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AI到量子運算!10大最具潛力的顛覆性技術,哪項「錢景」最好?
2020.12.29 by 陳建鈞
歲末將至,展望新的一年,什麼工作最有成長潛力呢?就業市場研究機構公佈10項最具顛覆性的技術能力,預計將成為2021年各大企業爭搶人才的焦點。
時序已經來到歲末,許多人可能已經開始進修、磨練自己的就業技能,為尋找更優質的工作做好準備。就業市場研究公司Burning Glass也在近期發布《顛覆性專業技能》報告,公佈科技領域中最具前瞻性的各項專業能力。
Burning Glass利用自家的AI分析技術,彙整超過10億份資料、1.7萬種專業能力進行研究,從中找出需求快速成長、人才呈現匱乏、薪資報酬豐厚的專業領域,總結出最具顛覆性的專業技術能力。
從軟體開發到量子電腦,逾百萬份職缺都要這些能力
在Burning Glass的研究中,這10項最具顛覆性的科技專業分別是軟體開發方法論(Software Dev Methodologies)、雲端技術、資安(Proactive Security)、IT自動化、AI及機器學習、聯網技術(Connected Technologies)、自然語言處理、金融科技、平行計算(Parallel Computing)以及量子運算。
Burning Glass指出,過去一年裡於美國開出的職缺中,有超過170萬份工作要求至少一項被選為「顛覆性技能」的能力,同時他們預計這些技能的需求將在未來5年內成長17%至135%不等,且獨角獸新創也更鍾愛這些擁有顛覆性技能的人才,預計比傳統大企業的需求高出33%,4成職缺都需要其中一項顛覆性技能。
軟體開發方法論是就業市場上,最受歡迎的一項科技專業能力,過去12個月開出的職缺多達63萬份以上,而未來5年內的預估成長率則為35%,其次為雲端技術與資安。從大環境上來看,疫情加速了全球數位化的腳步,投入App開發、拓展線上服務理所當然成為企業趨勢,也是軟體人才的重要舞台。
diruptive skill 01 資料來源:Burning Glass / 數位時代製作
報告中提到,軟體開發方法論人才適合的職缺包括軟體工程師、DevOps工程師、技術主管、系統工程師等,主要就職於金融保險、製造業、資訊產業、零售業等領域。
不過,若以求職者最為關注的「錢景」來看,這10項技術中,薪資條件最佳的則是IT自動化人才,預估2021年薪資漲幅可高達近2.5萬美元(約70萬新台幣),比第二名AI及機器學習人才的1.4萬美元高出約8成。
IT自動化人才也同樣適合軟體工程師、DevOps工程師、Java工程師等職位,主要服務領域為金融保險、資訊產業、製造業及行政服務。
知名財經媒體《富比士》提到,雖然資安技術人才的薪資成長幅度較多數顛覆性技能為低,僅有8,851美元,但由於年末爆發的SolarWind被駭事件,導致美國政府機構遭受網路攻擊,可能令資安人才的重要性在2021年有所提昇。
至於職缺需求成長潛力的話,量子運算、聯網技術、金融科技是成長最快的三項技能,其中量子運算又以135%的幅度居冠。量子運算已經成為許多國家、企業的重點研究項目,浸淫此領域已久的IBM更宣言,目標在2023年推出新的量子處理器。
而在各行各業中最廣泛受到採用的則是AI與機器學習技術,緊接著是雲端科技與聯網技術,這些專業人才擁有更多元的就業機會。AI人才的主要職缺為資料科學家、軟體工程師、網路工程師/架構師、資料工程師及資深資料科學家等。
資料來源: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60753/disruptive-skills-2021-jobs
「機構工程師百萬年薪」的推薦目錄:
- 關於機構工程師百萬年薪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機構工程師百萬年薪 在 小吃貨的英國生活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機構工程師百萬年薪 在 Dr. Finance 財金博學院 (股票、投資、理財、辭典、財金知識教育網、財經新聞儀點通)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機構工程師百萬年薪 在 [請益] 廣達機構工程師- 看板Tech_Job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機構工程師百萬年薪 在 30歲時達到年薪二百萬以上算不算滿街都是..??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機構工程師百萬年薪 在 聯想年薪ptt 的評價
- 關於機構工程師百萬年薪 在 軟體工程師年薪、工程師薪水排名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機構工程師百萬年薪 在 軟體工程師年薪、工程師薪水排名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機構工程師百萬年薪 在 關於網路上一堆年薪百萬 - 工作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機構工程師百萬年薪 在 [討論]機械系較高職缺年薪一起分享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機構工程師百萬年薪 在 調查顯示Twitter工程師待遇佳,平均年薪優於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機構工程師百萬年薪 在 Fw: [新聞] 年薪破百萬台積電工程師打破沉默:35歲- tech_job 的評價
- 關於機構工程師百萬年薪 在 [討論]機械系較高職缺年薪一起分享- 看板Tech_Job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機構工程師百萬年薪 在 職場沒人教的事- 年薪70~150萬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機構工程師百萬年薪 在 [新聞] 年薪破百萬台積電工程師打破沉默:35歲 - PTT生活政治 ... 的評價
- 關於機構工程師百萬年薪 在 [請益] 中正碩畢可以找到年薪大概多少的工作- Tech_Job - My PTT 的評價
- 關於機構工程師百萬年薪 在 如何成為百萬年薪軟體工程師? Feat. AWS re:invent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機構工程師百萬年薪 在 Re: [轉錄] 為什麼台灣機械系怎麼這麼差? - Tech_Job 的評價
機構工程師百萬年薪 在 小吃貨的英國生活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看完這篇我認真覺得,重點不是產業極限,是「台灣」產業發展問題。以下只是我個人的一些短見,大家也不用太認真XD
#對於所謂產業極限的看法
--------------------------
1.在英國大家並不會特別想當軟體工程師,也不會覺得工程師是薪水特別好的工作,金融業、顧問業、醫療生技業薪水都比我們好,工程師薪水要好也是Fintech 相關類的,薪水比較好。在台灣,工程師就被捧成「科技新貴」,到底「科技新貴」是什麼?
2.台灣現在,如果科技大廠都出走了,台灣還剩下什麼?台灣明顯依賴科技業而活,從經濟起飛到現在,都是靠台灣的科技代工,台積電、聯發科、鴻海、宏碁、華碩,這些大廠在拚,他們可以拚多久?
3.米拉是資工系畢業生,在波蘭,他畢業以後很認真找工作,找了一年都找不到,他說他們波蘭念大學是免費的,一開始他們班有一百多個人,後來只剩三十幾個人,因為大家都怕畢業後找不到工作,所以中間如果有人找到工作,或有人可以轉系就轉了。只是因為我們在台灣,好像資工電機是王道,就變得大家都覺得,念這些有前途。假設台灣現在科技業垮了,我們還剩下什麼?米拉的男友是西班牙人,她很想去西班牙生活,但她也怕自己去西班牙找不到工作,她現在已經是有三年工作經驗的軟體工程師,之前待在Panasonic她還是擔心自己去西班牙啥都沒有,所以所謂的「產業極限」到底是什麼?當你出了台灣以後,那些什麼產業分析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只是因為我們活在台灣,所以看到的世界就是長那樣,讓大家以為,做科技業很好,當工程師很好。
4.所謂的年薪百萬,又是什麼概念?現在一百萬在台灣到底可以買什麼東西?隨著台灣物價通貨膨脹,大家的薪水不應該也要一直增加嗎?你如果十年前說「年薪百萬」,可能真的是很多錢,但現在呢?假設住在台北,一個月房租可能一萬五,還只能租一個小套房,隨便一間小公寓,都要兩三千萬起跳,餐廳、食物,生活用品也一直在漲價,什麼東西都一直在漲價,唯獨薪水不漲?即使你年薪百萬,住在台北、自己租房子,到底要多久才能買一間房子?
5.關於裡面特別強調文科生這件事情。這根本就是台灣現在最嚴重的問題之一。大學的用途是什麼?培養人才!台灣廣設大學,培養出的人才根本不是產業需要,又或者說,台灣政府弄了這麼多大學,設了這麼多科系,然後推動高等教育普及化。但同時又只把錢投資在重點產業,科技業、生技業之類的。台灣政府何時把錢投入在,歷史學研究?地理學研究?文學研究?文化研究?之前大學的時候去訪問台灣歷史博物館,他們的研究員真的是,可憐到沒話說......什麼事情都要做,還要自己打掃,還要自己帶導覽,還要自己想辦法做一大堆事情,然後政府的錢在哪?在國立故宮博物院啊!因為那個是我們的招牌,我們政府唯一做的就是,砸錢做表面功夫,讓國外看看我們故宮博物館多偉大,然後故宮在弄一堆行銷,弄一堆產品,弄一堆有的沒有的,推廣「台灣文化」還是「中國文化」?對!你沒看錯,這邊又有一個問題,台灣的歷史政治因素!在台灣做歷史研究真的很矛盾,除非你就是做台灣史,不然你做中國史研究,又會被人說是什麼,親中賣台!然後兩黨又互相在那邊攻擊,做一些無意義的事情,整天只會吵說到底歷史課本裡面要寫什麼?我們學生要學什麼歷史?然後偶爾吵個228,可是真的有人去好好關心228的受害者,228遺留下來的問題嗎?英國有大英博物館、科學博物館、V&A博物館,一大堆博物館,他們也不像台灣需要這樣,在機場放一大堆展覽品,然後賣一大堆周邊商品來過活,而且還不用門票,自由捐贈。
6.文科生在台灣的機會是什麼?在英國,我念歷史系、考古系的朋友,他們有一堆機會可以去參與重要的研討會、學術專案、實習,去做歐盟的一些計畫,去參與英國文物保存的各種計劃,或者看你做的是什麼研究,有很多的機會。念政治系的朋友,可以申請聯合國的實習,可以申請歐盟的實習,可以實質參與很多國際事務,學生自治組織。而且他們大學只要念三年,在三年中,他們有好多機會可以去參與各種研究、各種機構的參訪,或者跟業界合作。像是荷蘭念農業的朋友,他們大學裡就有辦公室給公司進駐,直接就在學校裡實習,還有跟NGO合作的案子去非洲做有機農業的研究與推廣。台灣念農業的人,機會在哪裡?台灣連政府的獎學金,幾乎都放在生技業、科技業方面,物理、化學,好像在台灣念文科就沒前途的感覺.....到底這個是「產業極限」,還是台灣政府「產業發展重點」問題?
7.文中提到觀光,好!來看看其他國家的觀光業。我們就拿鄰近國家的觀光業來跟台灣比好了,韓國的政府,這幾年來怎麼推動他們當地的觀光,不論是K Pop, K Food, K Fashion, 現在在世界各地都很有名,台灣呢?台灣觀光局只會在桃園國際機場放一些故宮展覽品,然後呢?台灣政府到底做了什麼事情?全世界有多少人知道T Pop? 台灣過去在流行音樂,像是周杰倫、蔡依林、五月天、SHE、風靡整個亞洲,台灣的偶像劇,以前高中的時候,韓國網友們都告訴我,他們好喜歡惡作劇之吻,還有台灣的流星花園。現在全世界都只知道韓流,韓國明星團體。我們的政府在過去這十年內,做了什麼?英國的KTV幾乎都是台灣的流行歌,英國的中超賣一堆台灣的食物,英國很多人甚至聽過台灣流行歌、看過台灣偶像劇,可是你以為他們知道那個是台灣的東西嗎?不知道!!!他們以為那些都是中國的!現在連台灣的藝人,都去參加春晚。英國人當然會以為他們都是「中國人」!但你要怪他們嗎?為何不說,台灣「產業極限」,他們在台灣到底可以怎麼樣發展?現在連我們大學畢業生,還沒畢業的,都瘋狂想跑去上海、北京、深圳等一線城市工作,政府做了什麼?兩黨整天只會在那邊吵些小事情,大部分的人整天只關心,自己畢業後要做什麼,自己賺了多少錢,可是很多根本不是只是「產業問題」,是「台灣問題」!
8.我們的科技大廠,有多少接的是中國廠商的單,我們也接小米機的單,也接華為手機的單,台灣現在已經是倚賴大陸這個經濟體而活,台灣現在在整個亞洲的處境為何?而台灣的年輕人,還只在想,我做這個不行、做那個不行,沒有一技之長,我該做什麼?不覺得這件事情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的危險嗎?
9.台灣現在已經變成,念大學是為了找一份好工作,其實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念大學,因為大家都念所以我也念,這難道是我們想要的未來嗎?如果說,畢業之後註定做的跟學的不一樣,那幹嘛要浪費四年念大學甚至兩年唸研究所?如果政府一開始就不打算讓我們有工作機會,那幹嘛還要設那些科系?幹嘛高中還要讓我們選自然組社會組?所以從一開始我們就掉入政府的陷阱了嗎?為什麼我們高中要念那麼多畢業以後根本不需要的東西?為什麼不讓大家都只念英文數物化?為什麼要念國文,要念文言文,要學論語?為什麼不讓我們高中就,自己可以有必修選修,自己想選哪些來念就選?說到底也是因為大學們自私,學校以為讓高中生互相競爭,最後就可以從這些裡面選出最優的學生?好像什麼生存遊戲一樣?然後再來一大堆教改?到底台灣在幹嘛?
最後,大家可能會說,啊你還不是自己想一想,從歷史系轉行當工程師,如果大家有看我之前寫的文章,就知道,我一開始根本沒打算當工程師,我原本是想當PM的或是UI/UX設計師!!也是後來念書、學寫程式,學出興趣。其實在英國如果要簽證,像是護士、醫療長照類,都比工程師更缺。我就是一個阿宅,喜歡打電動,同時對網頁那些東西有興趣,因為我喜歡去想東西。在英國的話,其實Project Manager 的薪水比工程師還高,也更受到重視,可是就覺得,要去管那些專案好麻煩,還要一直講話好累,當UI/UX設計師也是,都要一直跟工程師講話好累,現在光是當工程師要跟其它人講話我就覺得好累.....當然我現在也才邁入第二年,還不知道自己未來想做什麼,我也有考慮念博士班,或者去念個廚藝學校當廚師,或者開個小店。其實在台灣如果自己創業開店,可能真的比當工程師賺的多!!尤其賣吃的XD
機構工程師百萬年薪 在 Dr. Finance 財金博學院 (股票、投資、理財、辭典、財金知識教育網、財經新聞儀點通)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全國經貿國是會議7/27合併場:財金博林祖儀執行長 發言底稿】
大家好,我是林祖儀
318那天,我在立法院外面,我跟著人潮進到議場的時候,燈還沒有亮。
當時我的感覺,並不是覺得很黑,不是覺得很興奮,而是覺得很害怕。因為衝突就在我旁邊、眼前、甚至我身上發生。
不過,我能參與太陽花學運,我以此為榮
4/3江院長宣布,召開經貿國是會議,邀產官學界、公民團體及太陽花學運代表參加
首先回應昨天下午發言的劉宇庭工程師,你說的很有道理。
學運參與者呢? 公民團體呢? 為什麼幾乎不在這裡? 這樣的經貿國是會議,是不是少了一部份的光譜? 少了一些代表性?
這個國家最大、最根本的問題,是來自國家定位沒有共識、代議政治失靈
甚至連民主都可能被挑戰
因此兩岸服貿協議才會引起這麼大的反彈與爭議
318佔領立院行動想傳達的聲音呢?
要求舉辦的公民憲政會議呢?
行政院,不管是誰,請出來面對!
面對訴求。這樣才是能讓我們驕傲的政府,才是負責任的政府。
回應今天上半場邱丞正的發言,說的好,三月馬總統宣布服貿一字不改,那民意在哪裡?黨意綁架民意。行政部門怎麼辦?陸委會夾在中間怎麼做事?這樣的情況下,林祖嘉副主委出來面對、給予各種回應,很有guts!
再來,立法院,一個30秒就通過法案的行為,讓服貿協議臭名昭彰、讓服貿的缺點直接被看不見要被通過、也讓陸委會對外談判的努力付諸流水、更讓全台灣的人民都被當白痴。
台灣在解決經濟問題之前,政治問題,要優先被解決。
立法委員們,成為優良的代議士,是人民的期待;也是行政部門的期待。這是我對你們的呼籲。
全台灣的公民們,監督國會,這是我對你們的呼籲。
再回應,高雄中小企業理事長陳景星表示,「經濟發展第一」,環保並不重要,因為「沒飯吃的話什麼都是假的」。
我很欣賞你,我會快遞我國小的公民課本給你,當作小禮物。
某些價值觀、某些堅持,我們不可以迷失。經濟很重要,其他價值也很重要,這種事情不需要後輩來教,環保很重要,民主不能當飯吃,但民主甚至比生命還重要。這是台灣9年國民義務教育教我的。
一個訴求、兩個呼籲、送出一個小禮物之後,針對經濟政策,我有四個建議:
台灣糧食自主率僅約三成,大量仰賴進口。但是未來,如果發生全球性糧食危機時,怎麼辦?
『知名專業測量機構「land matrix project」估算,2000至2010年,全球共有兩億零三百萬公頃土地,經由購買或長期租借的方式落入外國掌控,面積相當於三個英國。這是幹嘛? 難道他們也是要炒地皮嗎? 不是的,是歐洲人、美國人買的。非洲當地大量的糧食,被運送到歐美,解決糧食危機。這是現實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情,台灣可以做些什麼?我把這個資訊,提供給行政院運用。
另外,我同意之前的意見,政府應重視農業政策,重視台灣農業的研發、重視培育台灣的農業人才。
第二個建議,則是再度強調昨天我發言的,台灣年輕人遇到的低薪風暴、高房價等問題。數據顯示,台灣有一半的勞工,薪水在3萬塊以下;有兩成的人介於3到4萬的。台灣勞工平均薪資,20到29歲約2萬8,30到39歲約3萬8,也就是說,工作10年,薪水只加了不到1萬塊,這是多麼扯的事情。
低薪風暴的問題一定要被解決,台灣人有錢,擴大內需、鼓勵經濟動能,才是治本之道。我跟前面發言的政大會計周教授有相同意見,建議政府設計一套,當企業為員工加薪時的獎勵機制,有誘因企業才更有機會去做,來解決台灣的低薪風暴。
第三個建議,再我補充我昨天強調,要培養民眾的理財知識,我建議加入國民義務教育之中。昨天我發言後,許多網友來信:理財知識的不足、不知道稅怎麼辦、銀行是怎麼、開戶怎麼開、為什麼當月光族很危險等問題,他們也都遇到。包含六年級生到八年級生。理財知識,政府要重視,我們短期內無法提升薪資的量、但我們可以提升運用薪資的品質。
第四個建議,學運期間,我和一群夥伴,用半天的時間募款到690萬,在3621位英雄的支持下,買了蘋果自由的頭版、買了紐約時報。我們想要傳達的資訊,是針對你們,五年級生、四年級生、三年級生等人。為什麼?我們在這裡(立法院)。
我們重視上面世代的對我們的了解,我們傳達訴求。有資源的長輩,請輔助我們。而我們的未來,我們決定,我們負責,請重視我們的聲音。
我們年輕人的未來,請您們幫助我們,解決低薪風暴、房價問題、就業問題,以及民主問題;你們的退休生活、台灣的未來,交給我們這些未來的社會中堅分子。
世代和解,利大於弊。自己的國家自己救。接下來,就是你我的事情了
後輩大膽妄為,多有冒犯,還請前輩們海涵,我是林祖儀,謝謝大家。
【全國經貿國是會議7/27合併場:林祖儀發言底稿】
大家好,我是林祖儀
318那天,我在立法院外面,我跟著人潮進到議場的時候,燈還沒有亮。
當時我的感覺,並不是覺得很黑,不是覺得很興奮,而是覺得很害怕。因為衝突就在我旁邊、眼前、甚至我身上發生。
不過,我能參與太陽花學運,我以此為榮
4/3江院長宣布,召開經貿國是會議,邀產官學界、公民團體及太陽花學運代表參加
首先回應昨天下午發言的劉宇庭工程師,你說的很有道理。
學運參與者呢? 公民團體呢? 為什麼幾乎不在這裡? 這樣的經貿國是會議,是不是少了一部份的光譜? 少了一些代表性?
這個國家最大、最根本的問題,是來自國家定位沒有共識、代議政治失靈
甚至連民主都可能被挑戰
因此兩岸服貿協議才會引起這麼大的反彈與爭議
318佔領立院行動想傳達的聲音呢?
要求舉辦的公民憲政會議呢?
行政院,不管是誰,請出來面對!
面對訴求。這樣才是能讓我們驕傲的政府,才是負責任的政府。
回應今天上半場邱丞正的發言,說的好,三月馬總統宣布服貿一字不改,那民意在哪裡?黨意綁架民意。行政部門怎麼辦?陸委會夾在中間怎麼做事?這樣的情況下,林祖嘉副主委出來面對、給予各種回應,很有guts!
再來,立法院,一個30秒就通過法案的行為,讓服貿協議臭名昭彰、讓服貿的缺點直接被看不見要被通過、也讓陸委會對外談判的努力付諸流水、更讓全台灣的人民都被當白痴。
台灣在解決經濟問題之前,政治問題,要優先被解決。
立法委員們,成為優良的代議士,是人民的期待;也是行政部門的期待。這是我對你們的呼籲。
全台灣的公民們,監督國會,這是我對你們的呼籲。
再回應,高雄中小企業理事長陳景星表示,「經濟發展第一」,環保並不重要,因為「沒飯吃的話什麼都是假的」。
我很欣賞你,我會快遞我國小的公民課本給你,當作小禮物。
某些價值觀、某些堅持,我們不可以迷失。經濟很重要,其他價值也很重要,這種事情不需要後輩來教,環保很重要,民主不能當飯吃,但民主甚至比生命還重要。這是台灣9年國民義務教育教我的。
一個訴求、兩個呼籲、送出一個小禮物之後,針對經濟政策,我有四個建議:
台灣糧食自主率僅約三成,大量仰賴進口。但是未來,如果發生全球性糧食危機時,怎麼辦?
『知名專業測量機構「land matrix project」估算,2000至2010年,全球共有兩億零三百萬公頃土地,經由購買或長期租借的方式落入外國掌控,面積相當於三個英國。這是幹嘛? 難道他們也是要炒地皮嗎? 不是的,是歐洲人、美國人買的。非洲當地大量的糧食,被運送到歐美,解決糧食危機。這是現實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情,台灣可以做些什麼?我把這個資訊,提供給行政院運用。
另外,我同意之前的意見,政府應重視農業政策,重視台灣農業的研發、重視培育台灣的農業人才。
第二個建議,則是再度強調昨天我發言的,台灣年輕人遇到的低薪風暴、高房價等問題。數據顯示,台灣有一半的勞工,薪水在3萬塊以下;有兩成的人介於3到4萬的。台灣勞工平均薪資,20到29歲約2萬8,30到39歲約3萬8,也就是說,工作10年,薪水只加了不到1萬塊,這是多麼扯的事情。
低薪風暴的問題一定要被解決,台灣人有錢,擴大內需、鼓勵經濟動能,才是治本之道。我跟前面發言的政大會計周教授有相同意見,建議政府設計一套,當企業為員工加薪時的獎勵機制,有誘因企業才更有機會去做,來解決台灣的低薪風暴。
第三個建議,再我補充我昨天強調,要培養民眾的理財知識,我建議加入國民義務教育之中。昨天我發言後,許多網友來信:理財知識的不足、不知道稅怎麼辦、銀行是怎麼、開戶怎麼開、為什麼當月光族很危險等問題,他們也都遇到。包含六年級生到八年級生。理財知識,政府要重視,我們短期內無法提升薪資的量、但我們可以提升運用薪資的品質。
第四個建議,學運期間,我和一群夥伴,用半天的時間募款到690萬,在3621位英雄的支持下,買了蘋果自由的頭版、買了紐約時報。我們想要傳達的資訊,是針對你們,五年級生、四年級生、三年級生等人。為什麼?我們在這裡(立法院)。
我們重視上面世代的對我們的了解,我們傳達訴求。有資源的長輩,請輔助我們。而我們的未來,我們決定,我們負責,請重視我們的聲音。
我們年輕人的未來,請您們幫助我們,解決低薪風暴、房價問題、就業問題,以及民主問題;你們的退休生活、台灣的未來,交給我們這些未來的社會中堅分子。
世代和解,利大於弊。自己的國家自己救。接下來,就是你我的事情了
後輩大膽妄為,多有冒犯,還請前輩們海涵,我是林祖儀,謝謝大家。
機構工程師百萬年薪 在 30歲時達到年薪二百萬以上算不算滿街都是..??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其他約10~20% 當上工程師,能夠領年薪百萬的比率,大概要幹到資深工程師或主任工程師等級,大概約50%左右 總的來說,電資類,機會最大,其次是機構與ID類 以上請參考. ... <看更多>
機構工程師百萬年薪 在 聯想年薪ptt 的推薦與評價
近日與朋友A聊天,聊到朋友A的一個親戚在桃園當警察大約10年,年薪約120萬。阿鬼好奇的菇狗一下,警察的月薪+津貼+加班費最高不是8 ... ... <看更多>
機構工程師百萬年薪 在 [請益] 廣達機構工程師- 看板Tech_Job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應屆畢業生剛當完兵
去面試車用產品的製造部門
就是在設計產線SOP這樣
對HR提到的薪水跟工時有疑慮
於是上來提問~
正常工時8.-17.
底薪40~42K
常態加班 每月約60~80hr
加班費約16K
每月獎金1-4K
月薪(底+獎+加)約65-70K
(我是不知道這數字怎麼出現的...)
年中分紅 一個月
年薪14-17個月 約850K
HR大概講了這麼多
薪水真的有這麼好看嗎?
6開頭讓人很心動啊
希望有前輩能解答pl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52.71.7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ch_Job/M.1640689686.A.50A.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