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Delta疫情反撲 法間接強制全民疫苗接種》
●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pse.is/3b7x9h
並開啟🔔
由於Delta變異株肆虐,導致法國疫情再起,病例數激增。
法國總統馬克洪於7月12日宣布多項防疫措施,
1)包括強制醫護等衛生工作者要接種BNT疫苗。
2)為大眾制定新的「健康通行證」,未來想要進出酒吧、餐廳和電影院,都要出示證明,包括接種疫苗證明,或PCR24小時檢測陰性證明。
馬克洪在12日晚間的電視演說中宣布,自8月起,任何想在餐廳用餐、搭長途火車或前往購物中心的民眾,都必須出示「健康通行證」- 疫苗接種證明或病毒採檢陰性證明 - 民眾參加節慶活動、上戲院、看電影,也都要出示這種「健康通行證」。
這是法國政府因應Delta變異株染疫人數激增的策略。預約接種疫苗的人數隨即在當日晚間創下新高紀錄。
馬克洪表示:「民眾會理解到,(政府)不是立刻強制接種疫苗,但我們會盡量擴大健康通行證的適用範圍,盡可能鼓勵更多人去接種。」
3)此外,目前免費的核酸檢測將自9月起改為自費,「以鼓勵(民眾)接種疫苗,而不是做一堆採檢」。
4)自9月起強制醫護人員、安養院員工、和其他會接觸高風險人群的醫護工作者接種疫苗,與希臘、義大利採取類似措施。法國衛生部長維宏隨後補充說明,9月15日起,上述工作人員若未接種BNT疫苗,將不得上班,也領不到薪資。
5)法國約有6700萬人口,其中3550萬人已至少接種一劑疫苗,但近幾週的施打速度減緩。
6)法國認為Delta病毒感染力增強,從1傳三人,變成1傳5人。群體免疫必須全民接種疫苗至八成才能達到。
但這些間接性強制接種的政策引發部分民眾不滿,引發了各大城市民眾在國慶日走上街頭,示威抗議。統計各地抗議總人數大約1萬9千人。抗議人士不滿相關政策踐踏自由,並且歧視不想接種疫苗的人。
{內文}
在7月14日法國國慶的前兩天,馬克洪罕見地,提前兩天發表電視演說,他沒有選擇愛麗榭宮而是艾菲爾鐵塔,而且重點不是法國國慶,而是變種Delta。
法國總統 馬克洪:法國目前所有可用的疫苗都能牢固地,保護我們免於Delta變種的侵害。它們將其感染能力除以12,並防止了95%的重症出現。這個方程式很簡單:我們接種的疫苗越多,留給病毒傳播的空間就越少,我們就越能避免住院。
這一次他沒有長篇大論,而是長話短說,也沒有提到法國價值:自由平等博愛,而是法國人最在乎的夏天渡假和旅遊。
法國總統 馬克洪:從本週開始將進一步加強,對來自高危國家的國民的邊境管制,未接種疫苗的入境旅客將被強制隔離。7月21日起「健康通行證」,將擴展至所有休閒文化場所。具體而言,對於我們所有12歲以上的同胞來說,要進入表演聽遊樂園音樂會或藝術節,必須已接種疫苗,或最近的檢測為陰性。
馬克洪也沒有忘記法國人的日常生活,和法國人的最愛:咖啡、餐廳和電影,甚至包括去醫療機構探望親人,健康通行證都將是強制性的。健康通行證將從7月21日起擴及到,所有可容納50人以上的文化休閒場所,違規的客人,將被處以135歐元的罰款,違規的餐廳,則將被重罰4萬5000歐元。
法國總統 馬克洪:因此從8月初開始,健康通行證將適用於,咖啡館、餐館、購物中心,還有醫院、養老院等社會機構,以及長途旅行的飛機火車,和長途汽車,同樣只有接種疫苗和檢測呈陰性的人,才能進入這些場所,無論他們是客戶、用戶還是員工。
至於那些將要接待民眾的休閒場所,他們的員工必須在8月30日之前,完成兩劑的疫苗接種。
法國衛生部長 維宏:實際上來說就是這些場所的員工,最晚要在8月1日接種第一劑,這樣才能在8月30日完成兩劑注射。否則從8月30日起他們每兩天,就要提供一個核酸檢測的報告,如果他們想要繼續工作的話。
日期、時間、地點、罰款,馬克洪以再也清楚不過的指令,來迎戰解封之後的Delta變種病毒,因為這是一場Delta和疫苗之間的賽跑。
法國一週前的單日新增確診為2549例,七天後,單日新增確診翻倍達到4256例,法國巴斯德研究所評估,按照這個速度,如果不立刻採取行動,8月1日將會達到單日確診3萬5000人。這是將在明年春天競選連任的馬克洪,最後一個,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的夏天。
France Televisions 政治記者 Julien Neny:如果我們只保留整個演說的一句話,那就是「限制未接種疫苗的人而不是所有人」,在幾個月前他是絕對不可能這麼說的。這是對頑固的人們說,你拒絕接種疫苗沒問題,那你就沒有電影院、沒有旅行,沒有餐館,也沒有購物中心。
這一招立即見效,在馬克洪發表演說之後,立刻出現了每分鐘,超過兩萬人次的人潮,衝爆了預約疫苗的網站。
新聞片段:阿雅克肖(科西嘉島)、波爾多、馬賽,都是同樣的劇情。疫苗接種中心擠滿人潮。在土魯斯今天一早10:15
民眾:沒有預約就絕對不可能打到
新聞片段:原來留給沒有線上預約者的60劑,已經一劑也不剩了。
馬克洪宣佈之後不到48小時內,就有超過1700萬人線上登記預約,是一星期之前的整整五倍。
法國疫苗預約網站負責人 Stanislas Niox-Chateau:2/3以上都是25歲以下的年輕人。上個星期就是如此,不過這也算正常,因為和高齡和健康脆弱的族群相比,他們的疫苗接種順序晚了很多。
馬克洪另一項值得注意的宣佈是,強制性的要求醫護人員接種疫苗,成為在義大利之後,第二個對拒絕接種疫苗的醫護人員,處以懲治措施的歐洲國家。
法國總統 馬克洪:我們必須對所有法國人施打疫苗,因為這是恢復正常生活的唯一途徑。第一時間是對在醫院、診所、養老院、殘障機構中的,醫護人員和非醫護人員,以及必須和老年人或體弱者,包括居家接觸的,所有專業人員或志願者,將立即要求他們強制接種疫苗。
法國衛生部長維宏表示從9月15日起,仍然拒絕施打疫苗的醫護人員,將遭受停薪、停職等制裁措施。法國國慶這一天許多城市都出現了,走上街頭抗議強制接種的醫護人員。
新聞片段:在馬賽有上千人走上街頭示威,大多是醫護人員,但也有普通民眾,抗議強制接種侵犯他們的自由。
示威民眾:我不是反對疫苗,我是反對強制接種,我覺得這是可恥的。
示威民眾:我們什麼自由都沒有了,法國人之間會出現分裂和歧視。
示威民眾:自由 自由
新聞片段:在安錫(阿爾卑斯山區)的醫護人員,也呼喊著自由,他們甚至做好了失去工作的準備。
醫護人員:我們準備好要辭職了。
醫護人員:是的。不能以此強迫我們,這裡不是一個獨裁的國家。
除了對於拒絕施打疫苗的醫護人員,祭出了停職停薪的制裁措施之外,對於不肯接受注射的一般民眾,除了醫師處方之外,核酸檢測將要從秋天開始進行收費。
根據最新出爐的民意調查,法國人對於馬克洪所宣布的疫苗措施,反應普遍良好,有58%的法國人表示支持。
法國總統 馬克洪:然後還有所有其他法國男女同胞,數百萬尚未接受任何疫苗注射的人。根據病毒傳播的情況,我們無疑要提出對所有法國人,強制接種疫苗的問題。
對於一向把「自由」,放在「平等博愛」之前的法國人而言,這是一個指標性的強硬防疫措施。
法國哲學教授 Cynthia Fleury:這是對個人自由的侵犯。但是在於我們如何看待這些限制,是否這些限制可以讓所有人,無論如何,儘量讓最多數的人獲得自由。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政治研究所所長Jean Viard:真正侵犯個人自由的是病毒,是病毒讓我們害怕感染新冠病毒,而不敢自由地四處行動。孩子們心靈受到了重創,因為兩年以來,我們不斷對他們談論死亡。那些七八歲的孩子已經戴了兩年口罩,您可想像這在他們腦海裏造成的後果。
放暑假後,全家一起出遊的另一個難題,是要如何處理從六月中,才開始接受疫苗注射,未滿18歲的青少年們。法國衛生部長提出補充的解決方案,以免破壞12歲到17歲青少年的假期,他們的健康通行證,將從8月30日才啟用。
法國衛生部長 維宏:根據科學委員會主席Delfraissy先生,以及我們負責疫苗戰略的Alain Fischer先生,我們可以提前在,注射第二劑疫苗僅僅一週後,就承認疫苗具有保護作用,而不是兩週。但是請注意這有一點複雜,不過我們可以簡單地這麼說,歐洲部分還沒有完成這方面的協調,我們還在努力,因此如果目前要在歐洲旅行,必須要在完成兩劑注射的兩週之後。(女主播:那在法國呢?)這將關乎很多留在法國的人,有很多人還在等健康通行證生效,如果他們第二劑已經接種了一星期,那他們的健康通行證就OK了。
第二劑施打之後,到底是一個星期,還是兩個星期的抗體保護,才能被視為有效,是一個看似簡單,但牽涉歐洲境內,旅遊限制的複雜議題,同時在對於疫苗接種強制性的處理上,各國目前的意見也相當分歧。
德國總理 梅克爾:目前我們說不希望強制接種疫苗,但我們正在全面推動接種疫苗。在這方面,間接地強制接種疫苗的措施,當然必須仔細考慮。但正如聯邦衛生部長所說,接下來的幾週將專注於推廣接種,然後我們將繼續對此進行討論。
對於疫苗嚴重短缺的台灣而言,很難想像,在極度重視個人自由的法國,竟然必須要用間接的強制性施打,以求達到80%的疫苗覆蓋率,說明了經歷過前三波疫情的慘痛教訓,即使如法國擁有充足的疫苗,面對更為可怕的Delta變種,沒有人敢大意,包括犧牲自由也不再是禁忌。
https://youtu.be/3sLFQmK7uec
核分裂方程式 在 律師娘講悄悄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還記得,當年媽咪要念法律系時,妳的外公非常不贊同,他說:「萬一以後妳當上法官,有一天要判人家死刑,妳判得下去嗎?萬一判錯了怎麼辦?」我很佩服妳外公,因為換成是我,才不敢干涉孩子的未來,我又沒辦法為你們的人生負責,憑什麼幫你們做決定呢?你們得為自己做選擇。
不過,外公萬萬沒想到(其實連媽咪自己都猜不到),我的人生接下來居然峰迴路轉,在法律系畢業後,和妳爸比將近十年都在餐飲業裡顛沛流離,特別是那段在夜市裡叫賣的人生歷程,妳外公要是早知如此,高中畢業送我一台攤車讓我擺攤就好了,還省下了大學四年昂貴的私校學費。
當年,我和爸比結婚時,妳外公是有點不情願的,他說:「這樣好像不是嫁得很好。」所以一直遲遲不願接受爸比上門提親,我還記得爸比當時跟我說:「我都跟妳交往將近八年了,現在不娶妳,妳爸才要擔心吧!」夾在中間的我,兩面都不是人。
沒想到,在外公眼中那個擺夜市的不理想女婿,居然轉了個彎跑去報考律師,當了兩年全職媽媽的女兒,則從事務所助理意外成了作家,還當上廣播節目主持人,並積極設立了一家叫「娘子軍」的公司,想要率領女性在生涯上活出自己的精彩,坦白說,雖然媽咪自己很努力,不過當年如果爸比沒有毅然決然把生意放下,專心準備律師考試,媽咪也不會有這段境遇。因此當爸比對媽咪的成就有想較勁的心態出現時,媽咪都會撒嬌的對他說:「哎呀~沒有律師,怎麼會有律師娘呢?」
只不過,即使現在的生活多采多姿,我仍然記得,當年跟爸比在夜市擺薯條攤的叫賣語,以及搖晃著薯條炸籃的熟悉手感。
媽咪有一位高中同窗曾經對我說:「林靜如,妳的人生是這樣(她用手指在空中畫出好幾個波浪狀的山巒);而我的人生是這樣(再用手指畫出像心電圖上心跳停止的地平線)。」
對她而言,或許會覺得我的人生境遇為什麼會如此與眾不同。
媽咪認為,那是因為我每一刻都在為自己做選擇。
明明是法律系畢業,我卻不去事務所穩當的上班或準備國家考試,反而選擇了跟剛出社會、不知道會交往多久的男朋友,一起不務正業開了火鍋店,就算當時是被舌燦蓮花的爸比說服,那也是我自願選擇了被說服;從事餐飲業十年,完全沒想過要改變自己的職涯,看起來像是我沒得選擇,事實上是我選擇了不改變;然而,我最大的人生轉折是跟在老公身邊當助理之後,不願讓人生如此虛度,汲汲營營地找課上,跟著趨勢經營社群,因而走出了另一片天空。
還有像現在,明明可以用懷孕當作怠惰的藉口,我卻在5:36的晨光微曦中,打著哈欠賣力地彈奏我的鍵盤,因為我想把這些寶貴心得當作妳的第一份生日禮物送給妳,也藉讓所有當女兒的人,都能跟妳一樣收到媽咪愛的箴言。
媽咪想要告訴妳,千萬不要像很多人那樣不負責任的說:「我是身不由己。」我們人生的每一刻,都在為自己做決定,而每一個決定,都把我們帶向不同的道路上,從此再也無法回頭。
妳一定是有選擇的,而妳的所有際遇其實都來自於妳過去的選擇,所以,當妳的態度是「都可以」,就是把決定權交給別人,既然妳選擇了不決定,終究還是要為自己負責。
媽咪最近看了一部舊電影──《雙面情人》,劇情安排女主角海倫因為有否搭上地鐵的某班列車,走出了人生分叉點,在不同的兩個時空裡,遭遇了不同命運。
這部電影的中文片名其實譯得並不精確,原來的片名Sliding Door,列車門象徵了命運之門的開合,讓女主角的人生分裂成兩個不同時空,更能傳達這部電影的核心意旨。
電影中活在第一個時空的海倫搭上了地鐵列車,並在車廂內邂逅了一位令她心儀的男子。但是後來,海倫因為提早回到家,發現男友背著她偷情,所以傷心地離開了男友,卻再度遇上車廂上的那位男子,並與他相戀。只是最後的結局,海倫發生了意外,懷著即將出世的孩子,離開了人世。
第二個時空裡的海倫則錯過了地鐵列車,只好搭計程車回家,卻遇到搶劫,因而受了傷到醫院治療,因此沒有發現男友的背叛。只不過這條線的劇情發展,海倫終究還是知悉了男友的不倫之戀,傷心欲絕的她,失足跌倒流產,因而和男友分手後,最後邂逅了第一個時空遇上的那位車廂內的男子。
這是一部外國電影,但用中國人的話來說,就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女兒,命運看似左右了妳的人生,但其實選擇面對世事的態度,才是妳幸福與否的關鍵。
當妳為自己下決定時,難免會舉棋不定,因為每一個決定都伴隨著可能的後悔或遺憾。但沒關係,人生本是福禍相倚,得到和失去往往是一體兩面,只要記得妳是自己的主人,只要願意勇敢為自己做選擇,妳就能在結局裡找到自己的快樂方程式。
博客來 https://goo.gl/U3AvcA
誠品 https://goo.gl/ea2Hrz
三采 https://goo.gl/wMB9eS
金石堂 https://goo.gl/D2EMmS
讀冊 https://goo.gl/aT76oa
核分裂方程式 在 黃浩銘 Raphael Wo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非暴力抗爭-香港革新的出路!
一套警察也可以知道的非暴力抗爭戰術
香港的社運策略,似乎走入了死胡同。一方面,七一遊行和六四集會雖然吸引群眾,但已被政府習慣,難推動改變,故有人批評合法集會「和理非非」,是「卡拉OK 式民主」,行過街唱過歌,大家就回到日常生活。然而那邊廂,抗爭若走向「勇武」,使用粗言和衝擊行動,又製造警民對立,甚至像上周日天水圍有暴力分子搗亂,出現流血衝突,嚇怕一般市民。在這兩難中,有沒有第三條路,保持行動積極性,又能吸引一定市民參加?
過去一周,香港人在討論究竟「非暴力抗爭」應該如何進行。今天下午,政團就發起「靜默站立」,主張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然而,坊間卻質疑,政團能否講得出做得到,還是遇到挑釁便亂作一團?有激進泛民甚至認為「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是戇居,是軟弱,究竟「非暴力抗爭」有沒有一條可操作方程式?
來自台灣的簡錫堦,上周末來港,出席華人民主書院兩日一夜「非暴力抗爭訓練營」,社運界重要人物黃之鋒及戴耀廷亦有到場取經。理念上,簡也認同戴教授那套「愛與和平」,效法甘地和馬丁路德金「以愛融化恨」,故此,他不接受向警察講粗口,主張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但行動上,他卻沒有「軟下來」,認為只要清楚向公眾預告,行事透明,抗爭依然可積極,參與者亦要準備需要時穿過警方防線,或以不合作運動阻礙社會秩序,爭取與政府對話,但同時可得到輿論支持。
簡錫堦為民進黨創黨成員,八十年代相信以暴力抗爭達致台獨,甚至製作過汽油彈(見副稿),1987 加拿大傳道人在台灣向他介紹「非暴力抗爭」,隨後赴加拿大進修,此後簡以「非暴力抗爭」為信念,參與逾50 次社運,1991 年籌劃「100 行動」抗議顛覆國家法例(類似香港的廿三條),最後逼使法例修訂。簡在「100 行動」負責訓練群眾非暴力抗爭,其口述歷史被台北國史館收藏;2006 年9 月參與「反貪倒扁紅衫軍」運動,擔任施明德副手,向民眾進行非暴力抗爭訓練,「天下圍攻」一百萬人上街也秩序井然。台灣評論家林濁水形容,簡錫堦是社會運動「頂尖的內行」。
搞社運「頂尖的內行」
近日大家關心,集會現場若有暴力分子搞事,會一發不可收拾。2006 年紅衫軍現場,有人向靜坐人士扔石,集會地點草叢發現藏有多包鐵棍。簡錫堦形容,群眾運動的秩序要靠參與者高度紀律,不是靠言語和肢體暴力,故此參加者必須受訓。
簡在早年出版自傳,這樣解釋「非暴力抗爭」: 「非暴力不是鴕鳥式,不是為了逃避衝突屈服。非暴力是體認到社會有不公平存在,既有不公平,衝突是必然的,同時只有透過衝突才能把不公平突顯。非暴力是用和平方式化解衝突和問題,需要更強的勇氣才能抗爭,同時面對肉體痛苦與精神壓力。因此,非暴力抗爭的人民訓練要更嚴格,更紀律,才不會在過程中有人忍受不住而演變成突發暴力挑釁事件,不會被有心人趁機模糊訴求,最後才能把非暴力的能量釋放出來。」
簡說,在紅衫軍的集會舞台上,會做香港集會不會做的事:一,每隔數小時,帶領群眾朗讀「非暴力行動準則」,不遵從者會被請離;二,在舞台上演練突發情况,數以百萬群眾,即使流動進出,也可透過現場屏幕受訓。
非暴力行動準則
一、我們要隨時保持友善態度。
二、面對執政者或反對人士,必須像對參與抗爭的人一樣,以同情、諒解的態度對待他們。
三、不用惡意言詞、口號、標語去嘲弄譏諷對方。不私製標語與標示物。
四、對於直接的暴力行為不予反擊,不報復或叫罵或做敵意批評。
五、不攜帶武器,或任何可當武器用的東西。
六、遵守決策中心或領導者的決定。
七、若我們無法接受決策中心決定,如果必要,可在稍後退出行動或提質疑。但不要在行動進行中做出分裂或爭議行為。
八、我們可運用創造性判斷,並立即付諸行動,同時應保持彈性。
九、若必要,我們需隨時更換領導者。十、若我們被捕,就接受逮捕,不要反抗執法人員。除非我們的尊嚴被蔑視時,才採取不合作態度。
非暴力抗爭台港比一比
「非暴力抗爭訓練營」首三十名參加者還包括土盟朱凱迪、社民連吳文遠、嚴敏華、黃浩銘、工黨郭永健、民主黨羅健熙。訓練第二天,傳來天水圍論壇黑幫搗亂消息,大家對於非暴力抗爭的運作,更熱烈討論,但發現「台灣模式」跟香港慣常做法有差異:
1/ 一元領導vs. 現場民主
簡老師指,社會運動要「一元領導」,以一個決策小組為主,事先廣納意見,到了現場,參加者須服從領導。相反,香港社運領導者經常被挑戰,如反國教大聯盟撤出公民廣場,百計人士不肯走。近年社運也試用「現場民主」,如留守馬路時分組商討下一步。
簡不贊成現場民主: 「運動像行軍打仗,你什麼也拿來討論,就會亂掉,群眾不知你幹什麼會想離開。」簡補充,只要預先告知規矩,即使民眾不同意也會減少不滿。簡直言,民主社會的團體各自可籌劃自己的社運。
簡舉例,一元領導在紅衫軍也有實行。例如他不同意施明德一些決定(例如拖延抗爭時間,或癱瘓交通時留出一條馬路),但施是總指揮,他是副手,即使不同意也沒立即爭議,而是在運動告一段落後才離開決策層。
2/ 參加者紀律vs. 多元化
香港的集會裏,不同政團借機展示自己旗幟和制服,示威道具亦多。簡指,成功的社運訴求必須單一,雜亂的旗幟標語會把訴求分散。
簡不贊成香港示威牌經常帶有對官員的侮蔑,因社運應為爭取更平等制度,而不是人身攻擊。筆者問,紅衫軍不也「倒扁」?簡答,最初施明德設計運動叫「倒扁」,他堅持加入「反貪」。他指,喊「阿扁下台」可以,因阿扁貪污是應該為自己行為負責而下台,但焦點是要建立反貪制度,整體運動氣氛也應為達致願景而不是謾罵。
他說,在台灣若集會者帶來了私製標語,甚至連中華民國國旗,糾察也會勸他收起。香港社運界表示,香港集會重視「多元化」,難限制參加者服飾標語。簡反問: 「以佔領中環為例,這運動不會是多元聲音,唯一目標就是爭普選,多餘的標語會把媒體集中報道分散。」
3/ 禁絕暴力vs. 嘉年華式
簡的抗爭模式像行軍打仗,能夠做到紀律,語言或肢體暴力亦可控制。他說,要防範暴力,就要在集會台上演練,以角色扮演教導參與者處理搞事者。如有人情緒激動,要把搞事者區隔護送離開。而且不能靠糾察,每位參加者都要有意識。
一次,紅衫軍要從由總統府移師火車站,路程要一個小時。簡錫堦要求全程靜默: 「每人手拖手,幾萬人靜默走了一小時,不說話,也沒廣播,警察也嚇壞,像殭屍遊行一樣,但產生了震撼力, 讓商戶民眾看到, 紅衫軍很紀律。」
面對警方驅趕,參與者亦要受訓。簡說,水炮、催淚彈有方法處理,令群眾不易受傷(見圖),示威者被抬時要放鬆身體,並捉緊警察手或腰帶,以免被放下時頭部着地。若示威者被放逐郊外,須訂下再集合地點,以示抗爭決心。
港式社運較像嘉年華,除「苦行」較嚴肅,集會文化較隨意,唱歌、閒聊,偶爾叫囂爆粗。簡老師認同「歌是要唱,口號也要喊,演說也要做」,但訓練群眾紀律性和意志亦重要。
4/ 充分預告行動計劃vs. 突襲
簡錫堦九十年代曾發動全台灣罷工一小時,亦曾安排示威者進佔閱兵會場。簡說,行動要有「升級」部署,才能顯示決心,但罷工、佔領、突破警察防線等,須有足夠時間「預告」大眾和傳媒,爭取社會支持: 「非暴力抗爭不能秘密突襲,要公開透明,一定要將訴求說明清楚,並告訴如果期限內(例如三天)沒正面答覆,就要採取哪些升級行動。例如佔領中環,要預告什麼時間佔領,帶來交通不便,讓民眾有心理準備,但目標是希望體制改變,請大家共同忍受,為更好未來打拼。」
簡指,若有需要,群眾需進入警方防線: 「政府躲在警察後面,不跟我們談判是不對的。民主要通過對話,我們有進去談判的意志,我等你三天,你不回應,故此要突破,這點會預告,希望民眾諒解。」如何突破警方防線?簡說不能亂衝亂撞,參與者要手扣手,背後有另一排群眾雙腳紮馬,雙手支撐前排膊頭(見圖)。簡形容,領導要指揮群眾,何時進何時停。
香港近年社運,出現突襲式行動,元旦或七一遊行完畢,示威者走到馬路靜坐,或忽然轉移抗爭地點。
5/ 抗爭手法承受力
簡老師指,只要不打罵警察,不突破警方防線或鐵欄,過程不傷害對方,台灣人覺得可接受。但香港社運界指,港人承受力低,簡認為,社運須考慮在地文化,必須設計到人民接受,摸索一條「人民的紅線」,踩在紅線上抗爭。
例如,香港社運人士指, 「推倒鐵馬,香港人會覺得你暴力」。簡提供較「軟」方法:以睡覺用的棉被蓋在欄柵上,從上爬過,簡老師笑稱這招為「溫暖鐵馬行動」。香港社運人士認為,這方法較易被港人接受。
對抗的是制度不是警察
這些行動戰術,一旦披露,會否令人覺得挑釁警方,或見光便無效?簡錫堦指,非暴力抗爭要公開透明,不但可讓民眾知,更希望警察認識。他日雙方對峙能減輕誤解,示威者可集中表達訴求,警方亦不應有怨氣。簡說,他曾經向台灣警察講解相關知識: 「警察要習慣我們的抗爭行為,互相理解。非暴力抗爭是要建立警方跟抗爭者信任,警方要知,怎做不會觸怒示威者;示威者亦要知,如何面對警方,雙方要開展一種『非暴力的遊戲規則』。」
簡指,警方要理解: 「我們尊重警察職責,你服從上頭指令,我們的訓練不是用來對付警察,不是要打你或當你敵人,但我要向你上頭施壓,因警察阻擾,妨礙我們達到運動目的,我們要突破封鎖,給政府壓力。」
簡又提醒示威者不能向警方發泄: 「民眾要知道,警察執行公務,不是我們對抗主體,我們目標是要改變制度,不是針對人。若被暴力對待,就拍照,事後公布。」香港社運人士被施暴時習慣叫: 「警察打人!」簡不同意這樣做,「你會轉移事線,傳媒關注你,不是關注大會訴求」。
香港社會日漸撕裂,泛民互相猜疑,警民互相指摘,林慧思老師、前警司劉達強、天水圍扔水瓶胖小子,皆成人身攻擊對象。簡曾撰文解釋: 「非暴力必須成為運動者信仰,絕不用暴力,也絕不對人產生私怨仇恨,因為對抗的是制度,當不公義重新獲得公平對待,對抗關係就結束。如果是對人仇恨,就會延續,以仇恨換仇恨,落入以易亦暴的循環。我們對抗不義,是希望擁有公平社會,所以目標不是互相報復,而是走向互助的社會。」
台灣社會藍綠陣營對壘多年,族群撕裂嚴重,簡老師語重深長: 「香港不應走互相仇恨這條路,看到仇恨,民眾只看到亂象,看不到願景,會畏懼疏離,爭取不到中間民眾支持。社會運動者或政治家,應該能帶給民眾想像, 『我們要過怎樣的好日子,大家一起怎樣做』,不是仇恨誰,不對呀,這樣的運動只有消耗。」
參加者點睇?
華人民主書院課程負責人陶君行形容,香港社運長久缺乏一套「共通語言」,沒計劃,沒訓練沒實習,缺乏檢討,希望今次交流能帶動討論。土盟朱凱迪指,香港社運領導理念向來「思想混亂」,未能理清應該「一元領導」還是「現場民主」,台灣模式至少有其系統。學民思潮黃之鋒則指,中學生社運經驗少, 「怎樣築一條人鏈也不懂得」,今次發現有參考。佔中發起人戴耀廷形容,簡錫堦理念和他相近,但比他「落地」(實在),但始終不認同一元領導,希望以電子公投處理群眾分歧。非暴力抗爭訓練營將在港開辦十期,預計未來一年在港訓練三百人,學民思潮、土盟已有意組織成員接受訓練。
非暴力導師的暴力過去:我是台灣最早教人製汽油彈的人
66歲的簡錫堦個子瘦削,皮膚黝黑,西褲波鞋Polo恤,架着金絲眼鏡,說話陰聲細氣。他帶領非暴力抗爭學員在空地演練,被警察抬走的學員叫嚷,簡喝止﹕「甘地被人打時,是不作聲不反擊。」簡老師把「愛與和平」掛嘴邊﹕「我想追求甘地那種,運動者內心的修煉,有愛和真理,沒私怨,對公義有追求。」這些話是那麼熟悉,筆者還以為坐在面前的是戴耀廷。
但簡老師有一個暴戾的過去。八十年代中,他受左派無產階級武裝革命理論吸引,認為要用暴力手法追求台獨﹕「我曾經相信,為達到目的可不擇手段,犧牲自己和別人性命。我那時覺得台灣運動太懦弱太溫和,韓國丟汽油彈我們不敢。」他在一個秘密山莊,教授人製作汽油彈,他向筆者介紹,如何拋擲才不傷自己,如何加強燃燒力……聽得人不寒而慄。
非暴力才是真勇氣
轉捩點在1987年底,他接觸到由歐洲教會贊助,專協助第三世界非政府組織的團體Urban Rural Mission(URM)城鄉宣道會,宣教士Edgar File向他介紹非暴力抗爭。簡最初對「非暴力」半信半疑,認為國民黨政府凶殘,戒嚴期間白色恐怖下,不少人家破人亡。簡以為,對待暴政,和平手段沒用。
後來,他到加拿大接受三個月非暴力導師訓練,由甘地、馬丁路德金、反越戰故事學起,漸漸相信「非暴力」才是出路﹕「以暴易暴短期內成功,只會製造仇恨,警察亦有合法理由向你施暴。面對不公平,人民手裏沒有武器也不畏懼,才是真勇氣。」他把「非暴力」變個人信仰,窮一生追求,2002年更到波士頓與數度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的美國非暴力抗爭學者Gene Sharp交流。
簡活躍於台灣社運界二十載,被檢控17次,只2次被判有罪,一次罰款,一次緩刑。1991年「100行動」爭取廢除箝制言論自由法例,帶領數百人抗爭,警方以水炮驅趕,毆打示威者,由於示威者非暴力,獲輿論支持,翌年法例修訂。之後,簡亦發動全台勞工罷工和反核抗爭,2006年成為「反貪倒扁紅衫軍」副總指揮。2008年民進黨支持者與警方爆發衝突,被外界批評,蔡英文其後邀請簡錫堦向黨員再培訓。
放下仇恨後,簡的政治理念亦改變。以往是死硬派台獨分子的他,轉向非暴力後,漸漸對兩岸未來「不預設結果」。他希望兩岸人民不要互相仇視,化敵為友,更提倡台灣不要跟大陸比併軍備,雙方以「和平原則」找出共存的可能。這一想法,令他受「台獨」舊戰友狠批。曾為民進黨創黨成員的簡,2000年辭任民進黨立委,轉以民間平台推廣非暴力理念,近年推崇北歐國家的和平民主制度。
從製作汽油彈到和平抗爭,簡這樣總結﹕「往日民眾看到我是很衝的,很激進,很勇猛,不排除用暴力對幹,後來慢慢修正,(推廣非暴力抗爭後)我形像不一樣,現在比過去更有影響力,更有說服力,更贏得人們尊重。」
明報 | 2013-08-18 | P03 | 星期日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