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在疫病蔓延的春天------《冷光》譯後記
三月將盡的午後,步出台大醫院。方才破雲而出的蒼白光線又暗了幾分,是要下雨了吧,我心想。抬頭看看天空,就在目光往上抬的那個瞬間,瞥見灰霾裡的團團粉白。定睛一看,是不遠處二二八公園的一樹白花。啊,是流蘇盛開了!
顧不得綿綿飄下的細雨,快步過街,站在大樹下,仰頭看著這一樹年年不負期待的雪白流蘇,彷彿見到老友般欣喜。
細小的白花繁密,團團簇生,老樹把蓄積了一年的能量,全在這個春日裡恣意綻放。猶帶寒意的輕風吹來,枝掗晃動,細細碎碎的花朵隨著雨絲飄下,宛如一場思念中的春雪。
心中頓時湧起一股溫暖的感動。在疫病讓一切盡皆改變,讓世界分崩離析的此刻,知道有些事物依舊恆常,真好!
二○二○年年初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打破了我們長期以來對世界、對人類生活的想像。
隨著疫情的不斷蔓延擴散,早已模糊的國界再次豎起高牆,我們原以為已然平闊無礙的世界村,浮現一個個破碎的孤島。甚至,在國境之內,人與人之間也開始有了所謂的「社交距離」,向來認為無法離群索居的人類,突然被迫面對一個又一個相互隔離的關卡,賴以構築人生與維繫生活的諸般信念一一崩塌,生活在孤島上的人們,也成了一個個浮游的孤島。
孤獨無助,是病疫帶給人們最深的恐懼。
然而,孤獨無助並非始於疫病,只是藉由疫病,揭開這個我們長期以來不願面對的真相而已。外在世界的互動越廣越深,人際之間卻更形退縮疏離。稠密擁塞的現代城市,生活的空間不斷壓縮,但人心的距離愈益拉大。繁華光燦的表象之下,是一顆顆孤寂凋萎的心。
理當繁花似錦的春天,因著疫病而淒冷憂鬱;而遠在另一個時空的芮尼克,也在理當歡樂溫馨的聖誕節,遇見一個又一個寂寞的人,拾綴一個又一個心碎的故事。那埋藏在內心深處,無法與人言說的欲望、傷痛、恐懼,囓咬著看似正常的生活,一點一滴,裂口不斷擴大,直到有一天,努力維持的表象終於崩潰,血淋淋的傷口攤在灰暗的冷光裡。
遲遲走不出離婚陰影的芮尼克,美滿婚姻走到盡頭的傑克‧史凱頓,不願面對父母老病事實的琳恩‧凱洛葛,甚至是狂妄粗暴的馬克‧迪文,站在第一線與罪惡對抗的他們,自己的生活儘管千瘡百孔,卻還是必須穿戴上正義的盔甲,努力帶給不安的社會一點光明的希望。
在《冷光》裡,芮尼克面對前來認屍的被害者父親,忖思,自己真的能體會失去子女的傷痛嗎?他和同樣沒有子女的葛拉翰,對著被害人父母親說出安慰的話語,但從未懷抱過自己的子女、從未陪子女走過成長之路的他們,說出的每一句話何其蒼白空洞!
是的,我們如何能理解他人的人生,又如何期待他人理解我們內心的渴望。但是,孤寂無助之中,總也還是有那麼一絲溫暖,讓我們對人性不致失去信心,對人生不致失去希望,就如同在疫情之中看見的無私大愛的故事,也如同在芮尼克身上看見的,無論夜再怎麼黑,人生再怎麼悲涼,都願意伸出手,遞出溫暖的善意。
疫病或許改變了一切,但有些事物是永遠不會改變的。在這孤獨無助的時刻,願《冷光》帶來溫暖的愛與希望。
#冷光
#芮尼克探案6
#約翰哈威
#東美文化
此時天空飄下雨絲 在 羅智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懷鄉文集《靠岸》第十章 第七艦隊行李工
天剛拂曉,東方海面那顆碩大的太陽才剛剛金光燦爛地昇起,不一會兒,又被層層的烏雲遮蔽,約莫零下的氣溫,天空飄下的雨絲挾著寒氣,像針一樣刺人皮骨,從海上颳來的強風,在山谷水澗吼吼呼嘯著,一片淒風苦雨的情景,彷彿末日來臨的前刻。此時,整個大陳島正陷入騷動,家家戶戶都在翻箱倒櫃,整理早已綑好的家當,其間夾雜著呼爺喚兒的吆喝、哭天搶地的哀嚎,全付武裝的士兵,一列列、一隊隊走過街道,載運物資的軍車,不斷來回穿梭,港口塞滿了各型的艦艇,天空佈滿巡弋的美軍軍機,遠處的海面,美軍的航空母艦、巡洋艦、驅逐艦,重重佈列在大陳海域,唯獨連日不斷對大陳島砲擊轟炸的解放軍炮兵、航空兵,突然消聲匿跡了。
這一天,1955年2月8日,大陳島撤退,國民政府執行「金剛計劃」的第一天。
依據「金剛計劃」實施內容,美軍第七艦隊負責海、空、陸掩護、掃雷、警衛、軍民載運撤離,載運路線則有上大陳四個灘頭、下大陳三個灘頭。「大陳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將住民以村為單位編隊,隊設隊旗、人佩名條,以利識別,每人發給五日份糧食,少數不願離開大陳島故居的,則各發一個月糧食,死活各依天命。
雨勢愈來愈大,寒風刺骨,道路泥濘難行,大陳鄉民個個背負三、四十公斤的行李,㩦老扶幼,湧向海岸灘頭,踩過臨時搭起的浮板,登上一艘艘登陸艇,再頂著海上五、六級的大浪,被接駁到飄揚著星條旗的美國第七艦隊的軍艦上,直到此刻,所有的鄉民這才回首世居超過一個甲子的島嶼,心頭湧起告別家鄉的哀傷和離愁,也有很多人認為不用多久,就會再隨國軍收復故居,僅僅收捨簡單的細軟離鄉,卻不想這一別,竟是一生,一萬八千名的大陳鄉民,從此飄流到了台灣,落地生根,成家立業,台灣,雖是老一代的異鄉,卻成為下一代的家鄉。
自從一江山在除夕夜被中共解放軍攻陷之後,整個過年的年節裡,大陳島不斷承受來自解放軍無情的空襲和砲擊,軍民傷亡時有所聞,尤其原本是大陳島北方鋼鐵屏障的一江山,現在反過來變成一把直指要害的利刃,島上軍民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大家心知肚明,大陳島淪陷只是時間的問題,國民政府是撤是守?決定全島軍民是生是死的命運。
一江山在中共解放軍陸、海、空聯合攻擊下,血流成河、屍橫遍海的情景,大陳鄉民歷歷在目,繼而想到解放軍一旦揮兵攻打大陳島,家園成為焦土,親人屍骨無存,怎不令人膽顫心驚?而國民政府又不斷宣傳共產黨在中國大陸恐怖統治的手段,更令鄉民惶惶不可終日,難有一夜安寢。所幸國民政府最後做出全島撤離的決定,軍民莫不額手稱慶,心中一塊大石終於放下。
根據「大陳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的撤離計劃,居民以村為單位,編成一個大隊,每大隊有三個中隊,每中隊有三個分隊,當時祖父羅啓明是大陳島建國村五鄰鄰長,接獲里長通知,要到關帝廟開編隊會議,里長依照上頭指示,要求各鄰鄰長詳細統計各鄰人數、鄉民基本資料,再由里長彙報上去,以利公署製發疏散證,分配撤離登艇的梯隊。
但當時祖父因痔瘡去給軍醫所的醫官開完刀後,術後嚴重感染,已在床上躺了一個月,連走路都要人攙扶,根本沒辦法赴會,於是就由身為長子,時年十七歲的父親代表出席。
父親記得第一次通知開會大約在傍晚六、七點鐘,吃完晚飯,父親步行出門,必須越過一個山頭才到關帝廟,一路寒風襲人,加上連日大雨,山路盡是碎冰泥濘,又濕又滑,苦不堪言。會議上的大人七嘴八舌,討論的內容十分瑣細,他一個少年,根本插不上嘴。這會議一直開到三更半夜才結束,父親只得獨自摸黑回家。回程行經山頭的墳場,一座座墓碑像鬼魅似的蟄伏在黑暗中,又像一張張慘澹的鬼臉,瞪視著父親,細雨依舊綿綿不絕地下著,冷冽的風像鬼哭一樣地嗚咽,嚇得父親寒毛直豎,只得加快腳步,好不容易回到了家,跨進家門的腿,還兀自發抖著。
這樣的會議一連開了好幾天,每次都開到半夜三更,以致於父親都得頂著淒風苦雨,穿越墳場返家,他極不願意參加開會,卻又沒辦法不去,直到村里相關資料終於彙整呈報上去了,所有鄉民才開始著手整理㩦行的家當,等待撤離的命令下達。
臨撤退前二天,還有個小插曲,公署突然發佈了一個命令,超過18歲的青年要立刻從軍,並且鎮守在大陳島,不能跟著去台灣。父親當時才17歲,但硬是被軍隊徵兵單位判定為18歲,要求他立刻去指定處所報到,準備發槍入伍,家人們為此都嚇壞了,父親若真被留在大陳島,和解放軍決一死戰,一江山的殷鑑不遠,那跟送死有何差別?所幸沒過多久命令又改,全島軍民全數撤退。
父親雖然不用從軍,但在撤退當天一大清早,還是被軍隊徵召,編入後勤單位的行李工,協助部隊打包公文器材,搬運軍需物資。
「當時我的心裡非常氣憤,你祖父臥病在床,不良於行,撤退時,還是讓人用擔架扛上軍艦的。家裡的成年人只剩下你祖母、你大姑姑和我三個人,我的四個弟弟、二個妹妹年紀都很小,別說搬行李了,你小叔叔、小姑姑那時候還得讓人抱著的,家裡一團亂,我卻被部隊徵召當行李工,心裡真的氣得要命。」父親說。
父親惱怒部隊的人太沒同情心,完全漠視羅家的處境,竟把家裡唯一壯丁的他抓走,他一直擔心家裡的行李沒人打理,只要一逮到機會就溜回家幫忙,其間溜了二次,又被部隊派人抓回去二次,所幸管理的軍官,同情父親的境況,並未處分父親,而藉這二次回家的機會,父親總算幫忙搬了好些家當上船。
從一大清早替部隊搬運大大小小裝箱打包的軍品物資,每一箱輕則二、三十公斤,重則五、六十公斤的物品,都是由人頂著寒風冷雨,踩過泥濘濕路,肩扛上船,但一整天下來,部隊卻只在早上發給每人一包乾糧果腹。
所謂的乾糧,就是軍隊配發,一包八片的營養餅乾加四顆薑糖,兩片餅乾夾一顆薑糖配著吃。可是父親扛了一整天的軍品物資,這一丁點的餅乾,沒有三兩下就吃光光了,饑腸轆轆,體力付出又大,到了下午,整個人頭昏眼花,覺得像要暈倒了。
直到晚上,父親總算把部隊交付的搬運工作做完,急忙衝回到家裡,家中早已空無一人,但還留下二大袋的行李,想是祖父母猜測父親做完工作還會回家一趟,因此騰不出人手搬走的行李,就留待父親回家,再帶上撤離的船艦。
此時山下的港口燈火通明,人聲鼎沸,遠處海面的軍艦也是全艦燈火,照得海面一片明亮,天空灰霾的雲層裡,來回巡弋的美軍戰機,不時傳來轟隆的聲響
。父親形隻影單地坐在家門門檻上,望著這間從出生到長大的祖厝發呆,家裡窗明几淨,桌椅整齊陳列,想是家人在離去前,曾經打掃整理過了,大家畢竟都還相信政府的話,不久的未來,國軍就會反攻大陸,收復失土,家人鄉親就能跟著國軍重返大陳的家園,只是這個不久的未來,究竟是多久呢?是一個月?三個月?還是一年?三年?
父親走回屋內,懷著落寞的心情,扛起二大袋的行李獨自步行到海邊的灘頭,順從岸口憲兵的指揮,搭上一艘登陸艇,再登上第七艦隊的軍艦,在父親印象中,那是一艘三層樓層的船艦,艦名叫什麼已不記得了,只記得龐大的艦橋結構宛如城堡般雄偉,艦首的巨砲昂揚指向天際,彷彿連月亮都可以轟得下來。父親站在甲板俯瞰海面,一切盡收眼底,相較於父親過去搭過的舢板船、雙桅帆船、機帆船,乃至於登陸艇,這是他搭過最先進的一艘船,也是他看過最壯觀的一艘船。
偌大的船艙裡擠滿了士兵、軍眷、百姓,卻沒有父親認識的人,沈悶的空氣,混雜濃洌的汗臭味、鹹重的海水味、嗆鼻的油料味、雨天的霉濕味、衣褲上的爛泥味,但一日的奔波勞頓,此刻終於可以稍事歇息的父親,對於空氣中的異味與吵雜喧嘩的人聲,已經漠然不覺。當心情沈靜下來,腦袋有了思考的餘裕,父親開始覺得忐忑不安,他不知道祖父母及他的姊姊、弟妹們是否平安登船了?身體虛弱又行動不便的祖父現在狀況如何?雖然知道艦隊航向的目的地是台灣的基隆港,但對於那個陌生的地方一無所悉的父親,也不確定上岸後,是否可以順利找到家人?父親不禁又在心裡埋怨強行徵召他搬運行李的部隊,害父親與家人失散,萬一再也找不到家人,該怎麼辦?至於到了台灣怎麼維持一家的生計,亦令父親感到憂心忡忡。當無數的問號湧上心頭時,父親更覺徬惶,不知何去何從?
除了憂心著未來,父親也開始回憶過往的點點滴滴,這座自己生於斯、長於斯的島嶼,真的還有機會回來嗎?
軍艦終於鳴笛啓航了,一股濃濃的鄉愁,重重籠罩父親的心頭。
航行到午夜十二點時,艦方通告開伙,伙房端出一鍋又一鍋噴香的米飯,自從共軍透過空襲、砲擊截斷台灣對大陳島的運補後,早已多日不知米味的父親,思家想親的念頭才被這飯香打斷,早已饑腸轆轆的他,已經十幾個小時沒吃任何東西,似乎很多人也和父親一樣餓得發昏,所有人圍著鍋子爭先恐後地搶飯吃。
其實艦方準備的米飯份量充足,絕對足夠所有人飽餐一頓,但大家唯恐餓著肚子,爭先搶食,但當時海象不佳,六至七級的巨浪,令船艦顛簸得厲害,很多船客飽食後,根本經不起一路顛晃的航程,陸續有人開始暈船嘔吐,把吃下的飯全吐了出來,還有人連胃液膽汁都嘔出來。所幸父親似乎對暈船免疫,他大口大口吞了二大碗的米飯,這才恢復體力,隨後他回到被分配的艙房,一排排掛著雙層吊鋪的床位,精疲力盡的父親,爬上自己的吊鋪,不一會兒就沉沉睡去。
不可測的未來蟄伏在黑夜的海上,雄壯的軍艦乘風破浪,循著既定的航線,載著這群被迫離鄉背井的人們,航向看似光明的未來,而他們此刻的夢正彼此依偎著,等待一夜夢醒,迎接他們的,將是新的曙光。
此時天空飄下雨絲 在 羅智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懷鄉文集《靠岸》第十章 第七艦隊行李工
天剛拂曉,東方海面那顆碩大的太陽才剛剛金光燦爛地昇起,不一會兒,又被層層的烏雲遮蔽,約莫零下的氣溫,天空飄下的雨絲挾著寒氣,像針一樣刺人皮骨,從海上颳來的強風,在山谷水澗吼吼呼嘯著,一片淒風苦雨的情景,彷彿末日來臨的前刻。此時,整個大陳島正陷入騷動,家家戶戶都在翻箱倒櫃,整理早已綑好的家當,其間夾雜著呼爺喚兒的吆喝、哭天搶地的哀嚎,全付武裝的士兵,一列列、一隊隊走過街道,載運物資的軍車,不斷來回穿梭,港口塞滿了各型的艦艇,天空佈滿巡弋的美軍軍機,遠處的海面,美軍的航空母艦、巡洋艦、驅逐艦,重重佈列在大陳海域,唯獨連日不斷對大陳島砲擊轟炸的解放軍炮兵、航空兵,突然消聲匿跡了。
這一天,1955年2月8日,大陳島撤退,國民政府執行「金剛計劃」的第一天。
依據「金剛計劃」實施內容,美軍第七艦隊負責海、空、陸掩護、掃雷、警衛、軍民載運撤離,載運路線則有上大陳四個灘頭、下大陳三個灘頭。「大陳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將住民以村為單位編隊,隊設隊旗、人佩名條,以利識別,每人發給五日份糧食,少數不願離開大陳島故居的,則各發一個月糧食,死活各依天命。
雨勢愈來愈大,寒風刺骨,道路泥濘難行,大陳鄉民個個背負三、四十公斤的行李,㩦老扶幼,湧向海岸灘頭,踩過臨時搭起的浮板,登上一艘艘登陸艇,再頂著海上五、六級的大浪,被接駁到飄揚著星條旗的美國第七艦隊的軍艦上,直到此刻,所有的鄉民這才回首世居超過一個甲子的島嶼,心頭湧起告別家鄉的哀傷和離愁,也有很多人認為不用多久,就會再隨國軍收復故居,僅僅收捨簡單的細軟離鄉,卻不想這一別,竟是一生,一萬八千名的大陳鄉民,從此飄流到了台灣,落地生根,成家立業,台灣,雖是老一代的異鄉,卻成為下一代的家鄉。
自從一江山在除夕夜被中共解放軍攻陷之後,整個過年的年節裡,大陳島不斷承受來自解放軍無情的空襲和砲擊,軍民傷亡時有所聞,尤其原本是大陳島北方鋼鐵屏障的一江山,現在反過來變成一把直指要害的利刃,島上軍民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大家心知肚明,大陳島淪陷只是時間的問題,國民政府是撤是守?決定全島軍民是生是死的命運。
一江山在中共解放軍陸、海、空聯合攻擊下,血流成河、屍橫遍海的情景,大陳鄉民歷歷在目,繼而想到解放軍一旦揮兵攻打大陳島,家園成為焦土,親人屍骨無存,怎不令人膽顫心驚?而國民政府又不斷宣傳共產黨在中國大陸恐怖統治的手段,更令鄉民惶惶不可終日,難有一夜安寢。所幸國民政府最後做出全島撤離的決定,軍民莫不額手稱慶,心中一塊大石終於放下。
根據「大陳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的撤離計劃,居民以村為單位,編成一個大隊,每大隊有三個中隊,每中隊有三個分隊,當時祖父羅啓明是大陳島建國村五鄰鄰長,接獲里長通知,要到關帝廟開編隊會議,里長依照上頭指示,要求各鄰鄰長詳細統計各鄰人數、鄉民基本資料,再由里長彙報上去,以利公署製發疏散證,分配撤離登艇的梯隊。
但當時祖父因痔瘡去給軍醫所的醫官開完刀後,術後嚴重感染,已在床上躺了一個月,連走路都要人攙扶,根本沒辦法赴會,於是就由身為長子,時年十七歲的父親代表出席。
父親記得第一次通知開會大約在傍晚六、七點鐘,吃完晚飯,父親步行出門,必須越過一個山頭才到關帝廟,一路寒風襲人,加上連日大雨,山路盡是碎冰泥濘,又濕又滑,苦不堪言。會議上的大人七嘴八舌,討論的內容十分瑣細,他一個少年,根本插不上嘴。這會議一直開到三更半夜才結束,父親只得獨自摸黑回家。回程行經山頭的墳場,一座座墓碑像鬼魅似的蟄伏在黑暗中,又像一張張慘澹的鬼臉,瞪視著父親,細雨依舊綿綿不絕地下著,冷冽的風像鬼哭一樣地嗚咽,嚇得父親寒毛直豎,只得加快腳步,好不容易回到了家,跨進家門的腿,還兀自發抖著。
這樣的會議一連開了好幾天,每次都開到半夜三更,以致於父親都得頂著淒風苦雨,穿越墳場返家,他極不願意參加開會,卻又沒辦法不去,直到村里相關資料終於彙整呈報上去了,所有鄉民才開始著手整理㩦行的家當,等待撤離的命令下達。
臨撤退前二天,還有個小插曲,公署突然發佈了一個命令,超過18歲的青年要立刻從軍,並且鎮守在大陳島,不能跟著去台灣。父親當時才17歲,但硬是被軍隊徵兵單位判定為18歲,要求他立刻去指定處所報到,準備發槍入伍,家人們為此都嚇壞了,父親若真被留在大陳島,和解放軍決一死戰,一江山的殷鑑不遠,那跟送死有何差別?所幸沒過多久命令又改,全島軍民全數撤退。
父親雖然不用從軍,但在撤退當天一大清早,還是被軍隊徵召,編入後勤單位的行李工,協助部隊打包公文器材,搬運軍需物資。
「當時我的心裡非常氣憤,你祖父臥病在床,不良於行,撤退時,還是讓人用擔架扛上軍艦的。家裡的成年人只剩下你祖母、你大姑姑和我三個人,我的四個弟弟、二個妹妹年紀都很小,別說搬行李了,你小叔叔、小姑姑那時候還得讓人抱著的,家裡一團亂,我卻被部隊徵召當行李工,心裡真的氣得要命。」父親說。
父親惱怒部隊的人太沒同情心,完全漠視羅家的處境,竟把家裡唯一壯丁的他抓走,他一直擔心家裡的行李沒人打理,只要一逮到機會就溜回家幫忙,其間溜了二次,又被部隊派人抓回去二次,所幸管理的軍官,同情父親的境況,並未處分父親,而藉這二次回家的機會,父親總算幫忙搬了好些家當上船。
從一大清早替部隊搬運大大小小裝箱打包的軍品物資,每一箱輕則二、三十公斤,重則五、六十公斤的物品,都是由人頂著寒風冷雨,踩過泥濘濕路,肩扛上船,但一整天下來,部隊卻只在早上發給每人一包乾糧果腹。
所謂的乾糧,就是軍隊配發,一包八片的營養餅乾加四顆薑糖,兩片餅乾夾一顆薑糖配著吃。可是父親扛了一整天的軍品物資,這一丁點的餅乾,沒有三兩下就吃光光了,饑腸轆轆,體力付出又大,到了下午,整個人頭昏眼花,覺得像要暈倒了。
直到晚上,父親總算把部隊交付的搬運工作做完,急忙衝回到家裡,家中早已空無一人,但還留下二大袋的行李,想是祖父母猜測父親做完工作還會回家一趟,因此騰不出人手搬走的行李,就留待父親回家,再帶上撤離的船艦。
此時山下的港口燈火通明,人聲鼎沸,遠處海面的軍艦也是全艦燈火,照得海面一片明亮,天空灰霾的雲層裡,來回巡弋的美軍戰機,不時傳來轟隆的聲響
。父親形隻影單地坐在家門門檻上,望著這間從出生到長大的祖厝發呆,家裡窗明几淨,桌椅整齊陳列,想是家人在離去前,曾經打掃整理過了,大家畢竟都還相信政府的話,不久的未來,國軍就會反攻大陸,收復失土,家人鄉親就能跟著國軍重返大陳的家園,只是這個不久的未來,究竟是多久呢?是一個月?三個月?還是一年?三年?
父親走回屋內,懷著落寞的心情,扛起二大袋的行李獨自步行到海邊的灘頭,順從岸口憲兵的指揮,搭上一艘登陸艇,再登上第七艦隊的軍艦,在父親印象中,那是一艘三層樓層的船艦,艦名叫什麼已不記得了,只記得龐大的艦橋結構宛如城堡般雄偉,艦首的巨砲昂揚指向天際,彷彿連月亮都可以轟得下來。父親站在甲板俯瞰海面,一切盡收眼底,相較於父親過去搭過的舢板船、雙桅帆船、機帆船,乃至於登陸艇,這是他搭過最先進的一艘船,也是他看過最壯觀的一艘船。
偌大的船艙裡擠滿了士兵、軍眷、百姓,卻沒有父親認識的人,沈悶的空氣,混雜濃洌的汗臭味、鹹重的海水味、嗆鼻的油料味、雨天的霉濕味、衣褲上的爛泥味,但一日的奔波勞頓,此刻終於可以稍事歇息的父親,對於空氣中的異味與吵雜喧嘩的人聲,已經漠然不覺。當心情沈靜下來,腦袋有了思考的餘裕,父親開始覺得忐忑不安,他不知道祖父母及他的姊姊、弟妹們是否平安登船了?身體虛弱又行動不便的祖父現在狀況如何?雖然知道艦隊航向的目的地是台灣的基隆港,但對於那個陌生的地方一無所悉的父親,也不確定上岸後,是否可以順利找到家人?父親不禁又在心裡埋怨強行徵召他搬運行李的部隊,害父親與家人失散,萬一再也找不到家人,該怎麼辦?至於到了台灣怎麼維持一家的生計,亦令父親感到憂心忡忡。當無數的問號湧上心頭時,父親更覺徬惶,不知何去何從?
除了憂心著未來,父親也開始回憶過往的點點滴滴,這座自己生於斯、長於斯的島嶼,真的還有機會回來嗎?
軍艦終於鳴笛啓航了,一股濃濃的鄉愁,重重籠罩父親的心頭。
航行到午夜十二點時,艦方通告開伙,伙房端出一鍋又一鍋噴香的米飯,自從共軍透過空襲、砲擊截斷台灣對大陳島的運補後,早已多日不知米味的父親,思家想親的念頭才被這飯香打斷,早已饑腸轆轆的他,已經十幾個小時沒吃任何東西,似乎很多人也和父親一樣餓得發昏,所有人圍著鍋子爭先恐後地搶飯吃。
其實艦方準備的米飯份量充足,絕對足夠所有人飽餐一頓,但大家唯恐餓著肚子,爭先搶食,但當時海象不佳,六至七級的巨浪,令船艦顛簸得厲害,很多船客飽食後,根本經不起一路顛晃的航程,陸續有人開始暈船嘔吐,把吃下的飯全吐了出來,還有人連胃液膽汁都嘔出來。所幸父親似乎對暈船免疫,他大口大口吞了二大碗的米飯,這才恢復體力,隨後他回到被分配的艙房,一排排掛著雙層吊鋪的床位,精疲力盡的父親,爬上自己的吊鋪,不一會兒就沉沉睡去。
不可測的未來蟄伏在黑夜的海上,雄壯的軍艦乘風破浪,循著既定的航線,載著這群被迫離鄉背井的人們,航向看似光明的未來,而他們此刻的夢正彼此依偎著,等待一夜夢醒,迎接他們的,將是新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