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基隆市的能源轉型政策】
今天是世界地球日,來跟大家分享我的平常背包裡一定會攜帶的環保用品(所以我才會每天都背那麼大一個背包XD)。實踐永續生活愛護地球,除了常常參與淨灘,更要從源頭來解決問題,其中如降低生活消費造成的不必要浪費(一次性包裝)以及少吃肉、減塑、減少垃圾等,都是減輕人為汙染或畜牧對環境的傷害!(也跟大家說,我已經成為草食動物快19年了~)
另外一件日常生活能做的事情就是節省能源⚡,如節電、節省不要必要的資源浪費,更重要的是關注能源轉型政策,公民參與能源轉型等。因此,照片中我拿的那份厚厚的文件,就是「能源轉型推動聯盟」建議我們可以進行城市能源轉型的監督方向!
以下會跟大家來討論,為什麼要談能源、基隆能做什麼?以及,我們美麗的外木山即將為了使用不到二十年的天然氣發電附屬設施而被填上 #443個籃球場面積😱,除了要求降低生態衝擊替代方案,更值得我們一起來反思能源使用的問題以及能源轉型中忽略的環境永續與「轉型正義」。
因此,這個時刻極為重要!🔥🔥🔥 要一起來來監督一直對外木山海岸保育不敢發出聲音的基隆市政府,應該拿出地方政府的職責和骨氣,擬定目標,跟市民一起為能源轉型積極地行動🥊!
🆘拒絕協和電廠填海造陸,守護基隆外木山海岸💪
🆘連署持續進行中,行動守護外木山 https://forms.gle/Sr4oyGDvxoiyU9eT7
🔋 #為什麼要談能源
大家日常生活中最常用能源之一:電力,在生產過程中會造成環境極大負擔,不同燃料的電力部門會產生不同類型、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以化石燃料(煤、油、天然氣等)做基礎的火力發電和核能發電造成最大的問題就是碳排放。
相信大家都知道碳排放會造成地球高溫,是氣候變遷的主要問題,會造成極端氣候如洪水、乾旱與颶風等,破壞人類的居住地,同時,也會讓海洋承受大部分的高溫,導致珊瑚白化、珊瑚生態系消失(海洋升溫2度C即會消滅所有的珊瑚和四分之一的海洋生態系,意味著失去健康的海洋和漁業資源)。也就是說,毫無管制的各生產部門碳排放會導致氣候變遷,讓環境失衡並造成氣候難民,同時也讓許多和自然共存的歷史文化、以及我們賴以維生的自然資源與居住地消失。
而能源部門生產過程的碳排放佔比相當高,因此當世界各國為了減緩二氧化碳排放與減緩極端氣候的災難,開始著手討論2050年零碳排目標時,能源部門就是要因應環境永續和環境正義來進行轉型的重點。
🐔#為什麼是基隆市
大家可能以為能源轉型是中央政府的責任,NO❌、NO❌、NO❌,包含林右昌市長也經常錯誤認知...。
能源轉型的內涵不只是「發電」、也不只是「節電」,還要搭配資訊公開與智慧管理,更重要的是透過民主治理與公民參與引入更多民間的動能,和各地的公民一起來發揮創意,用行動改變低效率的能源使用的狀態,並省下環境不正義的電力使用。
能源轉政策最適合由各地城市來推動──因未能掌握各地的特性,因地制宜提升基礎能源建設、進行再生能源發電規劃,推動有創意的節電方式,並和市民一同尋找最適合現地的公民參與模式,讓公民在行動中提出創意且有效解決能源不正義的議題。
🤝#省下一座用不到20年的天然氣接收站 #拒絕外木山填海造陸
尤其在現在,基隆重要的觀光地外木山正在遭受嚴重的威脅,為了一個使用不到20年的天然氣附屬設施(儲氣槽、接收碼頭與高達14公尺綿延數百公尺的堤防),要在電廠外側海域進行填海造地「18.6公頃」、相當於 #443個籃球面積,除了會衝擊景觀、沿岸海流,在這個填海造陸範圍內,總共有74000多株珊瑚會被埋沒,衝擊外木山、也就是基隆西岸的自然海岸,而以珊瑚礁為棲地的四分之一物種會消失,也會大幅毀壞外木山漁業資源。
用天然氣發電會製造許多碳排放,在台灣能源轉型的規劃也將其當作「帶動再生能源」的「暫時」方案,學者更指出,隨著再生能源發展,2025年後天然氣發電若下降到35%,新天然氣儲存設施到2040到2050年左右,使用量可能只剩下五成左右,也就是破壞基隆外木山海岸和美麗生態的天然氣附屬設施,最後只使用不到20年。
針對這個高成本投入卻低效益、低使用年限的填海造陸接收站方案,前任環評學者和民間都呼籲非常多的工程上替代方案,更重要的是,若基隆有自己的能源轉型目標,例如「省下一座使用不到20年的天然氣接收站或儲氣槽」,我們可以來規劃我們自己的能源政策──從再生能源提升、市民節電與更多公民參與,一同為我們的海岸來做更多環境努力。
🏃♀️🏃#基隆能源轉型吊車尾 #快整備盤點跟上其他城市啊
2017-2018年基隆市在多個NGO組成能源轉型推動聯盟的「縣市能源轉型政策評比」中是最低分的D組,也就是能源治理較被動、對能源轉型理解和動力有待加強。也因此,我在第3次市長總質詢(總質詢只有一小時,時間來不及先做書面)與第4次市長總質詢都有提到基隆能源轉型治理的問題。
我一再提醒市長和市政府,國際上以及台灣本土也有非常多以「城市」作為行動單位,積極面對能源議題的例子。基隆作為海港與漁業的城市,也是未來可能因海平面上升、珊瑚礁消失而遭受重大衝擊的城市,相較其他城市,我們應該更積極來思考如何行動。
除了首爾激勵人心的「省下一座核電廠計畫」,東京、橫濱、山梨的零碳排策略或是奧斯陸的氣候預算與明確的時程規劃,台灣也有非常多縣市正在引入民間參與、發揮創意來擬定能源治理政策⚡,例如:台北、台中及台南市,都制定了因應氣候變遷及低碳城市的自治條例,除了清楚規範各部門的能源目標與工作(包含建築、運輸等多個面向),更明定獎勵與裁罰機制。而如新北市也建置了能源資訊平台,透過地圖資訊整合來呈現節電計畫與再生能源的發展,另外,如嘉義市發展出包含發電節電補助方案、設置「綠能節電中心」、「社區與住家綠能服務團」到民眾家中協助評估再生能源裝置與節電健檢的「千屋計畫」。
基隆的問題就如同能源轉型推動聯盟的六大訴求所提到,沒有「能源政策及能源治理的專責單位」,多個以市長為召集人的相關業務小組又沒有發揮高治理層級的作用,各業務分散在不同局處缺乏整合管理,也缺乏相關政策擘劃與推動執行的法源架構。更重要的是,雖然有「節電種子」等業務,但仍非常缺乏引入民間資源及帶動民眾參與的機制,像是大家常講的苗栗國都有進行節電的參與式預算了,直接面對填海造陸問題的基隆市政府真的不能再毫無想法和動作了!
就如同能源轉型推動聯盟建議的六大監督方向,我們正在不斷建議市府要啟動訂定自治條例的法制工作,並設置高治理層級的能源政策專責單位來整合各局處的能源業務。另外,也建議基隆市府要參考國際及台灣不同縣市的經驗,將創意和民間的能量引入能源政策和計畫,讓市民一起來思考用電可能會帶來的環境問題或不正義。
能源轉型跟我們非常相近,希望大家一起來關心,也希望並用行動來一起「省下一座填海造陸、用不到20年的天然氣接收站」!💪
棲地破壞例子 在 陳薇仲 基隆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第4次定期會|陳薇仲市長施政總質詢】
整合能源政策與綠資源保護,環境永續城市一起努力!
上周11月18日是我在第4次定期會針對市長施政總質詢的時間🐱!
(一結束之後就開始瘋狂忙超級重要的預算審查,不好意思現在才來跟大家報告><)
這次定期會雖然在各局處業務報告把握時間和各局處討論超多議題,例如輕軌說明會、美豬檢驗、交通停車改善、人本環境、公園參與、性別平等教育等(怕總質詢一小時問不完,我真的狂發問狂討論,詳細可以滑下去看我每天的業務報告發文喔)然而,許多牽涉跨局處的業務還是要以市長為主要發動對象,因此要趁總質詢請市長擬定政策方向!
這次主要討論到 #協和電廠填海造陸破壞外木山百年海景 、 #能源轉型政策加快腳步 以及 #樹木保護機制與專業在哪裡。這次就不以上千字長文來逼迫大家!
⚡#支持協和電廠轉型 #但短視近利填海造陸將破壞外木山百年海景
前情提要🐠 請看綠蠵龜和珊瑚的故事 ▶ https://npptw.org/EsREi9
(也要幫忙分享和連署喔!💪)
位在基隆外木山海岸的協和電廠要由燃油轉換成燃氣電廠,這件事情我們當然支持,也支持能源轉型目前的方向,然而協和電廠除了陸地上廠內機組轉換外,還要在電廠外側海域進行填海造地「18.6公頃」做接收站碼頭,同時還會興建高14公尺綿延數百公尺的海堤。
除了會衝擊景觀、沿岸海流,在這個填海造陸範圍內,總共有74000多株珊瑚會被埋沒,衝擊外木山、也就是基隆西岸的自然海岸,而以珊瑚礁為棲地的四分之一物種會消失,也會大幅毀壞外木山漁業資源。
前任環評學者和民間都呼籲非常多的替代方案。最重要的是,天然氣不是再生能源、還是會製造許多碳排放,國際趨勢都在要求零碳排的再生能源,因此台灣能源轉型的規劃也將天然氣當作「帶動再生能源」的暫時方案,國際趨勢要求2050年後產業鏈、能源部門都要接近零碳排。學者更指出,隨著再生能源發展,2025年後天然氣發電若下降到35%,新天然氣儲存設施到2040到2050年左右,使用量可能只剩下五成左右。
雖然協和電廠是中央的火力發電重大建設,但如果市政府一直在各種意見表達與公聽會上沒有聲音、未要求替代方案、還沒有思考能源轉型如何執行,那基隆只能吞下台電給的唯一選項,而外木山的自然海岸、豐富生態和美麗景觀,就會變成這些短視近利填海造陸政策的最大犧牲。
🔋 #我們是否可以省下一座用不到20年的接收站碼頭 #基隆能源轉型加速
2017-2018年基隆市在多個NGO組成能源轉型推動聯盟的「縣市能源轉型政策評比」中是最低分的D組,也就是能源治理較被動、對能源轉型理解和動力有待加強。
低效率的能源使用會造成過多的碳排放,目前國際趨勢上,對於氣候變遷的承諾已經來到「2050年零碳排」,以減緩氣候變遷影響。國際上以及台灣本土也有非常多以「城市」作為行動單位,積極面對能源議題的例子。基隆作為海港與漁業的城市,也是未來可能因海平面上升、珊瑚礁消失而遭受重大衝擊的城市,相較其他城市,我們應該更積極來思考如何行動。
能源轉型的內涵不只是「發電」、也不只是「節電」,還要搭配資訊公開與智慧管理,更重要的是透過民主治理與公民參與引入更多民間的動能,和市民一起來發揮創意,用行動改變低效率的能源使用的狀態,省下環境不正義的電力使用(如協和電廠填海造陸)。
除了首爾激勵人心的「省下一座核電廠計畫」(2012-15年共再生能源發電+節電共省下96億度的電,相當於核一廠一年發電[1]),台灣也有非常多縣市正在引入民間參與、發揮創意來擬定能源治理政策,例如:台北、台中及台南市,都制定了因應氣候變遷及低碳城市的自治條例,除了清楚規範各部門的能源目標與工作(包含建築、運輸等多個面向),更明定獎勵與裁罰機制。而如新北市也建置了能源資訊平台,透過地圖資訊整合來呈現節電計畫與再生能源的發展,另外,如嘉義市發展出包含發電節電補助方案、設置「綠能節電中心」、「社區與住家綠能服務團」到民眾家中協助評估再生能源裝置與節電健檢的「千屋計畫」。
基隆目前沒有「能源政策及能源治理的專責單位」,多個以市長為召集人的相關業務小組又沒有發揮高治理層級的作用,各業務分散在不同局處缺乏整合管理,相關政策擘劃與推動執行的法源架構。更重要的是,雖然有「節電種子」等業務,但仍非常缺乏引入民間資源及帶動民眾參與的機制,苗栗國都有進行節電的參與式預算了,基隆市政府應該加緊腳步!
因此,我明確建議市府要啟動訂定自治條例的法制工作,並設置高治理層級的能源政策專責單位來整合各局處的能源業務,並參考國際及台灣不同縣市的經驗,將創意和民間的能量引入能源政策和計畫,讓市民一起來思考用電可能會帶來的環境問題或不正義,並用行動來一起「省下一座填海造陸的電廠」!
🌳 #不是等傷害造成了才來裁罰 #樹木保護怎麼辦
樹木除了提供城市裡生態例如蟲鳥類和松鼠等資源,更是城市降溫和生活品質重要的綠資源,若錯誤的修剪和種植造成樹木傷口過大或是體質弱化,則會降低樹木自然抵禦風災的能力,更可能傾倒造成公共安全。
從植穴、樹種到修剪的樹木保護就是城市綠資源和公共安全的基礎。市政府如何把關呢?目前只要各單位在公共工程中遇到樹木修剪與移植的問題,都得送交修剪(或移植)申請書給產發處(社區、學校、產業道路)以及都發處(公園、人行道、槽化島)做審查,核准才能修剪,否則會違反行道樹管理維護辦法以及基隆市行道樹及喬木修剪作業規範而會得到裁罰。
除了要求市府兩局處盡速整合這個10多年前、單位混亂與裁罰狀況不同的法規外,我也希望除了發文請有可能有工程的各局處「知道」要送修剪申請書審核外,更希望進行公有地上的樹木普查並建置相關的資料,最重要的是掛牌,讓相關工程單位至少先知道這些樹木是市府維管,且必須要有核准才能夠修剪。
最後,除了落實修剪與審核程序、統整法規外,我更要求要有專業的修剪規範作指引,更重要的是市府內的教育訓練,由於農委會林務局正在研擬森林法38-6條的指定規模子法,未來會要求公共採購契約必須納入修剪規範的完整原則,不過,林務局也建議各市政府因有的修剪規範,目前綜觀基隆的修剪規範非常簡略,如宜蘭、台北市的規範都有寫明各種不良枝、主幹枝判斷以及修剪正確的下刀方式等,我請產發處盡快開啟這樣的工作,開始來彙整修剪專業知識,除了提供廠商,也讓市府內人員了解該遵守的議題。另外,教育訓練部分,都發處已經開始在執行,也希望產發處能來協作並投入資源,提升府內對樹木保護的認知。
除了程序,更應該有專業的帶入,才能讓基隆市的綠資源被好好對待!
[註1] 資料來源:〈首爾官民聯手 「減掉一座核電廠」〉,《今周刊944期》
棲地破壞例子 在 廖子齊 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還記得苗栗的石虎公園嗎?
~為何生態往往會被工程犧牲😢~
上週四晚上,我參加了荒野新竹舉辦的「工程與生態喝咖啡」講座,主講人是觀察家生態顧問有限公司的負責人黃于玻,他一手創立的「觀察家」,是國內少數兼具有生態環評、生態監測與生態工法實務操作經驗的生態專業顧問公司。
黃老師在座談中分享了很多與工程師的有趣對話。
🦉像是貓頭鷹森林的故事,原本預定有條馬路將穿過它。黃老師帶著工程師們進行生態調查,徒步走過道路預定通過的路線。
黃:「好棒的次生林!」
工:「雜木。」
黃:「這片草澤好美~」
工:「排水不良。」
在路途中,發現一隻被困在鳥網的貓頭鷹,眾工程師七手八腳地拯救貓頭鷹(鳥網真的很難纏),等到踏查結束,大家在車上回味此事時。黃老師說到「救了一隻貓頭鷹又如何?你們接下來要毀了他們的家。」眾人啞然。
最後的結局當然是好的,評估結果這是條沒有必要的路。貓頭鷹的棲地得以保持原貌。
黃老師透過許多例子指出,當人與環境與生態產生情感連結時,就不會視而不見了,當工程師看見生態,便會將生態放入工程考量中。
當然也不是說所有工程都不該做也做不了,曾文水庫的防淤隧道就是個成功的例子。在生態資源調查時,發現全台不到1,000隻的第一級保育類山麻雀(族群數量佔台灣山麻雀族群5~10%)。南水局廣邀相關公部門、學者專家和保育團體(鳥會、濕盟等)成立山麻雀保育平台,商討曾文水庫庫區山麻雀保育對策,有效穩定、復育山麻雀族群。(https://ppt.cc/fsJOcx)
🐆石虎公園的位置,當初就是一片次生林和草澤。
很明顯的,這個公園在開發之際,是以人為本、非以石虎為本的造景工程,或許還認為這是個能有效去除雜木(次生林)、改善排水不良(草澤)的改造呢。
我想,唯有將生態檢核內化為行政習慣,我們才能與環境更和諧共處;唯有讓《國土計畫法》不要被修改成可以隨意輾壓環境永續的《國土破壞法》,我們才能夠在這片土地上有好的生活品質,孩子們才能健康的成長茁壯。
試想,當環境被破壞殆盡,孩子們接手的是什麼樣的未來?
----
🌟重點推薦
荒野新竹第三期棲地守護志工培訓課程
https://www.sow.org.tw/civicrm/event/info?reset=1&id=9145
🔗相關連結
談曾文水庫的湖畔精靈—山麻雀的保育困境
https://ppt.cc/fsJOcx
別讓行政院重大建設,摧毀國土計畫(貼文)
https://fb.com/741965472999689
棲地破壞例子 在 棲息地破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相關結果
棲息地破壞 是指自然棲息地無法維持現有物種,導致棲息地的生物流離失所或滅絕的 ... 其他破壞原因包括棲地破碎化、地質活動、氣候變化、物種入侵、生態系統養分變化和 ... ... <看更多>
棲地破壞例子 在 棲地破壞 - 環境資訊中心 的相關結果
鳥類因為城市開發、環境破壞等原因,沒有適合的地方築巢,影響繁殖,造成生存危機。如何挑選適當的地方,幫助鳥類造個新家,成為生態保育的新工作。 ... <看更多>
棲地破壞例子 在 破壞棲地、氣候變遷,人類行為正嚴重衝擊東亞的生物多樣性 的相關結果
北方海狗(Callorhinus ursinus):食物來源因人類過度捕魚而減少,加上氣候變遷、獵食者的攻擊和混獲等威脅,都使北海狗數量銳減。 · 琵嘴鷸(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