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386 日本早餐的定番—「TKG」生蛋拌飯。
各位吃貨新年快樂,大年初一早餐吃了什麼呢?
昨天日本的農林水產省(相當於台灣的農委會)公布了2020年的農產外銷量,儘管去年全球被新冠病毒肆虐,日本的農產品外銷還是強勢突破紀錄,尤其是雞蛋的外銷更達到2019年的2倍,據說都要拜香港人愛上生蛋拌飯所賜。雞蛋、白飯、醬油,明明都是非常便宜的食材,一旦滑順的蛋汁裹上飽滿香甜的白米,便再也不平凡了,它就是如此價格庶民、嚐起來卻像貴族的美食。
原始報導:
https://headlines.yahoo.co.jp/hl?a=20210205-00000062-jnn-bus_all
#TKG的誕生
相傳最初發明並推廣生蛋拌飯的吃法的人是明治初期一名記者兼實業家岸田吟香先生,不過當時他是用燒鹽和辣椒調味,跟現在廣為流行的醬油不一樣。現在他的故鄉岡山縣美咲町變成了TKG的聖地,當地有西日本最大級的養雞場和棚田產的米,許多喜歡生蛋拌飯的人都會去朝聖呢。
#為什麼日本的雞蛋可以生吃呢
根據記載,自從西方人傳來蛋糕等西點讓吃雞蛋這件事「解禁」後,19世紀中期就有生食雞蛋的紀錄,一點也不是最近的事。在超市買一盒(十顆)普通的雞蛋僅需150~200日圓,生吃是必要條件,如果有哪一盒蛋表示不能生吃,應該放到臭都沒人要買吧。
現在日本生產的雞蛋可以生吃,是由於政府明文規範飼料的標準,且雞蛋外殼要用次氯酸鈉消毒殺菌、選別包裝後才能出貨,避免發生沙門氏菌的中毒意外。
即使買的只是超市的普通雞蛋,敲開來每一顆也都長得跟照片差不多,有著顏色分明、形狀立體的蛋黃,蛋白不會散散的,吃起來也不太感到腥味。其他國家對養雞業不一定有這麼嚴格的規定,所以千萬不要拿來路不明的雞蛋生吃喔!
★オガマご飯寅福
★評價:這家店其實主要是賣大釜炊飯, 能吃到營養的配菜和美味的白飯,只不過定食幾乎都要1500以上,算是比較講究的定食店。
樂倍飼料評價 在 劉伯伯是隻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又到了特派試吃員阿杯分享心得報告的時候辣!
LaPetz 樂倍黑酵母寵物保健糧
🐱The Black 貓咪 黑酵母寵物保健糧🐱
秉持著分散風險的原則不讓杯杯過多攝取或是缺乏特定的養分。杯杯的飼料都是多品牌輪流替換,大多是歐美WDJ推薦品牌的無穀飼料,幾乎沒有嘗試過國產的飼料品牌,私心希望台灣品牌有朝一日可以入選WDJ,只好派杯杯出馬吃吃看了!
此款產品除了是無穀之外也有針對不同年紀跟需求的貓咪做分類,杯杯是吃的這款是熟齡貓泌尿道配方,另外有幾點讓人好奇想嘗試的是:
1. 標榜生醫級👨⚕👨🔬
現在生醫保健保養產品大行其道,但是以生醫等級的技術開發寵物飼料很少見啊! 還是說伯媽見識淺?🤣
2. 添加黑酵母成分
黑酵母含有的β-glucan可以激活免疫系統,市面有些黑酵母的營養品被用來幫助長腫瘤的毛孩們增強體力。另還添加紅酵母抗氧化(抗老化聖品),🤔是說?莫非阿杯有望回春?
試吃第一天可以很明顯發現杯杯喝水次數增加,有時候是吃個幾口就會去喝水。一開始還擔心是飼料太鹹?特地問了廠商:
【添加獨家發酵營養素+符合貓咪的顆粒設計】
可增加咀嚼過程貓咪唾液分泌,與刺激大腦增加喝水慾望
上網查了其他飼主的試吃的心得,幾乎也都在誘發寵物喝水這塊給了很高的評價。換飼料的隔天還因此有輕微軟便的狀況,之後的便便成型狀態很不錯,健康水潤,顏色也很漂亮。(應該只有養寵物的人才會如此真切的稱讚一坨屎吧!)光是喝水量增加跟排便良好真的足以對產品好感激增!
杯杯是採半濕食的飼養方式,一天一餐乾飼料。
以杯杯的食量,1.3公斤一包的飼料約可以吃40天。
試吃後期,有覺得杯杯的精神變得很好,愛玩,時不時會像小時候一樣暴衝!
這款飼料伯媽之後會把他加入杯杯替換的飼料品牌中持續追蹤!如果大家有興趣了解更多再自己點連結看囉!
https://www.petmaomao.com/
試吃心得感想因貓而異,如果有其他貓也有試過這個品牌的,歡迎以下留言跟大家分享心得!
#LaPetz樂倍黑酵母寵物保健糧
樂倍飼料評價 在 鄭龜煮碗麵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電影《美國隊長 2》告訴我們,只要有了動用麥卡錫主義或白色恐怖手段來對付九頭蛇的念頭,其實就是讓自己一步一步成為九頭蛇。
這就是為什麼九頭蛇的頭被砍下,能夠立即長回來。
然而你我都想問的問題是,那到底該拿九頭蛇怎麼辦?(謎之聲:跟美心一起泡在浴缸裡?)
---
其實有點尷尬,最近老是寫同樣的東西。感覺老當軟趴趴的和事佬,但不管了,因為我本來就是一個軟趴趴的中年人啊!
我只能誠實地寫,為了我希望看見的未來而寫。因為最近一週,有三件事情讓我很有感觸。
---
首先,這兩天我除了追劇,也認真讀了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 沈伯洋 (Puma Shen) 老師的演講逐字稿,覺得大有收穫,亦倍感沈重。
請見:〈中國政府如何利用假消息影響台灣選舉?〉
https://hackmd.io/s/HyJL31IOE
沈老師生動且白話地說明了中國對台各種以 #行為經濟學 為基礎的「政戰」手段。從俄羅斯是如何對波羅的海三小國跟烏克蘭、美國操演整套技術,到中國如何快速學習優化,用在台灣上。讀來怵目驚心。我是很推薦大家看完再回來。
另外,我也推薦 范疇 老師這篇專論,他把信息戰分為四個層次,認為高層的是「技術活」,最底層的「謠言戰」幹得是「情緒活」,比較手工。我覺得說得也很到位。
〈2020大選年信息戰的四個層次〉
https://www.facebook.com/taibeijing/posts/2276585645947810
同樣必讀的是去年超猛記者朋友 Js Liu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上寫的這篇,介紹了早已發生在其他國家的案例:
〈和你交朋友、拉你上街頭!假訊息「產業」如何在世界點火?〉
https://www.twreporter.org/a/disinformation-manufacturing-consent-worldwide
---
第二件事,是之前跟大家聊過的 #NCC。
NCC 在 3/27 日對中天新聞開罰 100 萬,引起了如我所預料的後果:
「NCC 若真的大力管制內容,會有如《美國隊長:內戰》翻版。大家可以想像一下。總之就是人們會被迫選邊站,言論自由、媒體亂象、政府權責、選舉勝負、商業利益會全部混在一起,戰場急速擴大,反而把真正的問題 — 結構再管制 — 忘了。」
( 出自之前的文章:〈NCC 能解決假新聞? 〉https://www.facebook.com/noodleswithturtle/photos/a.553668551795182/568785870283450/?type=3&theater )
開罰之後,我們立即就看到藍營政治人物接連開戰,拿這件事做為選舉議題,讓 NCC 又揹上鷹犬的惡名。
如 朱立倫 這篇:
https://www.facebook.com/llchu/photos/a.10154128138755128/10161655145335128/?type=1&theater
還有張善政這篇:
https://www.facebook.com/SanCheng624/photos/a.198039917485252/314227729199803/?type=3&theater
民主進步黨 聲援:
https://www.facebook.com/dpptw/posts/10155787342366058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NCC 自己回擊:
https://www.ncc.gov.tw/chinese/news_detail.aspx?site_content_sn=8&is_history=0&pages=0&sn_f=41246
以上只列出幾則比較具代表性的討論,因為隨著 4/2 日詹婷怡主委請辭,中天表示將尋求行政救濟,關於這起事件的政治人物發言、媒體評論還將逐漸擴散,無法一一列出。
尷尬的是,在我讀過對於這件事的眾多正反/挺批言論之後,我捫心自問,這些意見都不能算是錯,都有道理,我想這就是內容管制最麻煩的後果。在此只推薦一篇具有足夠高度,想 #大推特推 的評論:
黃哲斌:〈假新聞不只是NCC的問題!「紅色滲透」時代我們能做的事〉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1/article/7889
延伸閱讀:
范琪斐的美國時間:
https://www.facebook.com/fanamericantime/posts/878309635851939
「就像我們這些美國的自由派,罵福斯電視台做假新聞,罵了幾十年,但越罵它收視率越好,最後選了個川普出來。
你抵制這個電視台,甚至關掉這個電視台,並不會讓看它的觀眾消失。」
---
第三件事,則是比較個人的一件小事。
我最近常常在個人的臉書帳號,分享 韓國瑜 市長的演講、文章或專訪影片,並且給予其「#內容有效性」正面的肯定。
像是這則 遠見雜誌 最近的專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fUzbY9-3Fc
跟去年選前他做的一場演講:
https://www.facebook.com/huashanlunjian/posts/10157407118348258
我都覺得韓的確是藍營少有的演說高手,內容能夠打動人心。
於是有些朋友看了我的言論,覺得毛毛的,會留言或私訊問我:「#你是在反串嗎?」
我其實完全沒有這樣的念頭。我在讀碩士時,研究的就是粉絲/ #迷現象,涵蓋內容分析、文化研究。所以各種爆紅與人氣文本,本來都是我好奇的主題。
而我後來成立知識內容型網站、做科學傳播、娛樂傳播、公益傳播,開課、寫書、研究網紅與個人品牌、政治行銷、危機溝通......也都是在做同一件事:研究文本是怎麼被理解的,為何某些內容受到歡迎,以及消費者跟創造者怎麼在過程中塑造自我認同?
另一方面,由於我對韓到現在為止也實在是非常非常陌生,說不上討厭或是喜歡。我其實有點後悔,在過去一週以前,我竟然對這位已是超級政治明星的人完全不熟。可能因為我沒在看韓流電視台,而經過同溫層過濾氣泡之後,我能看到的多半是針對他,跟他施政、用人、傾中的嚴厲批評跟嘲諷,而不是他自己的言說。
我也透過時代力量高雄市議員 林于凱 跟 黃捷 鳳山捷伴同行 的臉書,找市議會的質詢影片來看。我其實沒打算看影片就自以為了解一個人、確認他會不會賣台還是發大財,但最起碼,我可以了解他作為一個展演者,用了哪些方式來獲得那麼多人的喜愛跟信仰,才不會以為喜歡他的人都是腦子進水(包括我很多親人)。
目前粗淺觀察,他真的很懂得具象化溝通的技巧,連結已知,疊上未知,避開不可知。說話的節奏、起伏、聲調也抓的蠻不錯的,能夠傳達親切感。
我覺得我同溫層裡的朋友,絕大多數可能跟我一樣,之前都沒看過我分享的那些影片跟內容,看到韓的消息,都是負面且糟糕的。所以才會在我分享且給予「其內容展演」(而非人格或施政)正面評價時,馬上覺得不舒服,特地留言跟我說。
老實說,這就是我希望我自己不要掉入的坑。如果要暫時地評價一個政治人物,我還是希望我能有足夠的資訊、充分的時間、用盡量獨立客觀的視角,再下判斷。
---
綜合以上三件事,我想講的其實是:
---
當人們對一件事情有了既定的信念(也就是意識形態),而且過度自信,就會傾向於在環境周遭蒐集能夠支持自己信念的線索,忽視那些有違自己信念的線索,這就叫做「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
這是一隻潛伏在每個人心中的怪獸。
這隻怪獸你我現在都聽過,而且在每個人身上都找得到,而假新聞跟各種政戰訊息,就是用來餵養確認偏誤這隻怪獸的飼料。
我們自己主動選擇的媒體訊息,以及社群媒體演算法生成的個人化小圈圈,則是保障確認偏誤怪獸快速長大的巢穴。
人本就偏好 #新奇又熟悉的訊息,因此若能在符合閱聽人既定信念的前提上,提出刺激吸睛的內容,在這個人人皆是自媒體的時代,要獲得廣傳並不難。
因此我認為,政府若要應對假新聞/假消息的危害,絕對不能忽視個人的角色,更要 #由下而上地建立資訊信任感。若單從行政層級由上而下來著手,反而會帶來更多更大的反彈。就跟這次 NCC 裁罰中天的事件一樣。
也因此,儘管包括沈柏洋老師、范疇老師等許多我信任的專家,認為《國家安全法》或國安局可以是對付假新聞/假消息的單位,我卻覺得有點不妥。
我擔心,那正中了有心人的下懷。若我們開始以 #戰爭典範 處理假新聞,就必然落入 #敵我辨識、#互相計算 的場景,就像掉入蛛網難以自拔,對一個還有點脆弱的民主來說,是很危險的一步。
我並不是要淡化中國政府以及中國政府支持的國內單位散播假新聞/ 假訊息的意圖、能耐以及威脅。事實上,正是因為我認為這問題的確嚴重,才會寫這一大篇。但我想,在因應假新聞(或我更熟悉的謠言、偽科學等等)時,除了戰爭典範外,至少還該考慮以下4種典範:
第一是食安典範,也就是把假新聞視為摻假食品。隨之而來的因應策略包括溯源、舉發、法辦。
再者是疾管典範,亦即把假新聞視為傳染病毒,因應策略有溯源、疫苗以及提升抵抗力。
第三則是天災典範,這個典範讓我們把假新聞視為天然災難,因應策略有觀測、遷移與調適。
最後則是消防典範,就是把假新聞視為失火等意外,因應策略就是巡邏、撲滅以及設置防火巷。
不同的典範會導出不同的因應策略,沒有哪一種典範是絕對好或絕對不好的,但直接跳入戰爭典範,以國家安全的名義介入,雖然看起來最直接有效,但後果可能也更麻煩,我認為是需要細思量的。
(過去相關文章:〈因應假新聞的五種典範〉
https://medium.com/%E9%84%AD%E9%BE%9C%E7%85%AE%E7%A2%97%E9%BA%B5/%E5%9B%A0%E6%87%89%E5%81%87%E6%96%B0%E8%81%9E%E7%9A%84%E4%BA%94%E7%A8%AE%E5%85%B8%E7%AF%84-a9786547bf1e)
我個人的立場偏向 #疾管典範 跟 #天災典範,也就是更期待政府與民間攜手合作,以提高公民素養、#科學思辨力 為基礎,將假新聞的威脅 #視為一種常在風險 加以管理。
我個人認為這是民主國家,最該優先採取的回應方式。雖然不管採取哪種因應措施,多少都會碰到言論自由的紅線,但倘若社會對特定典範沒有信任感跟共識,想像跟討論時都快速用上戰爭語言,只會讓確認偏誤這隻怪獸愈發兇惡、黨同伐異的問題更嚴重。
如果我們被「假新聞的討論」弄得心神不寧,那其實假新聞也就達到目的了。一隻蒼蠅想要砸毀一家瓷器店很難,但蒼蠅卻能夠惹怒一頭公牛,誘使牠衝進瓷器店,毀了一切。台灣就是瓷器店,而充滿怒氣的公牛們已蓄勢待發。
假新聞很像超廉價的恐怖攻擊,主要的目標都是綁架我們的想像力,讓我們提心吊膽、產生低品質的焦慮、質疑與對立,做出過當的行為。擔心一輛又一輛汽車上有沒有炸彈,也擔心一個又一個粉專是不是已經被收買了。
我們當然要提防,要行動,但不該像是提防炸彈一樣緊張兮兮,隨時拿著槍要把恐怖份子斃了。而是該像地震或登革熱一樣,有心理準備,平時也做好演練跟預防擴散。
回到沈老師的演講逐字稿,其實他已經提出好幾個可行作法,除了媒體識讀以外,另外就是 #揪出節點 跟 #透過影片建立敵我意識,但他也表示他的擔憂:目前沒有組織、沒有政府或民間預算能做這些事情。
這不禁讓我想到最近大熱的公視台劇《 我們與惡的距離 The World Between Us》。這部我認為製作精良達到台劇天花板的好戲,十集才花 4300 多萬製作。能在那麼多面向,把故事都說的那麼好,我想能夠帶來的影響,比再精闢的論述或重大新聞,都大太多了。
所以我覺得,台灣實在值得花個一億(或是更多),拍一部《我們與中國的距離》,好好把我們面臨的問題用寫實的故事呈現出來。
但我想了想,這樣的題材應該沒有人敢拍。當我發現絕對不可能在台灣的大型精緻影劇作品中,出現對中國的批評,就覺得很恐怖。儘管這就是為何該拍,儘管還是沒有人敢拍。
我雖然對於建立台灣國族認同沒有興趣,但中國的確已經透過我們都知道的方式,很有效地消除了最有影響力的戲劇作為構築防禦工具的可能。我想這不管愛奇藝或騰訊、優酷進不進來台灣市場,都來不及了。
如果精緻大戲拍不成,找Youtuber 網紅或許有機會,擴散效果也不錯。最最不濟,或許拍一個拍不成的劇為何拍不成的故事,也不錯。
另外,我認為就是要認真建立一個新的組織,有點像是氣象局+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或是疾病管制署+各地衛生局這樣的搭配,用天災典範跟防疫典範來應對假訊息。我認為去戰爭化,對於台灣這個特殊的狀況來說,對於扮演印太非麻煩製造者的角色來說,都是比較好的選擇。
雖然《美國隊長 2》其實沒能告訴我們該怎麼真正把九頭蛇處理掉,但另一部漫畫或許可以。
在漫畫《潮與虎》(舊譯「魔力小馬」)中,同樣是九字輩的九尾狐「白面者」,吸取人的惡意跟怨恨成長,成為毀天滅地的怪物。孵化出白面者的人類沙加克沙,獲得怨恨集合體的獸矛,最後充滿怨恨的阿虎成為第一個字伏,白面者不斷以怨恨為食,創造出一代一代的字伏(失去理智的怪獸)。
要打敗白面者,首先要認知白面者就是我們自己孕育出來的,不是全然的他者,那些看起來代表惡的人或妖,其實也需要我們理解、需要想方設法讓他們成為我們的夥伴,而不是排斥切割。要撐住這個島,需要所有人、民間力量、專門機構的協力。
然而,最終的關鍵是,不要靠恨的力量。
為了守護未來、為了守護所有人,包括那些我們討厭的人,我們必須要面對挑戰,whatever it takes,但我始終相信,恨、恐懼、焦慮,會讓我們用錯手段、走上錯誤的道路。
以上,是一個軟爛中年人的真心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