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經濟戰役打響,台灣又双叒輸給韓國了】
上週,歐盟執委會提出一系列法案與綠色新政架構,設立具體目標:歐盟在2030時,需較1990年減少55%的溫室氣體排放
並且提供具體行動建議,包含在2030年前種植30億棵樹以增加碳匯、2035年所有的汽車都必須是零排放、在2030年前完成3,500棟建築更新、創造16萬個新的綠色就業,以及最受關注的碳邊境調整機制 #推行碳稅勢在必行,根據歐盟及美國的計畫,
⚠️最快2023年開始,分階段對鋼鐵、水泥、鋁、肥料、電力等產業課徵碳關稅⚠️
南韓總統文在寅去年7月14日正式宣布推出《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
表明政府將帶領韓國企業在後疫情時代逐漸步回軌道的決心,
並宣示要從「高碳經濟」邁向「低碳經濟」,加快韓國轉型為環境友善、低碳排放經濟體
🇰🇷韓版綠色新政時程及內容
☑️2017年提出計畫:#2038年將核能反應爐數量從24座減少到14座、#2060年達成無核家園目標
☑️2020年10月,韓國政府首次公佈凈零排放時間表。文在寅在國會舉行2021年政府預算施政演說時提出,#韓國要在205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
☑️2020年12月,文在寅發表「#2050碳中和宣言」全國電視直播演說,全程以黑白畫面呈現,凸顯低碳、環保理念
☑️2021年4月,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公布《新能源與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普及促進法》修正案,#給予綠色新政具體措施相關法源,已經國會通過並將於10月21日生效
☑️ #大型發電廠的再生能源發電配額上限 將由10%大幅上調到25%,以加速能源轉型,對抗全球氣候變遷。這是韓國在2012年規定再生能源配額標準後,時隔9年首次修法上調其上限
☑️ #再生能源配額制,利用法律對發電量500百萬瓦以上之獨立發電業,強制規定其太陽能、風電等再生能源的發電比例,若業者無法自行生產達到法定配額,須向再生能源發電廠購買等額的綠電
☑️2021年7月14日, 文在寅主持韓版新政戰略會議第四次會議,最終敲定「韓版新政2.0」,將在2025年前為相關項目投入220兆韓元(1,910億美元),#預估創造250萬個就業機會
☑️原先2030年再生能源占比 20% 的目標,#將變更時程與提高占比,依照草案綠能比例2034年將增加到40%
☑️策略:靠先進的氫能等低碳能源技術、構建碳中和財政專案、推動綠色金融等綠色新政,立法並設立直屬青瓦台的「#碳中和委員會」
🇹🇼反觀台灣,若要達成2050碳中和,以目前措施根本不夠
因為台灣的減碳策略,欠缺 #國家領導人的決心、#欠缺完善法令、 #欠缺專責組織、#欠缺政策執行力
❌蔡英文多次於公開談話中提及氣候變遷治理,
現實卻很骨感,#台灣在2021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仍為全球倒數第五
❌依據現行的能源轉型規劃,2025年尚有80%電力來自火力發電,排碳量偏高
❌環保署把「溫室氣體管理法」改為「#氣候變遷因應法」,推動碳定價,施行碳費;
卻 #沒有把2050碳中和目標入法,也 #沒有跨部會的指揮機制,未能與國際接軌,無法因應氣候危機
❌目前國內沒有施行碳定價,許多高碳排產業連碳足跡都不清楚,更別說減碳;
未來台灣若想出口高碳產品至歐美,必須繳一筆碳關稅、成本大增
❌國內減碳機關如多頭馬車,台大教授周桂田及地球公民基金會都提出,必須 #先將行政部門的系統整合,讓企業的「氣候成本內部化」,碳中和目標才可能成功
歐美均企圖透過貿易政策來對抗氣候變遷,
對於高度依賴出口的韓國和台灣而言衝擊非常大,然而南韓早已做好萬全準備,
信心迎接這場減碳戰役
台灣卻是政府遲遲未跟進,
勢必將影響 #產業發展、#國際競爭力、#外資投資意願 #企業龍頭必須自己來
大佬們反而比政府更緊張也更具號召力
台灣必須體認到 #未來排碳必須付費,
因此減碳是必須走的路
不僅是為了下一代的環境權與生存權,
#更攸關台灣未來的產業及經濟生死存亡⚠️
#綠能經濟是國際普世價值及共同趨勢
#台灣只剩下一年半的時間解決問題
#不能再以虛應的態度面對
#保護環境也保護台灣的優良經濟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500的網紅林佳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立法委員林佳龍今(2)日在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審議「農業部組織法草案」中質詢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林佳龍委員強烈建議農委會,應趁此波組織改造,將防疫的平行單位重組為一個事權統一、分工明確的單位,讓家禽家畜等疫情訊息可以透明公開,才能達到防疫的積極效果。 林佳龍委員表示,深究許天來隱匿禽流感疫情,一手...
欠缺專責組織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立法委員林佳龍今(2)日在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審議「農業部組織法草案」中質詢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林佳龍委員強烈建議農委會,應趁此波組織改造,將防疫的平行單位重組為一個事權統一、分工明確的單位,讓家禽家畜等疫情訊息可以透明公開,才能達到防疫的積極效果。
林佳龍委員表示,深究許天來隱匿禽流感疫情,一手遮天的原因,與衛生署當年防疫不力的情形相似,農委會所轄的動植物防疫檢疫局(行政)、家畜衛生試驗所(檢驗)、畜產試驗所等平行單位,宛如多頭馬車,各行其是或相互競爭,造成疫情和防疫工作均無法透明。林佳龍委員也舉1998台灣爆發腸病毒疫情為鑑,預防醫學研究所驗出病毒,卻遭防疫處否認,預防醫學研究所和防疫處屬於平行單位,平日互不往來,致疫情無法公開透明,事權混亂。而衛生署轄下原有預防醫學研究所(檢驗)、防疫處(行政)、檢疫總所(負責第一線防疫,如各地港口、機場),當時詹啟賢整合三者,設立疾管局。林佳龍委員回憶疾管局成立後,疫情訊息均公布於網站,公開透明化,一旦發生異狀,便即刻檢驗,並根據結果啟動防疫,未來2012年衛生福利部成立後也將更名為疾病管制署。
林佳龍委員接著表示,行政院曾成立跨部會「行政院禽流感防治聯繫會議」,由陳建仁院士擔任召集人,農委會、衛生署、國科會均納入該組織運作。若發生禽傳禽的疫情,由農委會主導協調,若發生人傳人的疫情,由衛生署主導協調。但是此會議並非「常設」的機制,各機關都怕對方先說出疫情,會互相否認抵制。也由於衛生署無法得悉禽流感的狀況,補救措施便是讓農場或牧場工作者,如養雞、養豬戶接受疫苗施打,以防禽流感一旦傳染給人,加上人自身的流感病毒所造成基因重組的現象,出現人傳人疫情的狀況。
林佳龍委員強烈建議農委會,應趁此波組織改造,將這些平行單位重組為一個事權統一、分工明確的單位,讓家禽家畜等疫情訊息可以透明公開,才能達到防疫的積極效果。林佳龍委員表示,防疫應視同作戰,2003年,李明亮署長曾負責統籌行政院SARS防治及紓困委員會,以因應疾病所造成的疫情。面對疫情,應設置如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的跨部會組織,由行政院副院長以上層級擔任召集人,有專責人員負責聯繫、執行及督導工作,定期召開會議,將相關部會和研究機構納入其中,才能避免類似隱匿疫情的狀況再次出現,也可讓國家的防疫體系更加完備。
林佳龍委員表示,農業部幾乎每個單位都有附屬機構,農業政策之訂定以及農業預算之分配及其執行,一直欠缺嚴謹的經濟分析基礎。常見政策措施之執行,效果相互抵銷、制度沉疚一成不變;預算分配,也一再墨守成規,是否有必要將行政法人「國家農業研究院」改為附屬機構?
林佳龍委員也指出「水利會」為公法人,執行的業務幾乎都是公務預算,改制轉型為公務機關,也可免除被政黨黑手染指、久為詬病的缺失,農委會可研議將現有十七個「水利會」納入成為「農村及農田水利署」的「分署」。
欠缺專責組織 在 籲請政府組織再造在內政部設「建築及住宅發展署」為專責次 ... 的推薦與評價
公有建築與採購多頭管理,政府政策無法統合與健全。 欠缺無建築及住宅專責工程機關為產業橋樑,建築設計 創意與服務品質等競爭力提升或強化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