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永遠是你會停留的地方。
五月天,可以是說是我這個世代最具代表的樂團,時常在作品中溶入愛與和平的元素,從地下到主流,從年少到經典,五月天一直在我人生的旅途中扮演陪伴的重要角色,在許多的回憶中,都有一首歌曲鑲嵌在記憶深處。
今年受到疫情的影響,全球的經濟與秩序重整,許多過去認為習以為常的事情,在今年都成為奢望,我還記得今年五月底時的線上音樂會,表演現場只有五月天與工作團隊,觀眾席上空無一人,卻依然創造了超過四千萬人次的觀看佳績。
彷彿在苦悶的時刻,給了人們一中一點撫慰的勇氣。
大前年、前年、我都在五月天的跨年演唱會中度過,去年很可惜完全搶不到票,今年我猜大概也是,在演唱會門票如此難搶的情況下,五月天卻依然沒有忘記這個家,沒有忘記辛勞付出的醫護人員。
今年的北中南巡迴演唱會,桃園、台南、台中各五場,相信音樂與五月天也提供六千張票,交由這三個地方的地區衛生所、護理師護士公會等單位,希望在忙碌的工作步調外,也能停下腳步聽聽音樂,重新找回生活的動力。
音樂的力量很強大,那是心靈的茁壯。
我時常在想,為什麼當他們看盡世界的風景,唱遍了各大的舞台,最後仍然決定將最特別的時間留在台灣,很多事情不能說,但可以用行動來證明,對賺錢來說,這鐵定不是最賺錢的選擇,卻是情感連結中最重要的選擇。
附上一首歌詞 - 任意門
作詞:阿信 作曲:怪獸
行天宮後 二樓前座 那個小房間 日夜排練 我們聽著唱片
唱片來自 那唱片行 叫「搖滾萬歲」 和駐唱小店 都在士林邊緣
我們都想 離開這邊 追尋另一邊 苗栗孩子 搬到台北求學
水手之子 重考擠進 信義路校園 和高雄學弟 當時看不順眼
我們曾走過 無數地方 和無盡歲月
搭著肩環遊 無法遺忘 的光輝世界
那年我們都 衝出南陽街 任意門通向了音樂
任意門外我們都任意的飛 是自由的滋味
七號公園 初次登場 是那個三月 自強隧道 漫長的像永遠
椰林大道 誰放棄了 律師的家業 頭也不回地 越來越唱越遠
外灘風光 躍出課本 是那麼新鮮 從回民街 再飛到尖沙咀
男兒立志 成名在望 不論多遙遠 一離開台北 卻又想念台北
我們曾走過 無數地方 和無盡歲月
搭著肩環遊 無法遺忘 的光輝世界
無名高地到 鳥巢的十年 一路鋪滿汗水淚水
任意門外我們用盡全力飛 管他有多遙遠
我們曾走過 無數地方 和無盡歲月
搭著肩環遊 無法遺忘 的光輝世界
那個唱片行 何時已不見? 是誰說過「搖滾萬歲」?
任意門裡我們偶爾也疲倦
平凡的我們 也將回到 平凡的世界
生活中充滿 孩子哭聲 柴米和油鹽
曾和你走過 麥迪遜花園 任意門外繞一大圈
你問我全世界是哪裡最美?
答案是「你身邊」 只要是你身邊
行天宮後 二樓前座 那個小房間 獸媽準備 宵夜是大雞腿
每個夢都 像任意門 往不同世界 而你的故事
「現在正是起點」
想優先知道一些資訊的就加入社團,不要錯過細部資訊的就粉專按讚勾選搶先看
重新開始日更的IG : Awater0911
喜歡影片的可以到 : https://awater0911.pros.si/v9nmb
喜歡跟我討論議題或提供資料的可以到社團
鬼才阿水Awater的東吳水軍社團
想要認識我與聊天的歡迎來直播找我
「浪Live」4791472 / 鬼才阿水Awater
柴灣角街歌詞 在 倫敦男子日常 london.nanzhi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新文章上線 500輯 第一次與 Gay's The Word 相遇,是某天在羅素廣場附近閒晃街拍,天空帶有一片片厚得很扎實的雲朵,陽光又能鑽著幾個縫隙灑落,不刺眼、不炙熱,是很舒服的微涼日子。然後我就這麼被某一條街吸引,被這間店呼喚,接著乖乖地按照門口上的指示排隊:「店內最多容納 5 個客人」。
等待的時間隨手查了資料,一查不得了,驚覺自己好像來到了一個寫下歷史的彩虹寶地。Gay's the Word 創立於 1979 年,是全英國第一家同志書店,至今仍是英格蘭唯一。招牌上的粉色倒三角 logo 也很有趣,在納粹時期,男同性戀集中營難民的囚犯服上,就是繡這個圖案,1970 年代才被社運人士反過來當作象徵性平自由的標誌,真可謂「最好的報復是美麗,最美的盛開是反擊」。
回頭講這家書店,招牌上方掛著一枚藍色圓牌,上頭寫著:
LESBIANS AND GAYS SUPPORT THE MINERS
Mark Ashton 1960-1987 Political and Community Activist
LGSM met at Gay's the Word Bookshop on this site 1984/5.
哇這也太衝突,1980 年代在柴契爾夫人極力打壓工會及關閉煤礦廠的政策下,發生了英國史上重大的罷工事件,而這群或許傳統上十分保守反同的礦工族群,竟然受到了同志族群的支持,這位 Mark Ashton 便是該組織的創始人之一,當時以這間書店為據點,喚起同志圈一起支持同樣處於弱勢的礦工,為他們募得了五千多英鎊。雖然罷工運動最後宣告失敗,但同性戀族群支持工會的這項舉動,為日後英國的同志平權之路推波助瀾。1984 年英國工黨大會上,礦工工會便公開表示「支持男女同性戀追求公民權利與自由平等」。
書店不大,小小的,一走進去突然有種置身於以前台大附近小書店的錯覺。藏書很豐富,有編得很有趣的同志獨立雜誌,有正經八百的酷兒史資料,有散文及小說,也有關於出櫃與家庭關係的心理諮商書籍。
我跟來自愛爾蘭的書店經理 Jim 聊了一個下午,他年紀輕輕就從保守的家鄉跑來倫敦,今年 61 歲了,幾乎一生都獻給了 Gay's the Word,看他跟客人之間的互動、看他慈祥卻篤定的眼神、聽他溫柔而熱情的話語,我心裡深深地佩服他。
他說這裡剛開張時,附近鄰居以為要開一間同志情色場所,緊張地聯絡區政府、潑漆塗鴉抗議,最後開了之後才發現,就是一間很「正常」的書店,於是 40 年以來與當地社區還算是和睦相處。
他說他覺得很感動,能看到一代代人對於同志議題的日趨開放,看見愛爾蘭及英國都通過同性婚姻法,看見會有家長與青少年小孩一同來店裡選書。
他問我你來自哪裡,我說台灣,你知道嗎?他似乎不太清楚。我跟他說,我們是全亞洲第一個婚姻平權的國家,我們民主,我們自由,我們希望能逐漸影響鄰近的亞洲國度。
他提到,幾年前 GQ 中國來採訪他們,他問我中國的事。我說他們很不一樣,婚平之路應該遙遙無期,我說台灣歌手上中國節目表演,歌詞還要被審查,有關同志情節的歐美電影在中國上映,要修剪。他露出了我們談話一個多小時以來,最誇張吃驚的一個表情。
我幫他拍了張照,他向我道謝,謝謝我跟他聊了這麼多。
我說不,我才要謝謝,謝謝你多年來為我們靜靜地守護住一道彩虹。
#不能來倫敦的日子
——————————
文章連結:https://500times.udn.com/wtimes/story/12671/4861816
柴灣角街歌詞 在 廖小花的隱性台灣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跟台灣朋友回家是一種什麼體驗?〉
#你來我家,我也要去你家!#
好朋友若莓是土生土長的宜蘭人。大二那年,我因病休學,她一個人背著行李飛到廣東,來我家中探望。她難得來一次,而我卻沒能帶她四處轉轉,還安慰我說:「沒事啊,我這次來廣東不是為玩,就是來陪你的啊。」
她只是耐心地待在我身邊,
為我拉開房間的窗簾,讓陽光透進來;
在我睡著的時候,陪我的家人談心,
給予他們鼓勵和信心。
若莓回台北的前一天晚上,
我們熄了燈躺在床上發呆,
我問:「你以後會不會帶我回你宜蘭的家?我也想認識你的家人,看看你長大的地方。」
若莓在黑暗中轉頭看向我,
言語堅定,「會啊。等你回台灣!」
一年後復學回台,
見到她的第一句就是:
「我回來啦!你啥時候帶我回宜蘭?」
和她成為室友後,更是每天都要問「那你啥時候帶我回宜蘭!」她都只說「表急表急,我自有安排。」
某天放學回家,若莓突然對我說,「誒,廖海珊,雙十連假你要不要跟我回宜蘭」時,我就像動畫片里的卡通人物,背後突然長出兩瓣小翅膀,扇啊扇地,心情也跟著飛到了天上!
#久未成行的背後
出發前一整個禮拜,我開心得表情都不受控,嘴角動不動就地往上揚。連假前的晚上,我們把機車停在板橋車站,若莓把取好的車票給我,當時的我完全沒有想到接下來的三天我會過得如此滋潤,吃飽穿暖,行程也被安排得滿滿當當的。
我也是後來才明白若莓為什麼拖了這麼久才帶我回宜蘭。因為若莓成年了,又是家中長姐,對現在的她來說,「帶朋友回家」便不再像我們小時候,放學了邀小朋友「走!去我家玩」那般隨意,尤其是對我這種遠道而來的朋友。
提前知會家人「我這禮拜帶朋友回家方便嗎?」與他們溝通並獲得同意,看似無所謂的「程序正義」,實則是對於「帶我回宜蘭」一事的重視。
若莓這麼做,除了讓我感覺到若莓作為台灣人的「待客之道」外,還讓我看到了若莓對於每一位家人的尊重和體貼。
#和叔叔阿姨的初次見面
回鄉的車上,若莓就跟我打好招呼,「你等一下可以誇我爸帥,他一定很開心!」我說好嘞,包在我身上!連假回鄉難免塞車,但叔叔依然提前到了車站。
馬路對面蹲著一輛小麵包車,我衝衝衝過去,一把拉開車門,昏黃的街燈加近視閃光的雙眼,我根本看不清叔叔的「尊容」,但沒關係,這不影響我發揮花式拍馬屁的功力,想罷便張口就來:
「叔叔你好!哇哦,你真的跟若莓講得一樣誒,N刀(英俊)瀟灑,真不愧是宜蘭金城武,就寺帥!」經我這麼一誇,叔叔忍不住照照後視鏡,而若莓在一旁笑到扶著門把手...
若莓家就在公路旁,但晚上一點兒也不吵,宜蘭的夜晚很安靜,公路四四方方的,車子轉上幾個九十度彎就到家了。
阿姨(若莓媽媽)在客廳等我們,廚房飄出香味,是熱乎乎的海帶米豆腐清鍋,是阿姨準備的,我把大大的碗裝得滿滿的,以表示對阿姨的感謝。叔叔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我就著三大碗火鍋料,陪他嘮了會兒嗑,才上樓睡覺。
#溫馨的家庭日常
宜蘭是個神奇的地方,一到那兒,人整個懶了下來,最明顯的就是舌頭,連咬字都格外慵懶含糊--「宜蘭腔」又是台灣腔的一個特別分支,可遇不可求,模仿不來,但在宜蘭生活幾天,就能達到那個「連咬字都變得慵懶含糊」的自然狀態。
第二天一早,陽光把房間照亮,我揉著眼睛穿過客廳,站在大街前,來往的行人和車輛不多,一個紅燈的時間也只能攔住兩三行的車。
藍天一碧如洗,遠處是連綿的山,我喜歡宜蘭,因為在任何一個路口,放眼望去都能找到山,而與農田相間、反射著疏清天地與蒼翠群山的池塘,則是宜蘭視野開闊的秘密。
阿姨在廚房準備飯食,蝦仁玉米煎蛋和清炒高麗菜,高麗菜里添幾顆胡蘿蔔粒,色彩清新,像玉石里嵌紅瑪瑙。燃氣灶上是一鍋濃醇老火湯,揭開能看到香菇和陰冬瓜(台灣一種醃制冬瓜)在水汽上翻滾,鍋沿還飄著一層金色的油。
盥洗盆前,若莓拿起小刀準備削昨日於合歡山公路旁買的小農「蜜蘋果」。估計是怕她削去半個果子,阿姨瞅一眼,便把蘋果從若莓手中拿去,嫻熟地轉下一圈圈輕盈的果皮。
從冰箱的內容就能看出這個家的幸福指數,冰箱里花綠的瓶罐擺得滿滿當當,是煲湯的中藥材原料、幾盒生雞蛋、青梅罐頭、酸奶和需保鮮的蔬果...「這冰箱好有家的感覺哦!」若莓說,「每一個來我家的人都這麼說誒。」
廚房同樣充滿生活氣息,東西雖多,卻沒有一點灰塵和污膩,被阿姨保持得清爽乾淨,這點和我家很像,我媽媽也喜歡把家裡打掃乾淨整潔,若莓來我家的時候就說過,「你的媽媽很愛乾淨!」
阿姨摸了一下若莓洗好的碗,「吼怎麼那麼油」,說罷便撈起來重洗,哈,原來每對母女都是這樣的呀!我學著阿姨的話說「怎麼那麼油」,惹得若莓用手肘子把我頂開。
#時常牽掛的長女與長姐
吃飽飯,更睡了飽飽的午覺。而若莓和二弟、二弟的朋友三人,在計算機前忙碌了一下午,若莓在指導妹妹的申請書,幫她修改word文檔的格式和排版。
我時常想,懂得照顧人,或許跟若莓是長姐有關。同作為姐姐,我和若莓平時聊天也常聊到弟弟,她會跟我說自己不算一個特別好的姐姐,在成長過程中沒有給到弟弟足夠的關心和扶持,即使在我看來,她對待家人的方式就夠我學好久了。
我在宜蘭那幾天,我們去夜市、超市、週末集市,去任何一個地方,若莓都會幫家人買東西,她記得阿公愛吃哪一家蜜餞店的花生酥糖,記得弟弟喜歡吃宜蘭夜市裡哪一攤的章魚小丸子。
平時我們在台北,若莓會帶好吃的回宿舍給我吃,但她會跟我說好「這些是給你的,那些你不能吃哦!」因為是要帶回宜蘭的,要帶給阿公的。
#自帶結界的母女散步!
每天晚飯後,若莓都會跟媽媽一起出去散步,不走上個把小時都不願意回來。我實在好奇她們去哪裡,就非吵著要一起去。但若莓說「不過我可能沒時間理你哦」,若莓說她也不知道為什麼,每一次回宜蘭,都跟媽媽有說不完的話。
夜晚的宜蘭沒有車水馬龍,只有田間呱呱的蛙和孜孜的蟬,熹微的路燈在池面粼粼漾出一道道淺白色的光影。我在路邊看了一會兒落羽松的功夫,就跟她們倆落下了半百米遠,不過呀,即使我跟上了也沒用,因為她們母女倆之間,有旁人無法進入的結界!
後來回到礁溪的阿公家,睡前聊天時,若莓告訴我,自己從前和媽媽的關係沒有這麼好,記得國小的時候,放學到家的若莓突然就哇地哭了出來,因為她發現自己想不起來媽媽的模樣,她已經一個月沒見到媽媽了。
起床上學時,媽媽已經出發去上班了,而等自己睡熟了,媽媽才下班回來。每次跟媽媽鬧彆扭,若莓就會跟我說這件事,說媽媽為了家庭起早貪黑地工作,一邊哭一邊後悔自己不該惹媽媽生氣,不該讓媽媽擔心。
她們散步時偏愛的路線是宜蘭科技大樓附近的公路,那裡寬闊寂靜,只有零星幾個牽著狗狗的行人和練習路邊停車的新手司機。
我只靜靜的跟在後面,跟著耳機里的純音樂緩緩地走。走著走著,阿姨突然回頭,遠遠地問:「廖小花!你會不會覺得很無聊?」
我喊著說不會啊,我只是有點羨慕。阿姨就說:「沒事啊,下次你帶你媽媽來宜蘭,我們講我們的,你們講你們的,你們還能說你們的廣東話!」
#離鄉打拼的孩子#
家是溫暖的。對於若莓來說,回宜蘭是一次身體和精神的充電,除了這次,以後我只要有時間,都會跟若莓回宜蘭過週末,浸泡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能給我以雲捲雲舒的治癒,孕育諸多生命的靈感和能量。
平時我們在台北,我常在阿姨撥視訊過來或叔叔跟若莓用line聊天時(哪怕我沒看到他們本人)隔著空氣插一句「哇!阿姨你氣色真好哦!哇叔叔你變宜蘭劉德華了哦!」來哄他們開心,而叔叔阿姨開心了,若莓也會開心。
此刻我在大陸,若莓在台灣,平時我們視頻,我都會把手機鏡頭對準我媽,若莓就會對著屏幕大喊:「阿姨我好想你和叔叔哦!阿姨你怎麼又年輕了!」
有一次若莓回到宜蘭,我們在視頻,忽然聽到一把溫柔的聲音,是若莓的媽媽!我大喊「阿姨!」站在房間門邊的阿姨出現在屏幕里,我毫不掩飾的大聲表達自己對宜蘭和她們的想念。
若莓從宜蘭到台北打工,很久都不能回家。在宜蘭那幾天,她早上八點左右就起床了(可比在台北的週末早多了),除了帶我出去玩,她抓緊一切時間與家人相處。工作上遇到困難,家中的一通電話便是最及時的春雨;
柔弱的心變得堅強,纖細的肩膀開始有責任與擔當,是因為無論走到哪裡,心中都裝著一個家。我想這也是台灣許多從南部北上,或從北部南下打拼的年輕人的想法吧。
#召喚#
我前陣子在聽江蕙的歌《家後》,若莓不厭其煩地教我歌里的台語發音,裡面有一句歌詞是這樣的,「阮的一生獻乎恁兜,才知幸福是吵吵鬧鬧。」
若莓說自己也是過了很久才明白,「幸福是吵吵鬧鬧」的真義,家中總有大大小小的摩擦,但正是血濃於水的包容和理解,讓每個人成為彼此緊緊相依的親人。
我本不是一個家庭觀念很深的孩子,尤其是作為崇尚自由和個性的九零後,出生在獨生子女家庭,更是習慣以自我為中心,幼年進入重組家庭,變故引起我的自我封閉,對親情冷淡,對家人漠視,自詡孑然一身。
繼上次來廣東,若莓便一直悄悄地跟我的父母保持聯絡,在我回台灣後,亦不時替我向父母報平安。知道我在台灣有這個大姐姐照應,我的父母都很安心。
若莓接納無宿舍可住的我,同住一個屋檐下,若莓在生活中包容我,更以身作則地教導我,與若莓朝夕相處,再跟著她走進她的家庭,看著他們一家子幸福的模樣,召喚了我對親情的本能渴望。
若莓心系家人、不露痕跡地為家人著想,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提醒著我:我會為此感動,是因為我也有一顆炙熱的心。我不是一座孤島,我也是他人的「孫女」、「女兒」和「姐姐」。
回到廣東後,我仔細端詳每一位家人的臉,原來我也有一個獨一無二的幸福家庭,家人們各個也都是那麼可愛,幸福和溫暖就藏在「吵吵鬧鬧」後的和解裡頭。
這是一篇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文字,但親情總是滋長於這些白開水般平淡的柴米油鹽里;我所描述的一切與家人相關的不值一提的瑣碎日常,此刻,也正在世界的各個角落發生著...
20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