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選教我們的三件事》文/陳文茜
1)盡量把事件看得更遠:不要在乎一時的外界評價:才能創造歷史大事。敘利亞難民危機時,梅克爾收容難民具備了長遠的眼光。當然她沒有忘記,當時她在東德時,一個小女孩渴望的自由。當東德政府幾近破產時,他們的生活也近乎難民。她的心跳動著人道主義:但這不是惟一的理由。她明白德國的崛起如果沒有新的國際形象,這是非常危險的事。
歐洲沒有人會忘記希特勒、屠殺、兩次大戰德國都是侵略國。德國需要一個新的名片,新的形象:才能崛起,才能服眾。
梅克爾看的是未來半世紀德國的挑戰,不是今天的報紙,明天的民調。在敍利亞難民危機中,她需要德國成為人道主義大國的形象。
梅克爾是一位科學家,她認識德國經濟當下隱藏的危機。年齡的老化,足以拖垮這個工業出口大國,德國當地需要新的基層勞動力。
那些徒步、渡海、忍受延途羞辱來到德國的敍利亞百萬難民,他們終究會融入德國,最終成為重要的基層勞動力。
她個人一時為這個決策付出了代價。忍受低民調,黨內辱罵,尤其跨年科隆大教堂七位難民性侵事件,排山倒海般的風浪,似乎快淹沒了她。⋯⋯最後她寧可提早交出了權力,也要堅持收容政策。
一個人的壽命有限,一個人的權力可以擁有多久?
16年,夠了。梅克爾知道她正在做對的事,而且是歷史大事。她知道這是她的歷史時刻,她堅持了。
四年後,証明她是對的。
2)The loser is also the winner 。輸家,可以變成嬴家。蕭茲領導社會民主黨在這次大選中小羸了梅克爾的政黨,這樣的微弱多數,沒有什麼好驚訝:16年前也是如此。梅克爾只在聯邦議會比前總理施洛德只多掌握了一席。
梅克爾上台執政16年來,其中12年社會民主黨參與大聯合政府,社會民主黨協助德國度過一次又一次的危機:包括歐債危機。
這導致德國崛起的光芒全球聚焦在梅克爾一人身上,而且導致社會民主黨從中央到地方選舉一直敗選。社會民主黨若以短線的、權力為核心的黨爭眼光看自己,簡直是蠢透了。
但會等待的人不只梅克爾,還有蕭茲。
當梅克爾離去時,人們已經分不清誰是她的繼承人?同黨的拉舍特?還是一直站在她身旁和她共組政府、協助國家度過危機的副總理蕭茲?
蕭茲接手的不是如「經濟學人」雜誌所説的:一個爛攤子。他接手的是二戰以後,最強大的德國,以及歐洲一體的領導國,一個令人尊敬的經濟強國,一個最好的民主典範政體。
尤其當民主在美國、英國都出現民粹甚至憲政危機時,德國証明他們才是民主運作、有效治理、抗衡民粹的成功民主典範。
這些政蹟,不完全是梅克爾的功勞,包括反對黨社會民主黨的遠見。是他們,共同成就了德國,以及成功的民主制度。
3)民主政治的運作,出問題的不是制度本身,而是擁有權力者不知節制的使用權力。這在任何制度下,都可能造成危害。
美國著名政治歷史作家羅伯特·卡根(Robert Kagan)在《華盛頓郵報》發表的萬字長篇評論,《我們的憲法危機已經到來(Our Constitutional Crisis Is Already Here)》,這大概是近來對美國做出的最黑暗最「驚心動魄」的預言。
這個預言不亞於去年大選前《大西洋月刊》發表的知名調查記者巴頓·蓋爾曼(Barton Gellman)撰寫的長篇報道《可能讓美國崩潰的大選 (The Election That Could Break America)》所引起的關注。
去年蓋爾曼描繪的是美國走向懸崖的危險圖景,卡根在這篇文章中預言的則是美國一步步走向黑夜的危急時刻。卡根在文章中說,如果沒有富有遠見的政治家做出大膽而勇敢的舉措,美國將在三到四年內,進入民主崩潰的黑暗世界。
他把這個時間點準確地設定在2024年11月。
所以,什麼是富有遠見的勇敢而大膽的舉措?
它一點也不難。
只要權力人物忘了一些自己的權力飢渴,多想起這個快速變動的時代,人民和國家的迫切需要。
這其實是甘迺迪的老話。我改寫一下:
不要問國家能給你什麼光芒位子?問你能為國家帶來什麼光芒?
如是而已。
—圖片:英國雕塑家作品
「步步驚心評價」的推薦目錄:
- 關於步步驚心評價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步步驚心評價 在 Beauty美人圈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步步驚心評價 在 Chris電影宇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步步驚心評價 在 [心得] 其實我沒那麼喜歡步步驚心- 看板China-Drama 的評價
- 關於步步驚心評價 在 步步驚心好看嗎,有人看過嗎?評價如何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步步驚心評價 在 韓劇《月之戀人-步步驚心麗》一口氣看完,雖然珠玉在前 的評價
- 關於步步驚心評價 在 來推一下10年前的陸劇#步步驚心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步步驚心評價 在 #韓劇步步驚心麗劇評+心得#文長 - 戲劇綜藝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步步驚心評價 在 [心得] 步步驚心(有結局大雷) - China-Drama - MYPTT 的評價
步步驚心評價 在 Beauty美人圈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大家有看過《步步驚心》的續集《步步驚情》嗎?那才真的是驚悚~
#beauty美人圈 #陸劇 #續集必毀定律
步步驚心評價 在 Chris電影宇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917:逆戰救兵》(2020)
看《1917:逆戰救兵》,最難忘的固然是「一鏡到底」。電影雖非類同《一鏡柏林》和《恐襲夏令營》如假包換的真一鏡,卻憑藉Roger Deakins純熟自然的鏡頭運動和有如夢幻的調色構圖,與Lee Smith天衣無縫的剪輯技巧相輔相承,成功以假亂真,達至行雲流水、一氣呵成之效。
而有別於應用同樣技術的《飛鳥俠》之全文戲,《1917:逆戰救兵》的「一鏡到底」對台前幕後配合要求則更嚴格,尤其場景切換和光影變化,天時、地利、人和,三大元素,缺一不可!不過在導演Sam Mendes一絲不茍的執導和高度精準的節奏操控下,情節之細緻,場面之壯麗,令觀眾如同跟隨兩名小卒跨越烽火戰地,從戰壕泥濘走到頹垣敗瓦以至焚城烈焰,配合Thomas Newman的激情妙音,建構出其中步步驚心的不安和窒息感,帶來了獨一無二的沉浸式觀影體驗,無疑是心力交瘁、嘔心瀝血的成果。
「一鏡到底」與明晰簡練的主線劇情一唱一和,既增強臨場感,也渲染危機感。電影勾勒出戰爭的無情,描畫出士兵對戰火的陰影、恐懼,更以主角的心路歷程,細繪軍人因出兵而離鄉別井,渴望歸家卻有家歸不得的無奈及憂慮戰死沙場無法歸家的心理負擔,立意清晰,主題深刻,惟全片對兩位主角的友誼描寫得未盡深刻,以致在關鍵時刻欠缺應有的情感衝擊,中後段亦漸見主角威能,完美躲避槍彈炮火,令原來充滿實感的情節稍稍失真,為兩大美中不足之處。
《1917:逆戰救兵》無傳統戰爭片的槍林彈雨、血肉模糊,甚至入局45分鐘才有第一聲槍響,卻以「一鏡到底」的電影魔法令人歎為觀止,不僅技巧成熟,簡潔的劇情也足以扣人心弦,實為一部另類的戰爭佳作。作品在金球獎勇奪最佳導演及最佳劇情類電影兩項殊榮,能否再下一城,則拭目以待也。
導演:Sam Mendes
編劇:Sam Mendes, Krysty Wilson-Cairns
主演:Dean-Charles Chapman, George MacKay, Daniel Mays
語言:英語
片長:119分鐘
評價:🌕🌕🌕🌕🌗 A
#hkig #1917movie #SamMendes #RogerDeakins #movie #film #review #moviereview #filmreview #1917逆戰救兵 #戲 #睇戲 #戲迷 #影迷 #電影迷 #觀後感 #影評 #電影 #電影評論 #電影心得 #香港
步步驚心評價 在 步步驚心好看嗎,有人看過嗎?評價如何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步步驚心 好看嗎,有人看過嗎?評價如何 ... 為何要跳結局? ... 我這個不常看連續劇的也被吸引,我覺得不錯,拍得很好。 片尾曲也好聽。 ... 步步驚心我是從中間開始看的(看電視), ... ... <看更多>
步步驚心評價 在 韓劇《月之戀人-步步驚心麗》一口氣看完,雖然珠玉在前 的推薦與評價

韓劇《月之戀人- 步步驚心 麗》一口氣看完,雖然珠玉在前,但這部翻拍真的也會很好看. 61K views 1 month ago #一口氣看完 #韓劇推薦 #韓劇解說. ... <看更多>
步步驚心評價 在 [心得] 其實我沒那麼喜歡步步驚心- 看板China-Drama 的推薦與評價
去年左右看板上狂推步步驚心,心裡就一直對這部戲很好奇,
今年暑假終於把他看完了,對這部戲的的感覺是,
其實我並沒有很喜歡,可是也不能說不喜歡,
應該說整部戲的每個人我都能理解,唯獨若曦;
加上片名讓我以為是宮鬥劇,看了之後發現原來是我誤會了。
若曦的生活到底哪裡步步驚心了?
有一幕印象很深刻,當若曦故意將茶倒在十爺身上,
原本十爺很用力的反擊,但看到若曦後態度馬上匹變,
之後四爺又送藥給若曦,看到那幾個阿哥們的反應,
就可以想到萬一哪天若曦出了什麼事,
他們也會幫忙,試問宮裡哪個宮女有這樣的待遇?
阿哥們的生活還比若曦步步驚心幾千倍吧,
在康熙身邊還有位很了解康熙的李德全提點她,
沒有行禮、說她想當皇后,要不是雍正是她情人
這2件事就夠她死個幾百次了。
所以這步步驚心,指的應該是別人的生活吧?
而她最後的暴衝,我也無法理解,
我懂她想保全她愛的所有人,但是她一點學習能力都沒有嗎?
她是真的不懂只要她稍微低調些、遠離些,
只要一點點,她所愛的人不會一個個落得那麼慘的下場,
八福晉沒事找她做什麼?九爺沒事找她做什麼?
她們平常根本沒什麼交情啊,甚至可以說是敵對的人,
她為什麼就這樣傻呼呼的任人宰割、任人當棋子?
還記得一開始她對十爺的評價是"草包",
我覺得她比十爺還不如,十爺至少聽得進人家的意見,
知道自己要的、珍惜的什麼,最後也得到了,
若曦呢,自以為比十爺聰明,別人的意見都當耳邊風,
最後什麼也沒得到,難道見不到四爺就是她要的嗎?
若曦跟四爺他們不適合卻愛上了對方,終究是要分開的,
最適合若曦的是十三爺;最適合四爺的就是他的福晉了,
福晉懂什麼事是她該過問的;什麼事是她不該插手的,
若曦在清朝生活了十幾年年,卻沒有學到最重要的是什麼。
而且照若曦的個性...步步驚心2到底會怎麼樣呢?
若曦的個性應該是改不了了,在清朝遇到那麼多跟性命,
還有婚姻這種在古代對女子來說是一輩子幸福的事情,
她的個性還是依然故我,完全沒有變,
在現代這樣的環境她會有多大的改變真的有難度。
我不想再看到像步步驚心後半部那樣的劇情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3.49.226
若曦死的時候,其實我也跟妳一樣有"終於"的感覺,
不知道是戲劇表現出來的還是其他因素,
若曦真的有如履薄冰的感覺嗎?
她真的有說錯一句話做錯一件事就有可能威脅到生命的感覺嗎?
她在太子求康熙指婚的時候或許有,
但其他時候真的讓人感覺不到她有,
她最後暴衝,威脅到的都是別人的生命不是她自己的,
這2件事不能混為一談吧?
若曦偏袒哪一方跟她抗旨根本無關啊,
想想十爺之前被指婚,其他阿哥也勸他不能抗旨。
這也說明了康熙不是個好殺之人,
不然先前若曦替十三爺和綠蕪求情,
康熙大可殺了她。
初看"步步驚心"的片名,或許是因為以前看過很多宮廷劇,
後宮的女人們、朝廷上的男人們鬥來鬥去,
你不知道在你面前跟你稱兄道弟、親親熱熱稱呼妳為姐姐的人,
是否真的是你的盟友亦或是你的敵人,
沒有要戰的意思,但我覺得甄嬛傳稱為步步驚心比較適合。
若曦有這現代人的思想及觀念,必須在清朝宮廷內闖蕩,
她必須小心翼翼、必須低調再低調、必須要謹慎再謹慎,
她自己也這麼想,可是她表現出來的呢?
她也跟每位阿哥都太過從甚密了吧?康熙是真不知道還是裝不知道?
如果是裝不知道,那也能證明康熙算是很縱容若曦了,
也證明若曦在康熙和雍正2朝都不會有被砍頭的危險。
那她到底在步步驚心什麼?
她的想法跟做法其實從頭到尾都沒有變,
除了做事比較圓滑、比較會應對外,
她還是原本的張曉。
※ 編輯: imweiwei 來自: 140.113.250.31 (10/04 14:5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