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一行近90人來訪,其中除了參議院議長、以及布拉格首都市長,還有大批記者、文藝及產業相關團體一起來
對台灣在中東歐來說,是一個絕佳展現自信、理念、產業還有交流的機會。
對於產業,我們更熱於看到中央、地方,到商業上面的契機
捷克是高科技產業的重鎮,根據我國駐捷克辦事處的文件指出:”捷克電機電子電腦業工業占捷克總製造業產值13%以上,僅次於鋼鐵金屬製造業及汽機車交通製造業。...捷克本身亦有超過31,000家的ICT業者,80%業者係提供ICT服務,其中捷克軟體公司包括AVG Technologies、AVAST防毒軟體公司、GoodData、Y-SOFT、Socialbakers等均有相當優異之表現...台商如鴻海、緯創、華碩、和碩等在捷克設廠組裝電腦及成立區域維修中心”
這些資訊都展現產業的互補性。這一次除了台、捷兩國,包含日本媒體也大力著墨此次訪問團,大幅增加台灣在歐洲的識別度,品牌度以及能見度。
除此之外,根據中央社引述之經濟部資料,
“捷克為台灣在歐洲的第4大投資國,投資規模僅次於德國、荷蘭與英國,累計至去年9月,台灣在捷克的投資案共25件,金額達1億6048萬美元,而台捷雙邊去年的貿易額近8.2億美元,台灣享有貿易順差8978萬美元。”
捷克對台的投資及利害關係,也不斷上升。
這些經貿上面的合作,將會是未來務實交流的方向。
中東歐國家,特別是前蘇聯衛星國民主化之後,許多人對於蘇共以己方龐大政軍實力,影響干預衛星國家的所有層面,都感到厭惡。
也因此,當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表示「中國會讓維特齊付出深重代價」這種恫嚇式的言論時,其實傷害的不僅僅是兩岸之間的信任,也傷害中國、東歐、甚至歐洲整體關係。
利用意識形態去綁架經濟,這在新的全球政治中,只會遭受到更大的反彈。
這幅作品,是在今年6月初,一位捷克藝術家特別希望藉由我轉送給市府,是布拉格的一景,現在原尺寸的作品就在台北市政府裡,想看到布拉格,可以在台北市看見。
我真誠期待,除了國會、產業之外,地方政府在公共政策的交流,也能夠順利發展。
台北對布拉格,特別能在在教育交流、商務/資通人員交流、公務員定期交流上面,開啟一連串的前例:不要忘記,現任的Hrib市長,過去也是實習醫師。
也期待並祝福台北市與布拉格,能夠在所有領域增強交流,一起前進!
——
Vitáme vás na Tchaj-wanie!
Please join me in extending a warm welcome to the 90-member strong delegation from the beautiful nation of Czechia.
Our two countries share common history: we have both transformed from authoritarian single-party rule to a democracy that guarantees basic freedoms and equal rights for their citizens.
But we should also look towards the future in unison: I believe that technology should constitute the core of our future relations. Czechia has been deservedly called the "Silicon Valley of Europe." The recent introduction of a new brand “The Czech Republic: The Country For The Future” clearly demonstrates that our priorities align closely, especially in light of President Tsai's 5+2 innovative industries plan.
—
To our noisy neighbors across the strait, Taiwan’s Czech friends who are currently visiting our country are mere “rule-breakers trampling on diplomatic civilization.” This goes to show me that PRC’s Foreign Minister Wang is in a dire need of a history lesson, as he appears to be completely ignorant of the reshuffling in “diplomatic civilization” brought about by the Third Wave of Democratization.
In 1989, the prospect of freedom filled the people of East Asia and Eastern Europe with hope. It would be hard to overlook the important parallels between the Velvet Revolution and the White Lily Movement (野百合學運).
The ‘89 Student Movement in China (八九民運) was propelled by the same energy; yet, lamentably, it resulted in very different outcomes.
In Czechia and Taiwan, the hope for a better tomorrow became a reality. Our two countries continue to serve as shining beacons of democracy amidst regional struggles. Since the 1980s, Prague and Taipei sought to be active stakeholder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diplomatic civilization” built on the principles of freedom, mutual respects, and human rights. Beijing consistently refuses to join us in this endeavor.
This is why Prague has more in common with Taipei than with Beijing, Minister Wang. Czechia and Taiwan have long endured authoritarian oppression. Today, we declare in unison: “Never Again!”
The visit of our Czech friends is not a “defiant move” - it is a nod to the laudable legacy of late President and champion of democratization, Mr. Vacláv Havel.
「歐洲經貿辦事處實習」的推薦目錄:
- 關於歐洲經貿辦事處實習 在 陳冠廷 Kuan-Ting Che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歐洲經貿辦事處實習 在 陳冠廷 Kuan-Ting Che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歐洲經貿辦事處實習 在 阿滴英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歐洲經貿辦事處實習 在 [分享] 歐盟工作經驗- 看板CareerPla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歐洲經貿辦事處實習 在 content - Facebook - 登录或注册 的評價
- 關於歐洲經貿辦事處實習 在 英國在台辦事處實習 - 工作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歐洲經貿辦事處實習 在 駐台辦事處實習、外國辦事處徵才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歐洲經貿辦事處實習 在 駐台辦事處實習、外國辦事處徵才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歐洲經貿辦事處實習 在 歐洲經貿辦事處「第九」動畫短片-當貝多芬遇上歐盟 - YouTube 的評價
歐洲經貿辦事處實習 在 陳冠廷 Kuan-Ting Che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謝謝蘋果日報提到創新辦公室,通常新聞不會報我們的政策,讓各界能夠注意到我們的努力,藉此向大家報告我們的規劃與願景。
過去我們有台灣獎學金,鼓勵邦交國學生來台學習,希望他們對台灣有更深情感,加強邦誼。這些對母國、本國都有了解的人才,可以大程度加強兩國經貿、文化、教育等各種關係;他們能夠帶來與我們不同的觀點,用不同的背景去分析問題。
我們知道,國家的力量來自於人,人才。人才是推動改變、創新的最強元素。白宮、州政府、參眾議員,也都有收實習生的作法,許多在未來,也成為國家的重要領導人物。
當然,除了政治以外,醫療院所也有,比方說很久以前,一位歐洲的實習醫師在長庚實習,(下略一千字)後來他成為我們姐妹市,布拉格市長。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希望成立創新辦公室,希望提供「台北獎學金」給國際的優秀青年,國際優秀的政治人物,希望他們分享給台北,他們國家城市的解決方案,希望這些「人才」提供他們的能力,替台北這個城市注入改變。
在過去的一年,我們已經開始試驗「0」預算的計畫,我們陸續收了來自澳洲、美國、波蘭、紐西蘭、英國、日本等實習生,讓他們能夠加強母國與台北的交流。我們與澳洲,英國、波蘭、紐西蘭等許多在台外館、商會活動的促成,就是靠他們無私、無薪,無時無刻的付出。
其中。在台社群分享的Covid19雙語網站,也有他們的協助。除此之外,他們透過他們的網絡,在自己母國發聲,包含期刊、報章,甚至是他們國家的通訊社,還有包含觀光行銷,分享台北政策,舉辦論壇(0經費,這些學生自己貼油錢),邀情各國商會使節就創新政策提出建言,都有他們努力的身影。
為什麼許多國家都致力推廣國際交流的計畫? 因為不安於現狀,因為要不斷進化。大量頻繁的人才交流,就是進化的動力。如同網際網路的溝通徹底增強世界的創新能力一樣。
舉例來說,由澳洲政府所主導的新可倫坡計畫 (New Colombo Plan),是鼓勵澳洲學生於印度太平洋區進行研習及從事實習工作,為推廣澳洲學生的流動性,他們提供一個學生的總體獎學金補助,每個月,超越公務人員大該專門委員等級的薪資。換言之,假設報紙上說的經費約年一百多萬,是真實並且真正會編列的,我們最多也只能邀請一位學人來訪。
但是我的提案沒有被接受,創新辦公室將不會編列經費,也就是0預算。
不過可惜的是,明明就沒有編列,但是先放錯誤訊息,再讓我們去澄清,這是非常不符合新聞倫理,至於報導上提到的辦公室。說真的,上次跟印尼辦事處開會,五六個人擠在小空間,對人也不尊重。
我們之所以想要改變,是因為從首爾、波士頓、洛杉磯、奧斯丁,到以色列,紛紛建立起創新局、創新辦公室,我們不用重新發明輪子,但是我們得要創立一個管道,至少可以快速對口,降低溝通成本。引進對的人,做對的事情,就能改變。
這些實習生將會繼續義務提供他們的能力,來幫助這個城市更好,我只能跟他們說抱歉,希望未來我們至少可以負擔一點交通費。
但是我還是想要說一句,
人才比想像的還要珍貴,你永遠不知道這些青年可以成為什麼。 你不用創新的方式吸引人才,提供不同於體制的看法,那我們就會永遠做同樣的事情。
我來這裡,就不要做同樣的事,這個城市需要改變。
歐洲經貿辦事處實習 在 阿滴英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阿滴英文 新影片 🎬
最近幫一個朋友爭取到了歐洲經貿辦事處的實習機會,他說應該把我教他的訣竅整理成一集阿滴英文,這是結果。
看影片 ► https://youtu.be/eJysMvHrJW8
P.S. 臉臭臭是因為這其實是同一個影片拍了第二次
歐洲經貿辦事處實習 在 content - Facebook - 登录或注册 的推薦與評價
歐洲經貿辦事處 European Economic and Trade Office (EETO). 想要到歐盟總部當實習生嗎? 想要進入歐盟對外事務部體驗歐盟的外交政策嗎? 你的機會來了!! ... <看更多>
歐洲經貿辦事處實習 在 英國在台辦事處實習 - 工作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英國在台辦事處實習. 工作. 2017年6月16日00:02. 想請問有人去申請這個實習嗎? 有沒有人已經收到面試通知了? 因為我現在依舊杳無音信 感覺希望渺茫嗚嗚. ... <看更多>
歐洲經貿辦事處實習 在 [分享] 歐盟工作經驗- 看板CareerPla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魯妹目前待業中,找工作找得很悶,
想到之前一份工作,也算是滿特別的經歷,想說上版分享給ptt有志青年,希
望能給對國際組織有興趣的人留點幫助。
個人背景:國立文科、國外碩士(傳播文科)、英語能力精通
工作:歐盟執委會
地點:比利時,布魯塞爾
如題所示,我的前一份工作是在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歐
盟主要行政機關)做專案/實習,為期半年。
透過網站的全球招募(沒有年齡限制):https://ec.europa.eu/stages/
每年約有15000人申請,大多是歐洲人,也會有額外名額給非歐盟人士,但不
保證有多少位子
掛名是實習(trainee/stagiaire),有支薪(最低標準)還有一些其他補助
工作基本上就是最基層的專員,每個人還是有要負責的案子/領域,也會有評
核。
我是2013年底順手投遞的,沒有抱任何期望,之後開始了新工作
沒想到過了半年(歐洲辦事就是要這麼久...)忽然接到電話面試,談過之後
又過了兩個月,offer才到手。
其實我當時相當煩惱要不要去,一趟飛往布魯塞爾也是滿大的項目
但是機會太難得(歐盟方說他們曾經招募香港、澳門的應募者,這次招到台
灣人,也很新鮮)
所以最後還是放下了剛開始7個多月的工作,就過去了......
申請過程只有一個重點:不要怕麻煩。
1. 第一階段:填表
表格真的非常多,都是英文,所以要費點時間。
從一般的背景介紹(學歷、工作經驗...),到個人特質描述、對歐盟的
期望、對工作的期望、有興趣的部門、對未來展望...etc
各有2000字上限的英文小作文要填。
這裡要提醒想申請的人,不要怕麻煩、不要掉以輕心。
我後來才知道,每一筆一劃、每個篇幅句子,都有人在看
上司就曾看著一封申請書對我說:這人拼字錯太多、句子不通順,不通過—
真的有人在意的。
2. 第二階段:上傳相關檔案
通過第一階段之後,會要確認學經歷的真實性
要掃描學歷證明、成績單、之前工作的推薦信、手上握有的任何證照
全部都掃成檔案上傳
歐盟的管理機制,呃非常單純(簡陋)
眾多申請書會被分派到不同審查單位(desk),上傳其實也就是指壓縮、寄
email給他們而已。
另外,小道消息說(其餘同事提供的建議)
可以嘗試寫信給有興趣的部門,自我推薦、遊說他們(lobby),提高履歷能
見度。
3. 第三階段:電話面試
在作業單位完成背景勘察之後,
對你的資歷有興趣的部門(DG, unit),有時候是對你的工作經歷、或是你
的研究方向、特殊技能、語言能力有興趣,
而每個部門不同,有時候也是因為此次他們的專案需求,所以特別去資料庫
裡撈出符合條件的人,
然後他們就會(出其不意)主動來聯絡你了
拿到Offer之後就是一連串的簽證申請、機票......etc
住宿要自己安排,不過歐盟方會補助簽證和機票費用(所以要收好所有收據)
工作內容會因為所在的部署有相當大的不同,大同小異的是:
- 每天都像在上國際政經課程,會忽然對歐盟部署、運作、架構有相當了解
- 非常國際化的工作場合,語文很重要,談話、開會、寫報告、簡報等都是
英文(當然,會西文/法文則更容易融入),而文化上則是要各處溝通/喬事情
- 幾乎所有人都會兩種以上的歐盟官方語言,比較輕鬆的會議裡甚至出現A說
德文、B用法文回答、C用英文補充,當場讓人非常錯亂(也滿有趣的)
- 工時正常。每天八小時,加班沒有加班費,不過保全會一直探頭來提醒:
已經七點半了...還不走嗎?(有一次我留晚寫報告,被關切了很多次XDDD)
- 一堆國際會議可以參加/旁聽,許多委員會的協商就在眼前發生。根據所在
部署的不同,有些實習生甚至可以參與法案研究/撰寫法條。
- 上班時間可以參加內部舉辦的研討會(各種主題,從歐盟組織團結性、移
民討論,到地方個人護身術都有),算在時數裡。如果是正式官員,則有更
多技術性、技能提升的課程可以參加。
- 食堂滿好吃的XD 各個大樓都有各自食堂,菜色也不一樣,不失為午間樂趣
之一XD
有趣歸有趣,當然還是會有讓人微詞的部分:
- 管理機制的官僚化
- 動作慢,有夠慢,非常慢
- IT系統...不是非常先進orz 所以有些工作步驟變得很瑣碎。
- 工作內容相對較為沉悶。雖然有機會參與過程、但對於核心問題仍然難以
掌握。
- 非歐盟人士,即使專案表現好,也很難留下(簽證問題)
其實歐盟組織內對台灣都滿有認知的,或許對台灣沒有太深的了解(知道位
置、歷史,但不知民情),
但至少沒有發生過:台灣?泰國?的誤會,甚至有些人會很興奮的跟我談論
兩岸關係
單以工作而言,連我不會寫VBA的弱雞,都可以在excel上打垮他們XD,
台灣人在技術上真的非常有競爭力(笑)
但是對國際情勢的了解,我自己是輸他們一大截。
好幾次早會上部長會回頭關切我們這些基層免洗工,順口問:你知道最近
XXX事件嗎?有什麼看法?
我每次都很緊張orz 怕答得不好、或是打不到重點。
我推不推歐盟這個計劃?這要看在哪個立足點。
就經驗而言,有機會跟世界各國的人交流、進入數一數二的國際組織、體驗
各種不同協商環境、了解內部運作,是相當有趣的。
(題外話,我之後下一屆,聽說從收到中國1200封申請書,歐盟內部都驚呆了。
偷偷希望下次能換台灣人灌爆他們的信箱XD)
就業而言?
若要留在歐洲,需要找到公司辦贊助、工作簽。(大多數非歐盟人,沒有
free movement優惠,比利時要花四個月核發工作簽)
當初進入比利時則會因歐盟發的合約給簽證,居留證就到工作最後一天為止
,所以要重新申請
若是回到台灣,目前為止這個經歷用處不大。
開始求職以來,面試期間被問過好幾次(大公司也有)
「歐盟?哪家公司?比利時?哪家企業會開在布魯塞爾?又不是經濟重鎮...」、
或是「執委會?是公平交易委員會那種嗎?」
畢竟台灣講求實力和即戰力,我是文科出身,工作經歷尚短,很難馬上滿足
僱主需求。
在這點上,歐盟經歷沒有什麼幫助,也會被說「這麼短期的你也去?工作期
間太短,沒有穩定性」
(...這也不是我願意的啊orz)
總而言之,把我的經驗分享到版上,希望對國際事務有興趣的人能有所幫助。
但說實在,我自己現在在台灣找工作找得很挫折
這份經歷在台灣很不受重視,無論外語能力或是國際經驗都無法幫上忙
我自己非常灰心......已經漸漸失去信心了orz
其實也想問問版友,不知道對這樣的經歷背景,會在哪方面求職較有優勢呢?
我相當迷惘,不知道到底該去哪個領域,會需要這樣的功能?
(因為我一直卡在沒有專業技術這一點orz)
歐盟還是滿有趣的地方,
謝謝大家看到這裡。希望對有興趣的人有幫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5.38.23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eerPlan/M.1433828405.A.A2D.html
※ 編輯: ssmk (36.225.38.235), 06/09/2015 14:05:39
所以外交方面就沒有什麼發展了......
我其實滿沒有方向的。原本想說要運用外語+國際經驗
但企業界通常劈頭就是問我專業技術
所以到處投、找方向的同時,也變得有些迷惘了orz
其實也是想來問問,不知道這樣的背景在台灣,有什麼推薦該往哪個領域找呢?
是會中英日文,德/法都只是略懂而已
不過歐盟內部英文算大宗,甚至許多會議都直接用英文進行,所以不會有太大阻礙
真的很謝謝版友的鼓勵,也真的希望有下一步的發展啊
不過找工作到現在,我大概也可以了解鄉民會叫我不要去的原因
但這實在很難XD 魚與熊掌啊......XDrz
畢竟經驗回憶非常難得,接下來工作也相對難找了orz(苦笑)
※ 編輯: ssmk (36.225.38.235), 06/09/2015 22:06:04
※ 編輯: ssmk (36.225.38.235), 06/09/2015 22:21:5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