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社會住宅議題引發熱烈討論,柯文哲市長更是為此頻頻槓上中央。台北市議會工務委員會前天決議,要求都發局未來將社宅的租金重新改回之前的租金公式,不可將自償率的負擔過度轉嫁到社宅租戶身上。柯市長今天在受訪時也鬆口,說租金可以重新討論,但標準到底怎麼算,是要週邊中古屋85折、還是新成屋55折,「這還要再討論」。
柯市長在社會壓力下從善如流,允諾重新檢討公式,我想這值得鼓勵,也讓許多期待未來可以住進台北市社會住宅的朋友鬆了一口氣。
但我想在這提醒市長,不論是將財務自償攤進租金,或是用週邊市價打折,都是不盡然正確的作法。畢竟社會住宅就是為了緩解居住壓力而興建,若是房租跟著被炒高的房市行情走,恐怕對許多市民來說仍是不小的負擔。
真正合理、合適的做法,還是應該回到以社會住宅租戶的 #可負擔能力 為基礎。例如像加州,針對他們的社宅(Affordable Housing)是直接在州法令裡規範,負擔不應超過中低收入家庭的30%總收入,這也是目前國際上普遍認知的標準。因此,我認為台北市仍應回到以 #人 而非 #建物 為核心脈絡,來思考整個社會住宅政策架構。
*
另一方面,北市府對未來財務平衡的壓力,某種程度而言可以理解。以社會住宅的建造成本來看,明倫社宅其實還算便宜的, #每坪造價只有11萬 。許多正興建中的計畫,例如信義廣慈博愛社宅、南港機廠社宅、中山錦州社宅等,造價都來到了 #每坪15萬 以上 。
但也正是因為這樣,如果租金照市長室原本在9/22提出的 #自償率不低於100% 的方案,未來台北市社宅租金恐怕還要再節節攀升,只會更加失去社會住宅的本意。
如何降低民眾居住的壓力,同時也要想辦法開源節流維持財務平衡。我想這正是接下來需要 #台北市政府 和 #台北市議會 一起來努力的地方。例如是否將台北市的社會住宅整合進例如住宅基金這樣統一的大水庫,而非讓各別社宅獨自計算自償,將資源結合起來運用,這都是接下來要努力的方向。
希望柯市長信守承諾,務實地回到政策討論,大家一起來解決社會住宅的挑戰,讓台北更好住!🏠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