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同一個民眾,會持續性的被我提告無數次?
是議員霸凌庶民嗎?
有錢確實可以讓人任性!知道這個人的村民都了解,該女第一次因為在家喝酒擾鄰,被檢舉後,警察前往勸導,該女嗆警察勸屁啊!
警察以妨礙公務為由,將她從家裡帶往警察局扣押至天亮才移送地檢署,並判刑確立。
之後該女覺得委屈,喝醉酒之後,在我直播聊天室留言,揚言跳桃園大圳自--殺,我緊急通知119將其救起後,該女當時情緒不穩定,被強制送至精神病院醫治。
自此該女誤以為,我用權勢讓她被強制送醫,屢屢在網路造謠攻擊我,已被我提告多次,並大都有起訴,目前該女又跟高姐妹聯繫並也對我抹黑攻擊,我只好再次提告。
我若不告,她屢屢在各網路社群,抹黑造謠我服務都要跟人民收五萬紅包,造謠我外面有三妻四妾。
我若提告,她們說我民代欺負庶民,難道這就是民主的真諦嗎?民意代表對這種扼殺人格的指控,都不能提告嗎?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的網紅李光達,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市議員李光達20190521早上11:00與水務、工務、交通相關單位會勘內壢交流道旁桃圳路與中園路轉角。 希望桃園大圳能局部加蓋,讓轉角綠帶退縮,修正路型,避免北上回桃園區方向時要轉超過90度的彎道,以提升用路人行車安全性。...
「桃園大圳」的推薦目錄:
- 關於桃園大圳 在 詹江村專頁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桃園大圳 在 安導愛講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桃園大圳 在 見域 Citilen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桃園大圳 在 李光達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桃園大圳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桃園大圳 在 大海愛上藍天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桃園大圳 在 [問題] 桃園大圳沿線路廊- 看板Road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桃園大圳 在 好漾北水- 桃園大圳十支線灌溉系統...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桃園大圳 在 廣豐前面的桃園大圳流向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桃園大圳 在 台灣Youtuber清流是誰?網全推「他」狂讚:看過就回不去 的評價
桃園大圳 在 安導愛講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網友說:「贊成,要拆就一次都拆了。」
欸欸~揪豆麻爹~
請問「烏山頭水庫、嘉南大圳、臺北下水道、高雄港、臺南水道、桃園大圳、日月潭水力發電水庫、大甲溪水利發電站……」
這些彰顯日本帝國主義的建設,是不是也順便「要拆就一次都拆了」🤔🤔
#飲一口水講一斗幹話
#國際幹話學術研討會
#一天一幹話
桃園大圳 在 見域 Citilen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新竹」到底包含哪裡呢?
《貢丸湯》Vol.25「新竹的日本,日本的新竹」即將上市!新刊裡有篇「好大的新竹!新竹州與臺灣行政區劃變遷」,正好可以提供這幾天大家都在討論的「合併升格」議題一些參考資料,讓我們來用系列圖片告訴大家,「新竹」區域範圍的消長!
📍清領時期
「自竹塹迄南崁八、九十里,不見一人一屋,求一樹就蔭不得……」探險家郁永河在《裨海紀遊》一文中,將這裡描述為一個「#非人類所宜至也」的鳥地方,當時是康熙36(1697)年,這是現今可考最早出現「#竹塹」一詞的文獻。雍正元(1723)年設淡水廳,雍正11(1733)年,淡水海防廳從彰化縣城正式移到竹塹,竹塹城成了北臺灣第一個有漢人系統性開發的城鎮。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淡水廳」管轄範圍廣泛——自大甲溪以北到宜蘭,皆是「淡水廳」的管轄範疇。光緒元(1875)年,於臺北艋舺設置臺北府,下設淡水縣與新竹縣,史稱「#淡新分治」。此時的新竹縣,管轄頭重溪以南、大甲溪以北的區域。後期隨著人口發展,又以中港溪為界,將中港溪以南劃為「苗栗縣」。
📍日治前期
1895年,甲午戰爭,臺灣被割讓給日本。日治前期,大致沿用清領後期發展完成之行政區劃。
📍日治後期
1920年前後,日本在臺灣的統治基礎已相對穩固。在此年代前後陸續興築了許多公有建築。1920年日本政府在臺灣規劃了「#五州三廳」,其中新竹州管轄範圍包含了今日的桃園市、新竹縣市已及苗栗縣,下設包含新竹、中壢、桃園、竹南等七個郡。在同一州之中,可見其對於不同區域的目標設定,例如在新竹州中,新竹郡為重要軍事、研發基地,設有機場、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及天然瓦斯研究所等機構;桃園郡則以農業發展為主,於1928年完成興築桃園大圳,相當程度地改變北部地表景觀,讓水資源得以穩定利用、控制。
📍中華民國政府來臺
1945年,中華民國政府來臺後,初期沿用日本時代的五州三廳制。1950年,在眾多討論後,實行「小縣制」,將全臺灣劃分為16個縣和五個省轄市。此時,僅有「新竹縣」。當時,討論一度因這裡常常風很大要將這區域定名為「#長風縣」(有夠謎,當時的雲林地區因為有很長的濁水溪而一度要稱為 #長溪縣);1982年,縣、市分家,原因包含族群與預算認知上的歧異,目前區劃沿用至今。
不難看出,區域的劃分牽涉許多層面:有些可能因統治基礎不足,所以劃分相對簡略;有些利用 #自然疆界 為界,依據不同區域特性設立不同治理單位;有些以 #資源利用 為導向,會設定目標、確立整體規劃;有些考慮 #人口因素;有些則有 #族群 上的考量。不同的時空條件下,會有截然不同的區域治理模式。你支持合併嗎?留言告訴我們!
桃園大圳 在 李光達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市議員李光達20190521早上11:00與水務、工務、交通相關單位會勘內壢交流道旁桃圳路與中園路轉角。
希望桃園大圳能局部加蓋,讓轉角綠帶退縮,修正路型,避免北上回桃園區方向時要轉超過90度的彎道,以提升用路人行車安全性。

桃園大圳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http://livehouse.in/channel/PNNPTS )

桃園大圳 在 好漾北水- 桃園大圳十支線灌溉系統...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桃園大圳 十支線灌溉系統桃園大圳主要由幹線、一至十二支線及光復圳系統構成,分別由桃園農田水利會13個工作站維護管理,其中觀音工作站主要負責桃園大圳十及十一支線供 ... ... <看更多>
桃園大圳 在 廣豐前面的桃園大圳流向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廣豐前面的桃園大圳流向- 有人知道廣豐前面的桃園大圳往南流的流向嗎?大智街義勇街以南好像加蓋了?他從哪裡來, 又流向哪裡?有誰知道, 可以標一下嗎 ... ... <看更多>
桃園大圳 在 [問題] 桃園大圳沿線路廊- 看板Road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我是中壢雙連坡上的學生XD"
有次偶然聽學長說中正路上有條小路可以直通內壢交流道
這樣去大江就真的很方便(車被拖吊要去取車更方便)
不用再繞到台1線或南園二路
有天下課很閒騎車去走走看
發現路真的很小,是沿著桃園大圳沿線
一下左側一下右側,方向感不好很容易走錯
很多地方雜草比人還高 會車滿危險的
而且除中正路外,跟民權路(桃45)、中豐北路(113)、新生路(113甲)、中園路(110甲)
的交叉都沒有有效號誌!!!
穿過這些大路其實非常危險
雖然有以上這些缺點,但是......真的很快XD
看地圖也是最接近直線距離
回來之後就一直在想
桃園縣感覺很缺南北縱幹道(主要是桃園-中壢)
梅花一塞炸了
台1線早已飽和,未來國道計程收費可能更塞
台31位於郊區替代性低
文中路和中壢市區轉接不夠順暢,但仍為主要替代道路
為什麼桃園大圳路廊沒有開闢呢???
個人覺得妥善開闢之後可以將部分中壢西部往北的車流導向文中路及內壢地區、內壢IC
中正路、中豐北路滿滿的下班車潮可以不用匯入台1線
而此路廊到內壢後甚至可以穿過工業區邊緣,成為內壢外環道終至台1線
土地的徵收不清楚,但兩旁都是田(有少部分工廠)
工程上最大的困難可能是將內壢交流道旁的涵洞拓寬
但也許可以趁著五楊施工一起施作(?
感覺以目前的路況,拓寬成標準單線道,然後納編鄉道
應該是不難的事情 (當然雙線道是最好)
我對工程很不了解
但是"感覺"水路旁的公路開發相較起來是不是比較容易?
另外一個問題
查找桃園大圳的資料
"灌溉區域涵蓋桃園縣大溪鎮、八德市、桃園市、中壢市、楊梅鎮、新屋鄉、蘆竹鄉、觀音
鄉、大園鄉。"
但是往南過中壢中正路之後地圖上就看不到了
查到的地下化是在大溪-八德(建設時列為機密,且靠近市區)
楊梅新屋段在哪裡呢???
公路版首po請多指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3.236.113
※ 編輯: p86506 來自: 114.43.236.113 (10/23 03:12)
※ 編輯: p86506 來自: 114.43.236.113 (10/23 03:15)
※ 編輯: p86506 來自: 114.43.236.113 (10/23 03:2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