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妳做什麼都被嘴_心壯大才是一切解方
這是2019年底寫好的文章,現在的心智狀態,又比當時強大許多了;想重新分享給粉絲們~關於“妳”定義自己的方式。
\
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很多女生朋友都說「好看,但情節有點誇張耶」,但我只想說「不誇張,很寫實啊!不就是我們的生活嗎?」
於是,電影情節把我拉回許多成長記憶。
國中時在家門口遇到暴露狂,看到一個活生生的成熟生殖器官。對剛上國中的女孩來說,不僅驚恐更是害怕。但我居然只是呆傻在原地,現在想想也太危險,要是他不只想露鳥,可能我就會遇到更恐怖的事。回家後告訴家人,但我永遠記得他們的第一反應「妳做了什麼事?是不是妳愛穿裙子,裙子太短了?」
此後好幾年,我都認為愛穿短裙短褲是「不自愛」、會引人犯罪的行為。如果女性被騷擾,一定是她們自己先做了什麼。這樣的聯想方式,應該是父權社會的遺毒,更因為女性被造物主賦予的生育功能。在歷史演進下,女人是一個無法獨立、被動的,必須被男性給予的代表。讓人難過的是,很多女性也用同樣的方式在看待女人這個性別。
\
上大學遇到一個教授。我跟教授說,因為半工半讀的關係,晚上無法留在學校實習,是否有其他替代方案?「那妳晚上來我家裡工作好了,有些文件需要妳整理。但是不可以跟任何同學說,男朋友也不行。」不知為何,教授的這些話令人有種噁心感。
我把這件事告訴一個姊姊,結果她居然問:「妳做了什麼讓教授覺得有機可乘嗎?」天啊!我只是想要繼續半工半讀,也不代表我被騷擾了就是我的錯吧?甚至,在牙醫診所的打工也被醫師別有居心的要求,連薪水都沒有領就離職了。但我不敢跟一起打工的學姊說,我害怕她們會覺得是我做了什麼,醫生才會這樣。
儘管這個社會訴求平權,但是世界各地卻不斷上演對女性的歧視與不公平,包含女人對女人!
國外曾有一場展覽,展出受害女性案發當時穿著的衣服—沒有大家想像的暴露,而是再普通不過的學生制服、牛仔褲,甚至是中東國家女性穿的罩袍。女人被性侵害、性騷擾,施暴者其實沒有任何理由的;但是這些受害者卻得在事後想出一百種理由,應付身邊出現的歧視與異樣眼光、撫慰受傷的身心靈,才能活得下去。
\
當女人做什麼都可以被嘴時,我們只能強大自己的心!
直到這幾年,當自己在心靈上、身體上、職場上強健起來後,才懂得過去的我完全沒有錯!每個女性都在學習成長與勇敢,然而,社會對女性的不友善卻從來沒有停歇。好比電影的演出,女人為了照顧孩子犧牲自己,卻有閒言閒語認為媽媽在家是被豢養、沒有壓力,所以不該抱怨,不該心情憂愁,不該因為犧牲了夢想而生氣。
而那些心懷不滿的人,更把怨恨與憤怒發洩在照顧孩子的媽媽身上,於是出現了「媽蟲」這樣充滿歧視的言語。
生了奶諾後,我選擇重回職場,避免自己不斷鑽牛角尖,卻有人覺得我這樣很好過。果然是出一張嘴評論他人,最輕鬆啊!為了上班,我必須努力找托嬰、找保母,還要擔心孩子身心健康;出來上班,是因為我要養家⋯⋯我一點都不輕鬆,也沒有因此躲掉什麼。
有人認為職業婦女只是想逃避當母親的責任,只是想成就自己⋯⋯顯然地,女人不管怎麼做都不對。是不是不管女人做什麼,總是落人口實,只因為我們是女人呢?
筋肉爸爸中風後,我曾被一則貼文影響心情,我承認是自己內心不夠強壯、不懂為什麼大家對女人就是充滿歧視與人身攻擊?不論在哪個國家,總是有「仇女」文化存在。當女人因某一事件躍上媒體,譬如離婚、遭逢巨變、挑戰男性社會地位⋯⋯即使新聞媒體善待她,網民也饒不了她。
譬如藝人離婚了,就有人說她是公主病;譬如孩子被謀殺了,媽媽為此堅強挑戰體制,就有人說她們應該一起去死,霸凌著已經當天使的靈魂。電影《重磅腥聞》描述被職場性騷擾的女人,勇於爭取自己權益時,要面對官司、失業、主管刁難、家庭紛亂,付出許多代價只為了找回尊嚴與自我時,卻被人們用各種言語二度重傷⋯⋯
這半年來我也遇過類似的事情。很努力地想要爬起來保護生病的老公,也因為工作性質,於是在媒體分享了故事,期望大家都重視健康,不要讓心血管疾病破壞原本幸福的家庭。卻有人說:「她就是靠出賣老公賺錢啊?」還有更多類似的批評,從我的年紀、外表,從老公生病的痛處,作為踐踏我這位女人的點。
心平靜氣後來看留言。這些女孩都很年輕,她們應該是還沒有經歷到年紀增長,本著青春,認為「年齡」是可以攻擊女人的武器;也或許尚未為人母,所以不知道背負責任是件多麼困難、意義重大的事;許多人都要女人繼續背負受害者情節,彷彿女人只能是個悲情、辛苦、犧牲自我、需要被拯救的人。
當男性因為大男人思想,把女性思考為附屬品時,不難理解他們不允許女人挑戰權威、掌握主權的邏輯;但是,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女人,要這麼仇視其他女人呢?
她們想看到其他女人過得越來越慘,她們不想看到其他女人爬出谷底躍向陽光,她們想看到其他人一起撻伐這些女人。
#拒絕當個受害者_才能開啟幸福的樞紐
她們認為,這些女人,應該繼續活在悲情中,活在大家的言論裡!如此一來⋯⋯這些仇女的女性,回歸現實,面對自己悲傷的生活時,可能才會多點安慰。因為,她們逃不出受害者情節!她們不想看到其他女人面對類似的悲傷時,可以勇敢找尋下一個花園;那樣會突顯自己的孤單與挫敗,因為自己還深陷類似的泥沼中。
女人這一生會遇到的挫敗感很多,最終的挫敗感都來自於「活不出自我」。譬如婚姻,每個人的狀況與糾結都不一樣,但因為失去了自我所以難受;等到社會上有了離婚、小三、外遇、抓姦等話題時,因為觸動了自己,因此總是可以掀起女人們的一番論戰。
有一些討論很有意義,因為激發了女人自覺、自主、自愛的心;但有一些討論真的就是浪費光陰,譬如總是在批評其他女人。
我們用什麼樣的眼光看世界、看別人;這個世界就會用同樣的方式回應我們。懂得活出自己、找尋自己的女人,會更懂得欣賞其他女人面臨人生谷底時的決定與勇敢。跳不出牢籠的女人,才會不爽其他女人的瀟灑轉身,口說之言都是攻擊的話語。
我們,都要拒絕當個受害者,才能開啟幸福的樞紐,不再成為只會批判別人的帥女人。
本文摘錄自《#我愛_我強大:我和你再一次愛上了我們 筋肉媽媽從筋膜到心靈的修復課》,三采文化出版
#這本書還有筋膜按摩與伸展運動
不只舒壓也緩解腰痠背痛~每個運動都有QR CODE點進去可以看示範影片,居家期間好適合~
歧視性言論是否對被歧視的人有影響呢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日前世界衛生組織(WHO)助理總幹事艾沃德(Bruce Aylward)接受香港媒體
香港電台視像新聞 RTHK VNEWS 的節目「The Pulse」採訪,在被問到WHO是否重新考慮台灣的會員資格時,艾沃德先是腦中斷線數秒不發一語,接著便疑似真的將採訪斷線了。重新連線之後,記者繼續追問關於台灣議題,但艾沃德只稱中國防疫做得很好,沒有打算要回覆記者的問題(參考斷線片段:https://pse.is/MYABV、完整採訪:https://youtu.be/RLvg0KnTKhU)。
這個影片快速又廣泛地在網路上流傳,也獲得全世界許多主要媒體的報導,形成巨大的輿論壓力。而WHO也罕見地發表聲明解釋,「台灣」(咦,這次不是中國台北、台北直轄市,或台北與周邊地區了)的會員資格取決於WHO的會員國們,並非WHO的職員,並強調WHO沒有排除台灣,台灣仍有管道獲得WHO的資訊,並講說世衛也有參考台灣提供的資訊。
這次聲明通篇都只用「台灣」以及「中國」,之前那些奇怪的稱呼這次都沒出現;加上後來有人發現在30日時,艾沃德的相關資料已從世衛官網上移除。種種作為,顯然是為了平息事件風波避免火上加油。
---
不過美國有兩位國會議員就沒這麼買單,這兩位分別都是就台灣參與國際組織議題提出過法案的議員,對於此事可以說是高度關注。
▍參議員賈德納(Cory Gardner)
賈德納3/29在推特(https://pse.is/QYN3G)上表示,世衛組織對這場災難性訪談的回應完全不行,而且充滿了片面事實。他另外指出,在1月31日時,他就聯同其他參議員致函給呼籲WHO接受台灣為觀察員以處理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武漢肺炎)災情,並讓台灣能和世界分享其專業和處理危機的知識。另外,園丁也不忘提到,由他所提出且最近才剛被總統川普簽署通過的《台北法》。他說,台北法要求國務院採取確實的步驟去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像是WHO。最後,他在推文標記了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並說「就是現在」。
▍眾議員約霍(Ted Yoho)
曾經提出多項友台法案的眾議員約霍,今天(30日)也在推特(https://pse.is/RNM25)上面針對這個訪談做出回應。他說,在這場冠狀病毒的全球大流行中,我們應該要鼓勵討論,而不是避而不談。世衛組織向中國磕頭的行為正是現在這個世界所不需要的。和園丁一樣,約霍接著也來工商一下自己的法案:《要求國務卿擬定策略幫助台灣重新取得世界衛生組織觀察員資格或其他目的》(H.R. 353)法案,表達美國國會也支持台灣參與WHO的立場。事實上,這個法案可是本屆國會(第119屆)第一個提出的台灣相關法案,而且只花了14天就過眾議院(目前參議院版本已提出,但從去年到現在都沒動靜)。
---
觀測站這裡來說一下,為什麼園丁認為WHO的回應是充斥著片面訊息。以回覆中提到的、做為WHO和台灣之間「快速有效溝通」管道之一的「國際衛生條例」(IHR)為例,台灣在12月31日時就已經向IHR以及中國衛生當局通報武漢肺炎有人傳人的風險(註:有人說台灣沒有「通報」而是向世衛「詢問」相關案例。但這只是文字遊戲,因為我們傳達了有這樣案例的發生,並且向世衛詢問這是怎麼回事,這個動作當然就是通報。告知和詢問兩個動作是可以一起做的,是吧?)但是,IHR和中國衛生當局並沒有把這個資訊分享給其他國家。副總統陳建仁在之前「金融時報」的採訪中就表示:「IHR內部網站有一個提供所有國家共享流行病及因應作為資訊的平台,而我國(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分享的訊息並未被上載到該平台。」
身為台灣人,我們早就熟悉中國在國際上的大外宣伎倆,但經過這次冠狀病毒的全球公衛危機,我們更是見識到中國如何一氣呵成地操弄國家機器、對外文宣系統,甚至是操作國際組織來形塑自己在這場悲劇中的英雄角色。以艾沃德這次的斷線採訪為例,許多英文相關討論串就有不少像是「為什麼要逼WHO官員回答政治問題,難道不能專業歸專業,政治歸政治?」的留言,試圖淡化WHO在處理這次全球武漢肺炎疫情的政治性。防疫是必須要傾各國之力共同合作的事,這怎麼可能「不政治」?
【補充】我們的外交部已經發表新聞稿正式回應WHO的聲明,來看看外交部是怎麼說明目前台灣參與WHO是多麼不足的:https://pse.is/R39ZM(中)、https://pse.is/QYV8C(英)。
難得這次全球的話題都圍繞著疫情打轉,且又是我們台灣的守備範圍,當然不可以放過這樣的機會,而且我們要轉守為攻。所以在這裡我們也想要來響應 TaiwanWarmPower 發起的「台灣大外宣」。
怎麼個宣傳法呢?以小編親身在美國的經驗來說,一味的trash中國其實只對台灣自己人有效,因為大部分美國人,就算對中國沒有好感,也不會有像台灣這樣會把中國視作敵人的情緒。所以,越是偏激的言論,越只能得到己方人馬的共鳴,無法引起一般美國人的認同或關注。
同理,武漢肺炎一詞的使用上也要注意。雖然在台灣這是一個不帶歧視的稱呼,但如果你的目的是在宣傳戰上拉攏美國人,那麼你就不得不考慮到在地的社會文化脈絡。美國雖然號稱文化大熔爐,但種族歧視一直都是個難解的問題。在過去數週,針對亞裔族群的犯罪節節攀升,被人吆喝、吐口水、甚至攻擊的事件層出不窮,連FBI都警告隨著疫情發展,接下來將會有針對亞裔仇恨犯罪的高峰。
以目前的風向來說,台灣的抗疫表現普遍受到國際媒體的讚賞,而中國在疫情爆發之初隱瞞病例並逮補吹哨者的行為被廣泛報導,加上因為這次艾沃德斷線影片WHO受政治影響的檢討聲浪再起,如同暖實力所說的,我們應該趁這個機會強調「台灣是這次全球疫情的吹哨者」的形象,宣傳WHO和中國政府阻擋台灣的各種匪夷所思行為,同時也可以配合目前已有的上百篇報導,談台灣是如何專業且有效地阻擋病毒傳播。要讓「如果 WHO 中有台灣,這個世界會不一樣」、「台灣是一個不畏中國,願意說出實話的國家」形象深植人心!
歧視性言論是否對被歧視的人有影響呢 在 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當信任累積 》
今天跟幾位朋友討論了關於自媒體與傳統媒體間的差別,覺得有些自己的感受與觀察,值得在這裡和大家分享。
可能會有些人有這樣的認知:大家對於KOL(網路意見領袖)所產出的內容,不會像對傳統媒體那樣嚴格的檢視,所以對於信用的要求就不會那麼高。
但就我的觀點來看,信用,反而是所有公眾人物最需要注重的人格特質。
當我們在看網路文章、YouTube時,遇到有趣、吸引自己的內容,會點讚、會分享、會追蹤或訂閱,這些動作端看那個對象吸引我到什麼程度。而並不是有追蹤就會產生信任,信任是需要長時間的累積,要等我們看過夠多他的想法與作品,並開始知道他是一個怎麼樣的人之後,才會慢慢產生這樣的感覺,甚至欣賞。
其中一個形成信任的要素,我覺得是「親切感」與「真實感」。你知道你在看的是一個「跟你一樣活生生的人」所分享的內容。
有別於政治人物透過公關編輯後所傳遞的文字,抑或是專業媒體所產製,一般人所無法企及的深度報導,網路KOL能給人「陪伴」的感覺,你能從他們產製的內容獲得你需要的價值(知識或娛樂),但並不會覺得他是一個無法企及的對象,甚至有機會還能跟他互動一下。那種「有情感的形體」所產生的親切感,是無形的媒體公司所無法給予受眾的;而且他們也不能這麼做,那會破壞中立性,這就是為什麼公視小編撿到槍大家很開心,但公視自己卻沒有那麼開心的緣故。
當這種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不斷累積,不斷的「相信」,並且透過網路快速放大傳播效果後,一個有內容的人,就能從原本單純分享自己的見解或者趣聞,成為一個KOL。
注意,要成為KOL的前提,是人要有內容。我真心覺得那些嘲諷搞笑的KOL沒什麼、憑什麼賺那麼多的人,自己去搞笑看看,到時候可能真的會很好笑。覺得人家不過是長得帥或正就可以有那麼多追蹤和影響力的,一樣,為什麼不照照鏡子先?人長得好看也是一種內容啊,很殘酷、很容易被嫉妒的天生內容,而且這種內容的需求還很大,因為我們是有情慾的動物。但如果不經營內涵和自己特色,外表是會被時間和健康奪走的事物,所以反而是壓力很大的類型。
但,來得快,就代表去得也快。
為什麼柯文哲今天會以這種奇觀的速度掉讚?其中最大的轉捩點,是他背棄了他既有的追蹤者們所期待的信任——不斷說自己無黨無派,卻成立了一個連名字都是抄來的政黨,再加上種種歧視女性、肥胖、對不懂的事物胡亂發言而無道歉或改進等等的作為,讓他從昔日眾所期待的政壇希望,並成一個和其他政客無二致的普通存在。(還沒退讚的可以退一下,如果你跟我一樣也從當年的期待變成失落的話)
如果一個人不是言行如一,沒有一個非常堅定的中心思想,那麼在這個網路時代中,很容易就會出現所謂的「欺騙感」:網路足跡是無所遁形的,所有講過的話都可以輕易找到,你必須交代所有事物的來龍去脈。
對一個追蹤者來說,會是這樣的心情:為什麼過去的你會出來打臉自己?你都可以這樣打臉自己了,那其他的話是不是也都在練蕭威?那我聽你說話幹嘛?這時候,一個人的信譽,也將會在短時間內完蛋,因為網路傳播的速度非常快。
看文章還需要辨別真假資訊,對於一般的市井小民來說,真的是一件太巨大的工程,因此我們會選擇「預設相信」我們的資訊來源,對媒體、KOL都一樣。只有經過訓練的人,才會反射的「預設為假」,然後自己驗證。
這就是訓練有素的傳統記者為什麼受人尊敬、且重要的地方——迅速產製最接近真實的中立內容,讓更多人能快速吸收資訊而不偏頗。雖然很遺憾的是,近年來台灣業界已經把這個精神玩壞的差不多就是。(順便業配一下報導者,他們真的超認真在做專題報導,以我的角度看因為K2 行動而製作的世紀高峰系列專題的時候,真的不自覺的驚嘆他們的努力與完成度)(還有聯合報也是,說人家聯合重工時,不妨看下他們山岳系列和能源系列的專題報導,都非常用心)
我們會對媒體報假新聞感到絕望與憤怒,但我們沒辦法拿他們怎麼樣,因為他們所創造的平行世界仍在死忠的支持著他們。而且有趣的是,新的報導出來,我們有很大的機會再度相信它。我覺得是因為媒體沒有一個「有形的對象」可以罵可以討厭的緣故,那種「騙」感覺不會留那麼久。所以中天新聞今天能搞成這樣,年輕一輩看到中天都練就直接略過的技能,還真的很猛。
但如果今天你發現你所追蹤的KOL說謊,你可以很直接的制裁他——退讚、退訂,收回自己曾給予,堆積成他們影響力的東西。你會記得他「騙你」,並且讓他消失在你的生活之中,就像某個你很討厭的「人」。
我們都是人,選擇相信自己所追蹤的人所說的話,是人的天性,我們永遠不可能推廣違反人性的事,不能要求人人都有查證消息是否為真的義務。
但人們可以要求KOL守信,身為KOL更應該要求自己,堅守那份珍貴的信任關係,謹記為什麼大家會想要看你的東西,不只是因為喜歡你,而是因為相信你。
不管是誰都一樣,我們會犯錯、我們也會錯話,我們可以為我們犯的錯道歉、承諾改進。而人家通常會原諒你,因為大家相信你「會改」。但「欺騙」不會被原諒,因為今天找藉口了、欺騙了,那我憑什麼要「相信」你會改呢?
失去信用,就是失去了世界。
這也是為什麼業配生態慢慢轉變為「明著講這是合作、業配」的原因。你喜歡一個KOL,就得讓他有飯吃,這很合理,所以How哥才會這麼成功,因為大家擺明是來看業配的。但人們依然無法接受很爛的業配——收錢只講好話,或者假裝沒有收錢而「評論」,那說穿了就是一種欺騙,利用人們對自己的信任,提升委託方產品價值超過他應得評價的手段。所以我很感謝至今所有願意和我合作的廠商,接受我從不下廣告、自己產出的使用心得文也會誠實寫缺點還寫很多的風格。
同樣的,為什麼那次呱吉爆料中天業配新聞價碼,群眾反映會這麼大,問題就是出在「為什麼我們所看的新聞是業配?」新聞該是追求真實與中立的存在,怎麼會變成了可以拿來買賣、塞了錢重要程度就會比較高、報導角度就會比較漂亮的商品呢?這樣要人們再怎麼繼續相信媒體的報導是中立而專業的呢?
業配不是不行,而是看你有沒有說謊或假裝罷了。
像我都不假裝的,都誠實說東西是厚臉皮去跟人家凹的 -/////- 不過最近有個新玩意是人家邀請的,可以想想最近有誰發表了什麼厲害的東西,然後期待一下囉!
不管在哪個年代都一樣,人是感性的動物,領袖都是因為信任而產生,KOL也好、總統也罷。而這份信任,也是KOL們最大的社會責任所在:人們預設相信我們講的話,因此我們有非常重大的義務,去確認自己講出來的話是不是正確的、會不會誤導更多的人把錯誤的觀念傳得更遠,對社會造成負面影響?凡事都必須謹慎、再謹慎,否則一個錯誤的評論,很有可能對當事人造成巨大的傷害。
退一步來說,就算沒有這種希望透過自己的影響力來讓世界更好的目標,也要十分注重發表言論的正確性和真實性;否則輕則變笑柄,如炎亞綸地震說,重則如柯文哲,今後將無法再從網路世界,得到任何的支持,與影響力了。
而這,也是為什麼我會選擇回到台大唸新聞所的原因之一,我希望已經身為一個自媒體的自己,能夠擁有那個在最短時間內「求真」的能力,讓我的追蹤者們能一直從我這邊,得到有價值而真實的資訊,讓我覺得好的觀念與想法,用對的形式傳到更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