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讀寫能力訓練方法
分享蕭博士的【臺灣雙語全民公益師資培訓班】第二堂,談到的是台灣家長最關心的英文讀寫能力
把精華片段時間軸提供給大家,很值得一看:
34:50 ~ 51:20 學員成果,口語(5 歲)、漂亮草寫(小六)
1:27:20 ~ 2:12:00 讀寫能力的三部分,草寫、拼寫訓練法 —— 這段解說 phonics 應該用歸納法,而不是演繹法來學,並示範練習法
2:21:05 ~ 2:44:00 第三部分寫作訓練:很、有、將 —— 有條理的表達能力訓練方法,推薦!三歲小孩就可以從中文口語表述開始練習了。
3:03:20 ~ 3:07:40 蕭博士用「很、有、將」架構寫的《臺灣金牌歌》——奧運金牌得主感言可以這樣說
👉 這裡看:
https://youtu.be/XfZb3A_63_g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6萬的網紅memehongko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60 命運感—命運是一預感的投射 我們試不從術數的角度討論命運,而從現實上體會:每一個體生命與無窮複雜的現實世界之間交接,便有相順或不相順的際遇,這就是命運感。例如死亡不是命,它是自然演化的一部份,但任一個體之如何地死亡,或夭折,或長壽,或遭水、遭火,或遭交通失事,這都是命。故曰「生死有命,富貴...
歸納法 中文 在 Jivan小天涯手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1Y8-9M • #小Jivan四則經典語錄
懂你的天真,會讓我志得意滿,因為你的字字句句,讓我走進你構築的小小世界。我不用皮笑肉不笑,我是會心一笑,是直接笑場。
一、 《角色扮演》
我和弟弟在車內討論打電話給家母,正「媽來媽去」時,小Jivan很想加入話題。「寶貝,我們要打電話給婆婆!」他懂了,默默練習通話中「你好,我是ooo」。
手機插上音響擴音,接通的鈴聲透過喇叭環繞車內,有個稚嫩的聲音飄出來:「喂,我是你媽媽。」⋯⋯
你是我兒子,我是你媽媽,我打給我的媽媽,你為什麼要裝老。謝謝設想周到的貼心,但你媽如果要解釋話筒那頭是你媽媽,請多跟她聊聊天,選個充滿愛的大頭照當來電顯示,記得那聲音好嗎?
二、 《歸納法》
自從小Jivan跟著帶家裡的狗兒大漢去剃光毛後,對「毛」就很有概念。「大漢沒有毛了!」「大漢長毛了。」
「媽媽,毛!」⋯⋯嗨,何必這樣,我還要跟你多洗澡幾年耶!
後來又認識了「毛毛蟲」這個詞。於是培根起司蛋精神,舉凡絨毛娃娃,特別是長型長毛的,看不出來是兔子還是熊的布偶,都有個統稱:「毛毛蟲。」
三、 《演繹法》
「寶貝,馬怎麼叫?」「Hihihihiiiiii~」(翻譯:中文狀聲叫蕭蕭、英文用Neigh,小Jivan用的是荷蘭文)
小Jivan釣魚遊戲裡有隻海馬,順口問問:「那,海馬怎麼叫?」⋯⋯「Hihihihiiiiiiii~喀喀喀」(摀嘴吞口水貌)
呃⋯⋯所以是馬跟你一樣,在海邊游泳被打來的大浪嗆到。
媽媽表示蒼海一聲笑。白馬非馬人人皆知,笛卡Jivan兒「海馬真馬」好好笑反駁不了的邏輯,滑稽的像個正經人說笑話,下回來個大腦顳葉內視鏡動作片好了吧!暫時先叫海馬迴旋踢,如何。
四、 《等待,為了和你相遇》
陽光照進來差不多是咖啡沉澱色渣的樓梯口,小Jivan趁媽媽弄推車時,玩按著腳踏車的車燈。
「媽媽!」
他手指著腳踏車輪間的地面,退了兩步問:「那個蟲在做什麼呢?」
瞄。啊!是億萬年歷史的「小強」,半邊已扁,濕濕爛爛的黏在陰暗角落。好困難的問題,它應該不做什麼了吧。「那個蟲喔⋯⋯他,死掉了。」
有時想要低調卻很難,某種不平凡卻又隨處可見的打不死,好像就被14公分的小腳無意踩死了,我留給它最隆重的尊嚴,就是沒有鄭重介紹它的真名。和地表最強生物相遇,它掏心掏肺,都給你看而已。
#經典語錄配經典照片
#哥真的很想睡但媽媽說要到了不能睡於是就這表情繼續睡
歸納法 中文 在 人助旅行與助人旅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7 年法國高考哲學題。
文學組第一題「觀察是否足以致知?」
在文學組裡問科學精神,可以從歸納法跟演繹法下手。
文學組第二題「權利範圍內的行為是否一概合理?」
這不就是文學少女被誘姦事件的核心嗎?
科學組第一題「捍衛權利,是否等於捍衛利益?」
這個很容易從臺灣的交通亂象中找出好例子。
這種題目,如果用經典的起承轉合結構我應該會這樣寫:
第一選定立場,並用一個實際生活的例子來貫穿論點(接下來整篇文章要為這個立場辯護,也都要把觀點在例子裡展延)
第二說明立場(選一個哲學家的觀點來為我的立場說話,在例子裡的人做了什麼選擇,為什麼他這樣做是合理的)
第三舉反例,然後反駁反例(可是某某哲學家或誰反對這樣的說法,可是他的觀點裡有一個地方說的不對,因為blah blah blah,然後再舉另一個哲學家來站台)
最後總結(更強而有力的把觀點收斂,在看完你的上述推導之後,可以在邏輯上得出比如說「因此,僅僅觀察不足以致知」或是「捍衛權利不等於捍衛利益」的結論。
在這個過程中,文采沒有被放在第一位,能不能看出你的思路以及有沒有犯下邏輯的錯誤才是重點。
還有,你的真實人生的立場、真實的想法是什麼其實一點都不重要,他出的題目是兩邊都說的通的。重點是你選了一個立場之後,你的邏輯說不說的通。
另外觀點夠不夠走偏鋒也會影響到分數(意思是,你可以走一個大家都想得到的,也用大家都想得到的方式來說服,但這就是打安全牌,但你也可以另闢新徑,但另闢新徑的重點也是你的邏輯要能連貫。
其實法國高中哲學題每一年都被翻出來,重點當然是放在批判臺灣不重思考的教育。但如果有人用這個來羞辱台灣年輕人寫不出這樣的文章,說臺灣年輕人比不上法國年輕人諸如此類等等等等,你可以問問看他寫不寫得出來。
至少年輕人... 我們有 朱家安 (Kris Chu) 可以派出當代表...
---
文學組(Bac L)
1. 觀察是否足以致知?
2. 權利範圍內的行為是否一概合理?
3. 試析盧梭「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1755)選段
科學組(Bac S)
1. 捍衛權利,是否等於捍衛利益?
2. 人能否從自身文化中解放?
3. 試析傅柯「言論寫作集」(1978)選段
經濟社會組(Bac ES)
1. 理性能否解釋一切?
2. 藝術品是否必須美麗?
3. 試析霍布斯「利維坦」(1651)選段
經濟社會組(Bac ES)
1. 理性能否解釋一切?
2. 藝術品是否必須美麗?
3. 試析霍布斯「利維坦」(1651)選段
歸納法 中文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160 命運感—命運是一預感的投射
我們試不從術數的角度討論命運,而從現實上體會:每一個體生命與無窮複雜的現實世界之間交接,便有相順或不相順的際遇,這就是命運感。例如死亡不是命,它是自然演化的一部份,但任一個體之如何地死亡,或夭折,或長壽,或遭水、遭火,或遭交通失事,這都是命。故曰「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人類總有一些領域是不自主的,於是有命運感。
從知識論角度反思,人類原初的知識是實用的求生技巧,透過記憶過往的經驗來預測未來的危險,即原初的歸納法。重複的經驗的累積就產生一種秩序感、規律感,再由此規律感而投射未來,形成預感,所以命運是一預感的投射。其中,更加上人類對自我有強烈的偏向,總是覺得自己與眾不同,於是主觀上加強了相信預感的要求。
講者:吳啟超(中文大學哲學系高級講師)、陶國璋(中文大學哲學系客座助理教授)
謎米新聞:news.memehk.com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4TRSEhy-x8/hqdefault.jpg)
歸納法 中文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96. 存在的給予性—對宇宙、生命意義的一種新詮釋
從自由意志的有無問題,我們再思考科學與哲學之間在方法論上的差異。科學是從發生的角度思考宇宙的來源,所謂「發生的角度」,是指以果推因,從某些現象追溯其成因、原理,例如我們觀察到鐵在空氣中會生鏽,但在真空卻不會,於是推想空氣中某些成份促使鐵生鏽。反覆排除其他成份,最後發覺氧與鐵生鏽現象相關,建立了氧化作用的原理。但是,我們以前已經提及科學方法是受制於歸納法,人是活在全知與無知之間,無論怎樣反覆實驗,都不能達至絕對的確定性。哲學則希望尋得更堅固,甚至是不可懷疑的方法,經過許多失敗,現代哲學提出「存在的給予性」:這個世界已經是被給予的(as given),它的顯現是如何可能的呢?於是反越經驗的歸納之上,從「認知活動本身」追溯其可能成立的根據。問題相當專門,有待將來補充。
講者:陶國璋(中文大學哲學客座助理教授)、于非(《關鍵評論網》協調編輯)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hIPGGVRoA/hqdefault.jpg)
歸納法 中文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89. 奧坎的剃刀(Ockham’ razor),科學方法的利器
科學的說明是就事論事,只講求實證,輔以數學演算的數據,盡量達致精確。科學不負責解答「為甚麼」(why);例如它說明鐵生銹是氧化作用,並不進一步解釋為何鐵的原子與氧的原子會必然黏合一起;又比如天文學說明太陽系的來源,提出宇宙大爆炸理論;又或地理學以板塊理論說明地球的陸地分佈形態,都是一些說明,只是一些提議(proposals);又由於科學方法的基礎是歸納法,而歸納法並不能達至絕對的結論,所以:科學理論總是開放的,容許新的理論作出不同的說明,所以愛恩斯坦的理論可以超越牛頓的理論。
科學方法既然是開放的,所以理論的簡單性就成為科學方法的指導性原則:同樣一個物理現象,一條公式可以說明的,便較五條公式的理論優越。
講者:陶國璋(中文大學哲學系客座助理教授)、盧傑雄(中文大學哲學系高級講師)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AHtQKCpU1A/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