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人肯定會有報應😡😡😡太過分了...(#丹利老爹)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hul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民國103年10月,臺灣各地眷村文化的工作者及相關學者專家,組成「全國眷村文化保存聯盟」(簡稱「眷盟」);108年6月,眷盟與以社區營造起家的「台灣種子文化協會」合併,成為全國眷村文化保存工作最重要的溝通平臺;109年4月,「台灣種子文化協會」正式申請更名為「全國眷村文化保存聯盟」,並發行創刊《眷村...
榮民之家工作 在 ETtoday新聞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藉照顧名義..這樣對老人家,太可惡!(#克萊爾)
↗下載ETtoday新聞雲App,掌握大小事
http://goo.gl/sJmzjp
榮民之家工作 在 周嘉麗-曉水珠心靈之旅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曉水珠心靈之旅在三峽榮民之家,工作人員就定位了,藝人也參與彩排,感謝新莊(黄睦容)先生主辨,高雄(黄政雄)先生的恊辨,讓今天的爺爺伯伯,和我們邀請的春暉弱勢團體,给他們有個過新年和元宵的娛樂節目,由我代他們谢谢您喔。
榮民之家工作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民國103年10月,臺灣各地眷村文化的工作者及相關學者專家,組成「全國眷村文化保存聯盟」(簡稱「眷盟」);108年6月,眷盟與以社區營造起家的「台灣種子文化協會」合併,成為全國眷村文化保存工作最重要的溝通平臺;109年4月,「台灣種子文化協會」正式申請更名為「全國眷村文化保存聯盟」,並發行創刊《眷村》雜誌,由前台北市文化局長謝小韞擔任發行人及總編輯。
《眷村》雜誌創刊號封面故事,是從眷村的起源1949年談起。 2019年是政府遷臺70週年紀念,但是政府部門並不熱絡,民間卻有所感,辦理了2檔重要展覽,「封面故事一九四九」專題,即仔細剖析在媒體上只有極少篇幅報導的展覽:「逆旅‧一九四九臺灣戰後移民文學展」、「回到1949—中華民國渡海七十週年紀念文物展」。
臺灣地區曾經有近千個眷村,近年來已漸被拆除殆盡,目前僅餘13個眷村保存區,以及零散具有文資身分的獨棟眷舍,兩者共計約50處。在民國96年,謝小韞與一群眷村夥伴攜手共同催生《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的修正案,讓眷村在土地的保存及相關經費的編列上,取得正式的法源。這項得之不易保留下來的13個村子,到現在還有一半停留在閒置階段;本期專題「眷村事」,即報導全臺各地的眷村夥伴如何堅守自己的家園,努力維護眷村文化的故事。「眷村論」專題,則探討政府主管單位對眷村文化保存的問題。「榮民‧榮眷」專題,則是榮民榮眷基金會的在地工作成果。「也是臺灣村」則是要一窺「類眷村」的面貌。「有關離散」則是介紹與眷村相關的藝文消息。
眷村雜誌創刊號的作者,囊括近年來卓然有成的眷村文化及臺灣史工作者,依序有:清華大學教授楊儒賓、前台北市文化局長謝小韞、資深紀實報導者張夢瑞、桃園市眷村故事蒐集站計畫主持人陳翠萍、雲林縣虎尾鎮建國眷村再造協會理事長魯紜湘、《翱翔天際-虎尾的天空1936~1958 》作者霍鵬程、南瀛眷村文化館館長金冠宏、高雄市國軍眷村文化發展協會總幹事孟繁珩、國立臺東專科學校副教授顧超光,空軍三重一村保存營造計畫發起人董俊仁,以及化南萬興願景團隊召集人陳淑美。未來,眷村雜誌也將廣邀臺灣各地眷村文化工作者,一起探討眷村文化,也向眷村事務的主管機關提出專業的建言。
1949年造成的臺灣眷村,是動亂時代的人間悲劇,但是否也成就了今天臺灣的豐富面貌?眷村雜誌的出版,象徵眷村時代改造的開端,也是民間對眷村文化保存集結的力量,眷村雜誌期待所有關心土地家園,以及臺灣多元文化發展的您,一起來參與。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tLj4U9AYEg/hqdefault.jpg)
榮民之家工作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在宅安心顧,圖解長期照護指南」新書介紹
專訪總審訂:蔣曉文
內容簡介:
老不起的未來,你準備好了嗎?
失智、失能、中風、插管……
讓無痛高齡成為可能,
老化的千百種姿態,我都牽著你走!
這是一本,專門針對台灣高齡社會的居家照護書,
獻給所有擁有長照需求的家庭。
▎熟齡必備工具書,迎向無痛高齡生活!
家中長輩的失智問題越來越嚴重,該送去機構還是請看護照顧?
住家、醫院往返讓你疲於奔忙,有沒有更輕鬆的醫療選項?
面對老化時代來臨,長期照護需求越來越多元,如何讓家中長輩安心度過晚年,照顧好長輩的情緒與日常生活,讓長者在家中也能實現無痛終老,都得由良善的居家照護開始!
本書邀請長期照護研究權威,關渡醫院長照科主任蔣曉文護理師,進行專業審訂編修,讓照護之路走得更為輕鬆、自在之外,更兼具醫療實務的專業性。
▎照護現場知多少?「食衣住行」全方位協助技巧
老了之後,希望住在哪裡,和誰一起住呢?現代人邁入工商社會,傳統大家庭互相照料的結構慢慢改變,因為工作、求學,無法一起住或親自照料的兒女越來越多,以前「在地老化」是自然現象,現在卻需要透過引進多方資源才能達成。
本書中,囊括了長照長者的食、衣、住、行、育樂等全方位照護技巧,同時兼顧病患生理及心理需求,能輕易協助長者重拾尊嚴、安詳度過晚年。照護不該充滿壓力,輕鬆的居家照護從現在開始。
▎提升照顧品質,失能療護專屬聖經
細菌感染灰指甲、長期臥床形成褥瘡,甚至面對阿茲海默症的父親,該如何穩定他情緒、避免走失或過量飲食的問題?生活中,居家照護有許多眉眉角角,不管是日常療護或是突發狀況處理,一本書幫你解決所有居家照護可能面對的困境!
▎居家照護後花園:長照家庭的真實告白
面臨健康家人突如其來的病倒,從短暫住院逐漸走向失能的長期照顧,該如何平復,同時兼顧自己與家人的心情,將照顧納入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重新進行規劃,甚至調整回正軌,都是一大挑戰。同樣身為家屬,該如何度過情緒上的艱難?在照護上又有什麼特別需要注意的小技巧,本書特別收錄兩名不同長照家庭裡,照護家屬的心路歷程與真實告白,讓你在照護路上,不再感到孤單。
作者簡介:蔣曉文
學歷:台北醫學大學護理學碩士
現職:臺北市立關渡醫院長期照護科主任
經歷:
臺北榮民總醫院護理長
耕莘護理專科學校護理學兼任講師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學兼任講師
亞東技術學院護理學兼任講師
台灣腫瘤護理學會理事
台灣長期照護護理學會理事
台北醫學大學長期照護學系兼任講師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WyXObFNAzw/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C0MonJ2i-qZ3scBTe2WloDr5lmDw)
榮民之家工作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如何挑選健康好房子」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江守山醫師
本書特色:
許多人用畢生積蓄只為了買一間房子,
所以購屋買房除了價格,這些事情也要注意:
●堅固的房屋建築結構
●低輻射的居家環境
●無毒性的裝修材料
●潔淨、無毒、無重金屬的家庭用水
如何選房不只是荷包問題!
人一生中有90%的時間都在屋內,房屋可說是人的第三層皮膚。影響健康最大的因素,除了「飲食」之外,有越來越多人注意到「環境」,有許多健康問題,和空氣污染、飲水品質、電磁波…等等息息相關,而房屋正是我們最親密的日常生活環境;此外許多滑倒、摔傷意外的發生,事實上也是發生在室內。房子和健康有著非常大且超乎想像的影響力,因此絕對不能輕忽住宅環境的健康品質!
健康的房子,就是好風水!
不健康的房屋可能造成居住者:精神不濟、鼻塞、眼睛癢、喉嚨乾、頭痛等症狀不斷,也會變得容易過敏、氣喘,而且致癌機率大增!不但健康與精神損失,還會造成更多的金錢支出與花費。反之,健康的房子讓人神清氣爽、維持在好的健康狀態。居家睡眠可以充分放鬆與獲得休息,工作自然可以事半功倍。而許多人存的畢生積蓄只為了買一間房子,等於投注了大半的身家財產在裡頭,因此更需要慎選房子及裝潢,以免不小心花錢又傷身。
打造安心宅,為房子創造更好的價值!
美國買賣房子前,必須由房屋檢驗士對房子提出一個證明,證明房子沒有蟲害漏水等問題,這就是房子的健康證明。若大家買賣房子的時候,也都能充分判斷房屋的健康資訊,不但能創造更好的房子價值,也是安心的購屋保障。
由專業醫師從健康面向提供好屋觀點!
佐以建築、裝修業界行內的專業分析,釐清許多似是而非的住宅環境安全迷思,提供正確且實用的裝潢翻修守則、自我評鑑健康房屋的資訊與新知,教你房子健康檢測不求人,輕鬆趕走家中污染源,築一個安全、健康又樂活的居家環境。
作者簡介:江守山醫師
現職:
江醫師追求健康舖子執行長
江醫師房屋健檢中心執行長
中華民國居住安全健康協會理事長
中華室內環境檢測協會理事長
財團法人遠山健康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江醫師健康廚房-廣山居董事長
經歷:
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主治醫師
新光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
新光醫院腎臟科主任
中華順勢醫學會理事長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eG35oR3d4E/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