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技術文 初學者揀咩字帖練習?by 逸橋師太
食嘢分ABC餐,揀字帖都係一樣
📍A類:經典大師
顧名思義就係經典中既經典,例如二王法帖、顏真卿、蘇東波、歐陽詢等,取法乎上,選每個時代最高峰的帖,五種書體都先了解先,有個大概picture,知道書法唔係得行書先。
好喇,因為每個人一開始都係寫A類,大概你知道呢世人都沒辦法寫得成好似王羲之咁好的時候,要找到自己風格就要參考其他人是如何處理這些經典,佢地都係由這些經典中分枝出來,你就要參考B類C類...
📍B類:文人書家,帝王書法
書法分文人與經典類,近的有沈尹默、張充和、白蕉、啟功;遠的有皇帝的墨蹟,why?因為以當時皇帝的條件,他們受的是最高級的教育,看最多漂亮的法帖,人地放個屁都係香的。
📍C類:寫經,民間造像記
都話寫經係好嘢,雖然大多寫經是由民間經生所寫,但因為是宗教關係,當中法度嚴謹程度是不低於某些書家,尤其《靈飛經》、《妙法蓮華經》、大小聖武⋯⋯等等
仲有個D類,就係你屋企小朋友亂畫個d線條,都好有啓發性嫁!
好,講住咁多先,下星期六講下大家關心的用筆 ✍️
有幫助唔該比個like,呢期reach越黎越低,我就黎要轉mewe嫁啦!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歐陽 詢 書法 練習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蔣勳線上美術館 第二季 | 寫自己的句子
第一篇
關於書法的養成(上):父親與書法
寫自己的字—
父親要求家裡六個小孩從五六歲開始就寫毛筆字。寫柳公權「玄秘塔」,歐陽詢「九成宮」,寫顏真卿「勤禮碑」。磨墨,不准用墨汁,筆用林三益七紫羊毫,紙就用坊間文具店的描紅九宮格習字紙。
後來發現這樣從幼年開始的臨帖習字訓練,不是只有父親這樣教,在華人的基礎教育中幾乎家家戶戶都拿來做孩子啟蒙教育的課程。台灣如此,新加坡如此,馬來西亞華人家庭也如此,中國大陸文革後,又接上這一度切斷的傳統,漢字書寫的訓練這樣廣泛普及。
父親教我們的是「書法」嗎?
他常常坐在孩子背後,抓著孩子的手,一筆一筆,練習「橫平豎直」。他在習字的練習裡常常強調的是姿態的端正,雙腳要平整打開,手肘懸腕,手掌握筆,手指緊,掌心虛。
父親教育的口訣裡關心的多是做人的端正規矩。
那劃分成九塊方格的規範,這樣嚴謹,只有一劃的「一」,筆畫繁雜的「龍」,放進九宮格,都必須一樣舒坦飽滿,我一生都在想:如何讓「一」可以氣勢充滿在九塊方格中,不覺得貧乏,不覺得空洞單調。
日本幼兒也有漢字書寫訓練,三歲、五歲、七歲的孩子,穿傳統服裝,父母帶到神社,用毛筆寫自己漢字的名字,或寫「天長地久」「世界和平」等祝願的句子。
漢字書法大概成為東亞文化的共同記憶。
許多曾經受漢字影響的國家努力改變文字,用拼音構造新文字,試圖擺脫漢字的強大影響。
二十一世紀了,毛筆不再是現代書寫工具,甚至,連硬筆書寫的鋼筆字、原子筆字也逐漸被電腦敲字取代,手不再拿筆書寫了,「書法」何去何從?一成不變的「臨帖」「摹寫」又面臨什麼樣的挑戰?
我喜愛王羲之老師衛夫人教他習字的「筆陣圖」,把漢字拆開成七個元素,從「點」開始,告訴王羲之、這「點」要寫出「高峰墜石」的力量。
不再是形象上的模擬,而是體會一塊石頭從高峰墜落的重量、體積、速度-⋯⋯
書法有可能從「筆陣圖」再出發一次?是重新在美學上定義「書法」,而不是一成不變迂腐頑固的臨摹。
感謝幼年時許多唐楷的規矩,讓我知道橫平豎直的基本原則,但一千年前,宋代書法已經擺脫「唐人尚法」,蘇黃米蔡,各自寫自己的字,開啟「宋人尚意」的新美學。
很懷念王羲之的「帖」,台北的「奉橘帖」「何如帖」「平安帖」,奈良的「喪亂帖」,天津的「寒切帖」,都是信,給朋友的信,給朋友的便條簡訊,「比各佳否?」你們都好嗎?
拿起毛筆,寫自己的句子,我也只想在喪亂或疫病中用今天的話語說:你們都好嗎?你們都平安嗎?
蔣勳線上美術館完整內容 https://pse.is/RFE8T
歐陽 詢 書法 練習 在 蔣勳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蔣勳線上美術館 第二季 | 寫自己的句子
第一篇
關於書法的養成(上):父親與書法
寫自己的字—
父親要求家裡六個小孩從五六歲開始就寫毛筆字。寫柳公權「玄秘塔」,歐陽詢「九成宮」,寫顏真卿「勤禮碑」。磨墨,不准用墨汁,筆用林三益七紫羊毫,紙就用坊間文具店的描紅九宮格習字紙。
後來發現這樣從幼年開始的臨帖習字訓練,不是只有父親這樣教,在華人的基礎教育中幾乎家家戶戶都拿來做孩子啟蒙教育的課程。台灣如此,新加坡如此,馬來西亞華人家庭也如此,中國大陸文革後,又接上這一度切斷的傳統,漢字書寫的訓練這樣廣泛普及。
父親教我們的是「書法」嗎?
他常常坐在孩子背後,抓著孩子的手,一筆一筆,練習「橫平豎直」。他在習字的練習裡常常強調的是姿態的端正,雙腳要平整打開,手肘懸腕,手掌握筆,手指緊,掌心虛。
父親教育的口訣裡關心的多是做人的端正規矩。
那劃分成九塊方格的規範,這樣嚴謹,只有一劃的「一」,筆畫繁雜的「龍」,放進九宮格,都必須一樣舒坦飽滿,我一生都在想:如何讓「一」可以氣勢充滿在九塊方格中,不覺得貧乏,不覺得空洞單調。
日本幼兒也有漢字書寫訓練,三歲、五歲、七歲的孩子,穿傳統服裝,父母帶到神社,用毛筆寫自己漢字的名字,或寫「天長地久」「世界和平」等祝願的句子。
漢字書法大概成為東亞文化的共同記憶。
許多曾經受漢字影響的國家努力改變文字,用拼音構造新文字,試圖擺脫漢字的強大影響。
二十一世紀了,毛筆不再是現代書寫工具,甚至,連硬筆書寫的鋼筆字、原子筆字也逐漸被電腦敲字取代,手不再拿筆書寫了,「書法」何去何從?一成不變的「臨帖」「摹寫」又面臨什麼樣的挑戰?
我喜愛王羲之老師衛夫人教他習字的「筆陣圖」,把漢字拆開成七個元素,從「點」開始,告訴王羲之、這「點」要寫出「高峰墜石」的力量。
不再是形象上的模擬,而是體會一塊石頭從高峰墜落的重量、體積、速度-⋯⋯
書法有可能從「筆陣圖」再出發一次?是重新在美學上定義「書法」,而不是一成不變迂腐頑固的臨摹。
感謝幼年時許多唐楷的規矩,讓我知道橫平豎直的基本原則,但一千年前,宋代書法已經擺脫「唐人尚法」,蘇黃米蔡,各自寫自己的字,開啟「宋人尚意」的新美學。
很懷念王羲之的「帖」,台北的「奉橘帖」「何如帖」「平安帖」,奈良的「喪亂帖」,天津的「寒切帖」,都是信,給朋友的信,給朋友的便條簡訊,「比各佳否?」你們都好嗎?
拿起毛筆,寫自己的句子,我也只想在喪亂或疫病中用今天的話語說:你們都好嗎?你們都平安嗎?
蔣勳線上美術館完整內容 https://pse.is/RFE8T
歐陽 詢 書法 練習 在 歐陽詢 的推薦與評價
王可書法 ... 相隔多年,重臨九成宮仍然驚嘆歐體的難度!結字之嚴是衆體之冠,而筆法之掌握尤其關鍵,捻管之法不能不懂。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