 擺滿超大冰箱的房間
每個冰箱都設定"-80度"
"為什麼是負80度 而不是更低的溫度?" 我問
研究人員: "這是很適合病毒 細菌生存的溫度"
那個房間裡 存放上百種病毒和細菌
像是腸病毒 流感病毒 登革熱病毒
鏈球菌 或是 各種葡萄球菌等等...
突然意識到 自己距離這些病毒這麼近
有點怕怕的
又覺得研究人員好偉大
拍完一段落之後
跑到這些溫度維持-195度的氮氣桶旁邊拍照
我很好奇: " 請問這裏面裝甚麼 "
" 各種細胞啊 "
" ??比如說 "
" 喔 肝臟細胞 腎臟細胞等等 "
" 那可以保存多久呢? "
" 只要維持一樣的溫度 可以永久保存 "
" 你的意思是 永 遠 保存下去???? "
" 對啊 "
也就是說這些細胞 會比我還長命>_<
後記:
雖然只是P2實驗室
我和當天的搭檔"復華"蠻緊張的
離開"國衛院"前
拿著酒精 把所有的設備噴一遍
包括腳架 行李箱的輪子 和鞋底
....好吧 其實我們全身也噴了一遍
一回家 不敢抱肉寶
衣服立刻丟進洗衣機
如果我們只是拍攝P2壓力就這麼大了
那些最前線
在P3實驗室裡 和新冠病毒搏鬥的研究人員
又要承受多大的壓力?
有人前一天 進實驗室
隔天就因為身心壓力太大
請了一天假
謝謝你們 努力守護著台灣
氮氣溫度壓力 在 潘志芳 Fans Club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為了備戰明年的球季呢~
所以最近重訓練的很勤,
導致身體全身痠痛,
沒想到就在12/6號我收到了
(萊佳形象美學診所)的邀請,
這次被邀請去體驗『冷凍艙』,
大家應該很好奇什麼是冷凍艙對吧!
冷凍艙是經由液態氮低溫來達到功效,
溫度最低能夠到達零下160度,
不要懷疑是零下160度!!
這時候是不是有疑問?難道不會凍傷嗎?
因為它是使用AI人工智能,
全程監控熱感應,隨時調解溫度,
所以不會一下子就衝到零下160度!
嚇誰...一下子衝到零下160度,
以為是企鵝嗎🐧
還有它是使用液態氮氣體的關係,
所以不會有造成肌膚上凍傷的問題!
而且一次療程只需要3分鐘!
你沒看錯真的只要3分鐘!
不用懷疑了就是3分鐘!
比麥x勞的得來速還快速,
不像是我們運動員運動完,
泡冰水直接接觸到身體那種刺痛感,
個人是很討厭,真的很不舒服!
冷凍艙不是只有運動員才能使用,
長期在工作壓力下、睡眠品質不佳、
運動後痠痛、情緒不穩定,
冷凍艙都能達到舒緩效果,
甚至人體在極低溫的狀態下,
人體為了對抗低溫所以還會燃燒卡路里哦~
是不是很厲害呀~
做完整個人會很放鬆,
出來會發現原來這個世界是這麼美好啊~~
個人做完感覺全身變得很放鬆很舒服,
真的''大推''真心不騙。
氮氣溫度壓力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液氮(常寫為LN2),是氮氣在低溫下形成的液體形態。氮的沸點為−195.79 °C(77 K),在正常大氣壓下溫度如果在這以下就會形成液氮;如果加壓,可以在更高的溫度下得到液氮。人體如果在毫無保護措施的情況之下接觸,皮膚會有嚴重凍傷的危險。在工業中,液態氮是由空氣分餾而得。先將空氣淨化後,在加壓、冷卻的環境下液化,藉由空氣中各組分之沸點不同加以分離。氦氣最先洩出(且未被液化),接著就是占空氣中78.09%的氮氣,再來是占空氣中0.93%的氬氣,最後是占20.95%的氧氣。液態氮在常壓時的溫度相當的低,一旦與物體表面接觸將迅速地沸騰,同時也會帶走相當大量的熱能。 因此,使用液態氮時須額外注意,避免與皮膚的直接接觸。裝填時應穿戴護具,如:防凍手套。切忌使用棉質手套,棉質手套會藉由毛細現象吸著大量的液態氮而提高凍傷的可能性(甚至比不穿戴還要危險)。液態氮在常溫環境下會迅速揮發為氮氣,由液態轉而成為氣態。同一時間,體積將快速膨脹,在非壓力式之密閉容器中儲存恐導致氣爆。若為非正壓式儲存桶,切勿將液態氮常溫儲存於密封容器中。氮氣屬於非活性物質,若在密閉空間內使用液態氮,由液態氮所汽化出的氮氣將會填滿整個空間,慢慢地取代掉空氣中的氧氣,使氧濃度降低。氮氣無法替代氧氣作為呼吸作用所使用的氧化劑,因此能令人窒息,故必須在開放式的空間中使用液態氮。
香港科學館自1991年4月啟用至今,已成為大眾探求科學知識的理想地方。它透過舉辦高質素展覽與趣味科學節目,推動科學普及化,並協助學校推廣科技教育。它有別於傳統的博物館,鼓勵參觀者透過操作展品來發現當中的科學原理,讓他們從中體驗探索和學習科學的樂趣。科學館常設展覽廳的總面積為6,500平方米。館藏展品逾五百件,當中百分之七十是互動展品,老幼咸宜。其中最為矚目的展品是「能量穿梭機」,它是目前世界上同類展品中最大的。而DC-3客機可算是科學館的另一珍藏。它是香港首架客機,也是館內第一件安裝的展品。科學館另設有一745平方米的特備展覽廳、295座位的演講廳、課室、電腦室、實驗室及資源中心,其他相關設施包括禮品店及書店。除了常設展覽外,科學館還會定期舉辦科學專題展覽以推介科技新知。此外,科學館也向大眾提供各種科學推廣及科普教育活動。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_MjH4G3cAE/hqdefault.jpg)
氮氣溫度壓力 在 國立臺東高級中學107 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一次期中考試高二化學 ... 的推薦與評價
( )常溫、常壓下,16 克氧氣和7 克氮氣的體積比為若干? ... 壓力(大氣壓)的關係圖,如附圖(一),其中T 為溫度;另在壓力1 大氣壓,分別測量1.0 莫耳氫、氮、二氧化. ... <看更多>
氮氣溫度壓力 在 大家都有灌氮氣嗎? (第4頁)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在同樣輪胎的容積及溫度下算出來他的壓差是微乎其微, 加上空氣中微量的正常水氣分壓加起來可能不到0.01psig, 如果增加這麼細微的壓力都能感覺出來,我只能說真是太 ... ... <看更多>
氮氣溫度壓力 在 [問題] 想問液態氮原理- 看板ChemEng 的推薦與評價
具我爬文所知
氮氣液化所需的溫度是-196度C
例如溫度在-196度C以上 怎麼加壓都無法使氮氣液化嗎?
還是常溫下加壓也可使氮氣液化?
因為我在學校接觸氮氣鋼瓶所釋放出來的氮氣溫度根本與常溫相似
我實在很難相信那是所謂的液態氮
或者我接觸到的是高壓氮氣?
我有找尋電腦玩家使用液態氮冷卻方法
但其方式是使用於瞬間大量冷卻
那如果要長時間維持低溫
是否能以連接管路與節流閥加上氣體噴頭 在液態氮釋放於常溫下 因汽化而帶走熱量
想問此法是否可行
另外我有個疑問
液態氮如果真是-196度C 就算在高壓鋼瓶內
低溫度應該會隨時間升溫 那裏頭的液態氮不就會因時間而汽化嗎?
難道不需要保溫設備?
因為我想研究氮氣用於冷卻方面
但是如果液態氮汽化後與常溫相近 那我選擇乾冰好像比較適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184.222.7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