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晚安,很多人都說最近亡國感太重,看得大家精神疲乏,希望能多提一下小英的經濟政策,讓大家有一點發大財的感覺。
讓我們來講一個「#發大財」的故事。
有天朋友問我一個問題:「美國加州的矽谷,是怎麼起源的?」
是從Google、Facebook開始的嗎?不是。
再往上一代,是英特爾、思科嗎?也不是。
再再往上一代,是仙童(Fairchild)、德儀嗎?也不是。
事實上矽谷的起源,跟美國 #國防產業 有很大相關。
山景城Google總部旁邊,有個不大不小的軍用機場,叫莫飛特機場。這地方從1930年代起,就一直是美國海軍的研究中心。
打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很快進入美蘇冷戰的格局。1957年,蘇聯搶先把「衛星一號(Sputnik 1)」打入太空,震驚了美國朝野上下。美國政府下定決心要與蘇聯一較高下,整合美軍內部的航太科技研究能量,成立了赫赫有名的美國航太總署(NASA)。而莫飛特機場,也成為第一批改組、成立NASA研究中心的場址之一。
有了軍事研究中心,隨之而來的,就是國防產業的廠商。洛克希德(當時還沒跟馬丁合併)就是第一批跟著NASA西進的國防大廠之一。
再讓我們談談「矽谷扛霸子」史丹佛大學。美國的發展是由東往西,加州,尤其是北加,在美國算是發展很晚的小老弟。地處舊金山南灣的史丹佛,在二戰以前,都只能算是美國的二流大學,江湖地位遠遠比不上東岸那些常春藤學府,一流學者也多半直接跳過。
但是隨著美軍研究中心、國防產業西移,史丹佛大學很敏銳地嗅到了這個機會。戰後,史丹佛傳奇性的工學院院長,人稱「矽谷之父」的Frederick Terman,就大把大把地從美軍那邊拿到研究計劃,奠定了日後史丹佛「工學大校」的基礎。
拿到了美國國防部的大筆經費,史丹佛大學大有本錢,到東岸招攬優秀學者、大膽西進。「電晶體之父」肖克利,就是在這期間西遷的。
矽谷的起源,是由美軍與國防產業作為火車頭,當地大學跟上,銳意進取,才有今天的空前榮景。
✩ ✩ ✩
所以為什麼小英總統要推動國防產業自主?為什麼要國艦國造、潛艦國造、國機國造?
因為,國防產業自主,不只是抵禦外敵而已。它還有一個性質,就是政府出大本錢,帶動整個國家的高科技發展。
因為國民教育長期的忽略,台灣的多數人對國防感到陌生,覺得為什麼台灣政府要花大錢發展國防產業?尤其無良親中政客,一直用「國防經費換營養午餐」這種去脈絡的話術,來誤導選民。
事實上,國防與民生的關係,比您想像地密切。發展國防的同時,往往也是在發展民生。
您不知道的是,很多家家戶戶日常使用的民生科技,都是源自於國防。家裡的微波爐、手機無線通訊、開車用的GPS,甚至是眼前的這台電腦,都可以追本溯源到美軍的研究計畫。
萬事起頭難。科技發展,最難的一個階段就是剛開始。光靠民間資本力量,很難突破這個階段。我們每天用電腦、用手機,有誰想得到,電腦的起源,是為了計算對蘇聯丟飛彈的彈道?有誰想得到,手機通訊系統的起源,也是為了補足軍用無線電的不足?
很多事情,做下去才知道。如果不是小英總統推動國防產業自主,大家都不知道台灣的造船實力其實是世界級的,台灣可以做得出潛艦用的高級合金鋼材、做得出耐高壓的潛艦圓筒船殼、做得出耐操的軍規電子系統、做得出戰鬥機外殼用的輕量複合材料……
國防產業培養出來的技術專家,一旦完成了他們的階段任務,就會滲入民間產業。軍用也好、民用也好,這些,都是台灣外銷全世界的本錢。
不是工程專業的朋友們,也別氣餒。國防產業是未來台灣十年的經濟火車頭;經濟火車頭是做什麼用的?是用來拉動整體台灣經濟用的。有人帶頭賺到錢,就會有消費,商機就會逐漸滲透到社會的各層各面。講句難聽話,在台船門口開一間珍奶店,都算是受惠於國防產業。
親中政客會告訴你,台灣很弱、台灣很爛、台灣什麼都做不到、台灣不需要發展國防產業、台灣一旦發展國防產業就會得罪中國、台灣應該把國防經費拿來換營養午餐吃、鞏固國防和民生經濟不能兩全……
台灣人,給自己一點信心好嗎?
我們的上一代,兩手空空,一卡皮箱賺遍全世界。我們這一代,自立自強,靠著手裡的技術,和全世界做生意。
這才是真正的發大財。
(圖片來源:@A RAY不要玩總統)
民生一號院格局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家晚安,很多人都說最近亡國感太重,看得大家精神疲乏,希望能多提一下小英的經濟政策,讓大家有一點發大財的感覺。
讓我們來講一個「#發大財」的故事。
有天朋友問我一個問題:「美國加州的矽谷,是怎麼起源的?」
是從Google、Facebook開始的嗎?不是。
再往上一代,是英特爾、思科嗎?也不是。
再再往上一代,是仙童(Fairchild)、德儀嗎?也不是。
事實上矽谷的起源,跟美國 #國防產業 有很大相關。
山景城Google總部旁邊,有個不大不小的軍用機場,叫莫飛特機場。這地方從1930年代起,就一直是美國海軍的研究中心。
打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很快進入美蘇冷戰的格局。1957年,蘇聯搶先把「衛星一號(Sputnik 1)」打入太空,震驚了美國朝野上下。美國政府下定決心要與蘇聯一較高下,整合美軍內部的航太科技研究能量,成立了赫赫有名的美國航太總署(NASA)。而莫飛特機場,也成為第一批改組、成立NASA研究中心的場址之一。
有了軍事研究中心,隨之而來的,就是國防產業的廠商。洛克希德(當時還沒跟馬丁合併)就是第一批跟著NASA西進的國防大廠之一。
再讓我們談談「矽谷扛霸子」史丹佛大學。美國的發展是由東往西,加州,尤其是北加,在美國算是發展很晚的小老弟。地處舊金山南灣的史丹佛,在二戰以前,都只能算是美國的二流大學,江湖地位遠遠比不上東岸那些常春藤學府,一流學者也多半直接跳過。
但是隨著美軍研究中心、國防產業西移,史丹佛大學很敏銳地嗅到了這個機會。戰後,史丹佛傳奇性的工學院院長,人稱「矽谷之父」的Frederick Terman,就大把大把地從美軍那邊拿到研究計劃,奠定了日後史丹佛「工學大校」的基礎。
拿到了美國國防部的大筆經費,史丹佛大學大有本錢,到東岸招攬優秀學者、大膽西進。「電晶體之父」肖克利,就是在這期間西遷的。
矽谷的起源,是由美軍與國防產業作為火車頭,當地大學跟上,銳意進取,才有今天的空前榮景。
✩ ✩ ✩
所以為什麼小英總統要推動國防產業自主?為什麼要國艦國造、潛艦國造、國機國造?
因為,國防產業自主,不只是抵禦外敵而已。它還有一個性質,就是政府出大本錢,帶動整個國家的高科技發展。
因為國民教育長期的忽略,台灣的多數人對國防感到陌生,覺得為什麼台灣政府要花大錢發展國防產業?尤其無良親中政客,一直用「國防經費換營養午餐」這種去脈絡的話術,來誤導選民。
事實上,國防與民生的關係,比您想像地密切。發展國防的同時,往往也是在發展民生。
您不知道的是,很多家家戶戶日常使用的民生科技,都是源自於國防。家裡的微波爐、手機無線通訊、開車用的GPS,甚至是眼前的這台電腦,都可以追本溯源到美軍的研究計畫。
萬事起頭難。科技發展,最難的一個階段就是剛開始。光靠民間資本力量,很難突破這個階段。我們每天用電腦、用手機,有誰想得到,電腦的起源,是為了計算對蘇聯丟飛彈的彈道?有誰想得到,手機通訊系統的起源,也是為了補足軍用無線電的不足?
很多事情,做下去才知道。如果不是小英總統推動國防產業自主,大家都不知道台灣的造船實力其實是世界級的,台灣可以做得出潛艦用的高級合金鋼材、做得出耐高壓的潛艦圓筒船殼、做得出耐操的軍規電子系統、做得出戰鬥機外殼用的輕量複合材料……
國防產業培養出來的技術專家,一旦完成了他們的階段任務,就會滲入民間產業。軍用也好、民用也好,這些,都是台灣外銷全世界的本錢。
不是工程專業的朋友們,也別氣餒。國防產業是未來台灣十年的經濟火車頭;經濟火車頭是做什麼用的?是用來拉動整體台灣經濟用的。有人帶頭賺到錢,就會有消費,商機就會逐漸滲透到社會的各層各面。講句難聽話,在台船門口開一間珍奶店,都算是受惠於國防產業。
親中政客會告訴你,台灣很弱、台灣很爛、台灣什麼都做不到、台灣不需要發展國防產業、台灣一旦發展國防產業就會得罪中國、台灣應該把國防經費拿來換營養午餐吃、鞏固國防和民生經濟不能兩全……
台灣人,給自己一點信心好嗎?
我們的上一代,兩手空空,一卡皮箱賺遍全世界。我們這一代,自立自強,靠著手裡的技術,和全世界做生意。
這才是真正的發大財。
(圖片來源:@A RAY不要玩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