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參加關於府中周邊公私有地都市更新的
簽約典禮,見證板橋區新里程碑的實現。
新北市長官邸位於新板特區及府中商圈周邊,
1965年完工迄今50多年歷史,建築老舊常有
漏水等問題,過去3任首長均未入住形同荒廢
,且附近有板橋高中、板橋國小、萬坪公園、
板橋運動場,也鄰近府中捷運站,是擁有非常
豐富的生活機能,未來期盼結合板橋新舊城推
動美學計畫使板橋區再創一個新的里程碑。
#新北市議員王淑慧
#板橋土地婆王淑慧
#公私有地共同開發帶動地區整體發展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日本京都市和京都府南部、滋賀縣西部及大阪府的部份地區共同組成了「京都都市圈」,是「京阪神都會區」的一部份。自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到1868年明治天皇東京奠都為止,京都一直都是日本的首都。長年的歷史積澱使得京都市擁有相當豐富的歷史遺跡,也是日本傳統文化的重鎮之一。京都的一些傳統民俗祭典,諸如葵祭...
歷史建築 都市更新 在 MyGoNews不動產網路新聞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陳其邁:結合官民力量 盤點都市計畫👷♂👷♂
針對議員關心 #都市更新 及歷史建物的活化利用,#高雄市長陳其邁 2020年11月20日答詢時承諾,將重新盤點都市計畫,有關前金區舊市議會及舊總圖書館開發案,他說,部分建築因具有歷史意義,未來可能會列為歷史建築,進而影響後續的招標、開發,因此他會利用政策工具靈活規劃,將各種開發模式納入討論範圍,讓歷史建物更能發揮它的價值。他並責成文化局善用民間力量,讓具有歷史意義的空間作更多元的運用,除保存歷史記憶外也要讓空間做更活化的利用。
MyGoNews不動產網路新聞粉絲團
歷史建築 都市更新 在 財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老房子想要改建了~但如何認定我的房子符合申請資格?《危老條例》和傳統的都更,又有什麼不同呢?重建關鍵三問懶人包!
#危老 #都更
歷史建築 都市更新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日本京都市和京都府南部、滋賀縣西部及大阪府的部份地區共同組成了「京都都市圈」,是「京阪神都會區」的一部份。自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到1868年明治天皇東京奠都為止,京都一直都是日本的首都。長年的歷史積澱使得京都市擁有相當豐富的歷史遺跡,也是日本傳統文化的重鎮之一。京都的一些傳統民俗祭典,諸如葵祭、祇園祭等已舉辦超過千年,成為京都獨有的風景。京都市的部份歷史建築在1994年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財」的名義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這些因素使得京都吸引了眾多觀光客,2008年造訪京都的日本國內外遊客數便已突破5000萬人。京都也是日本重要的工業城市,其中又以傳統產業和電子產業最為重要。京都是日本最重要的文化教育城市之一,市內共有37所大學,每百萬人平均擁有大學數量和學生佔人口比例都在日本大都市中居首。京都市內主要的河川有桂川及鴨川等。鴨川位於京都市的東部,河道兩岸廣植櫻花等樹木。每逢夏季常有眾多市民和遊客在鴨川的河床灘上納涼,成為京都獨特的風景線。而桂川也流經嵐山等著名景區。兩條河流在南區及伏見區交界處合流,注入淀川水系。和日本其他河流一樣,京都市內的河流大多短小湍急,容易發生洪水。在平安京時期,京都就多次遇洪水侵襲。即使在現代,每逢颱風過境造成集中豪雨時,京都市內河川的水位也常會在短時間內大幅上升造成洪水。京都在其開發早期是一座計劃城市,市內道路類似棋盤,極為規整,且許多平安京時期的路名沿用至今。也正因如此,和日本其他都市常用町名(類似中文世界的「里」)來表示地址相比,京都多使用道路名稱來表示地址。而京都市內的路口也和日本其他地區大多採用附近地名不同,多合成兩條道路的名稱作為路口名,如「四條河原町」這一地名就是得來於因其位於四條通和河原町通兩條街道的路口。京都盆地自舊石器時代開始就已經有人類活動。在繩文時代,位於現今京都市東北部的北白川地區和山科盆地的丘陵地區已經有集落出現。到了彌生時代,平原地區也開始有集落出現。進入5世紀後,渡來人貴族秦氏開始在京都居住,其在京都盆地興修水利,此為京都地區大規模開發之始。奈良時代末期,桓武天皇為了擺脫奈良佛教寺院勢力的影響,於784年將首都從平城京(今奈良市)遷移到長岡京(今長岡京市)。然而僅過了不到10年,桓武天皇在和氣清麻呂的建議下,於794年將首都又遷到位於山城國的平安京(也就是現在的京都市),自此開啟平安時代,也開始京都作為日本首都的歷史。平安京的選址參考風水思想,並且效仿中國的長安和洛陽,是一座傳統的市坊制都市。平安京南北長約5.2公里,東西長約4.5公里。天皇居住的大內裏位於平安京的正北,以朱雀大路為中心,城市分為右京(又稱「長安」)和左京(又稱「洛陽」)兩個對稱的部份。平安京堪稱是一座規模宏大且規劃嚴謹的東亞傳統型的計劃城市。進入17世紀後,德川家康取代豐臣家,成為日本的統治者。德川家康將幕府設在江戶,但京都仍然是日本的國都所在地。德川家康雖然新建二條城,並以其作為京都新的都市核心,然而京都整體的都市空間仍然維持豐臣秀吉時期的格局。1788年,京都市內發生天明大火,是為京都史上最大的一次火災,市區幾乎完全被毀。然而之後京都很快實現復興。位於眾多街道交匯點的京都是當時日本全國的商業物流中心之一,眾多豪商巨賈聚集於此。京都也是當時日本最重要的宗教文化都市,京都的文化人在神道、佛教、儒學、蘭學等學術領域建樹頗豐。江戶時代的京都和大坂、江戶並稱為「三都」,是代表日本的大都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京都市是日本城市中較少遭到美軍空襲轟炸的都市,因此京都市是日本少數仍然擁有豐富的戰前建築的城市之一。為了降低空襲造成的損害,堀川通、御池通、五條通沿線的建築被強制拆除,卻也提供之後拓寬道路的空間。然而卻也正因為舊市區保存較好,導致市中心很難修建新的道路和公園,使得京都市中心地區的道路面積率和公園面積率極低,並且都市更新也進展較慢。1964年10月,東海道新幹線開始通車,極大的促進京都觀光產業的發展。1978年,京都市電被宣告廢止,地鐵取代市電成為京都市內重要的交通方式。這些事件都象著着戰後京都都市空間的巨大變化。進入平成時代之後,在平安遷都1200年之際的1994年,京都的多處古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京都已成為日本具代表性的觀光都市和文化都市。

歷史建築 都市更新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我的荒糖進行式:一個文化恐怖份子的深情自白」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蔣耀賢
內容簡介:
甚麼是文化資產?是誰的文化?又是誰的資產?
當文化資產遇上經濟發展,孰重孰輕?
所謂「文化資產」,是指具有歷史、文化、藝術、科學等價值,並經指定或登錄的古蹟、歷史建築與聚落等。理論上,這是全民所共享也共有的資產。但在戰後,國民黨政府來台初期,大多數建物的移交並未清楚記載,幾經轉手後,即使有法條保護這些文化資產,卻因不符使用需求而被陸續拆除改建,許多珍貴歷史建築就此消失。而後為了經濟發展、都市更新、提升市容,更加速老屋拆除。
多年來,台灣一方面高喊文資保存的口號,另方面,文化資產卻總是被既定模式、既得利益者視為經濟發展絆腳石,於是造就了「文化恐怖份子」一詞。
自嘲「文化恐怖份子」的蔣耀賢,投入橋仔頭糖廠文化資產保存廿多年,每天生活在百年大樹環繞的萬頃公園,將老舊的製糖工廠、遭遺棄的宿舍改成藝術村,創辦金甘蔗影展,發行「新台壁」(新台灣壁畫隊)向世界流通(受邀到世界各地進行藝術展演、交流)。
本書是這廿幾年來,從橋仔頭糖廠到白屋到涌翠閣,作者與夥伴們在活化歷史建物的行動紀錄與思考;這書也是在傳達一種大聲朗誦踏實生活在土地上寫的詩的美學生活態度,並且號召大家一起來有效活化古蹟與歷史建築,實踐青年返鄉與文創產業的轉型任務,以行動學習如何當自己的主人,以創造力建立自己的家園。
作者簡介:蔣耀賢
高雄橋仔頭糖廠藝術村的幕後推手,長期在橋頭糖廠,從文史、社造、藝術村到現在的白屋,以民間的力量,創造了全台少見的藝術村成就。
出生在橋仔頭白樹村,東海大學中文系、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畢業,曾獲台灣文學獎、高雄文藝獎等。之後返鄉投入橋仔頭糖廠保存運動迄今,一邊運動,一邊寫作。2001年催生橋仔頭糖廠藝術村,也創辦金甘蔗影展,策展新台灣壁畫隊,以創作的心情面對土地與人生,曾經與商毓芳策劃自力修復橋仔頭糖廠招待所「白屋」。
2017年營運虎尾郡招待所「涌翠閣」,目前在橋頭與虎尾二地從事文化資產再利用「有頭有尾」的人生。

歷史建築 都市更新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彰化台鐵鐵路醫院,它的前身是高賓閣酒家,如今面臨古蹟保存與拆除的爭議,下午的審查會,決定了它的命運。所有權擁有者台鐵職工會,極力爭取拆除。
極力推動保存的文化界人士強調,建築船頭、船舷、船艙口的立面建築,不對稱造型,展現了1930年代濃烈的現代主義前衛浪潮,在台灣留下來的歷史建物更是個位數。學者認為,不應該為了都市開發,毀了在彰化地方發展史上,地位重要的建築。
建於昭和11年的高賓閣酒家,日治時期它是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台灣醫學之父杜聰明經常聚會的場所,並在此發表抗日言論。光復後成為鐵路醫院,陪著彰化人走過物資貧乏的年代。下午最後一次審議會結果出爐,11位委員多數決通過,指定保留為彰化縣定古蹟,產權所有人台鐵職工會,盼望維修管理費用由彰化縣府負擔。
這棟建築位於彰化市陳稜路,反對保留的人士把它當成都市更新的絆腳石,所有權人台鐵職工會列出,整修費用高達1500萬,每年維護費更是高達兩百萬,幾度面臨被拆除的命運。下午這項決議,一經公告為縣定古蹟後,所有權人還是可以向文建會訴願,但文化界人士盼望台鐵能夠發揮企業的社會責任,共同活化利用這棟歷史建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