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台灣確診病例下降至個位數字時,我們不能遺忘的人與事》—向台灣收治重症病患最多的醫院亞東醫院致敬
台灣從五月中開始疫情鋪天蓋地、人心惶惶,疫苗又不足。
當時最大的醫學中心爆發院內感染,開始減少收病患,保護醫院:救護車送到各大台北醫院,多數醫院表示病床全滿,拒收,救護車人員又開始另一趟奔馳,最高紀錄轉診廿四小時:有些醫院好不容易同意收治病人,但要求先在醫院戶外等待空床⋯⋯
三個月,恍若隔世:對於親身體驗的人,一生難忘:對於只是看著新聞的人,那些往事,記憶可能慢慢淡了。
甚至當東京奧運我們的會旗揚起之後,許多人忘了:以為那驚心動魄且悲傷的幾個月,是一場遙遠的夢境。
但一個國家,可以度過當時的危機,主要是靠著一些前僕後繼的「小人物」,他們不顧生命危險,全力守護,我們才有今天愈來愈安全的台灣。
功勞不是大官,是那些默默付出,日以繼夜,尤其不敢回家,怕自己身上病毒害了家人,卻仍每日照顧確診病患的醫護人員。
我這一生永遠不會忘記,每次那裡有群聚感染時,永遠站在第一線,在大熱天把自己包裹成太空人般,走進危險區域進行核酸檢測的台北榮總工作團隊。
我這一生永遠不會忘記,在剛剛退休的前院長林芳郁及接手他院長職務的邱冠明院長指揮下,全台灣收治最多重症患者的亞東醫院,他們全院的危險與辛勞。
過去的成語: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我們剛剛經歷的三個月,是前人日日活在危險中,保護了我們日常的平安。
其實,現在有些確診患者,尚未出院。奉獻的醫護人員還沒有完全解除風險。
島嶼上人人都會唱一首歌:感恩的心,但未必記得提醒自己。
這一集的「茜問」,特別向收治最多重症的亞東醫院及邱冠明院長致敬。
短短三十分鐘專訪邱冠明院長,難以道盡心中的感念。
他們不只是天使,她們有時也免不了有著惆悵:尤其回不了家的護士住在臨時宿舍,夜裡彼此互相安慰。
黑暗,也曾一點一滴, 穿過她們的眼簾 ,尤其七月中她們的第二劑疫苗接種已經過了期效,他們渴望政府支持他們增加防護力,同意混打:他們以為政府會體恤,會了解他們的犧牲,政府會看到全國醫師公會發表的聲明共同的請求呼籲。但指揮中心卻一直等到8/8日才同意1.2.3類人,可以混打。
遲了,因為太靠近病患,她們等不了。指揮中心的決定離她們必須打第二劑疫苗,整整晚了至少二十天、近一個月
七月二十日左右,這些專責重症病房的醫護,皆已無法再等,她們認命的、無語的、或許一點點想為自己流淚的,接受命運及指揮中心的安排,打下了第二劑AZ。
之後,無悔,繼續奉獻。
無奈,未曾遮蔽天使的心。
他們沒有天使戴的風帽,他們未披上修為的僧衣; 甚至沒有期待社會給他們任何掌聲。
在台灣,她們教會我們一件事:
「默默的,是偉大的代名詞。」
《茜問:向收治最多新冠重症的亞東醫院致敬》
https://bit.ly/3CBVD5G
林芳郁退休 在 大人社團 - 與你一起實踐美好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林芳郁醫師:人生就像旅遊,目的地到了就快樂下車】
71歲的心臟外科名醫林芳郁,日前卸下亞東醫院院長一職,正式退休。在行醫生涯中,他陪伴無數病患經歷生死關頭。在盡全力不放棄任何病人同時,對於凡人無可避免的 #生命終局,他豁達看待。「我的告別式一定要辦得快快樂樂的,參加的人要講一些我的故事或糗事,大家大笑一場。讓每個人都覺得我這一趟旅遊,不虛此行。」
🌸加入大人社團LINE,實踐美好退休生活>https://maac.io/1upXv
⭐訂閱美好生活報,30秒成為大人社團團友>>http://bit.ly/36EizjN
林芳郁退休 在 風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深度閱讀】
台北榮總醫院院長一職,日前爆出大黑馬,結果出爐卻不禁讓外界質疑,北榮沒有院長人才了嗎?
🔔 加入新新聞Telegram頻道,熱門資訊一手掌握!→ bit.ly/3c6Pi5b
💥 國際政經強強聯手,風傳媒x華爾街日報,給您最權威的中英日全球新聞!→ bit.ly/2tehBg1